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4-14涂海英
涂海英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1]。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需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和发挥闽西老区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闽西红土地精神教育为主线的“1234”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打造除毕业证书、资格证书之外的第三本证书——素质证书。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它包括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价值、人文行为等多方面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体验等教育活动形式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们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和行为规范[2]。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品味的人格修养、多维度的知识视野和创造性的创新思维,将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两翼并举”,才能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有些高职院校急功近利,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素质,以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人文素质薄弱。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除了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责任。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行为准则与内在品质,这也是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二)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中国正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招聘的标准和要求发生了变化,文凭、学历、技能不再是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非智力因素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聘员工的一项重要指标。职业技能与人文素质并重,是未来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因此,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一技在手的现代阳光工匠”是当前就业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学生只有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兼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存,才可能获得全面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加强道德、艺术、心理、修养等多方面的培养。为此,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不但提高了人文素质修养,成为“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而且增强了就业竞争力,为将来进入职场和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德能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有些方面甚至差距很大。
(一)培养目标不清晰,重技能轻人文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面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不少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一技在手现代工匠”为目标,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上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提高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忽视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将人文素质教育边缘化[4]。实际上,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都是属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片面地突出、弱化某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
(二)课程体系不合理,人文教育课程比重不足
第一,大多数高职校院对人文教育缺乏顶层设计,对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缺乏深入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第二,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不少高职院校压缩人文素质课程比重和课时,主要依托第二课堂的形式来开展[5]。除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类课程外,单独开设的人文素质课程很少,大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难以涵盖人文素质教育应有的各项内容。第三,教师不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备课、上课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技能上,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资源匮乏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将资金主要投入到学校硬件建设、专业建设、各类职业技能比赛和各类评估检查等方面,人文素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造成教学资源匮乏,缺少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资源、师资和场所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师在师资培训、职务晋升等方面都被边缘化。不少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师主要由系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等兼任,师资力量的不足也限制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
(四)学生整体素质偏差,人文基础知识薄弱
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越来越低,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普遍存在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较差,基础知识薄弱,人文素质普遍偏低的现象。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主要目的就是学习一门专业技术,掌握一技之长,到校后他们往往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至于人文教育课程则被忽视,不受重视,加剧了学生人文知识的欠缺[6]。“00 后”高职学生成长环境优越,自幼受家长溺爱、呵护,不少学生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差。部分学生甚至沉迷网络游戏,不能面对现实世界,缺乏面对现实困境和克服挫折的坚韧意志,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五)校园文化“功利性”,缺乏人文气息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它既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等内容,又包括一个学校的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力量,它具有激励、引导、教育的功能。高职院校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同时校园文化活动也以市场为导向,因此,校园文化趋于“功利性”,缺乏人文气息。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考证、参加技能比赛上,对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关注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
三、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利用和发挥闽西老区丰富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闽西红土地精神教育为主线的“1234”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打造了除毕业证书、资格证书之外的第三本证书——素质证书。2014 年通过试点,颁发了首批素质证书,2015 年9 月在全校实施。因此,打造素质证书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一致共识,素质证书得到了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认可。
(一)做好顶层设计,构建“1234”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做好顶层设计,是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前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1234”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见图1),即“一条主线、两项基础、三条路径、四个模块”:以闽西红土地精神教育为主线,以人文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平台建设为基础,通过课程、活动、拓展三种途径,实施立德、立身、立行、立业四个模块教育,根据学生在校三年的综合考评、定级,颁发第三本证书——素质证书。
(二)发挥资源优势,实施“4433”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图1 “1234”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闽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在闽西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为核心的古田会议精神,“干革命走前头、搞建设争上游”的苏区创业精神,“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等,这些革命精神都是闽西红土地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闽西、将红色教育资源渗透到人文素质教育当中,形成“4433”人文素质教育模式(见表1),即“四个模块、四个主题、三年三阶段”,通过模块教育,围绕教育主题,按照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制定教育方案,各系结合专业、课程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学生德育、心理健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党建团建等紧密结合,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三)完善规章制度,科学评价定级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离不开规章制度的保障。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先后出台了《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证书”实施办法》《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立德立身立行立业四个模块教育实施方案》《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素质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实施的办法》等文件,使人文素质教育“有法可依”。学校开发“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科学设定测量点、测量标准、测评方法,使测评体系更科学有效。同时,根据人文素质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监控和测评,给予对应的分值,实行量化管理;并依据三年综合测评的结果,分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等级颁发素质证书。
表1 “4433”人文素质教育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又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和保障,既要做好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又要做好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两者并重。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构建有高职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要多渠道、多层面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将人文素质教育与学生德育、心理健康、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党建团建等紧密结合。要完善科学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对学生评价的多元化,为人文素质的实施给予保障,确实保证人文素质教育落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