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D阴性孕妇产前意外抗体筛查回顾性分析*
2020-02-28马玲刘衍春吴敏慧赵芳史丽莉郑凌薛敏刘太香冯晨晨邵雷张若洋
马玲,刘衍春,吴敏慧,赵芳,史丽莉,郑凌,薛敏,刘太香,冯晨晨,邵雷,张若洋
(江苏省血液中心输血研究室,南京210042)
临床上,母婴血型不合所致的胎儿及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emolytic disease of fetal and newborn,HDFN)最为常见,尤其是Rh血型系统,其中RhD抗原免疫原性最强,相应的抗D是导致严重HDFN的最主要抗体[1]。目前RhD-HDFN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为孕期及产后及时给予孕产妇抗D免疫球蛋白治疗,以防止产生抗D同种抗体;同时在孕期密切监测抗D抗体的产生与否及其变化。对于初筛为RhD阴性的围产期女性常规进行RhD血型分析及不规则抗体检测,对于RhD-HDFN诊断及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此外,对于孕妇而言,明确抗体筛查情况,选择合适血液输注,有助于产前常规备血,以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及时、有效。本研究对2013—2017年本中心初筛为RhD阴性孕妇意外抗体筛查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中心进行常规产前抗体筛查的孕妇,初筛为RhD阴性,共计430例,其中5例在统计时间段里有2次妊娠史,按每次妊娠独立统计抗体筛查情况,共计435次;年龄范围20~46岁,中位年龄28岁。
1.2主要试剂和仪器 IgM及IgG混合型抗D试剂(荷兰Sanquin公司、加拿大Dominion公司);2-Me、筛选细胞(Ⅰ、Ⅱ、Ⅲ)、谱细胞(1~10)、抗人球蛋白试剂、IgG型抗D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公司);抗人球蛋白卡、卡式孵育箱、卡式离心机(瑞士DiaMed公司);细胞洗涤离心机(日本KUBOTA公司);电热恒温水槽(上海福玛实验设备公司)。所有试剂在有效期内,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3方法
1.3.1RhD阴性确认 对RhD初筛阴性者,进行RhD确认试验。取小试管(75 mm×12 mm)3支,分别加入3种抗D试剂及待检3%红细胞悬液各1滴,根据试剂性质分别采用盐水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
1.3.2抗体筛查及鉴定 按照常规血清学方法,将受检者血清与筛选细胞进行盐水介质反应,用于检测IgM型抗体;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IgG型抗体。对于抗体筛查阳性者进行抗体鉴定试验,进一步采用谱细胞与受检者血清检测。根据具体试验需求,采用抗人球蛋白卡进行检测,以提高试验敏感性。
1.3.3效价测定 参考文献[2]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抗体效价。采用2-Me破坏处理IgM型抗体;以“1+”凝集的最高稀释度管为滴定终点,记录效价值。
2 结果
2.1RhD阴性确认结果 430位孕妇中,RhD确认试验为阴性者共计409位(包括5位再次妊娠者),占95.12%;21例确认试验结果为阳性,为RhD变异型,占4.88%。
2.2抗体筛查结果 见表1。总计筛查435例标本中,对RhD阴性者进行抗体筛查,共计414例,其中检出IgG型抗D共18例(4.14%,18/435);IgG型抗C共1例;IgG型抗CD共2例,IgM型抗M共1例;IgM型抗Lea共2例;IgM型冷抗体共3例,未确认其特异性。对于21例RhD变异型,仅1人查出IgM型冷抗体,特异性不明,其余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435例孕妇标本,抗体筛查总检出率为6.44%(28/435)。
表1 孕妇产前抗体筛查结果
2.3产前抗体筛查检测频次 产前抗体筛查检测中,每位孕妇检测频次不一,初次检测时机以及间隔期不尽相同。整个孕期只检测1次的共计269例,其中6例含有IgM型抗体(2.23%,6/269),10例含有Rh系统IgG型抗体(3.72%,10/269);检测2次的为108例,其中1例含有IgM型抗体(0.93%,1/108),4例含有Rh系统IgG型抗体(3.70%,4/108);检测3次的为40例,其中2例含有Rh系统IgG型抗体(5.00%,2/40);检测4次及6次的分别为8例和1例,均未检测出意外抗体;检测5次的有8例,其中4例含有IgG型抗D抗体(50.00%,4/8);检测频次最多者为10次,该孕妇检出IgG型抗D抗体,效价为16~256。检测频次与抗体阳性率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多次检测且抗筛阳性者共计12例样本,其中1例抗筛结果由阴转阳;6例抗体效价维持不变;5例抗体效价随孕期显著上升。
3 讨论
意外抗体是指血清(血浆)中除了抗A、抗B之外的红细胞血型抗体,也称为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y),通常IgG型意外抗体由同种异体红细胞免疫刺激而产生,包括输血和妊娠;也可以“天然”产生,多为IgM型。对RhD阴性孕妇进行常规意外抗体筛查,尤其是关注可引起HDFN的IgG型抗体,有助于保障孕妇输血安全以及早期干预HDFN。
本研究首先对初筛为RhD阴性的孕妇进行RhD确认试验,RhD变异型占4.88%。RhD抗原存在诸多的变异型,根据红细胞膜上D抗原表达的数目和性质,大致可分为弱D、部分D以及中国人常见的Del型等。各种RhD变异型基因背景机制不一,免疫原性不同,此次21例RhD变异型孕妇中,暂未发现产生Rh系统意外抗体,各种RhD变异型是否可引起母婴间同种免疫,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计筛查435例标本,共检出IgG型抗体21例,均为Rh系统,其中抗D占大多数,有18例。此外检出2例表现出抗C及抗D格局;联合抗CD,也称为抗G。G抗原位于表达C或D抗原的红细胞上,与103位Ser残基有关[1]。相应的抗G抗体表现出抗D+抗C的格局,该抗体可被D-C+(或D+C-)的红细胞吸附,吸附后细胞再进行放散,放散液可与D+C-(或D-C+)细胞反应。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可以区分抗D、抗C与抗CD,但在常规输血前检测通常没有必要进行细分。抗G的存在可以解释D阴性的孕妇怀有D-C+的胎儿,以及D阴性的人接受了D-C+的血液后,为何产生了抗D抗体。此外对于只产生抗G的孕妇,及时给予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性治疗也十分重要。
本次筛查共检出IgM型抗体7例,1例为MNS系统抗M,2例为Lewis系统抗Lea,另4例抗体水平弱,特异性不明。抗M抗体较为常见,多为IgM型,无补体结合性质,只在低于37 ℃的温度下有反应,最适反应温度为4 ℃,因此临床意义不大。但是部分抗M抗体为IgG性质,能够引起急性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及HDFN。本实验室曾报道1例罕见IgG型抗M抗体引起多次宫内死胎,且病因学在第3胎产后才被确诊[3]。尤其需注意的是,IgG型抗M具有冷反应性特质[4],对于检出抗M抗体的孕妇,检测策略上是否考虑进行4 ℃抗人球蛋白试验以证实含有IgG型抗M抗体值得探讨。抗Lea也是相对常见的“天然”产生的抗体,有时会合并抗Leb,常见于Le(a-b-)型人,尤其是在孕期[4]。抗Lea多为IgM型,很少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此外由于红细胞上Lewis抗原是来自血浆中鞘糖脂的吸附,胎儿出生后Lewis抗原才发育完全,因此抗Lea抗体几乎不会引起严重的HDFN。
435例妊娠产前抗体筛查检测中,每位孕妇检测频次不一,初次检测时机以及间隔期不尽相同。检测次数从1~6次,最高1例检测为10次;每频次IgG型意外抗体检出率(%)分别为:3.72、3.70、5.00、0.00、50.00、0.00、100.00;检测频次与抗体阳性率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初次检测时间从备孕至孕39周,检测间隔期从孕1~27周不等,提示临床对于RhD阴性孕妇产前抗体筛查认识有限,有待进一步规范管理。本实验室目前采用英国血液学标准委员会(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BCSH)做法[5],建议孕8~12周时进行首次检测,如果抗筛为阳性,则每月检测1次并监测效价变化;待孕28周后,缩短为每2周检测1次。如果首次抗筛结果为阴性,则孕28周时再次检测,仍为阴性者则产前无需再进行检测;如果为阳性,则每2周检测1次,与国内《RhD阴性孕产妇血液安全管理专家共识》制定协作组提出的建议大致相同[6]。
综上所述,RhD阴性孕妇存在一定比例的意外抗体阳性,且抗体性质多为IgG型,有可能导致HDFN,同时对孕产妇临床用血安全带来困扰,因此常规产前抗体筛查非常有必要。目前临床对RhD阴性孕妇血液检测及管理认识有限,亟需在共识指导下规范操作,这对保证RhD抗原阴性孕妇生育及输血安全以及早期干预HDFN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