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笔浓墨寓真情

2020-02-27徐静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年23期

徐静芬

【内容摘要】笔者通过初三美术教材第二单元《笔情墨意抒胸臆》第二课《寻常生活浓郁情趣》的教学,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国水墨写意教学的新形式,表达关于美术学科中技法教学的新观点:技法教学应该适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借此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情。

【关键词】水墨写意画  技法教学  适合学生

美术新课程标准已经施行了十多年,美术学科的特性——“情感性”在新课改中得到了越来越多老师的重视和发挥。笔者就初三美术教材第二单元《笔情墨意抒胸臆》第二课《寻常生活,浓郁情趣》的教学,从四个方面例谈中学美术中水墨写意画的教学,表达这样的观点:技法教学应该适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借此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情。这既是自己学习新课程,实施新课改的总结,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水墨画的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尝试。

教学内容生活化是技法教学的第一步

我们面对的全体学生,需要意识到我们的技法教学不是要造就很多的国画家,而是提高他们在中国水墨写意画上的审美素养。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对水墨写意画技法的教学首先要从学生的生活开始。我认为就该课教学内容来说,教材中出现的范画都是生活中常见蔬菜和水果。这和传统教材中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过去教学内容单一,一朵菊花,一枝梅花单纯的技能教学,使得教师教一笔,学生模仿一笔,最后,得到的是学生千篇一律的作业,这样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完全割裂。为此在《笔情墨意抒胸臆》这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中,我结合教材中的范画,更多地考虑从学生熟悉的蔬菜、水果入手,而且选择了某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寓意象征的水果,如柿子的“事事平安”(谐音),青菜萝卜的“清清白白”,石榴的“多子多福”,藕的“佳偶天成”,这些寓意,既是传统的民俗,又使得寻常生活,充满着浓郁、美好的情趣。而在学生的作业拓展中,则考虑到学生所处的现代生活环境,出示了薯条、果冻、汉堡等充满时代特点,又深受学生喜爱的物品,使得传统的水墨写意在绘画内容上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在课堂中表达生活情趣。实践证明,联系生活进行水墨写意画技法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对技法的学习主動积极,体验和探究。学生的作业则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熟悉的水果、蔬菜,还大胆地通过落款表达他们在生活中的美好情感。

技法教学必须要适合学生

我认为联系生活表现生活进行课堂教学是《寻常生活、浓郁情趣》的指导思想,要表现生活就必须运用一定的技法,所以,水墨技法学习是教学重点,我对该课技法教学实施边讲解边体验的方法,避免了单一模仿僵硬的传统教法,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水墨大写意中用线变化,用墨用色的技能学习。细节上分为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通过白石老人的作品《蟑螂、鸭蛋》中线条的分析,让学生尝试练习,体会水墨写意中的线条浓、淡、干、湿的变化。教学中,我故作神秘,悄悄地告诉学生说:“要想画出白石老人那样富有变化的线条,我们可以用笔先蘸淡墨,然后笔尖调少许浓墨,画线时一气画成,中途不蘸墨,直画到笔中的水分没有,就产生变化”。同学们的尝试和他们尝试中的笑脸告诉我,他们已经学会如何去画出变幻莫测的线条了。第二个环节通过吴昌硕的《葫芦》和朱启赡的《葫芦》两张作品中叶子、葫芦画法的对比、分析,再结合教师自己对浓淡互破、色墨互破的视频演示,引导学生进一步实验、探究:学生在尝试时有的模仿得很像,给予表扬;有的因水分太多或太少画出了截然不同的水墨效果,也给予鼓励(从技法本身来看这也是一种变化)。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在进一步探究叶子的浓淡变化,果实的墨色变化,体验水墨交融的种种乐趣!这样,技法的学习贴近学生的接受程度,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水墨的兴趣,又为每个学生接下来的创作有目的积累经验。第三个环节,我放弃了传统的范画,而采用了一个互动游戏,游戏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技法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可以看到名画家的作品的技法、教师的作品和同龄学生的作品的技法(包括条幅、斗方、团扇等构图形式),教学中,学生对同龄人的作品非常感兴趣,这为他们的创作大大拓宽了作业视野。

这三个环节一环扣一环,把水墨大写意技能中用线的方法、用墨用水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尝试中逐步掌握,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掌握水墨变化能力的需要,把复杂的墨色变化,线条变化拆解成若干细节,使之适合全体学生。这样,适当地降低技法的难度,贴近学生的身心需要,才能使技法成为学生真情流露的媒介。

淡笔浓墨寓真情

《笔情墨意抒胸臆》的教学设计,是紧扣水墨技法学习这条主线,而同学们自始至终的情感参与、表达则是一条看不见的主线,因为,技法的学习,其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

备课时,当我细细品味齐白石的《寿桃》、朱屹嶦的《葫芦图》等水墨大写意作品时,除了领略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更多地为画面中传递出的情感所深深感动。教学时,当我和学生一起凝视着齐白石的作品《寿桃》时,我道出背景:“画家笔下的桃子,造型、色彩非常夸张,大家注意画面中的落款九十三岁,画家尽管九十三岁高龄,但对生活还是充满强烈而美好情绪情怀,浓郁地色彩正是这种情感表白。”白石老人在其画中表达的真实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观赏者。

学生作业前,我没有让学生直接作画,而是要求学生先安静地思考,回忆自己以前生活中特别感兴趣,有印象的水果、蔬菜。在我看来,只有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亲身体验过,或有着浓厚兴趣的水果、蔬菜题材,才能够在画中做到真情流露,学生张苏珊创作的写意小品《相思》(图一),画的是一盘相思红豆,并且在题款中写上“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语句,使得画面显得浓浓的情趣。

经过询问,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地工作,他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创作这张画表达了他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李晶同学的写意作品《甜》则表达了她对水果美味的渴望,她调皮地说:“画的时候我口水都要掉下来”。(图二)看着学生一张张表达真情的水墨画作业,我觉得非常感动,细细地品味着,试想:如果我还是用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学生们能如白石老人一样表达真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吗?

传承与发展

笔情墨意抒胸臆,从绘画名家到我再到每一个学生,都通过中国水墨大写意的技法抒发了寻常生活中的浓郁情趣,其间中国特有的水墨文化得到了传承,而对笔墨技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探究,文化中特有的审美观也再次植根到每个少年年轻的心灵中,学生对国粹——水墨写意的审美素养也得到了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永强. 用水墨画为舞蹈艺术造型——读郑军里的舞蹈写意人物画小品[J]. 美术观察,2017(10).

[2] 徐薇子、陈辉. 人生的自白——林风眠《人生百态》组画艺术语言探究[J]. 美术学报,2017(01).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