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现状及进展
2020-02-27林轩永
林轩永
(桂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广西 贵港 537200)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常见的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与遗传、免疫、感染、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也呈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主要有腹泻腹痛、粘液便秘、脓血等临床表现[1]。该疾病多发病于青壮年群体,且病情复杂迁延、难以痊愈、反复发作,发生癌变的可能性较大,早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现代难治疾病之一。目前现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的在于尽早抑制并消除结肠粘膜的炎症,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肠粘膜的损伤并保持肠道正常功能,并采取有效维持治疗措施有效控制疾病不复发,防治并发症[2]。临床上逐渐加深了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与发病因素的科学认识,因此不断地提出和研发新的治疗方法并得到应用研究。
1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现状
1.1 治疗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原则在于:(1)及早诊断病情并进行综合评估:疑诊者可暂时不用激素;(2)明确患者的病变范围、程度以及类型后进行相应的药物选择;(3)可参考往期临床治疗方案和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4)患者用药治疗期间密切关注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是否出现,进行防治;(5)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治疗,都需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治疗和营养支持;(6)依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科学制定综合性和个体化治疗方案。
1.2 内科药物治疗方法
1.2.1 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已有相关研究指出,目前在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系列药物中,氨基酸水杨酸类(5-ASA)药物可作为临床推荐使用的一线药物,例如临床常用的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和巴柳氮新型改进制剂等[3]。这一类药物问世时间早,临床应用时间长,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有效地改善患者肠道内部菌群环境,阻碍炎性细胞的分泌,进而有效抑制炎症。近两年还有相关研究发现,患者局部使用氨基酸水杨酸,可对左位结肠炎进行有效缓解,并且基酸水杨酸结合局部和口服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独口服的治疗效果[4]。部分轻中度UC患者在使用适量的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治疗后并没有取得效果,即未能有效控制其临床症状与阻止病情进展,且病变较为广泛的时候,可给予这部分患者激素治疗[5]。其中,第二代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凭借其强有效的抗炎作用与较高的安全性对轻中的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起到了良好的症状改善作用,并且比一般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更小,产生的不良反应少。
1.2.2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进行维持治疗,临床多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症状缓解,但无法取得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因此这一阶段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就是采取节制激素治疗法[6]。其中,以硫唑嘌呤、环孢素、6-巯基嘌呤为例,已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硫唑嘌呤在内窥镜检测和患者临床症状有效缓解方面的作用都要明显优于美沙拉嗪,从而表明了其能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环孢素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众多学者经研究指出该类免疫抑制剂可作为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TNF抗体如英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都是用于治疗结肠炎的生物制剂,通过诱导和维持炎症的缓解作用,从而减少了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同时,经UCSUCCESS实验发现,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和生物制剂(英利昔单抗)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单用任何一种药物的效果好很多[8]。
1.2.3 中医中药治疗
中药已经成为我国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特色之一,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取得更佳的临床效果,目前临床上更多地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以中医辨证与西医分期相结合为治疗依据,采取以内服中药为主、西药为辅,并联合中药灌肠“三联一体疗法”的方式进行UC治疗[9]。随着中医药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加上中药本身具有副作用少且复发率低的优势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1.2.4 其他治疗药物
抗生素如甲硝唑能够抑制厌氧菌,抑制白细胞趋化,从而有效改善UC患者的免疫紊乱状态。环丙沙星杀菌性强,能够改善肠道炎性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继发性肠道感染的并发率。肠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蒙脱石散)经保留灌肠,促进肠道炎性反应快速消退,对肠道粘膜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思密达适用于出现腹痛腹胀症状的UC患者,能够通过吸附肠道气体进行症状缓解[10]。而磷酸铝凝胶的作用在于能够依附于患者肠道粘膜从而对肠道粘膜进行有效保护,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1.3 外科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分为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11]。其中,急诊手术的患者指标为并发消化道大出血、肠粘膜穿孔、合并中毒性麻痹、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指征为并发性肠管癌性病变;慢性患者内科治疗无效。
2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进展
2.1 生物学疗法
生物学治疗利用生物制剂抑制治疗炎症性肠病已被批准,并逐渐得到了临床推广使用,但一直在对生物制剂进行不断的研发与改进。目前成功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一定疗效的生物抑制剂主要有以下几类:肿瘤坏死因子抗生素一Infliximab(英夫利昔);黏附分子抑制剂,如重组人抗整合素单抗;T细胞表面膜蛋白抑制物,如抗CD3抗体.抗几一2受体抗体;T淋巴细胞激活抑制,维系珠单抗;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物,如CNll493[12-13]。总的来说,伴随着生物治疗这种新型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提出并且尚未解决,例如生物制剂治疗周期的长度与限度、患者应答的标志、预后的效果以及不同药物的适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等有待解决。
2.2 干细胞疗法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在于修复损伤的结肠粘膜组织,使其原本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干细胞作为人体的原始细胞,具有高度繁殖、自我更新与分化的特点。而采用干细胞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首选需要将培养额干细胞植入人体,使其分泌出众多的免疫调节因子,以调节免疫系统紊乱,从而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植入体内的肠道干细胞还能够分泌很多修复因子,进行肠道粘膜修复[14]。但是,由于肠道干细胞数量较少,分布稀疏松散,其特异性标志—蛋白Lgr5不容易识别,而且被证明只分布于部分肠道干细胞表面。又因为蛋白Lgr5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困难,所以其干细胞成功移植的案例为数甚少,且仅仅对动物进行了实验,由此说明该疗法具有的良好前景,但仍需不断进行临床研究。
2.3 血粒细胞吸附系统治疗法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UC患者的肠道外周含有超大量的血粒细胞数量,其数量高出健康人的1倍及以上。当大量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患者的肠道粘膜后,就会释放出大量的降解蛋白酶以及炎性因子,加深肠道组织的损伤程度。而粒细胞、单核细胞吸附系统治疗方法,通常是选用335 ml醋酸纤维素球并通过泵循环进行UC患者的血液透析,该治疗法在于利用醋酸纤维素珠对患者血液中的部分粒细胞、单核细胞进行吸附并有效清除,降低浸润结肠黏膜的细胞数量便可有效减少炎性分子的分泌数量,从而抑制炎症并尽可能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15]。但是,吸附疗法仍存在局限性,即目前仅适用于经传统药物治疗无效的UC患者。
3 结 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快,多种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氨基酸水杨酸类改进制剂、新一代的糖皮质激素、各种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使用都为患者带来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不断改进的生物疗法、肠道干细胞疗法等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