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肝宁注射液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2-27陈强
陈 强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067)
病毒性肝炎属于一种全身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嗜肝病毒引起使肝脏出现炎症反应或坏死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乏力等症状,病情若不得到及时救治将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舒肝宁注射液具有退黄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保肝、护肝方面拥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基于此,本文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8年10月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舒肝宁组和茵栀黄组,每组各45例。其中舒肝宁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9~66岁,平均(45.56±2.74)岁。茵栀黄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0~67岁,平均(45.49±2.65)岁。将舒肝宁组和茵栀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等)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方法
茵栀黄组:给予该组患者茵栀黄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具体为将20 ml茵栀黄注射液混合到浓度为5%的250 ml葡萄糖溶液中,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治疗14天。
舒肝宁组:给予该组患者舒肝宁注射液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具体为将20 ml舒肝宁注射液混合到浓度为5%的250 ml葡萄糖溶液中,治疗周期同茵栀黄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①比较舒肝宁组和茵栀黄组临床疗效;②比较舒肝宁组和茵栀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判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和ALT等相关指标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则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ALT等相关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在30%至79%之间,则为有效;为达到以上标准情况者,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疗效数据指标和不良反应数据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均采用n(%)表示,行x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舒肝宁组和茵栀黄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舒肝宁组45例患者中,治疗显效为35人,有效为8人,无效为2人,总有效率为95.56%(43/45),茵栀黄组45例患者中,治疗显效为27人,有效为6人,无效为12人,总有效率为73.33%(33/4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舒肝宁组和茵栀黄组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舒肝宁组4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恶心(0例)、乏力(1例)及心悸(1例)等不良反应率为4.44%(2/45),明显低于茵栀黄组45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恶心(4例)、乏力(3例)及心悸(3例)等的不良反应率22.22%(10/4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3 讨 论
病毒性肝炎无论急性或慢性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支持和足够的卧床休息,除此之外,在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时,注射舒肝宁注射液拥有较好的疗效,主要是因为舒肝宁注射液中含有栀子、灵芝等中药成分,可使肝细胞坏死现象得到明显的抑制[1],在保护患者肝功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舒肝宁注射液中的板蓝根成分可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提高患者免疫力;而茵陈可以使黄疸得到明显减退,促进胆汁和消化液的分泌,使患者血脂以及转氨酶的含量得到显著降低,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有效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黄芩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肝细胞营养,加强其免疫活性,具有抗炎和、抗肿、镇静、利尿等功能。而本研究结果显示,舒肝宁组治疗有效人数为43人,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茵栀黄组的33人和73.33%的总有效率。舒肝宁组恶心、乏力及心悸等不良反应率为4.44%明显低于茵栀黄组的22.22%。该结果与梁海雄[3]等人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舒肝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较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