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共生:中国道路自信的必然
2020-02-27张警予
张警予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纪录片学院,上海 201701)
中国道路自信不是简单的理论推理与解读,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总结历史延伸的传播,是中国社会发展逻辑演绎内在规律的传播,是各种文化碰撞、交织以及最终的文化优化甄选的传播。只有从中国道路内在共同生长的传播要素考察中国道路自信,才能真正搞懂弄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路径指向,真正回答走什么路,怎么走,谁来走的关键问题。中国道路的正当性和正义性有两个维度:一是理论,二是实践。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实践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即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传播。
一、中国道路自信共生于中华五千多年悠久的文明与传播
中国道路自信,不仅仅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共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规律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在这个共通的时空意义上,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特质特有的优秀传统文化自然成为“中国化”重要的、基本的传播元素,它是“渊源”和“底蕴”,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底气”和“实力”。
5 000 年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本源性地位,成为中国道路民族之根与民族之魂的最佳的历史溯源的表达和本土传播的沃土,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丰厚的滋养和不竭精神动力传播之源。它决定了中国道路必须坚持从文明传承和传播中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传播沃土;必须抓住体现广大人民意愿这个传播根本;必须适应中国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延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脉;必须坚持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中华文化孕育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党和人民选择中国道路自信的力量源泉和文化背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精神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是党和人民选择中国道路自信的力量源泉。
传统文化所秉承的兼收并蓄的特质和辩证思维的深邃构成了中国道路自信的时空环境中独特文化与文明交流符号,决定了中国道路自信不能全盘照搬“苏联模式”,不能完全照抄“西方模式”,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既定的历史积淀,弘扬其“兼收并蓄”“革故鼎新”的精神品质,以独特的中华文化传统优势自信,增强中国道路自信。“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1]138
二、中国道路自信共生于中国共产党99 年辉煌奋斗精神与传播
中国共产党99 年辉煌的奋斗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辉煌历程。中国道路自信是从中国共产党99 年辉煌历史事实中得出来的真理性的结论,是印记在中国共产党人灵魂深处的群体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个伟大的受众群体传播和坚定马克思主义初心与坚守的历史印记。近代中国百年历史中,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寻求中华民族独立、为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复兴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规律,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找到了正确的中国道路。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身置于严重民族危机和深重社会灾难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的出路何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先进分子开始了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以封建大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尽管采取了一系列“自强”“求富”的自救措施,却极力反对封建制度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近代中国改良派掀起的维新运动,尽管主张救亡图存,振兴国家,实质却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却没能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可见,无论是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还是辛亥革命“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1]50。
唯有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断传播马克思主义,寻求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外在的国际环境,让中国看到了被压迫民族独立的希望,这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的榜样,继而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实践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9 年,中国共产党以开天辟地的首创精神,创下了寻求中国道路上的奇迹。南昌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了自己的第一支革命军队;秋收起义第一次高举起工农革命军的第一面军旗,在井冈山,史无前例的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最初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之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特别是红军长征的胜利会师,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中国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道路是无比正确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成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的内生力量源泉。
三、中国道路自信共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 年的持续探索与传播
中国道路自信缘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年历史的规律性探索和总结,中国道路在承继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持续传播并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的新路。
坚持中国道路自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年坚持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和本然之理。以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时间节点,标志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 年至1952 年,仅用3 年的时间便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1953年当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以“156 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1957 年底,超额并提前完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稳固地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的基础;1956 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表明此时的中国真正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毛泽东敏锐察觉到苏联模式暴露出的弊端,提出“以苏联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这是历史的选择。
1956 年至1966 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是迂回曲折的,充满艰辛的。但是,我们依然奇迹般地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积累了重要经验。我们依然发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精神,排除各种干扰,没有停下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在农业方面,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一些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相继投产;一些工程艰巨的新铁路陆续接轨运行,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人造卫星、核技术、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强调的是,在此期间,我们解决了国家的能源危机,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战略后方,我们的工业分布更加广泛,愈加趋于合理,初步形成了国家的战略威慑力。
中国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一方面超越了西方的现代化模式,另一方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途径。
四、中国道路自信共生于四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与传播
中国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改革开放的开创和发展中,走出的自信之路。它具有两个无比强大的自信定力和共生传播力,一是靠事实说话,二是人民满意。
中国道路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做出中国行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头等大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为探索中国道路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的历史性决策,即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时,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三大,科学定位中国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从战略的高度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理论;党的十四大,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自邓小平宣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沿着这条“特色之路”开拓前进,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从安徽小岗村到全国的农村改革,乃至于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个方面体制改革,无不孕育新时期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不断创新,在实践上不断创造,展现出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升华和一个又一个伟大创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在中国不仅选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好。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传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五、中国道路自信共生于中国共产党人责任与担当精神的传播
中国道路具有空间的延展性,越走越宽阔、越走越亮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果,是中国人民的,也是世界人民的。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彰显中国道路自信的世界意义和国际价值,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
中国道路自信,就是坚定不移地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梦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的幸福梦。党的十九大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11中国梦不仅“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2]48。中国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进民生工作持续取得新进展;特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1
中国道路自信就是不断创新传播理念,拓展传播载体,为世界人民谋大同。中国梦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梦。中国无私地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与共,是责任担当。中国梦是“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2]46中国致力于“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219,不仅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大国责任与担当”的积极响应,而且以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的恢弘的开放战略,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拉动全球及区域合作方面不断向世界人民释放合作共赢的红利。
中国道路自信需要向自己,也需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一种最佳的国际传播方式,更是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最佳交流方式。讲好中华5 000多年悠久的文明;讲好中国共产党99年辉煌奋斗历程与精神;讲好71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持续探索。中国的发展就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就是国际间正能量的增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自信中国的引领和担当。中国道路自信,就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就是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这是传播、坚定马克思主义的要义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