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重要论述的思想特征及马克思主义解读

2020-02-27文吉昌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权力

薄 海,文吉昌

(1.辽宁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哲学文化教研部,江苏 南京 210046)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将体育工作作为全民健康事业的重点,习近平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与中国梦联结在一起,突出了体育精神和体育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地位。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体育的发展是这个国家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表现,体育对于人民的身心健康和民族的精神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习近平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论述,以及他的体育思想是建立在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上,既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体育理论又对其进行了时代性的创新。

一、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重要论述的思想特征

(一)坚持公共性与历史性统一,通过全民健身激活传统体育文化

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最鲜明的特点就在于号召全民进行体育锻炼,将全民健身与民族复兴看作成同等重要的事情。习近平指出:“一个健全的人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和强健的身体,要通过发展体育运动以不断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与健康。”[1]可以看出,习近平所倡导的全民健身,其概念更多地涉及到休闲体育,是一种没有硬性要求下的全民休闲参与,注重的是对人身体的舒展与性情的陶冶。同时,由于习近平有关全民健身思想的时代特征,也使得政府所倡导的全民健身活动必定不是凌乱的、自发的体育锻炼,而是一种群众自觉参与的时代体育文化运动。

中华体育文化可追溯到孔子的“六艺”思想,其中“射”和“御”说的就是具有体育运动特征的射箭和驾驶马车。此后,中国传统的武术思想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具有代表性的有道家各种气功和拳法,以及墨家在军事领域所倡导的武术技巧等。虽然传统的中华体育思想年代久远且影响广泛,但受到封建社会保守思想的影响,中华武术和体育一直属于人民群众的一种休闲爱好,门派虽然众多,但是交流并不频繁,以至于2000 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武术精神仍然散见于少数的经典文献,并且以武术为代表的各种民族体育活动,因为缺少了现代话语的叙述而变得晦涩难懂,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习近平关于全民健身的重要论述,就是建立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的体育事业发展上,休闲体育要突出时代性,这不仅是在强调大力发展现代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深层的含义是要整合中华民族的体育资源,以此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全民健身之所以能有序开展,在很大层面上是因为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当下体育活动的时代感和公共性。以近几年比较火热的广场舞为例,广场舞并非20 世纪90 年代才产生的体育运动,有文献表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在广场上集体跳舞,寓教于乐。类似于广场舞的体育方式,之所以能经历千年还在当今依然具有吸引力,其关键因素在于广场作为体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于交流的空间。简言之,现代体育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在身心得到锻炼的同时更加突出体育活动的社会交往功能。可以说,习近平所提出的全民健身,既是在号召人民自觉进行身体锻炼、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同时又是在强调发展现代化公共体育的重要性。

(二)坚持科学性与价值性统一,通过竞技体育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2019 年,习近平在指导北京冬奥会、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要注重选拔培养好人才,增强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坚定创造佳绩的信心,刻苦训练、全力备战、勇攀高峰……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2]由此可知,竞技体育蕴含着深刻与广泛的价值内涵,它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并且具有竞争性和淘汰性的体育活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在世界竞技体育中的地位。随着全民建身活动的开展,高强度的体育活动逐渐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追捧。

从哲学角度看,对体育竞技的重视本质上是强调体育科学与体育价值的统一。体育科学在现阶段有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科学的体育教育,主要指专业机构对学生和运动员的理论教育。在改革开放的40 多年中,体育理论已经从原有的最基础的体育哲学课程派生出多样式的学科,如工程学科类的竞技体育学、群众体育学,以及基础学科类的体育数学、运动生理学等。体育科学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专项技术培训,包括几乎所有的运动会比赛项目和一些常见的体育游戏类项目。作为一种科学,体育教育和运动员训练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而体育存在的意义不仅是一门学科或一项技术,体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民族性。

体育的民族性让中国体育具有了国家的特色。中国运动员在国际比赛时的表现直接代表了中国的国家形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体育科学和体育价值融合方面所必需。因此,从事体育的专业运动员需要将日常科学训练与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养成联系在一起。当然,向世界彰显中国体育的民族特性不只依靠于夺取金牌。习近平多次指出,我们既要拿竞技奖牌,还要拿精神奖牌和廉洁奖牌。通过运动员的努力,中国竞技体育可以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体育精神,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体育文化中蕴含的人本主义、公平竞争与互相合作的丰富内涵。同时,这些体育精神与中国的民族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通过与世界各国的体育交流,中国运动员可以向世界各国传送中国的价值观念,让世界其他民族感受到中国的竞技精神和文化自信。

(三)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统一,通过体育外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由于时代的局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体育思想并没有完全渗透至国家的外交战略中,而习近平的体育思想突破了健身和经济的范畴,更加具有了政治意义。1972 年,中国乒乓球代表团在联合国总部进行的表演赛,就已经展现出体育的政治属性和外交功能;1952 年7 月,中国国旗第一次在奥林匹克会场升起也表现了国际体坛对中国体育事业的认可和接受。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体育作为更加重要的国家外交途径。如在2014年2 月,在出席俄罗斯第二十二届冬奥会开幕仪式并接受俄罗斯电台专访时,习近平表达了自己对索契的印象,对俄罗斯冬奥会组织工作的评价以及自己对俄罗斯文化的了解。同时,习近平还借此机会总结了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和成绩,阐明了中国与俄罗斯未来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2017年7 月,习近平在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友谊赛时,向默克尔表达了中国希望与德国加强足球合作的愿望,并以此将中德体育事业的合作拓展到更多的领域。

从这些外交案例来看,体育文化和体育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普适性的。也正是基于此,习近平通过对世界体育事业的关注传达了中国外交中的人文主义情怀。习近平在体育外交中传达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地球上的所有人的共同发展,是每个人与地球周围环境发生的各种关系,这是一个可以被具象化的情感联系。这种情感联系在体育精神中有着深刻与生动的表达。当前,世界体育的建设逐渐呈现出体育共同体的态势,各个国家的体育文化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而逐渐水乳交融,形成了国际性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近几年,在中国高尔夫、马术、帆船、棒球、橄榄球、冲浪、热气球等体育项目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也逐渐走进了中国人的视线,中国也在这些新的领域有了发展基础。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的外交思想既要推动这种体育共同体的发展,又要把握体育共同体发展所带来的契机,旨在与世界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中传达中国和平的外交理念,树立友善的大国形象。

二、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重要论述开拓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体育权力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体育权力是工人阶级的基本权力

马克思和恩格斯多次论及体育权力在资本主义政治生态下的发展困境。体育权力本属于人的个人权力,但是随着契约社会的形成,人们自愿或不自愿地将自己的某种权力割让给集体,形成了一种公共的权力,后来又进一步地发展成为了国家权力。马克思认为,在原始社会,这种公共权力的发展有利于保护种族的繁衍,但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个人权力的割让已经完全成为了被迫的行为。马克思详细描述并对比了资本入侵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资本主义生态完全形成以前,“他们有闲余时间从事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工作……还能参加一些娱乐和游戏……这些对保持健康和增强体质是有好处的。”[3]此时,资本剥削尚未触及到的有产者和农民都享有自由的体育权力,这些有产者的阶级意识也是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的。但是当工业革命在英国普遍化之后,人们便广泛地受到工厂主的剥削,体育权力随着劳动工人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被剥削殆尽。劳动人民和有产者大部分都失去了有益身心的户外休闲活动,与一切真正的生活乐趣是无缘的,“没有任何体育、智育或精神方面的消遣。”[4]在马克思看来,体育权力直接与人的劳动时间发生关系,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制定五花八门的规章制度,想尽办法让工人们早来晚退,以此延长劳动时间。当工人们连最后的休闲时间都被剥夺之后,人就成为了机器的一部分,成为了一种生产工具,丧失了他们集体的社会意识。马克思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的体育权力的发展困境入手,呈现了人在失去体育时间、休闲时间和自由劳动时间的后果。当工人阶级的生活只能维持自己生活而失去了其它所有权力时,工人阶级的意识也处于最低迷的阶段,工人们的政治觉悟如果没有外在思想引导和推动,其自身很难发展,更不具有发展社会主义的革命性。

(二)习近平从民生角度将体育权力从个体提升至民族高度

与马克思恩格斯相比,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更加具有现实性和民族特色。我国宪法已经明确将体育权利规定为人们的基本权利,这既是从法制层面对体育发展的现实性做出规定,又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体育权力”思想的肯定与发扬。习近平是在对马克思的个人体育权力思想做出肯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其体育发展思想的。在十八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上,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在一个以机械化代替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时代,马克思主张通过对工人体育权力的尊重来批判资本主义的非正义性。也正是时代的限制,马克思还没有将集体的、公共性的体育权力作为研究对象来论述。而在新时代,体育权力的个体性已经发展到一种集体性的阶段,体育权力与中国的民生发展融为一体。同时,习近平将民生与体育相结合,从本质上推进了马克思体育权力的普遍化和广泛化。马克思也曾多次指出体育活动可以被看作成一个一般性的、普遍的社会实践来完成,尤其是在工业化初期,更多的地区将体育作为军队活动的重要内容,而按照各地区的法律,年轻的孩子们都必须在军队里接受这样的体能训练。恩格斯在与拉法格的通信中就涉及到了这一问题。恩格斯认为可以将服兵役的期限缩减,而将服兵役期间的体育锻炼传播到青年的日常生活中去,让他们形成广泛的体育实践。可以说这是一种原始的、朴素的全民体育思想。但此时恩格斯的体育思想不同于马克思的个人休闲的体育思想,只是一种全民性质的军事训练。而在有关论述中,习近平强调体育在“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5]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将体育看作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可以说,习近平的体育思想也从传统的个体性、军事性、娱乐性活动上升到了民族事业和民族精神的高度。

(三)习近平从文化角度强调体育权力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从习近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体育”一词不再仅等同于“竞技”“冠军”,在现阶段,体育已经成为一个政府管理的公共行为,直接与人民的身心健康相关。民生体育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体育权力的继承和发展,它强调政府在全民体育运动中的引导作用,已成为了一种包含多个方面的新概念。习近平所强调的社会主义体育发展既具有物质层面的要求,又具有制度层面的要求,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层面的意义。在习近平看来,体育思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民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我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民生体育的思想理念和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都强调全体人民的参与性。这种全民参与的体育事业是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体育权力思想的又一次肯定,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改革开放的40 多年也是中国体育事业迅猛发展的40 多年,体育权力发展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育空间。新时代,体育已经不再是少部分人的事情,而是人民大众的自由选择。传统的体育活动如健身操、气功、太极拳以及各种娱乐性的休闲活动如健美、瑜伽、钓鱼等项目,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对体育的认同和接受已经与人的主体性发展融合在一起,体育从传统的外在于人的审美活动转变成内化于人的成长需求,成为了人的文化发展的必要手段。

三、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重要论述完善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体育教育思想

(一)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体育教育对消除人的异化的重要作用

在对18—19 世纪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社会教育问题进行整体性研究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自己的体育教育思想。马克思发现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人民的教育问题始终离不开三个主题:宗教、社会、政府。当时的英国很少关注体育教育,多数学校都是私立的,而且很多学校都是由教会出资开办,导致基督教的教义和各种类型的神学课程成为了受教育者的主攻课程。但即便如此,这些受教育的机会并不是普遍的,只有贵族家庭和资产阶级家庭的孩子们才有机会在学校里学习。直到19世纪初,工人阶级的子女们才有机会接受基督教会和慈善机构提供的学习机会。不过这些机构所预设的课程几乎与体育教育没有关系,多数课程都是围绕修理机器的技术而展开,少数课程就是外语。马克思对此教育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反思,认为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人所接受的教育也应该是全面的,资本主义的政治环境对人格的教养必定存有缺陷,因为资本主义的教育目的在于消除劳动者的阶级意识和道德良知。虽然工人阶级的子女并非生来就是要在工厂里度过一生,但是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以及教育的方式,天然地让他们被迫接受机械化工厂的制度、文化。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教育理论时也涉及到这一问题。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时期,孩子们技术教育过于单一化,每个学生都与机器零件打交道,但整台机器是如何运作的,相关机器运动的物理学原理等基本课程从来没有人教授。这些片面的、单一的教育方式不仅无法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要,还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甚至在很多时候,技术教育的内容已经脱离了现实问题,只是纸上谈兵,解释一些陌生的概念。而这些教育也因为“脱离了以后的任何实际运用”而“失去了对生产本身的任何意义”,成为“关于体育的替代”[6]。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体育教育和技术教育是并重的,体育教育能够直接影响教育者的身体、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变化。恩格斯反对资本主义工具化、片面性的教育,是因为这种教育方式违反了人的自由发展,而这种自由的发展首先在于人的身体发展上。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体育教育思想中涵盖了大量的身体哲学的理论逻辑。体育运动始终与身体不能分割,身体作为人存在于世界的载体无法摆脱与人的体育教育的联系。对于马克思而言,体育属于最简单的劳动实践,它的劳动产品就是自己的生理反应,人通过劳动与自然界相互交流,体育便成为了人与自然交流的最简单的方式。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们对生产技术的重视和对身体发展与体育发展的忽略造成了资本主义的普遍异化。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工人阶级身体异化的现象表现为工厂主对工人们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剥削和体罚,而体育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这种身体异化现象具有抵抗作用。不论是身体哲学还是体育教育,在马克思看来都是一种意识形态斗争,是弱势者对强势者的反抗。

通过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各种学校教育内容的研究和比较,马克思提出了将劳动、智育、体育相融合的教育模式。劳动教育帮助人们更快地掌握生存的技能,智育有效地改进了人们在劳动实践中的思维逻辑,而体育教育则是让人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身体存在和生命存在的重要性。三种教育方式的融合就是让人们在珍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实践,创造美好生活。马克思在研究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法规的内容时,曾经明确指出:“工厂法的教育条款……证明了智育和体育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可能性……未来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7]

对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主和资本家而言,优胜劣汰的商品竞争模式成为了世界万物的发展模式,在他们眼中,人的生存发展也如同商品一样,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是单一的,受限制的。但是在马克思的眼中,人作为一种承载生命的载体,他的竞争方式并不是与外在之物相互比较,而是人在自我生命的进化中不断突破自身发展障碍,从而完善自我的过程,生命的竞争最终不在于消灭身体,而在于让身体的功能更加完善。在这一层面上来看,马克思明确指出智育、体育和技术融合培养的重要性,主张要“对未成年劳动者应按不同类别循序渐进地施以智力、体育和技术方面的培训。”[8]可以看出,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对人们进行体育教育就是让人们感受生命并且尊重生命,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最便捷的手段和方法,这也让其体育教育思想多了一层身体哲学的内涵。

(二)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更加突出个体发展与民族命运

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体育理念,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更加突出关注生命的特征。2013 年,习近平提出“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5]的重要命题。对于个人而言,体育是衡量人类存在和评价人类活动的一种尺度,人的日常活动与体育活动交织在一起,这是超越体育教育自身需求的,更加关注人的主体性发展的需要。而对于集体而言,体育的发展对广大群众具有一定的凝聚力。这是因为人对体育的追求能够提升自己的审美批评能力,而人又是按照自己意识中那些美的规律来进行社会实践。从习近平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体育教育必须是一个广泛性和全民性的教育活动,因为这种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同时,体育教育还涉及到国家的战略问题。中国的体育发展与中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不仅需要体育大国,更需要体育强国。其中,更重要的是要在体育强国的建设中,能够充分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学习西方现代化的体育科技,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精神。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受时代的影响注重体育、智育和技术教育在国民教育方法论上的融合,那么在新时代,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则更多表现为多元教育融合发展阶段,整个国家的体育教育质量和体育教育精神的提升。

总体来看,习近平关于体育发展的重要论述,在继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体育理念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精髓,通过不断提升中国体育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特征,将全民健身与体育竞技并行发展,实现了体育科学与体育价值的深度融合。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未来发展的谋划上,习近平将“体育强国”与“中国梦”两个概念进行关联阐述,提出“体育强则中国强”的理念。同时,习近平进一步挖掘了体育文化的外交功能。未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将融入世界体育文化建设之中,向世界彰显中华民族的体育魅力,为世界体育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中国力量。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权力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