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病同治,活血止血”法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尿血1例

2020-02-27吴佳芸李瑞菡石皓月黄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瘀血胸闷活血

吴佳芸李瑞菡石皓月黄 力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推荐规范抗血小板治疗[1],存在出血时需提前终止抗血小板治疗,但同时会增加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2]。对于这类病人单纯西医治疗无法达到良好临床疗效,而结合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思想,异病而同治,活血止血并举,能够调节机体出凝血状态平衡,改善病人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现将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尿血1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过程总结报道如下。

1 病历资料

病人,男,86岁,2017年2月28日入院。主因“发作性胸闷2年,加重11 d,尿血20 d”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膀胱癌尿血”收入院。现病史:病人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胸闷,活动后气喘,活动耐量较前明显下降,入院后查心电图(ECG)显示: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V5导联T波倒置。脑钠肽(BNP)252 pg/mL,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cTnI)在正常范围。心肌核素显像显示:左室前壁基底部放射性分布稀疏减少,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左室前壁基底部心肌严重缺血或梗死可能(见图1)。诊断为冠心病,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及降脂、扩展冠状动脉等治疗后好转出院,其后病人规律用药,每于劳累后偶有胸闷不适。2017年2月9日病人无明显诱因肉眼可见无痛性尿血,尿中夹有暗红色血块、腐肉样物,无腰痛、尿频、尿急等不适。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3.51×1012/L,血红蛋白(Hb)112 g/L;腹部CT显示:左侧输尿管局部轻度扩张,膀胱内稍高密度影;腹主动脉下段瘤样扩张,钙化斑内移,考虑动脉瘤伴夹层可能。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显示: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改变,下段动脉瘤伴壁间血肿形成,局部穿通溃疡形成;膀胱右侧壁异常强化结节,肿瘤性不除外。泌尿系超声显示:膀胱壁不光滑(见图2)。诊断为膀胱肿物,收入泌尿外科住院治疗。2017年2月16日行膀胱镜取活检,术中病理:膀胱黏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017年2月17日病人胸闷加重,ECG示ST-T轻度改变,未见明显抬高, cTnI 14.6 ng/mL,考虑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但因病人术后且肾功能差、腹主动脉壁间血肿,遂未予双抗治疗,予低分子肝素3 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抗凝及稳定斑块治疗后病情稍稳定,收入中西医结合心内科进一步治疗。刻下症:胸闷,偶有活动后气喘,体力差,食欲一般,睡眠一般,尿血,大便正常。自发病以来体重下降约5 kg。

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规律口服氯沙坦钾100 mg(每日2次)降压,自述血压控制良好;陈旧性脑梗病史20年;慢性心功能不全3年,规律口服托拉塞米片20 mg,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 mg,每日1次;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3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3年。个人史:吸烟史30年,平均每天20支。

体格检查:脉搏63次/min,血压108/52 mmHg(1 mmHg=0.133 kPa),体温 36.6 ℃,呼吸18次/min,神清,精神差,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63次/min,律不齐,第一心音稍低,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未触及明确搏动性包块,双肾区无肿胀、无压痛,肾区无叩击痛、叩痛,双侧输尿管走形区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双下肢不肿。入院后检查,血常规:RBC 2.96×1012/L,Hb 94 g/L,血小板计数252×109/L;尿常规:RBC(高倍视野)7.6 HPF,白细胞计数(高倍视野)30.9 HPF;凝血:凝血酶原活动度(PTA)8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0 s,尿微量白蛋白9 mg/L,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1.39 mg/mmol Cr;心肌梗死指标:cTnI 0.37 ng/mL,BNP 1 100 pg/mL;血生化:尿素氮(BUN) 15.61 mmol/L。ECG: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异常Q波(Ⅰ、Ⅱ、aVF)、T波倒置(V1~V4、Ⅰ、aVL)。腹部增强CT示:双肾多发囊性病变,右肾下极高密度结节;肾旁渗出,左侧输尿管管壁增厚,炎性改变?腹主动脉瘤(见图3)。

西医诊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膀胱癌;高血压3级,极高危;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腹主动脉动脉瘤;陈旧性脑梗死。

西医治疗:那曲肝素3000 U(每日1次)抗凝;螺内酯片20 mg(每日1次)、托拉塞米片20 mg(每日1次)利尿;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60 mg(每日1次)扩展冠状动脉;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 mg(每日1次)护胃;金水宝胶囊0.99 g(每日1次)益肾;地西泮片2.5 mg(每晚1次)镇静;水飞蓟宾葡甲胺片100 mg(每日2次)保肝;普伐他汀钠片40 mg(每晚1次)降脂并稳定斑块。

2017年3月2日复查尿潜血(-)。2017年3月6日病人胸闷不适,查双下肺细湿啰音、双下肢水肿,血压109/61 mmHg,心率44次/min,体温38.5 ℃,ECG显示aVL导联T波倒置较前加深;心肌梗死指标:cTnI 0.734 ng/mL,BNP 925 pg/mL;血常规:Hb 60 g/L。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抗感染、输血红细胞2 U,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75 mg(每日1次)单联抗血小板治疗。后间断出现胸闷,无胸痛,cTnI逐渐降至0.283 ng/mL,BNP 467.2 pg/mL。2017年3月19日 cTnI降至0.051 ng/mL,停用低分子肝素改用华法林钠片1.50 mg(每日1次)及波立维75 mg(每日1次)治疗,无胸闷胸痛及尿血后出院。

2 门诊诊疗经过

2017年3月23日初诊,病人出院3 d后再次出现肉眼可见无痛性尿血,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现已停用华法林及波立维。偶有胸闷,纳差,形体消瘦,眠可,大便尚可,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血常规:RBC 2.96×1012/L,Hb 94 g/L,血小板计数167×109/L;尿常规:RBC 2 371.4 /μL,RBC(高倍镜)426.9/Hp。中医诊断:血证(尿血)气虚血瘀证,治以益气活血止血。处方:生黄芪30 g,三七粉(冲)3 g,生蒲黄10 g,花蕊石15 g。7付,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后随访病人反复出现尿血、胸闷,复查cTnI 0.114~0.191 ng/L,ECG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可疑下壁梗死(Ⅲ、aVF)、ST-T段异常(V4、V5、V6)。

2017年3月30日二诊,病人仍有尿血,心烦,无胸闷,纳差,大便干,皮肤瘙痒,舌暗裂纹苔少,脉沉细弦。血常规:RBC 3.85×1012/L,Hb 121 g/L,血小板计数195×109/L;尿常规:WBC 707.0 /μL,RBC 703.0 /μL,血细胞66 /μL;心肌梗死指标:cTnI 0.160 ng/L,BNP 375.3 pg/mL。ECG显示: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怀疑下壁心肌梗死,轻度QT间期延长,负的T波 V4,平的T波 Ⅰ、Ⅱ(见图4)。考虑病人阴虚表现较前明显,中医诊断:血证(尿血),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止血法。处方:生黄芪20 g,生地30 g,知母15 g,玄参20 g,麦冬20 g,降香15 g,葛根30 g,生蒲黄10 g,三七粉(冲)3 g,花蕊石15 g,赤芍10 g,白鲜皮15 g,地肤子15 g,红景天30 g,炙甘草8 g。7付,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017年4月13日三诊,病人无胸闷,仍有尿血,皮肤不瘙痒,纳食增加,便不干,舌暗苔少,脉沉细。血常规:RBC 2.88×1012/L,Hb 90 g/L,血小板计数184×109/L;尿常规:WBC 649.3 /μL,RBC 8 909.6 /μL,RBC(高倍镜)1 603.7/Hp,血330 /μL;心肌梗死指标:cTnI 0.092 ng/L,BNP 657.8 pg/L。考虑病人肌钙蛋白较前下降、尿血指标较前升高、贫血加重病情进展,治则不变,加强益气滋阴养血、收敛止血之功,故调整中药处方如下:前方生黄芪改用30 g,去知母、白鲜皮、地肤子、红景天,加天花粉30 g、侧柏炭20 g、藕节炭15 g、艾叶炭15 g、山萸肉30 g、阿胶珠(烊化)15 g。14付,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14剂后病人无胸闷,尿色渐趋正常,纳食改善,眠可。后间断就诊,继续中药口服治疗,治则治法不变,依症状逐渐加大黄芪用量为90 g,加减其他止血药如大蓟、小蓟、蒲黄炭、阿胶珠等。自2017年12月21日随访至今,病人精神状态好,无胸闷胸痛,无尿血,纳食香,睡眠可,大便正常,体重较初诊时增长5 kg左右。复查尿潜血(-)、cTnI(-),贫血情况亦较初诊时改善,血常规:RBC 3.44×1012/L,Hb 102 g/L。

3 治疗难点

病人高龄,既往有高血压、脑梗死、膀胱癌病史,同时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病程迁延日久且病情复杂。存在高凝血状态(与高龄和肿瘤有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极高。病人间断出现胸闷不适,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表现,肌钙蛋白波动于较高水平,再发心肌梗死可能性大。病人膀胱肿物黏膜活检术后,又有腹主动脉瘤壁间血肿形成、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出血风险高,无法应用足量抗凝药物,发生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不能规范双抗治疗。

4 讨 论

4.1 病例分析 本例病人为老年男性,反复尿血,偶有胸闷、活动后气喘,纳可、眠差、便干,舌暗裂纹苔少,脉沉细弦。西医主要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膀胱癌尿血”,同时合并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病史,病情复杂,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用药有局限,多则出血加重、少则易再发心肌梗死,治疗处于进退两难境地。

而本病在中医学中一般归属于血证、胸痹心痛的范畴,病因病机考虑病人年老肾虚,又经膀胱镜术后,元气耗伤。气阴两虚,“气为血之帅”,气虚不能推动血行,日久瘀血内阻,血不循常道而出血。气能摄血,气虚统血无力,血不归经,故出现尿血。肾气不足,封藏不固,血随尿出。肾阴亏虚,虚火内动,灼伤脉络,热迫血行而出血。气阴两虚,心脉失养,心脉痹阻致胸闷胸痛。可见,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因人而异,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胸痹心痛及尿血,虽异病而可同治。以益气养阴,活血止血为大法用药,因临床表现的差异分别佐以凉血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等药。调本与治标共举,以达止血而不留瘀,通脉而不破血。最终病人尿血止,胸闷、胸痛亦未作,收效显著。

4.2 理论基础 尿血,在中医学中又称溲血,归属于血证范畴,慢性病程多以本虚标实[3]为主,虚证多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实证则多见湿热、瘀血[4]。“气虚则血脱”,《医学衷中参西录》[5]曰:“中气虚弱,不能摄血,又兼命门相火衰弱,乏摄之力,以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流出也”。唐容川云:“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有瘀血”“离经之血便为瘀”,而瘀血内阻,血不循常道,离经外出,故瘀血既是形成尿血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该症病人辨证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故治疗从虚从瘀论治。

4.3 黄力教授临证经验

4.3.1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本理论特点之一。病人同时存在胸闷、胸痛及尿血的主症,西医考虑不同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特点,诊断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膀胱癌尿血,两者分而治之则相互矛盾。而从中医角度认知,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辨证上整体分析,依据临床症状及舌脉等四诊合参,故考虑病人为气阴两虚、瘀血内阻证,予益气养阴、活血止血法拟方治疗。

4.3.2 治血必治气,重视脾阴 “治血必治气”来源于清·唐宗海的血证理论,《血证论》[6]中言:水火气血相互维系,调气是治疗血证的关键,尤其需调脾胃之气。因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之谓血。至于治气,亦宜以脾为主。因气虽生于肾中,然食气入胃,脾经化水,下输于肾,肾之阳气,乃从水中蒸腾而上。黄芪,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为君药,补益脾气而固摄血液,同时助心血行,止血、活血并用,逐渐加大用药剂量,使药力蓄积,加用砂仁、炒内金等加强脾胃运化,使补而不滞。黄力教授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阴、脾阳相互为用,相互依存,重脾要兼顾脾之阴阳,不能一味重视脾阳,在益气基础上予生地、知母、玄参、麦冬、天花粉、山萸肉、枸杞子、黄精等药润燥养血,滋补脾阴。《素问·经脉别论》曰:“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王冰认为“是水精布,经气行,筋骨成,血气顺”,张志聪言:“水精四布者,气化则水行,故四布于皮毛。五经并行者,通灌于五脏之经脉也”,脾阴足而有水津,滋脾而能升津,升津而血气顺、五脏通,故离经之血止而五脏调和。

4.3.3 标本同治,注意分期 本例病人以气阴两虚为本,以出血为标。出血之初,在益气滋阴的同时必须加用止血药,标本同治,“存得一分血,便保得一分命”。在选择止血药时根据病人临床表现,辨其寒热虚实偏重,择选寒、温、散、敛不同药性的止血药配伍应用。阴虚内热,热迫血行者,予滋阴药和凉血止血药,如大小蓟、侧柏炭、白茅根;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予化瘀止血药,如三七粉、蒲黄、花蕊石。出血后期,多有血虚,注重养血[7],多予温经止血药如艾叶炭,益脾阳、固冲脉;予炒炭药加强收敛止血之功,如藕节炭、侧柏炭;予山萸肉、阿胶珠等滋阴补血止血。

4.3.4 重视活血止血药应用 气为人体重要的精微物质之一,有推动血行的作用,《医林改错》[8]记载:“元气即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滞而瘀,以致气滞血瘀证”,故在用药时常需配伍适量活血之品,如本例中所用三七粉、蒲黄、赤芍、红景天。

因瘀血既是出血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王绵之[9]提到“止血的原则之一为止血防瘀”,又凉血止血药寒凉易凉遏留瘀,收敛止血药其性收涩,有留瘀敛邪之弊,加用化瘀止血药,可使止血而不留瘀。故在临证时要重视活血止血药的使用,例如本例中使用的三七粉、蒲黄、花蕊石。

5 结 语

本例诊治经验表明:在现代医学规范治疗中存在矛盾点时,当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标本兼治。本例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膀胱癌尿血,经西医规范抗血小板、抗凝治疗,多则出血加重,少则再发胸闷甚至心肌梗死,存在局限性。此时结合中医思想辨其虽异病而证同,以益气养阴、活血止血为大法,因证而治,同时注重疾病分期和发展变化,用药因症而变,以止血而不留瘀,通脉而不破血,最终临床获效明显。可见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过程中能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为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有局限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图1 心肌核素显像结果

图2 泌尿系超声检查结果

图3 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

图4 ECG检查结果

猜你喜欢

瘀血胸闷活血
补肾活血方联合枸橼酸氯米芬在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的应用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六项准备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活血化痰益气养阴法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