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的文献综述

2020-02-27李金亮黄宇璐

时代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跨国公司劳动力

李金亮 黄宇璐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美国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促进“重振制造业”和“制造业回流”的经济政策。特朗普政府多次减税降息,更是驱使一大批美国跨国公司减少或放弃海外投资机会,重返美国市场。例如,空调设备生产商开利由于特朗普政府税收减免优惠,放弃将工厂转移至墨西哥,而是直接留在印第安纳州,为当地带来将近千个工作岗位(方绍伟,2017)。

特朗普政府一系列“制造业回流”举措再度引起学术界对对外直接投资和国内就业关系的讨论。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是否必然替代了母国就业,或是否影响了母国的就业结构升级,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当下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和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经济有重大意义。

一、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

通过现有文献的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大致分为就业替代、就业创造、就业结构优化和就业质量及结构的影响。

(一)就业替代

对外直接投资的就业替代效应从国内投资的角度上看,因跨国公司开展对外直接投资,造成了资本流出,当国内资本存量有限的情况下,会减少母国的资本总存量,使本土进行的生产活动锐减,而导致就业机会减少。早期的理论研究大多支持替代效应。Jasay(1960)在《国内投资与跨国投资的企业选择》(The Social Choice Between Home and Overseas Investment)一书中提出就业替代理论,之后经济学家Rutternberg对该理论进行论述和补充。就业替代理论认为,因为一国的资源和资本总量在短期内是固定的,对外直接投资都会挤出国内投资份额,如果对外投资没有产生出口的增加或者进口的减少,相应国内的消费或投资减少一部分,母国就业产生替代效应。即使这种替代效应在短期内不明显,但是通过乘数加速效应,最终会导致母国就业人数的减少(Jasay,1960;Ruttenberg, 1968)。

部分实证研究支持就业替代效应,但大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实证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会通过挤占国内出口和产出,影响到母国的就业水平(Svensson,1996;Konings and Murphy,2001),但是替代效应的大小对于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劳动力影响不同,实证发现对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更容易产生替代效应(Elia et al,2009),另外东道国的收入水平也会影响到替代效应的作用程度,Brainard and Riker(2000)基于1983-1992年美国跨国公司的数据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他们发现美国公司投资到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就业替代效应远大于投资于发达国家,且东道国收入水平越低,就业替代效应越显著。

(二)就业创造

与Jasay(1960)、Ruttenberg(1968)观点相反,经济学家R.G.Hawkins(1972)认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会替代国内就业,反而为母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Desai et al.(2005)同样基于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结论与就业替代论大相径庭,他们发现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就业人数每增加10%,其国内就业增加4%。就业创造理论认为,出口刺激效应是指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从总公司进口设备、零部件、中间产品和原材料等,可以为母国企业创造就业机会;而总部和辅助企业就业效应指的是跨国公司总公司管理职能集中和有关服务业扩展而创造的就业机会。

学者们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一观点,由于对海外市场运作不熟悉,子公司会从母国进口设备、零部件和中间产品,也会向国内其他企业进口原材料,从而增加母国相关产业的就业水平(Lim and Moon,2001)。但是Curvers(2005)发现对于不同种类的就业人员的创造效应不同,美国企业跨国经营主要提高了研发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就业需求,由于国外子公司需要更多的母公司高技术人员,而对母公司低技术的劳动工人人群没有得到显著的促进就业作用。

(三)就业结构优化

基于R.G.Hawkins(1972)的跨国公司总公司及辅助性企业效应,经济学家Fosfuri(1999)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母国就业的就业结构优化理论。之后,Fors和Kokko(1999)、Ying(2003)、Curvers(2005)等不断从理论上支持和完善就业结构优化理论。Oldenski(2012)和Altomonte et al.(2013)实证研究发现,OFDI显著地降低了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但能增加本国高技能劳动力的就业人数,从而促进就业市场升级和结构转型。

根据就业结构优化理论的观点,虽然跨国公司在东道国重新布局生产环节,但是总部仍然保留着绝大部分管理职能,甚至更为复杂和庞大,那么跨国公司增加对外直接投资额,就会加大总部对研发人员和监管人员的就业需求增加(Lipsey,1995;Curvers,2005),而且随着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经营业务的扩大,其对国内金融咨询、法律和税务及管理等方面服务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进而带动母国白领工业就业增加(Bulcke and Halsberghe, 1979)。由于这些服务型的就业岗位集中在第三产业,因此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优化国内就业结构。

(四)就业质量及结构

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质量以及就业结构更能反映一国整体就业情况,就业质量提升和就业结构升级往往是相互影响。

母国从对外直接投资获取的先进资本、技术和市场渠道,新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改进了母国的就业结构(李磊,2016)。例如,Gunnar Fors和 Ari Kokko(2001)利用瑞典1986-1994年三十家大型跨国公司数据分析发现国外生产的增加与国内生产的就业数量减少是有关系的,原因在于跨国公司内部结构的优化,表现为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业务转移到国外子公司。

母国对东道国的投资还会影响母国就业的转移。虽然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产生了技术和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但是,这类就业损失是属于“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是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结构性失业”促进低技能劳动力培训教育,向高技能劳动力升级,使劳动力从生产率较低的企业转移到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而实现就业结构的优化(李宏兵,2016)。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会促进企业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又会替代从事常规化生产任务的重复性劳动(中等技能),从而促使中等技能的工人向高技能和低技能的生产岗位转移,即存在“吹风效应”。

二、总结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本文认为目前学术围绕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的研究较丰富,大致情况如下:首先,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人数的影响研究已有不少,但是关于就业代替还是就业创造的结论还尚未统一,例如有的学者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创造,促进母国就业的增加,但有些学者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其次,对于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就业结构优化,促进就业市场升级和结构转型,就业质量提升和就业结构升级往往是相互影响;最后,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会更深入,变量选取更为全面,样本数据质量更高,后期学者们可以着眼于这些方向,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影响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跨国公司劳动力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关系的研究
——以重庆市为例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我国跨国公司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对就业问题的启示
谈跨国公司知识资本对经营绩效的影响
跨国公司2011在华投资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