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2017-01-17李勋来卢东浩
李勋来+卢东浩
[摘 要]产业转型升级是青岛市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取向。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利用偏离度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分析等方法,对青岛市近几年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市产业结构优化与人口素质的提升协调性不高,尚未形成联动效应。政府应加快调整优化就业人口素质结构,使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形成联动,以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关键词]产业升级;人口素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4-0045-04
一、引言
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投入的物质资本增长而更加依靠投入更多的人力因素,人口素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变量,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与推动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素质与产业升级的协调互动是有效促进就业与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因此,研究区域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周明、刘艳军等的研究揭示了人口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赵钧研究了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偏差,总结出我国人口素质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挑战和机遇[2]。吴羡虹运用产业经济学、人口地理学有关理论分析了阜新市产业结构及人口文化素质的现状和变化调整趋势,探讨了阜新市未来产业结构变化对高层次人才学科结构变化的影响[3]。朱振凯、陆亚萍参照人口素质和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有关理论,在对嘉兴市就业人口素质、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以及二者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得出近年来嘉兴就业人口素质提升明显,但对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作用不明显的结论[4]。
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青岛市人口素质状况的分析,并利用偏离度分析、格兰杰因果分析、协整分析等方法,对近几年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进行定量评价,探讨人口素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二、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协调性评价
(一)产业结构的变动
伴随着青岛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演进。这种产业调整、演进的过程称为产业结构高度化过程。本文引入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对青岛市产业结构变动过程进行定量刻画。设定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为H,则:
其中,Ii为第i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Wi为权重。为突出产业结构的比重特点,参照朱振凯、陆亚萍[4]的研究成果,且考虑到第三产业对青岛市的重要性,将一、二、三产业权重分别取1、2、5。计算结果见表1。
可以看出,青岛市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向第三产业跃升,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由2006年的3.196升至2014年的3.496。
(二)就业人口素质的变化
就业人员基本素质取决于其受教育状况,为了衡量青岛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本文参考胡振宇[5]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引进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指数,将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文化素质指数权重确定为1,往上每提高一个档次权重增加4倍,往下每降低一个档次权重减少至1/4,则青岛市就业人员文化素质指数为:
其中A1,A2,A3,A4,A5分别代表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大专文化程度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重。利用2006—2014年数据对青岛市就业人口文化素质指数进行计算,并将其与对应年份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的发展趋势进行纵向比较(见表2)。
青岛市产业结构与人口素质形成的基本格局为: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以大量低素质劳动力居多,第二产业以中等素质就业人员为主,第三产业则以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为主。在历次人口普查资料中,青岛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都伴随着上述就业人员素质结构的变迁过程,二者相辅相成。
(三)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协调性评价
为准确反映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协调程度,本文引入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J。
式中Li表示第i次产业的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Ii为第i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J值越小,表明劳动力越能按照市场经济流向利益比较高的产业,产业结构效益就越高;J值越大,则表明劳动力的正常流动受到阻碍,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偏离,偏离越明显,产业结构效益越低。具体计算结果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J值很大,青岛市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度在近几年调整幅度很低,基本呈现“凝固化”状态。这说明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中,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是就业劳动力并没有充分流向第三产业。本文认为主要原因是就业及生活压力较大,使得一些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并不能在第三产业找到更好的工作,而被迫选择在相对更加稳定的第二产业就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过大,产业结构发展与人口素质的提升协调性并不高,对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形成阻滞。
三、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因果关系分析
(一)变量设定
为进一步分析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对2005—2014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相关变量为:W:社会从业人口中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数(万人);: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全市生产总值;PGdp:人均生产总值。以上数据在使用前进行对数化处理。为保证时间序列是平稳的,避免出现虚假回归的问题,需要先进行数据平稳性的检验。
(二)平稳性检验
本文使用增广的DF检验,即ADF单位根检验。表4是利用Eviews软件中Unit root Test对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的结果,分别尝试了3种类型和差分的阶数。
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二阶差分具有平稳性,同样的,对其他变量做ADF检验,结果见表5。
经过平稳性检验发现,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就业人口数(W),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青岛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都为二阶单整形,即
(2);(2);(2);(2);(2);(2)
因此,变量原时间序列数据不平稳,经过二阶差分后的数据平稳,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检验。
(三)格兰杰检验
经过平稳性检验后,结果都为一阶单整形,即I(2)。在平稳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检验,来验证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以W和之间关系为例,做假设检验,取α=0.05。
:W不是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W是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利用Eviews软件Granger Causality Test进行格兰杰检验,检验结果P值远大于α,接受原假设,即W不是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同理进行其他变量之间的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
通过检验得出,就业人口素质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不是其他因素的格兰杰原因,即除了人均GDP以外,以上变量之间并没有很强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就业人口中高学历人数的多少并没有有效地推动一、二、三产业结构的变化,也没有对GDP的增长带来直接影响,这与表3的结论相似。
(四)协整性检验
受制于时间序列选取期数的影响,并没有检验出延迟多期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因此,为进一步检验以上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的影响关系,进行协整检验。
本文选用Engle-Granger检验,此检验方法要求所有时间序列之间都为同阶单整,上述结论已经证明变量都为I(2),因此可以进行E-G检验。其中分别代表就业人口素质与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以及GDP、人均GDP回归后的残差。
以W与为例检验步骤如下:
(1)构造回归模型,利用Eviews中最小二乘估计方法,构造出回归模型如下:
(2)残差序列单位根检验,与的残差为e1,结果为一阶平稳。同理可得残差的平稳性。
残差结果表明就业人口素质对其他因素都具有长期影响。
四、政策建议
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新兴产业由于可提供较高的收入,诱使较高素质人才进入,并且会促使原有劳动力产生提高自我素质的愿望;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技术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也对就业人口素质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该从提高人口素质为切入点,逐步建立就业人口素质提高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双向互促关系,使青岛市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不断深入优化调整,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第一,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调整教育结构,加强就业引导。加快引进与青岛市产业发展契合的高校,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教育,使教育结构不断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努力发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水平提高所需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高素质的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第二,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增强人才的“根植性”。高技能人才因高薪的诱惑、寻求更好的工作条件、得到社会承认的需要等原因流失现象比较突出。政府、用人单位必须共同创造高技能人才扎根的条件,提高他们的待遇。建立高技能人才“一对一”服务渠道,及时了解他们的要求,提供精准服务。
第三,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人员技能培训。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支撑作用。政府应加大投入,通过购买服务或培训补贴等方式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参考文献]
周明,刘艳军,朱忠杰.中国区域人口素质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3(19):1-6.
赵钧.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口素质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4.
吴羡虹.人口文化素质对阜新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西北人口,2007(3):89-92.
朱振凯,陆亚萍.嘉兴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企业研究,2013 (6):162-167.
胡振宇,匡耀求,黄宁.资源、人口与产业结构对广东区域经济的影响[J].热带地理,2003(6):136.
[责任编辑 张桂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