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思路
2020-02-26靳占忠王柳婷
靳占忠, 王柳婷
(河北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18)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技术要素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技术创新关键在教育,尤其是与经济社会联系紧密的高职教育。然而,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企业的用工需求。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要求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目前的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2019年扩招100万人[1]。高职百万扩招是优化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推动高职院校“办适合的教育”,服务和改善民生的关键举措,对于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生源数量和类型的“双增长”,高职教育如何发展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尽管近几年来围绕高职院校发展的研究有很多,但从总体的研究成果来看,目前研究更多集中于生源问题,聚焦在高职教育的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如有的学者提出加强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衔接,有的学者认为普通高中应为高职院校提供优质生源[2],还有的学者主张建立以技能考核为主要依据的职教高考体系[3]。但是,高职扩招百万不仅面临“怎么招”的问题,还面临“怎么教”“怎么管”“怎么保证质量”“怎么保障就业”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在实现百万扩招的基础上推动高职院校的大改革大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阐述百万扩招的价值,分析高职院校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而分析高职院校的发展思路。
一、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价值分析
(一)以高职教育发展为契机,将劳动力存量置换为优质的人力资源
高职百万扩招是我国获取优质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世界人口大国,有着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然而要想推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4]。高职百万扩招可以惠及广大应届中职生、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生源类型的增加使受教育群体进一步扩大,通过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可以将我国的“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为现代产业注入强大动能,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一举措将推动高职教育在办学思想、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二)以高质量就业为落脚点,致力于服务和改善民生
高职百万扩招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解决就业问题,是促进就业的关键举措。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5]。当前,我国依然面临着一些就业方面的问题。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经济风险明显增多,这给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很大压力,也使得就业形势面临更大挑战。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数据,全国2019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在1500万人以上,退伍军人数量以每年几十万人的速度递增,就业总量压力增加[6]。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换人”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一些重复性、流程性的工作将被替代,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会增加,结构性矛盾也会更加凸显。因此,通过高职百万扩招调节人才供需矛盾、提高就业质量是服务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
二、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面临的挑战
(一)生源复杂化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是对生源结构的重新调整。与传统生源结构相比,扩招之后的生源趋于复杂化。由于年龄结构、教育背景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不同生源背景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有的想提升文化层次,有的想学习一门技术。如何设计出既有普适性,又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体系,如何制订灵活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如何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效等等,都成为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7]。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百万扩招后学生数量的增加意味着人均教育资源的减少,而人均教育资源的减少就意味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8],补充教师数量,提高教师职业素养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扩招后的师资数量不足,这是一些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的难题;二是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难以满足复杂化生源的差异化教学需求;三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新时代产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只有扩大师资供给,提高师资水平,才能最大限度保证扩招后的人才培养质量。
三、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的发展思路
要想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顺利完成扩招任务,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高瞻远瞩,主动作为,有重点、系统化地完成该项工作,这样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
(一)改革招考录取制度
高职百万扩招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这就意味着高职的生源类型和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教育要改变招生思路,采取适宜的招生方式。首先,要采用多样化的招生方式。如对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可以免除文化素质考试,通过参考职业资格证书和工作经历等形式进行考察和选拔[9],对于中职毕业生,注重对职业潜在素质的考察,可以通过“职业能力测试+推荐注册入学”的方式进行招收[10],此外,可以通过联合考试以及成绩互认的方式减轻招生压力。其次,在招考时间上要增加灵活性,不受传统的高考时间限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招生自主权,采用单独考试和单列批次录取的方式,做到科学独立地选拔技术技能型人才。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申请入学”以及“动态入学”等制度。
(二)优化教学模式
扩招后,学生的职业教育基础、工作经历、学习能力等与以往的应届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这必然带来多元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教学模式,使之能够与新的生源基础和生源结构相匹配。第一,要丰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突出实践性和实用性。如对于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社会生源来说,将相关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内容有机融入教学内容,为他们更好地发展职业生涯奠定基础[11]。第二,要变革教学形式。由于生源复杂化,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不固定,为了避免工读矛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组合教学、实践实训分散进行的方式来构建自主化的教学形式,以更具“个性化”和“丰富性”的时间、地点、形式适应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第三,要创新教学方式。高职教师要主动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引入VR、AR等智能教学辅助技术,进一步推进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和使用[12],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各类生源都学有所获。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问题是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想保障扩招之后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必须积极引才、育才,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要数量充足,生师比不低于国家最低标准。二要素质优良,能积极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三要教学能力强,善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以致用。四要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整合现有教师队伍,鼓励在岗教师深入企业,到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通过开展系统培训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要吸引更多的高级技术人员进入课堂参与教学[13],通过整合学校和企业不同教育环境的教育资源,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效对接,带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更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资格准入、培训考核、绩效激励等制度措施来强化师资保障。
(四)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机制建设
高职扩招要扩大招生,更要坚守“质量底线”,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完善相关机制建设,以保障高质量扩招。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机制。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坚守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积极探索多方参与和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建立培养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求内容的考核力度,注重工学交替的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技术技能。还要坚持品德建设与技能培养相统一,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考核。其次,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更加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模式[14]。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建构自主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制定学员成长终身电子档案,对于已就业学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持续不断的职业指导等。
(五)推进产教融合
高职扩招致力于提高劳动力素养,切实有效解决就业难题。高职院校应该紧紧跟随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一方面,高职院校要适应区域发展需求,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将最新的技术、标准引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推动专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先进的优势特色专业,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扩招之后结构化失业的问题[15]。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积极整合社会办学资源,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学校可以通过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培养机制,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去,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推动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改革协同共进,为企业精准培养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高职百万扩招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深刻理解百万扩招的政策内涵,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多元吸引力,全面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