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框架视角下的“孙杨事件”报道对比分析

2020-02-25原平方田璐张永洁

西部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对比分析

原平方 田璐 张永洁

摘要:利用学者臧国仁新闻框架理论的高层次、中层次、低层次分析视角,对比微博平台上“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体育”对于“孙杨事件”的报道框架发现:由于媒体性质以及自身的时政倾向性,“中国新闻周刊”更多的是站在官方立场上对“孙杨事件”进行报道,主题主要集中在孙杨对自身立场的表达,多数是对事件的陈述,信源主要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有关“孙杨回复”配图报道占比最多,发布的视频均由“梨视频体育”提供。相较而言,作为专业体育媒体的“新浪体育”对该事件进行了较为全方位的跟踪呈现,给受众表述的内容更加客观真实,且后续报道更为积极,保证了事件的完整性。

关键词:新闻框架理论;对比分析;“孙杨事件”;“中国新闻周刊”;“新浪体育”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135-03

“框架”概念的提出来源于人类学家贝特森,但贝特森将框架界定在心理层次[1]。同时,戈夫曼也较早提出并且明确了“框架”的概念,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戈夫曼看来,所谓框架就是“提供理解经验事件意义的惯例和原则,通过这些惯例和原则,认知被组织成基本的社会和自然框架”。我国台湾地区学者臧国仁先生则进一步将框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结构[2]。高层次结构往往是对某一事件主题的界定,常以一些特定形式出现,如标题、导言或直接引句等方式表现出来;框架的中层次结构包括主要事件、先前事件、历史、结果、影响、归因、评估等;框架的低层次结构则包括由字、词等组合而成的修辞与风格,如句法结构、关键词运用等。本文采用臧国仁先生对于框架的分类,分析微博平台上“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体育”对“孙杨事件”①在高、中、低三个层次上报道的异同点。

一、高层次结构对比

(一)主题

报道数量可体现出媒体对不同主题事件的重视程度,因为媒体对某一主题重视程度越高、相关报道也会越多。本文选取“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体育”两家媒体在2020年2月28日到3月29日期间关于“孙杨事件”的报道为样本,确定总量为59篇,其中“中国新闻周刊”17篇、“新浪体育”42篇。通过对“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分析,发现其主题主要集中在孙杨对自身立场的表达,视点较单一;“新浪体育”对“孙杨事件”的报道则较客观和公正,报道主题主要聚焦于孙杨自身立场陈述,泳协回应及《检察日报》评论三方面,明确指出孙杨抗检不符合规定。媒体对新闻主题的关注程度可以引导公众舆论,因此,正确的舆论引导对于公众来说至关重要,尤其在当下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成为人们获取新闻资讯主要手段的语境下,公众无法直接到达新闻现场,只能通过间接手段获取新闻信息,这就对媒体的倾向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换言之,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报道应尽量客观公正并且全面,这样才不会影响公众对事件对错的判断。

(二)引句

在新闻报道框架的高层次结构中,还有对言语的描述,即引句。媒体在呈现报道主题时常常采用不同的引述方式,选择新闻生产者意在突出的片段,用各方观点凸显报道框架的主题,表述媒体的观点态度。在通读样本后,本文将两家媒体的引句分为直接引句与间接引句两种形式,直接引句主要包括说话人、言语、言语行为动词和引号四个要素。媒体通过直接引句来表达态度,也是新闻人物话语内容的再呈现。也可以理解为直接引句较间接引句更有价值,因为间接引句是新闻生产者对于新闻人物语言的加工再创造,在此过程中有可能造成报道内容的偏差。通过对比样本中引句的情况可以发现,两家媒体大部分新闻报道都使用了直接引句。在“孙杨事件”中,新闻媒体对于引句的选择构建了新闻生产者与受众间“距离感”的框架效果,在表达主观立场的同时,体现了报道的真实性,這也是建构高层次主题结果的一个过程。

二、中层次结构对比

根据臧国仁先生的理论,本次分析的中层次由主要事件、影响及评价组成。经过分析得知,“中国新闻周刊”关于“孙杨事件”的中层次结构可以总结为主要事件,多数是对事件的陈述;“新浪体育”关于该事件的中层次结构则是评价,大部分是表明观点和立场。对于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是两家媒体的性质及消息来源不同所导致。“中国新闻周刊”是国内唯一一本国字号的时政周刊,以其“严肃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掌握着较多新闻资源[3]。但也因其“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地位让其在发表看法时要比一般的媒体更谨慎小心。相比而言,“新浪体育”比“中国新闻周刊”有更多空间发挥,最直观的体现是在报道的数量上,“新浪体育”要比前者多得多。对于消息来源,本文将信源分为: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孙杨、孙杨教练、孙杨律师、中国泳协、媒体(记者或其他媒体)、其他。从表1可看出,“中国新闻周刊”信源占比在前三位的是:媒体(记者或其他媒体)、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孙杨。从表2可看出,“新浪体育”信源占比前三的是: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其他知情人、孙杨。

通过对比可知,“中国新闻周刊”在信息来源上,其他媒体报道占很大比例,而且信源并不广泛,其中主要来源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体现了其对于官媒发声和立场的重视。其他媒体在“新浪体育”的信息来源中则占很小比例,且信息来源途径比前者更广泛。作为专业的体育新闻报道媒体,“新浪体育”对于“孙杨事件”有不同于多数主流媒体的独到见解,由于其媒介性质与“中国新闻周刊”不同,“新浪体育”反倒能就“孙杨事件”发表自身的看法和评价,从而在信源上凸显报道框架的内涵。

三、低层次结构对比

低层次结构主要是对报道语言和符号进行分析,通过修辞风格、句法结构以及用字用词技巧等方面表现出来。本文从报道配图、视频应用两方面,比较两家媒体对于“孙杨事件”的报道在低层次新闻框架中的异同。

(一)新闻报道配图

在海量信息快速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图片成为网络传播内容的主力军,原因在于图片可以帮助受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实。在碎片化传播更为显著的微博平台,图片甚至能代替文字。因此,报道中的图片使用是媒体构建新闻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更优的视觉体验也提升了新闻框架主旨。在“孙杨事件”报道中配图的使用可分为三部分:仲裁结果、孙杨回复、其他。根据统计,“中国新闻周刊”配图报道数量共7篇,占比为41%。其中有关“孙杨回复”配图报道占比最多,以让受众直接了解当事人看法。“新浪体育”配图报道数量共24篇,占比为57%。其中有关“仲裁结果”配图报道占比最多,第二是“其他”,二者相差不大。由此可见,“中国新闻周刊”较“新浪体育”更多关注孙杨本人回应,集中对“孙杨回应”进行配图报道,对其他和“仲裁结果”相关的配图报道相对缺乏,且两者与“孙杨回应”之间的比例差距较大。“新浪体育”的报道对各方面均有涉猎,且相对均衡、差距较小。对“仲裁结果”配图报道最多也从侧面体现出“新浪体育”对“孙杨事件”的客观、公正态度,与上文中高层次的框架主题倾向一致。

(二)视频应用

媒介融合时代,移动视频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技术的持续进步下产生了巨大的传播效能,有效拓展了新闻媒体转型发展的空间,因此新闻报道中视频应用同样是构建新闻框架的组成部分。针对“孙杨事件”,“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体育”都应用了视频报道,但应用比例、内容和时长占比有很大不同。数据统计发现,“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内容占比前两位的是“孙杨仲裁案结果”和“霍顿回应”;“新浪体育”占比最多的是“孙杨仲裁案结果”,前者的视频内容较后者更丰富。就视频新闻占比而言,“中国新闻周刊”的视频数量占比较大,达到35%,“新浪体育”的视频数量占比较小,只有23%。但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发现,“中国新闻周刊”的视频几乎没有原创,而是直接对“梨视频体育”的内容进行搬运,也就是说,“中国新闻周刊”发布的视频并不是直接的一手资料。“新浪体育”的视频报道虽占比较少,但所有视频都是原创。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在对“孙杨事件”的报道上“新浪体育”要比“中国新闻周刊”投入的精力更多,最终的成品质量也高。

四、结语

对于2020年初国际体育仲裁庭关于“孙杨禁赛八年”的仲裁结果,在微博平台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中国新闻周刊”和“新浪体育”都对其进行了报道。然而由于对事件的关注点不尽相同,两家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出现了差异。本文以学者臧国仁先生提出的新闻框架视角考察两家媒体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发现在两家媒体在高、中、低层次结构上均有不同表现,同时也阐述了其差异背后的原因。

注 释:

①孙杨事件:指孙杨仲裁案。2018年9月4日,国际泳联(FINA)授权的样本采集机构——国际兴奋剂检查管理公司(IDTM)对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杨实施赛外检查,由于孙杨对检查人员出示的资质证明存疑,检查最终未能完成,孙杨被指“暴力抗检”。2018年11月19日,国际泳联就此事举行听证会。2019年1月,国际泳联裁决此次检查无效,孙杨不存在违反《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的行为。2019年3月12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因不满裁决结果,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提出上诉。2019年11月15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在瑞士蒙特勒就此案举行了公开听证会并通过网络进行全球直播。2020年2月28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宣布了此前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诉孙杨和国际泳联一案的仲裁结果,从当天开始孙杨将被禁赛8年。当天,孙杨委托律师依法向瑞士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参考文献:

[1]刘思雨.《人民日报》节能减排报道的框架分析[J].科技传播,2013(22).

[2]罗以澄,陈刚.论新闻媒体对争议性事件的报道框架——以“华南虎照片”事件为研究对象[J].当代传播,2008(4).

[3]苏钰婷,张原,郑洪南.《中国新闻周刊》何以连获中国出版政府奖[J].传媒,2019(3).

[4]朱晨.“中国新闻周刊”体育报道研究(2000-2015)[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5]杨立远,王庆军.移动互联时代体育舆论极化及引导路径研究——以新浪体育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9(1).

[6]张洪忠.大众传播学的议程设置理论与框架理论关系探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0).

[7]张萍萍.台湾《联合报》与《自由时报》关于“陈云林访台”报道的框架分析[J].东南传播,2009(1).

[8]卿志军,席芳芳.新闻框架理论下的美朝峰会事件分析——以新华网和联合早报网为例[J].今传媒,2020(1).

[9]王烨.人民网与澎湃新闻的失独报道新闻框架对比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10]谭子妤.台湾蓝绿阵营媒体对反服贸事件的框架分析——以《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为例[C]//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首届长三角影视传媒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2015.

[11]黄菁竹.移动视频新闻生产的特征与提升策略[J].传媒,2020(4).

[12]何家弘.无视规则将会承担相应后果[N].检察日报,2020-03-04(006).

[13]张建伟.观察孙杨事件的三双慧眼[N].检察日报,2020-03-04(006).

作者简介:原平方(1973—),男,汉族,山西长治人,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传媒与社会发展。

張永洁(1995—),女,汉族,山东临沂人,北京城市学院国际文化与传播学部广播电视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编导。

(本文北京城市学院2017级新闻专业本科生田璐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朱希良)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北京城市学院新冠疫情应急专项课题研究项目“疫情报道中的媒介服务行为研究”(编号:YJZX202003)的有关成果

猜你喜欢

对比分析
国内外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的对比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素质外语人才的需求与缺失现象对比分析
理想液体元流能量方程推导的对比分析式教学模式探索
留学生形容词谓语句的习得研究
戴·赫·劳伦斯《菊馨》三个版本对比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与研究
成渝经济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的对比与分析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