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探析

2020-02-25李慧君

西部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生态危机

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从生态学视角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制度、生产方式、生产理念、科技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批判,认为生态危机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的显著表现方式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产生于生态危机四伏的现实环境,吸收借鉴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评思想,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技术的非理性造成生态危机爆发所致。要解决生态危机问题,就必须重视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的运用,打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美好幻想,建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在全球范围内重构技术伦理,而这正是其价值所在。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技术伦理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3-0032-03

人类漫长的工业发展史是一部集收益与危害于一体的工业史,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依托先进的科技跻身工业强国,在享受工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时,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生态危机也愈演愈烈。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种报复是缓慢的,但也是可能致命的。在生态危机频发的时代,漠视危机只能受制于生态危机,现实的生态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危机感,既要在生态危机理论方面积极探索,以帮助指导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要立足于生态保护的实践活动,增强防范和应对生态危机的能力。基于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思想应运而生。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起源的现实环境

(一)全球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现实背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迅速积累雄厚的资本,直至十九世纪末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此其凭借雄厚的资本积累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强国的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漠视生态环境问题,以牺牲生态资源来换取资本利益,这种压榨式的工业生产短期内确实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但从长远来看,这种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威胁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遭到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水资源污染、土地盐碱化、森林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干旱、洪涝等自然危机在全球各地频发,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者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生态危机近在眼前,只有通过重新认识生态危机,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层面深入剖析生态危机,从而发现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以探索缓解直至解决生态危机。

(二)生态保护运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工业发展过度利用生态环境导致生态危机频发,危及人类生命安全,人类逐渐认识到生态环境之于生存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活跃起来。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的《人類环境宣言》强调,为了当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和动物等,必须通过周密计划或适当管理加以保护。该宣言同时强调,为了保证不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或不可挽回的损害,必须制止在排出有毒物质或其他物质以及散热时其数量或集中程度超过环境能使之无害的能力。应该支持各国人民反对污染的正义斗争。此次会议使世界各国开始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亦是如此,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一直坚守维护自然安全的重要责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生态保护运动中逐渐形成与发展,关于生态危机思想的认知也得到深化。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统一思想

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自然界休戚相关,人类无法真正脱离自然界而存在,人类需要依托于自然界的补给获取能量,由此才能世世代代繁衍下去。人类生存所必须的空气、水资源、阳光、食物乃至居住的物质条件等无一不是自然界提供的,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必需的生存资料,还给人类的生产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依靠智慧和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始终不能违背自然环境的规律去随意进行生产劳动。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不随着人类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人类需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进行生产劳动与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与自然是相对的关系,人与自然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辩证统一。“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它是人通过自身的各种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劳动过程中维持平衡,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充分借鉴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基础,运用生态学视角来探索生态危机,认为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唯物主义始终坚持立足于现实实践,从未忽视社会生产发展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与自然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倡导尊重自然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自然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生态危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事,那么在解决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必然也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努力。

(二)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科技革命的助推之下,社会生产力显著提升,逐步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掌握了世界市场的规则,并将资本主义生产利益最大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顾生态环境,肆意挥霍自然资源以获取高额利润,这样的方式看似带来社会生产的进步,实则在将人类推向生态危机的深渊。特别是科技被某些人利用所造成的生态灾难,引起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重视与关注,以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施密特等为代表的早期法兰克福学者,在批判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开创了技术理性批判理论。霍克海默、阿多诺批判科技,认为科技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合,其结果就是加强对人的统治,这是资本主义统治人的一种方式,并非是推动人类的进步。他们认为,在启蒙运动中发展而来的科学技术本身就是资本主义用来巩固自身而研究出来的,科技无法独立于资本主义,反而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科技不仅能够对人进行控制,自然也无法逃脱科技的掌控。马尔库塞认为,科技带来了社会生产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了空前的便利,但科技也导致了自然的失衡发展。不仅如此,科技创造了机器,机器的高效生产取代了人的劳动,使人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受到影响。人在与机器交往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机器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商品激发了无穷无尽的购买欲望,欲望无限又推动机器的再一次大规模生产,欲望激发无节制的生产与有限的自然资源矛盾,自然资源无法满足资本主义生产出来的无穷尽的消费欲望。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完全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思想,而是辩证地汲取了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技术的观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技术是中立的,并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选择技术的人,以及技术的实际选择。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的操控之下成为控制人与自然的工具,自然在科技力量的破坏下出现生态危机,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想真正解决生态危机,就要解决资本主义操控下的科学技术对人的侵蚀,人如果能够正确认识科技正确认识自然危机,便可以重新推动构建科技伦理,实现科技服务于人类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生态危机爆发,从而促使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追求利益最大化,在福斯特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操控下的工业环境主要由六个方面构成,即“金融资本家、工薪阶层、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消费者的疯狂消费、政府以及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渗透”,这六个方面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最终不断地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步与发展。在资本主义生产环境下,社会与人的关系既是密切的,又是割裂的,密切在于人的消费欲望推动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规模,加之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为资本主义的再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动力,资本家通过强大的技术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并源源不断地向消费者提供消费品,从而获取最大的效益。而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社会与人也出现一种割裂的倾向,资本主义更加重视经济利益的获取,对人的本质需求不再那么关注,反而是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其是为了利益去创造出各式各样的消费品,激发人的消费欲望,而不是真正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去生产物品。高涨的消费欲望,促使生产者不顾及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盲目开发有限的资源,甚至竭泽而渔,破坏生态链,导致生态危机频发。尤其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主义促使消费异化。消费主义价值观得以全球傳播和普及,消费成为人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的同时,也逐渐衍生为人进行炫耀和攀比的工具,人在消费欲望的驱使下逐渐迷失在资本家提供的消费场景里。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技术的非理性造成生态危机爆发,从而推动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的发展。非理性的技术应用于生产,利益作为根本追求,忽视自然生态的发展,成为推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发展的原因。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社会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层级结构,处在最上层的是拥有巨额财富的金融资本家,而居于结构底层的则是工薪阶层和社会贫困人口,倒金字塔般的社会层级结构,所显示出的是社会财富的不均衡以及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顶层的人迫切追求经济效益,不惜牺牲生态资源,底层的人迫于生活不得不购买存在污染可能的消费品,如此循环,最终导致生态问题频发。

从长期发展来看,金融资本家掌握了绝对的生产话语权,为了能够获取高额的收益,他们必然会选择低成本的生产原料,或是极度压榨自然资源,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资本家将自然资源认为是生产资本,也不过是为资本主义盲目扩张的生产计划作掩护。面临日益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吸收法兰克福学派的基础上,强调通过对技术伦理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与重构,打破资本主义技术生产控制,从而让技术生产重视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人类的自由解放作出贡献。

四、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的实际运用

生态危机问题关乎全球生存安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重视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的运用。

首先,解决“生态危机”就是要打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美好幻想,重新认识生态自然,与生态环境建立和谐共处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无法独立于自然而生产,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获得良好发展,如果摒弃生态自然,那么自然也必将带给人类灾难。其次,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消费主义价值观必然加速自然资源的消耗程度,导致有限资源与生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化。因此,必须重新传播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引导人们不盲目跟风,选择绿色产品,适度且合理消费。最后,消灭生态危机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重构技术伦理,消除浪费性生产,消除对环境具有破坏性的生产。技术本身并无属性,但如果将技术与资本主义扩张思维进行结合,便会引发技术生产与生态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必须将技术置于合理的使用范围内,消除资本主义对技术的垄断和控制,加强对技术使用的监督,同时消除资本主义运用技术压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如此,还需要通过技术消除不合理的消费欲望,阻止消费主义的大范围传播,从而实现技术、消费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五、结语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大社会危机,这一危机起源于资本主义不加节制的生产方式,以及过度操控科学技术,导致人与自然失去原本的和谐发展关系,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也要立足于全球社会生产实践,发现全球社会生产存在的问题,从中汲取可能导致生态危机产生的因素并加以分析,才能进一步地推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的运用与发展。同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危机思想研究指出。只有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始终坚信尊重自然的重要性,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文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陈红兵.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阶段——《生态批判与绿色乌托邦》评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4]王雨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生态文明理论何以可能?——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J].哲学研究,2010(12).

[5]刘歆,苏百义.安德烈·高兹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多维透视[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

[6]秦步焕,王中汝.马克思异化思想的演变探析——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J].科学社会主义,2019(1).

[7]范雯绮.戴维·佩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生态建设[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4(2).

[8]陈捷,包庆德.青年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呈现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生态思想解读[J].鄱阳湖学刊,2014(4).

作者简介:李慧君(1995—),女,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单位为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外国哲学。

(责任编辑:马双)

猜你喜欢

生态危机
责任伦理:变革时代的伦理探索
本·阿格尔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浅探
我国网络生态危机治理路径探析
法兰克福学派异化消费理论光芒与缺陷并存
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反乌托邦观照
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探析
《白噪音》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生态危机的成因述评
当代大学生德育生态危机及重构路径探究
本.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