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提问支架 提升阅读能力
——以统编版四年级上、下册“提问策略”单元为例
2020-02-25许勲丹
许勲丹
(福州市台江第六中心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4)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统编教科书在四年级语文上、下册分别编排了“提问策略”的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阅读主动性,提升阅读能力。这引发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以提问为支架的有效课堂思考,搭建提问支架也是当下小学语文最热门、最流行的教学方式之一。本文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下册“提问策略”单元为例,从不同的侧重点“扩大”学生对文章的疑问,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提问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
一、有序——理清课文的提问顺序
从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提问顺序是一系列关乎学生认知过程的序列,是知识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促成学生对下文内容的猜想、验证和解释工作,如解释问题、分析问题、回答问题、验证问题,这种学习思维的过程是科学而不可逆的。从教学成效的角度分析,提问顺序是提问策略中第一重要的问题,甚至比提问问题本身更有效。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提问策略”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显然最优化的提问顺序策略是从童话本身的拟人化来引出问题,比如“五粒豆的排序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心愿是什么呢?”“为什么妈妈说这是一个小花园呢?”“这五粒豆自己又是怎么想的?”“它们最后怎么样了?”等等,从这一系列由浅入深的揭示童话文体特征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阅读故事中激发问题思维,不断地在阅读中挖潜深意,自主探索道理,品味文章内涵,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从教学的角度看,帮助学生筛选出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且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这里的“筛选”有别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乱问,而是在深入思考过程中,针对文章内容、突出重点式的提问。提问的有序印证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思路。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提问策略”单元中的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为例,这是一篇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的散文,描绘了主人公在下雨时为蝴蝶着急的真挚情感。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朗读和想象相结合,从“下雨的时候蝴蝶躲在哪里呢”,到“我是怎么样为蝴蝶着急”,再到“蝴蝶有自己的家吗”,最后深入探究“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这样层层递进,从最先的低层次问题打好阅读基础,再到中阶问题形成整体性认知,最终提出综合问题发散学生思维。提问的顺序有章可循,既遵循了文章的文路,又契合了作者的思路,打造了在不断质疑中积极主动的阅读磁场,让学科知识与阅读能力比翼双飞。
二、有度——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疑提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提问时机选择是否准确,又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1]所以,合理抓住课堂教学的提问时机,与学生思维中形成的新旧知识要点进行对比验证,对于引导学生合理解决知识的衔接和矛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教师有意识地捕捉到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适时抛出问题,使之恰当有意义,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解决意识矛盾,无形中强化阅读效果。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提问策略”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蝙蝠和雷达》为例,将7 个自然段划分成3 个段落,每个自然段完结时的小问题和每个段落的总结问题,是引导学生合理设疑的最佳时机。如第1 自然段描述飞机在夜间航行,可以设置问题“飞机为什么可以夜行,这跟文章又有什么关系”,显而易见地就引出第一大段的中心意思“原来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这个启示又是什么呢?从而自然地引入第二大段的学习。从通篇文章来看,整体故事中又带有3 个小层次“飞机夜航”“蝙蝠的秘密”“秘密的运用”,在每个段落结束之时,又是最好的提问时机。抓住这一时机,引导学生把问题分类总结,提问“文章的内容”,质疑“文章的写法”,最终实现“实际的运用”。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描述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是……[2]抓住课题进行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提问策略”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引导学生抓住题目质疑:“恐龙和鸟类有什么关系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其实就有一句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接着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的句子,然后抓住这个句子中的关键词“什么叫做中生代时期?”“为什么说是恐龙的一支?”“到底恐龙演化成鸟儿需要多长时间?”进行提问。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理解了这句话,进而理解一整段话,明白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因此,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节点,选择巧妙的提问时机,适当引导学生寻找核心知识点,感受理解文章内涵,产生情感上的共勉,真正起到提升阅读能力的作用。
三、有法——采用灵活的提问方式
在教学活动中,灵活的提问方式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求知的欲望,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以此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3]这也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现有的提问教学中,主要有渐进式、环绕式、对比式等方式。比如,在对比式提问方式中,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下册“提问策略”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通过对比《环球科学》专著中对纳米技术的定义和课本中对纳米技术的定义,引导学生提出“同样是给纳米技术下定义,为什么两本书写得不一样?”的很有思考量的问题。在《环球科学》中,更强调纳米技术作为科学术语的专项属性,而语文课本则是突出强调它能够造福于人类的优点,是为下文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做铺垫,体现说明文体的文学性。
再以统编教科书四年级语文上册“提问策略”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该文章通过介绍20 世纪100 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成就,展示了科技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提问“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生活是怎样的?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后,人类生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文章的关键句,说说现代科学技术出现前后人类生活有什么不同,以及自己了解的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前人们的生活和高科技生活给人们带来的便利。通过对比,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品味文本蕴含的深沉意蕴,进一步体会到“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标。根据不同的文章与文体,采用灵活的提问方式,直击文本的内核,以获取阅读效果最大化。
“学贵有疑。”教师应着力于提问策略的教学,让学生明白有序的提问,能打通文本与思维的通道;有度的提问,能逾越思维的梗阻;有法的提问,能提升文本阅读的效力。总之,“凡善教者,必善于问;凡善问者,必善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