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匠应用型精神

(宿州学院 安徽 宿州 234000)

0.前言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教育新闻和调查来看,国内的多数普通高校开始向应用技术大学的方向进行转变,并且在这种转变之下还实现了非常好的效果,为祖国的各地输出了更多的相关技术人才。所以说,在新的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向应用技术大学”的方向进行转变不光是一种时代的需求,更是近年来国内的高校进行自身的发展的一个热点,但是这种转变并不应该只是简单的将本科院校向职业院校进行转变,所以国内的许多正在转变的高校对此类的转变过程的认知还不是很透彻,所以接下来我们将针对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行详尽的阐述和探究。

1.对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的工匠精神的分析和阐述

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时代下,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人民普遍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当今时代下的发展趋势是一种整体非常繁荣且百花齐放的姿态,但是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是存在着一种潜在的隐患的,因为经济的发展比较迅速,就导致发展过程中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是比较迅速的,在这种“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可以说我们极度的容易迷失自我,其中的具象表现就是会在良好精神的承继上出现一定的缺失,其中就包括雷锋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等,而“工匠精神”自然也是其中的一种了。在传统的意义阐述中,工匠精神是指手艺工人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争取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极致。这种工匠精神拿到当代的工业生产中就是指要对每道生产工序以及对产品的种种细节,我们都要做到力所能及的精益求精。如今能够将这一词汇再次提出,就是希望在社会工作中各个方面的工作者要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不论工作岗位以及工作性质,就是简简单单的将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个方面都精益求精,最好力求完美。而且,在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中,是一个要将各个工作都进行缺失之处的补充的,在当代进行工作的时候做到“工匠精神”就能更加适合在未来的工作。所以,在进行人才的培养的时候一定要时刻的注重工匠精神的摄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国内的普遍高校都在朝着应用技术型的高校进行转变,这种转变不仅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将匠人精神继承下去,还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输出更多的相关技术人才,所以说,进行这种转变的本科高校可以说是连通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一段桥梁了。希望在这种转变的大形势之下,国内的普遍高校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2]。

2.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2.1 是一种必然要求

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来看,我国的社会经济以及到达了一个发展迅速的时代,这就导致现如今的都市生活节奏以及各种工作的节奏都变得更加得快了,这种快速得工作往往会导致工作的质量出现一定的问题,但是在进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以及出现失误其实都是一种十分不应该的行为。因此,根据现如今的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应用型的本科高校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是一种必然的要求,也是一种形势所趋。只有加强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毕业之时的人才质量才能得到一个质的提高,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一定是更加高的。

2.2 是一种客观需求

随着我国额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依附着也开始有了许许多多的新型产兴,在这些新型的产业中往往对传统的人才资源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种情况导致现如今的社会的人才需求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人才的类型矛盾开始变得特别的突出。所以,现如今的诸多高校进行转型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其他专业的人才,而如果是一个人才,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工匠精神,故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也是一种客观的需求。高校针对这一点可以和一些产能比较优秀的个人或者企业进行合作,这样的合作可以促进工匠精神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也能形成更多的专业人才。

2.3 是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在某成程度上来说,是很多的个人素质比较强的工作人员才最终造就了工匠精神的存在。而试问每一个大学生,又有谁不想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大学生或者工作人员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根据一定的社会经验来看,工匠精神是能够提升整个社会人员的基本素质的,其能反映出工作人员的务实创新的主要特点,而这一点对于当代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必备的特点。所以说,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的基本内在的需求。

3.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的建议

3.1 工匠精神的培养要结合教育模式创新以及改革来做

众所周知,在“工匠精神”被传承到其他的国家之后,就很早的将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了。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每一个时代的发展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说每个时代的教育方式都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做出一定的改变,这样既可以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专业人才,还能使得高校自身得到极大的发展。所以在2014年,我国在重大的会议上已经明确的指出当代的教育结构和理念都应该进行一定的改变了,在这种要求之下,我国一部分的高校终于开始由普通高校的身份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进行转变,可以说这也是教育结构和理念的一种创新了。为了能够让这种“高校转型”落到实处,引导转型的高校就需要一个非常强大的支撑点,也就是:工匠精神。但是从学识培养的高校向应用技术型的高校进行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难以接受的就是当今时代下的大学生群体,因为这种转型基本上可以说成是改变了大学生群体未来发展道路的方向,所以其心理难免会产生一定的不平衡心理,这里就需要高校导师具有比较高的教学素养,将工匠精神结合这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进行教学,切勿一蹴而就且一味的灌输所谓的“工匠精神”,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状态以及当前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工匠精神和教育模式创新以及改革的结合,实现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内的导师要尽量将自己的工作也做到精益求精、力求完美,这样才能给当代大学生做好榜样,完成工匠精神以身作则的培养。

3.2 结合工匠精神对高校专业的设置进行改革

在前文我们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提及,那就是在传统额高校教育当中,诸多的国内高校往往比较重视大学生的学识的培养。但是如果要实现高校自身向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方向进行发展的话,就要对自身的专业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众所周知,原有高校的专业设置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这个规律就是设定的专业目录,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专业的设置比较稳定且独立性很强,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很难产生一定的交集。但是这种传统的高校专业设置在当今的时代中是很难得以发展的,现如今的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在网络上几乎每天都会有新的事物产生,社会中的行业以及专业每天都在更改着自身对于大学生的要求,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高校专业的设置进行改革是一种形势所趋的必须性行为,而在这种改革中一定要结合工匠精神进行,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才会爱业敬业,真正意义上的称为新型技术性人才。

3.3 高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时教师的素养也要相对提高

进行了一定量的调研工作我们不难发现,当代高校的教师的素质普遍都不是很高,尤其是对于进行转型的高校来说,高校内部的教师一定要具有更高的教育专业的素养了。传统的高校教师其实往往并没有进行一种比较系统的培养,多数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就进入了教育岗位,其教学与教育经验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少的,在高校进行转型时,这种缺点就显得特别的突出。而且在传统的教育结构当中,高校的教师长期的接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熏陶,一味只知道给学生灌输知识、学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向应用技术型进行转变,有些高校内的教师甚至自身都没有所谓的“工匠精神”,诸如此类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一是自身没有实践经验,很难将知识做到在现实中进行应用,二就是高校教师不能给学生以身作则形成榜样,叫学难以进行。

为此,对待传统高校的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培训训练,使得其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做到自身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加深,才能真正的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除此之外,高校还要拓展自身的人才招聘渠道,做到对人才录用的择优录取,这样的措施是为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为了能让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高校可以邀请一些具备工匠精神你的职工或者本校的教师,这样活生生的人物事例摆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得工匠精神的教学地位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也将会是事半功倍的。

3.4 高校进行工匠精神的培养要注重实践环节

在时代的发展之下,我国的教学结构以及模式得到一定的改变,传统的学徒教学模式在逐渐的发展过程中已经趋于落寞,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这一点,在实际的各种产业的工作中已经很少有学徒工的存在了。我们暂且不论这种教学方式整体的好与坏,但学徒工这种学习具有非常好且能够借鉴的一点就是实践过程,传统的本科高校的教学中,其往往比较重视学生的学识方面的教育,而实践与学识这两方面的教育结构就像是一个天平,对其中一个非常的重视就会导致另一部分在不知不觉中就缺失掉了,这里所指的就是学生的实践经验方面的教育。所以,高校在进行转型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而且我们也能知晓,一味的为学生灌输学识知识这种教育方式非常的片面,很可能学生一到实践的场所就什么都忘记了,这一点对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也绝非例外。为此,高校可以设定一些进行实习的课程,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购置一些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各种设备。为了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培养工匠精神,高校可以联系一些当地的生产企业,二者联合制定教学计划,不定期的举办工匠精神的讲堂,这样就能在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了。

4.进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培养的具体途径

4.1 确定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地位

归根结底来说,我国能够长治久安且进行一定的创新改革,其实最主要的都是因为工匠精神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当代本科应用型大学的教育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确认工匠精神在整个教育结构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此,高校以及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时代教育,让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知晓工匠精神在以往的时代的巨大作用,这样便能让学生知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了。而且,现如今的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向应用型的高校进行转变,这种转变如果在最后没有成功的话,那么就是没有确定好工匠精神的重要地位,导致自身的转型走向一种失败的结局。而且,从结果上来看,工匠精神曾经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各种事业都走向了一个繁荣的地步,如果在未来想要将这种局面重现的话,就要将这种工匠精神承继下去,并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对其进行创新和改革,让其更加符合当代的社会节奏。

4.2 建立一定的工匠精神培养协助机制

在前文我们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提及,那就是: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件能够一蹴而就的培养过程,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中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工匠精神像一股泉水一样输入到每一个大学生的内心当中。为了能够让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能够进行得比较到位,高校可以联系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定的协助机制,这样在原有的教育体制中,工匠精神的渗透就会变得愈加深刻了。首先,高校可以成立一些领导小组和工作的小组,前提是小组内部的人员的自身一定要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对工匠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小组内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交流与联系,将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以及工作人员的状态等等总结起来,并且制定阶段性的计划,为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起到必要的协助作用。其次,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享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所高校以及教师都可以进行资源的共享,其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就能够被高校内的教师进行理解和利用,这一点同样会对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起到辅助作用。

4.3 工匠精神的培养要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其实我们都知道,工匠精神的培养并不是一种专门的课程,它可以说是一种理念或者是一种信仰,而千百年来的教育经验时刻的告诉我们,对于应用型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为了能够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工匠精神的培养落到实处,就需要高校和教师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摄入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只有这样每一个环节都有工匠精神的涉入,才能让这种精神慢慢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潜意识中。

4.4 将工匠精神视为一种校园文化

将工匠精神视为一种校园的文化之后,非常好的一点就是:除却学生的日常课堂之外,学生也能接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而且在长久的时间中,这种耳濡目染会让大学生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文化自觉性,而且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校园文化会互相进行作用,使得工匠精神的培养效果更加的全面。

5.结论

综上所述,当代的工匠精神是一种特殊的气质,它能够促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甚至在极限的情况下能促进新的工作技术的产生和更新。而且根据当今的发展情况来看的话,未来的社会一定会需要更多的且多样的人才,工匠精神在这一方面来说则是更加的重要的。

猜你喜欢

工匠应用型精神
90后大工匠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