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精准扶贫工作实践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分析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和县贫困人口贫困户

(中共和县县委党校 安徽 和县 238200)

2018年10月28日,党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党支部工作作出了全面的规范,结合习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些列重要论述,落实到基层具体的扶贫工作中,既体现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又体现了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在广大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有很多创造性的新做法新经验。但是,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深入推进,扶贫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新时代,如何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将成为精准扶贫工作能否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启迪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为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劳动人民谋利益。

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说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40年来的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国仍然有着大量的贫困人口,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党中央也一直致力于扶贫攻坚,通过民生的改善,来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早在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说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对于正在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来说,广大农村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否如期脱贫是关键,所以2013年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就是为了实现让贫困地区和全国同步发展,做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如何来搞好扶贫工作,带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呢?总书记说:“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群众对此深有感触,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的党员干部来自基层,扎根农村,他们是党的扶贫政策的落实者。而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参与扶贫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值得深思的问题。

2.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是一名县级党校党建专业的讲师,2016年开始作为一名扶贫帮扶干部,参与到当前伟大的扶贫工作中。结合自身在安徽省和县基层的扶贫经历,深入思考了基层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和县地处皖东、长三角地区的边缘,总面积1319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48.3万人,就安徽省来说,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平均水平,作为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近年来,和县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也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7年底,全县实现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238户1553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94%下降到0.37%,下降了3.57%。总的来说,贫困率总量不大难度大,占比不高要求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5%分布在非贫困村,且以重大疾病、残疾或劳动能力低的群体为主,自身脱贫能力较弱,脱贫难度较大。同时,虽然贫困人口占全县人口的比重不高,但与周边群众生活质量相参照,困难群众对生活质量期望值比较高,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难度相对较大。

“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通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努力,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困难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大增强。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2.1 谁来扶

当前在国家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的过程中,专职的扶贫机构和扶贫干部(包括很多兼职的帮扶干部),他们和农村基层的“两委”干部一起构成了扶贫的主力军。这其中很多的帮扶干部,经历单一——在完成学业后就进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对农村、农业、农民,特别是农村的社情等缺乏感性认识,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感受不深刻,很多时候是作为一种任务,不得不去做的,在工作态度和思路上,就很难真正打得开。只有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构建出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市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形成一个大的扶贫格局。

2.2 扶持谁

“精准扶贫”战略特别强调的就是“精准”,而首当其冲的就是“精准识别”,只有搞好了“精准识别”,才能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对和县来说,地区差异不是很大,绝对贫困户相对比较好识别,他们的致贫原因大多是老弱病残丧失劳动能力,识别的难点就是相对贫困的人员,而“精准识别”就是要在相对贫困人口中找出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户。

2.3 怎么扶

脱贫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仅仅靠给钱给物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还需要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因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因素的不同,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方法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实施党建和扶贫高度融合,推动精准扶贫工作

3.1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一原则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政治保障。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核心领导地位不动摇,在扶贫主体多元化中,村党支部的在基层精准扶贫工作中要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统筹和协调好市场和社会的参与,在脱贫方案的设计、政策的宣传、经验的总结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等多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

3.1.1 加强思想教育,严肃党内生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让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强大的战斗力,只有不断的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思,解决部分同志对扶贫认知不足的问题。另外,要通过严肃的党内生活来强化思想教育的成果,解决一段时间以来,出现在基层的“重具体事务,轻党组织活动”的现象,特别是规范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等,定期开展党性教育,增强理论水平,突出为民服务的意识,只有把我们基层党的支部建设的坚强有力了,才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

3.1.2 加强作风建设,强化纪律监督落实

在基层的扶贫工作中,的确也存在着一定的过度“留痕现象”,这种过度的“痕迹管理”可以说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直接导致的就是基层干部疲惫不堪,一方面让群众反感,另一方面又牵扯了基层干部很大的工作精力。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多个代表团审议中,都提到一件大事:脱贫攻坚。但是很多扶贫干部都感觉压力山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贫攻坚里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盛行。好在,党中央对此已经有了高度清醒的认识,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也印发了 《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决定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另外,去年8月份修订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是把作风问题纳入条例当中。

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也要强化纪律的监督和落实,严格践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用好的作风推动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

3.1.3 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除了精准扶贫,还有像综治维稳、征兵、新农合征缴、防汛抗旱、秸秆禁烧、矛盾化解等等,这些都要靠村干部去具体落实。新时代,对基层的党员干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基层党组织的队伍建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以和县N行政村为例,村“两委”干部7人,专职扶贫工作队3人,其中:

30岁以下的0人,占0%;

31—40岁之间的3人,占30%;

41—50岁之间的2人,占20%;

51—60岁之间的5人,占50%。

和其它行政村类似,主要体现为年轻人过少,除了下派的专职扶贫工作队的同志外,40岁以下的村两委干部只有一人,呈现出后继无人的现象。另外一方面,文化程度偏低。7名村“两委”干部中,大学学历2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以下学历2人。直接带来的就是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难以应用新技术新手段,难以创造性开展工作,这些都与当前新农村的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深入不相符合。

这些都要求基层的党组织,在选派扶贫干部时,要优先把熟悉“三农”,掌握一定农业发展知识、理论和技能的人选拔到扶贫队伍中。另外一方面,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从思想上和工作方法上提升他们的帮扶能力。此外,还要适当的给予一定的补助和报酬,并为基层干部在政治上的成长,提供一个上升空间,让广大的基层干部愿做事、能做事、想做事。

3.2 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也是我们各项工作能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绝对贫困户基本都能得到有效的帮扶,接下来对相对贫困户的识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识别的不准就会给扶贫工作带来负面效应。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扬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比如:和县的一些地方探索的“比选”确定扶贫对象的扶贫“首扶制度”。其具体作法是:根据国家公布的扶贫标准,村民先填申请表,首先由村民小组召开户主会进行比选,再由村“两委”召开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张榜公示;根据公示意见,再次召开村、社两级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比选,并再次公示;如无异议,根据村内贫困农户指标数量,把收入低且缺乏劳动能力的确定为贫困农户。

这种严格按照透明程序,进行“两评议、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能够充分发扬基层民主,发动群众参与,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让同村老百姓按他们自己的“标准”识别谁是穷人,以保证“相对贫困户”认定的透明公开、公平公正。

3.3 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带领群众因地制宜的制定好脱贫措施,是搞好脱贫,防止返贫的关键。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树立一个正确的脱贫观——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做好健康扶贫、搞好文化扶贫以及开展移风易俗教育等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外,同时还要立足产业优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新扶贫措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3.3.1 扶贫先扶“志”(“智”)

不贫而假装贫是精准识别问题,但是对于很多真正贫困户来说,一部分老弱病残从而无力(劳动力、技能)是自身问题,表现在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因受教育程度低而真愚是思想问题,他们把自身的脱贫完全寄托给国家,自身不努力,有兜底从而躺在政策上睡大觉,靠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

有一句话叫:“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对于这些人,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上的问题。

一方面,发动基层党员干部对贫困户进行思想教育,消除一部分人的懒惰心理。另一方面,大量惠农政策和扶贫项目在给广大的贫苦户群体带来切身的实惠的同时,基层党组织也出台相关的政策,比如将直接补贴给贫困户的资金以其他方式返还给贫困户,消除“等、靠、要”思想。

3.3.2 创新扶贫措施

贫困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很多贫困状况和贫困户存在较多的现实,归根结底还是与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低密不可分。因此,在制定扶贫措施时,各地要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发展实际,在扶贫产业上,有创新的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扶贫措施,走乡村振兴之路。

案例:和县基层党组织立足产业优势,通过打造“金菜地”、“金饭碗”等“金”字工程,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让群众真脱贫,打造出一批抓得实、用得好、叫得响的扶贫品牌。

(1)金菜地。和县是蔬菜大县,素有“南寿光,北和县”之称,该县新建村党组织发动群众采取‘种植大户+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经营模式,提升贫困户的种植蔬菜的水平,”2017年,新建村有48户贫困户实现土地流转,户年均土地流转收入约1800元,有12户贫困户在基地实现就近务工,年人均务工收入约6000元;通过“金菜地”项目,去年实现销售利润约14万元,预计今年将达到40万元。正如人民日报在《种好“金菜地”培育“乡村游”》中报道的那样——种一亩菜,脱一户贫,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片群众。

(2)金钥匙。向全社会发起募捐倡议,成立“金钥匙”扶贫基金,公开基金使用,开发出适宜特殊贫困户工作的岗位种类9个,岗位类型涵盖卫生保洁员、林场看护员、巡防打更员等贫困户力所能及的公益岗位,帮助贫困户通过双手自立自强、增收脱贫。

(3)金饭碗。“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依托当地师范学校的师资培养优势,创新实施“金饭碗”扶贫工程,面向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三年定向培养乡村幼儿教师计划,学生完成学业,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后,以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的方式进入村镇幼儿园任教”,通过教育脱贫的方式,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4)金平台。利用“互联网+”发展公益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贫困户种养的农特产品,比如:“满蓝和鲜”电商平台上线一年多以来,线上线下销售额突破500万元,带动1100户贫困户走产业脱贫之路,户均增收1000元。

到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党和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实现摘帽退出也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未来如何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让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是我们每一个帮扶干部都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总之,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在农村基层的党组织建设中,只有把党建和扶贫高度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积极性,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工作,才能发挥作为扶贫主体的能动性,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猜你喜欢

和县贫困人口贫困户
迟到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2014年和县粳稻新品种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