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互联网+院校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滁州 239000)

0.引言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更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加强创业意识。创业不仅给高职生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尝试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剖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实施策略。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教育的重要阵地,但是与普通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同,高职院校不能简单套用普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普通本科高校主要培养科技研发人才,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而高职院校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技术的培养,主要培养创业型应用人才。因此,有必要分析高职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

1.1 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缓解择业就业压力

“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却没有带来就业率的升高。这一现象正符合“奥肯悖论”现象,即经济水平的增长和就业率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例,有时候经济水平的增长,甚至会导致就业率的下降。而就业是民生之本,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高职生是高校扩招和就业问题的关键,高职毕业生人数的快速增加和就业市场需求的减少形成巨大的矛盾。如果高职生的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帮助高职生形成良好的就业价值观,高职生可以实现很好的自主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又会带动就业率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要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1.2 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教育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仅仅依靠原始资产的积累和简单的生产资料的增多难以发展经济,只有以高科技为导向的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而高科技为导向的经济发展,需要创新,创新需要创新性人才,这种人才的需要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1.3 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顺应素质教育目标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课内教学、课堂演练、课外实习、兼职实践、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和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创业精神,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想做敢做的创新创业热情。高职院校通过推行创新创业教育,拓宽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这方面来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一致,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促进高职生的多样性发展,顺应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困境

2.1 不认同教育理念,认识存在偏差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部也下发诸多的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文件,特别是《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工作意见》,要求创新创业教育覆盖所有学生,高校要针对所有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然而,在实践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并不到位,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存在一些偏差。

首先,有相当一部分高职生并不认同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个人的就业有指导意义,仅仅从表层来理解,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针对想要创业的高职生,提高高职生的创业率,与想要就业的高职生关系不大。

其次,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大爆炸,高职生获得信息的方式和内容较多较杂,社会中的各种功利主义、贪图享乐的不良风气也在侵蚀着高职生。有一部分高职生把创新创业活动的目的归结为赚钱,认为各种能够获得钱财的工作都是创业,认为“赚钱式创业”注重的是人脉和资源,因而轻视知识和创新精神,造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轻视。

再次,相对于高职生,本科生思维灵活,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动手能力更强,能够很好的将自己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而高职生在高中阶段普遍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起点相对更低,综合素质比本科生稍差一些。在学习中习惯于适应,而不是创新创业。因此很多高职生自信心不足,认为自身能力不足,认为创新创业是本科生、研究生的事,与高职生关系不大。面对压力时,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2 创业师资匮乏,质量有待提高

在诸多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主要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师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师资数量不足。根据教育部文件规定,高校专职教师的配置基本上按照应届毕业生1:500的比例进行,然而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中学生教师比例都达不到这个比例,师资数量严重不足。

第二,师资质量不高。通过调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组成发现,师资主要由专职教师、辅导员、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的兼职老师、学生处团委的兼职老师组成,而且兼职教师占到了更大的比例。然而,即使是专职教师也并非创业相关专业。现有创新创业老师在自己大学毕业后都直接进入教育系统工作,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的教育培训,但是都没有相关的创业背景和相应的创业经验,这样的教师去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只能进行理论教学,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解决不了学生创新创业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会使学生丧失上课的兴趣。

第三,综合能力不足。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理念与能力并重的教育,它不仅对个人知识系统,而且对实践技术、市场驾驭要求都很高的教育。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高,不仅仅要有前沿的系统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丰富的社会经验。而在高职院校中,这样的教师非常少,教师的综合能力不足。

2.3 课程体系滞后,不够科学健全

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然而,在现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在课程结构、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上都存在一些不完善地方。

首先,课程结构比较单一。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比较单一,创新创业课程内部、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课程之间联系不紧密。在创业课程中穿插了大量的就业内容,除了就业内容,其他部分均为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关于创新创业的启蒙基础教育。一方面很少涉及到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的培养,另一方面与高职生自身的专业结合度不高,与专业教育课程脱节。导致高职生对创新创业课程失去兴趣,认为上课的内容脱离自身专业,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其次,课程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的主要内容为教师的理论宣讲,课堂中,老师占据主动地位,向学生单向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几乎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限,也无法转化为实践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的传递,轻实践教学,通常以少数人参加的创新创业大赛、纸上谈兵的创业计划书来组织实践教学。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

再次,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多为公共基础课,覆盖全校学生。因此在课程内容上也模仿本科院校,多为创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课内容。这些内容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特点,也没有考虑高职生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求,更没有体现学生主体意志设置课程。

2.4 实践平台建设较少,有待加强

第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实践结合不足。相较于置身实习实训场地进行亲自实践操作,高职院校更倾向于传统教育方式,即将学生固定于课堂,更多的采用理论教育替代实践操作。然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其中理论只是基础,实践更为重要。除了要拥有牢固的理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际上手操作,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在犯错中得到成长,在失败中走向成功,进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两手都硬。

第二,重硬件轻活动,硬件活动并行不足。高职院校通常热衷于建造各种实训大楼、实训基地供高职生学习技能,提高能力,在重视为高职生提供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忽略了创办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通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既能给予学生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帮助学生交流日常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更加能提升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创新创业中。

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分析

3.1 明确创新创业理念,深化创新创业认识

3.1.1 深化创业政策的解读与宣传,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宣传

一方面,丰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宣传内容。创新创业知识覆盖面较为广泛,仅仅依靠教师的课堂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外部的宣传来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国家、教育部不断颁布了诸多关于创新创业的政策,包括宣传政策和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去了解和学习,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多种途径深化创业政策的解读,加强宣传推广。

另一方面,丰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宣传形式。创新创业的宣传不仅仅要针对高职生,同样高职院校的领导、管理人员和全体老师都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认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的宣传形式绝不仅仅是创新创业教育课堂,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网站网页,把国家、省市和院校的创新创业的前言动态都发布在网站中,通过学院的微信公众号及时更新和解读最新的创新创业政策,帮助师生及时关注了解。还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在学生中宣传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3.1.2 更新高职生就业理念,提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视

引导高职生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绝不是教学生“赚钱式创业”,否则也不会要求高校覆盖所有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得学生有勇气,有能力,敢于追逐理想,敢想敢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有利于自身的就业和创业。

3.1.3 加强高职生心理疏导,增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信心

首先,完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案例介绍要更加接地气,多引入高职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帮助高职生理性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创新创业心态。

其次,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缓解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创新创业项目是一件充满困难和险阻的事情,在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因此,在高职生个人或者团体设计、落实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高职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其心理状态,若发现高职生出现沮丧、自卑、长时间情绪低落等不良心理状态时,需要了解具体情况,运用其心理咨询知识和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专业师资团队

3.2.1 加大队伍建设,加强技能培训力度

高职院校要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多种形式提升教师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例如,高职院校鼓励创新创业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组织多样化的交流活动。要建立“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模式,既包括把教师送出去,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技能培训、企业SYB新型创业师资培训和大学生创业教育KAB项目师资培训。也要请一些优秀的创业人来学校做讲座。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为教师创造进企业锻炼机会,进入企业,了解一线的创业和经营过程,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创业教学和实践指导。

3.2.2 制定灵活的师资聘任制,促进多样化、专业化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需要具有基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金融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因此,教师不仅仅是高职院校里面的优秀教师,还应该包括校外的大量优质人力资源,包括创业名家、企业家、精英人士、经理人、企业成功人士等,这些兼职教师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主要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校教师也可就创新创业教育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请教专家。因此,高职院校中师资队伍既包括传授国家创新创业政策,传播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专职校内教师,还应包括一些流动岗位,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兼职教师,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这样一个多样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求,而且也能够帮助校内教师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3.2.3 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能力,组建创业教育教师师资“大团体”

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老师与各个学科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组建创业教育教师师资“大团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离不开自己的专业,如果创新创业教育老师在授课中仅仅提及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各学科通用的知识,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只是传授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实际的创新创业活动指导意义不强。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所有教师,包括创新创业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教学内容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相结合。高职院校定期举办创新创业课程交流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彼此交流,解决教学遇到的问题,既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开展,也培养了非创新创业教师的创业教育意识。

3.3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3.3.1 提升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程度,促进学生深入发展

高等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而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大学毕业后的择业方向和职业岗位。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涉及面较广,很多项目不一定与大学专业相关,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与专业有关。而且大学生在刚涉及到创新创业过程中,很多项目都从自己专业出发。离开了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如同无源之水。创新创业教育要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创新创业课程要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这既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也是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增加创新创业老师和专业课老师的交流沟通,定期举办讨论会,探讨如何有效融合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把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专业课教学中。

3.3.2 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中实践比重,发挥“第二课堂”独特优势

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也需要践行实践,而且要把实践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部分。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中,要逐步提升实践的比重,践行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且本身高职生动手能力较强,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高职生通过实践环节,可以了解企业的基本流程,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创业热情,促进理论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可以通过实地市场调查、访谈成功创业人士、典型案例分析、模拟企业运作、虚拟创业团队合作、优秀企业参观、企业家专题讲座、优秀学长学姐传授创业经验等方式提高实践比重,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

3.4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形成创业合力

高职院在为高职生努力创造各类硬件设施的同时,大力推动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定期组织同方向或不同方面发展的高职生的各类实践活动,提供一个供高职生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保证硬件、软件齐提升,为高职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机遇。

3.4.1 建立“理论+实践”创业教育体系

相较于建立单纯的课堂理论教育,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既能够保证对高职生学做好理论知识学习,打好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加大实践操作力度,能够让高职生在学习中知晓理念,在实践中加深理念,做到理念与实践将结合,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课各占据一半,并且将实践教育系统化、科学化。实践课立足于通过操作性活动完善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如,让学生参与实际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参加科研创新比赛、虚拟软件模拟企业运营、定期去大学生创业基地学习、聆听企业家创业讲座等。

3.4.2 建立“政府—企业—高校”联接的创业培养基地

建立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参与,形成创业培养基地,高职院校负责向高职生提供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及具体操作模拟,企业负责提供实训机会,接收高职生进企业实践操作,提升实际操作经验,政府则承担牵头方。负责协调各方,解决实际培养基地创建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需要协调问题,由“政府—企业—高校”三方联合,共同为高素质人才,建立优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努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有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认同教育理念,认识存在偏差;创业师资匮乏,质量有待提高;课程体系滞后,不够科学健全;实践平台建设较少,有待加强。因此,需要不断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研究,丰富教学认知,提高创业能力,吸引更多高职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立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模式,培养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高职生互联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如何引导高职生理解《三国演义》中的英雄情怀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