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语句民族

(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0.引言

美国知名语言学者萨佩尔曾在《语言论》中提到:“语言的存在必须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要依靠社会的流传而保留下来。它将直接决定着我们的生活面貌与信仰。”由此能够看出,语言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承载文化的同时也与文化彼此影响、彼此作用。认知语言首先就要了解其背景文化,了解文化就必然要研究语言,因为语言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体现着文化的宝贵价值。而翻译是实现两种语言自然转换的有效方式,它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要求译者所翻译的文章应符合目的语国家文化、思维模式及习惯。因此,中英文化与思维差异影响着翻译的认知和表达,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来说,既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还要重视语言背景文化的讲解,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间差异性的灵敏度,提高他们处理文化差异问题的整体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水平。

1.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教学的影响

1.1 地理环境

环境或是区域文化根据所在地、生态条件以及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形成的一种文化,从语言层面上看,主要反映的是含有目的语言国家各种地理现象与知识的一种语言形式。我国的建设与发展依托农业,从古至今都是农业大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口数量最多,并且由于古代文化属于农耕文化,因此日常用语多数为谚语,例如,骨瘦如柴、死灰复燃、对牛弹琴等。可西方国家文化却与我国不同,其文化的发展主要与海洋有关,所以在英语中有许多与航海密切相关的词汇,如“get into deep water (身陷困境)”、“in low water (拮据)”、“all hands to the pumps(全力以赴)、“between the devil and sea(进退两难)”等等[1]。

1.2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差异必然会造成文化差异,我国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儒教以及道教,虽然教义存在差异,但却在我国始终并存、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在佛教文化中,佛祖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极高的法力,以慈悲为怀,救济众生。虽说道教相信神仙的存在,但却认为神仙也是从人逐渐修炼来的,神仙也能下凡作普通人。而儒教则强调天和天命,其指的是一种抽象能量,并不存在主宰的神。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信奉的是基督教,这与我国完全不同,基督教实质上属于一种神教,它只认可一个上帝,并坚信是上帝创造了人类,是世间万物,无所不知,神通广大,人们必须要始终听从上帝的安排。中西方宗教文化上的差异在中英两种语言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中文语句中常有“天意不可违”、“借花献佛”、“命中注定”、“不看僧面看佛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临时抱佛脚”等表达形式。但英文却大不相同,基督教对西方人的思想和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英文中会有 “God is always there(上帝始终都在)”、“God above all(上帝高于一切)”、“God likes to help his own people(天道酬勤)等[2]。因此,想要让译文通顺,就应事先全面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国家的宗教文化及信仰差异。

1.3 风俗民情

每个民族都有着独有的特色民俗风情,这方面的差异通常表现在对某些动物的具体态度上。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龙代表着帝王,拥有最高的权利,中华儿女也被称之为龙的传人。有很多中文词汇都与龙有关,比如“龙凤吉祥”、“卧虎藏龙”、“望子成龙”、“龙马精神”等,这些成语的含义都是积极正面的。可在西方国家文化中,龙(dragon)是一种可以喷火的怪物,是妖魔鬼怪,是邪恶的代表。此外,还有“狗”,在我国文化中狗是一种忠诚而卑微的动物,与其相关的词汇是“狐朋狗友”、“狗皮膏药”、“偷鸡摸狗”等,但在西方国家,狗是人们最亲密、最忠诚的伙伴,所以西方人从不吃狗肉,更无法理解吃狗肉这种残忍行为,许多与狗有关的英文词汇都是褒义,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you can’t teach an old dog new tricks(你很难改变老人的想法)”等。除此之外,猫头鹰在两国文化中的含义也有着较大差别,我国很多人看到猫头鹰或是听到它的叫声都会感到恐怖,因为这意味着倒霉的事儿即将发生。可在西方国家,猫头鹰代表着智慧,尤其是在青少年书籍与儿童漫画作品中,往往猫头都具有强大的智慧,并且禽兽间发生争执也会由猫头鹰来判定,在某些紧急时刻,也会首先向猫头鹰求救。因此,在英文中会出现这样的谚语,如“carry owls to Athens(多此一举)”、“he is as blind as an owl(他真的是个瞎子)、“he is as wise as an owl(他像猫头鹰那样聪明)”等。

1.4 思维模式

对于相同的事物来说,通常会由于认知与思维模式的不同,而出现语言表达形式上的不同。不同民族间的思维模式也完全不同。在我国,人们的思维属于整体、系统化的思维,属于一种综合类的思维模式,是形象思维的范畴。换言之,我国的人注重意合,强调感悟。而西方人则恰好相反,他们的思维模式是个体化思维,属于分析类思维模式,是抽象思维的范畴。也是逻辑思维的一种,西方人注重形合,强调理性。在英文中经常能够看到许多被动语句,可在中文里被动语句却并不多见,比如“As a soldier,he was deprived of the opportunity to go to war”,因而这种英文被动语句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将其转变成主动语句,即“作为一名战士,他没有得到亲自上战场的机会。”由此能够看出,不同思维模式直接决定了不同民族根据自身独有的方式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在实际翻译时,要格外重视这一点。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方式,翻译始终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来说,要对中英民族及其思维模式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深入探究由此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译文的精准传递。

2.英语翻译中解决文化差异问题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1 基本原则

首先是递进性原则。英语翻译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对中西两国背景文化知识的讲解与结合要充分遵循递进性原则,应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安排各个学期的学习任务,以便能够实现学生对目的语国家背景文化的深入理解。在翻译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内在逻辑,同时还要注重不同层次的知识排序以及有关性,积极引领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来全方位的认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切实帮助学生顺利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

其次是反思与对比原则。在解决文化差异问题时,英语教师与广大学生都需要将本国民族文化知识学习的状态中抽离出来,重新站在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和审视西方文化,并将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当中西方文化出现矛盾时,可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反思,从而结合本国民族文化,逐渐对文化差异产生全面深刻的理解[3]。而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处在本国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中,始终都受到本土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而无法从客观角度来深刻反思与总结本土民族文化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反复的对比和反思,可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一种相对灵活且开放化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深化他们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理解。

2.2 主要方法

第一种是直接翻译法。英汉两种语言在有些情况下是彼此对应的,这是由于人们在认知、理解与情感等诸多方面存在共通之处,因而某些词汇和文字的指代含义与相关的文化现象有着同样的内涵。针对这种情况,就可采取直接翻译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能有效保持原文的整体内容与表达形式,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理解,深化其记忆,便于学生直接进行运用。

第二种则是意译法。在采取直接翻译法的实践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与阻碍,这些困难实际上就是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不同之处的具体表现。在直接翻译无法达到效果时,就要依靠意译法进行翻译。比如“Every dog has his day”这一例句,应将其意译为“任何人都有得意的时候”。再如 “When I say Chinese food,I mean Chinese food”,若是直接按照句面的意思将其翻译成“当我提到中国事物时,我的意思就是中国食物”,这种翻译显然不能准确的表达出原语句的真实含义。要充分结合中西方文化差异来翻译,通过意译法将其翻译成“我指的是正宗的中国菜肴”,这既降低了翻译的难度,也准确了表达了原语句含义,更便于理解。

3.文化差异下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对策

3.1 重视文化差异教学,加强跨文化意识培养

语言其实是文化的一种生成物,必须要依靠文化而存在,不同语言间的沟通和交流,本质上就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因此,翻译不能单纯的局限在简单的语言文字切换上,如果想要精准的传递原文的含义,就应强化中西文化差异教学,让广大学生全面、深入的认知和了解西方文化,以此来树立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在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的方式或观看知名纪录片等,向学生传授西方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将中西方文化进行仔细对比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4]。也可基于某段难度较大的翻译素材,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翻译锻炼,进一步开阔学生知识,加强知识积累,促使学生翻译水平的不断增强。此外,也可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经典影片,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方著名文学作品,以便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及民俗知识。英语教师应在翻译教学中加大知识输入力度,锻炼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灵敏度,从而确保学生译文的整体质量。

3.2 了解中英语法差异,采取相对应翻译方法

中英两种语言不只是在词语、发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语法上也同样有着显著的差别。中文的语法以及英文的语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比如常见的倒装语句形式、谓语动词以及主动和被动等。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研究,充分确立翻译对策,从文章、语句、词语切入,全面分析语法差异,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具体来看,在翻译过程中,英汉两种语言彼此有着科学的体系,它们承载的文化特点会有部分重叠、全部重叠、缺失以及冲突矛盾的地方。与此同时,这两种语言的语句结构、发音和字词等都涉及多个层面,在信息沟通和情感表达当中,英汉两种语言会出现冲突或一致的情况,因此,在具体翻译时,应结合特定情况来选择异化策略。如“dark horse”的翻译,在英语中该词汇的意思是出乎意料、让人意想不到的获胜者,它恰好与汉语中的“黑马”相对应。相对于异化翻译法,归化策略往往更能精准的表达原文的含义,其形式也比较自由。

3.3 注重不同思维模式,提高学生文化移情力

文化移情实际上指的是当面临文化差异问题时,翻译人员应积极主动的站在目的语文化角度来分析具体问题,以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模式探索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摆脱以往本土化思维模式的约束,跨越过去定式思维,以便更加深刻、真实的体会到目的语文化,这种文化移情能力是决定翻译人员是否可以顺利跨越文化差异这道鸿沟的关键。由于在文化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而中西国家的人在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伦理道德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来说,中西文化势必会发生碰撞。若是学生自身具有出色的文化移情能力,将会使其突破本土文化、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实现英汉两种语言的自如切换。比如,我国大众通常在得知亲属或好友生病消息后,亲自带上礼物去慰问和探望,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关心,并且也会让对方感到温暖。可西方人一般在生病后,想要的更多是安静,不太想被他人打扰。由此可见,想要准确全面的理解英语中的某些语句,就要重点培养广大学生的文化移情能力。

4.结语

每个民族都拥有各自的文化,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充分体现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与价值观念,并且也影响着各个民族的构成与发展。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可以反映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态,而想要实现不同民族间的交流,就需要依靠翻译,将两种语言加以转换。这就要求译者应在充分了解文化差异的前提下进行翻译。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来说也是如此,要深刻意识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具体影响,并明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通过有效对策实施教学,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语句民族
我们的民族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重点:语句衔接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