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想观念毕业生岗位

(阜阳师范大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0.前言

现阶段,就业作为我国民生体系的重要内容,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在高校建设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将就业问题与其自身改革发展相结合,注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切实提升,通过相关路径的有效研究提高我国国家的教育水平,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1.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

1.1 岗位前景是选择的主要方向

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大学生的择业方向也不尽相同,主要是根据时代发展形势而有所变动的。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主要考虑工作岗位的稳定性、薪资水平能否满足自我的现实需要,将此作为衡量工作前景的主要指标。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前景选择以自我的思想观念为主要衡量标准。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和时代背景之下,岗位发展前景则成为其选择的主要方向,其中包括企业文化、岗位晋升空间、未来发展方向等。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高校毕业生的择业选择方向逐渐朝着成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加注重自身就业能力和就业水平等方面的提升。

1.2 区域多数集中在一线大型城市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毕业生会将就业地址安置在家乡所在的省份或者城市区域之内,这与大学生的家庭思想观念有着直接关系。同时,这种以家乡区域为主的就业选择场所,毕业生可以更好的利用自身的人脉关系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借此来提高自身在工作岗位中的综合能力,促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更好的发光发热。而现阶段,80%的高校毕业生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作为自身发展的主要区域,或者纷纷前往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的沿海城市。一方面,沿海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的第一批区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其中绝大多数企业拥有较强的综合性竞争实力,并且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另一方面,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承接,一线及沿海城市的薪资福利待遇等方面也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因此,吸引了众多的独立高校毕业生来此工作。

1.3 大学生注重自主创业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我国加强与全球各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以此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广袤、宽广的就业空间。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我国及高校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自主创业基地的构建来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对此,高校毕业生实现由岗位选择到自主创业之间的完美转换,借助自我综合能力的投入来实现毕业生的人生发展目标,并将此看做是挑战自我的一种全新尝试和大胆突破。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包含精神品质、专业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修养等。其中,专业能力是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所要应用的与之相对应的技能、知识,能够保证专业岗位在日常运作过程中科学规范前景。而非专业能力则更加注重个体的综合素养,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双重特征。总而言之,高校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是个人综合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

2.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低的原因

2.1 职业规划意识薄弱

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低下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有直接关系。从学生的思想意识方面探究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在进入高校进行专业学习过程中会存在一种别样心理,这种心理主要表现在认为自己相对于其他人拥有一种优越感或者成就感,认为自己要比别人强。虽然这种思想观念可以看做是学生自我信心增加的一种方式,但是从本质上来看此种思想不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长此以往,学生极易将自己放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导致学生在对自我职业规划的构建过程中,难以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甚至会对自我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85%的学生会在临近毕业时才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2]。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自身专业的就业形势了解不足,甚至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职业发展规划,难以保证自身就业方案的科学落实和顺利践行。

2.2 个体意识不足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下与学生个体意识不足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必然联系。就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毕业生的个体意识不足,思想观念、认知理念不合理,将进一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自己离开学校参加工作与失业毫无两样,两者并无本质区别。还有一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在校学习期间没有精通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导致在工作选择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总结当前高校毕业生个体就业意识淡漠表现,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第一,是学生思维模式受限,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根本性提升。长此以往,受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存在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将毕业证、学位证与工作岗位的获得混为一谈,认为这样就业便有了保障。二是很多毕业生对自身未来从事职业仍然感到迷茫,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认为稳定的工作更加符合自我的实际需要,其中以事业单位、国企为主。

2.3 岗位要求与人才实际能力不相符

现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往往会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形势,对岗位所招聘、录用人才的相关能力、资质进行明确说明和系统规定,其中包括职业道德修养、专业能力、基础素养等方面。根据相关调查资料现实,70%到75%的企业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会选择复合型人才,因为这种人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岗位发展的现实需要,并且具有较为广阔的晋升空间、良好的能力发展前景。但是就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实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岗位的客观需要难以处于均衡的发展局面,甚至可以说部分人才无法从根本上符合企业岗位所设置的相关标准要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人才之间的岗位竞争愈演愈烈,众多大学生存在实践能力低下、创新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的客观问题。在岗位工作过程中出现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案落实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在某些某些需要加班的时候,部分高校大学生存在故意推脱的现象,这些都将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在企业管理者眼中的印象。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自我的综合定位不足,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过高的评价,随波逐流且盲目屈从于市场的形势要求,将自我的发展仅仅局限于一线城市或沿海周边城市。但是就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来看,这种方式往往是盲目和不合理的,甚至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严重挫伤,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根本性提升。

3.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体路径

3.1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

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观念,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通过大学生自我职业的科学有序发展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此,高校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通过就业课的有效降解来促使学生对自我的发展方向进行合理定位,用一种积极、乐观、客观的心态来对待社会发展中多个行业及各个领域,以便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念,高校要明确自身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指导作用,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政教育,促使学生明确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永远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过程中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因此,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不高,即便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也依然会有被辞退的风险。对此,教师要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念,通过思想层面的转变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在市场发展、岗位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观念,社会、科技和知识的惊人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大挑战,人们也只有通过持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所淘汰。大学生应该干一行、爱一行,爱岗敬业,只有当你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时,才可以将这份工作做好。尤其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刚刚步入社会,每从事一份工作也都是在学习的过程,因此不要让机会白白从自己手中溜掉,应该乐于工作与敬畏工作,要创业、更要勤业,当自己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时,方能不辜负这份职业。

3.2 启发大学生坚定职业信念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启发大学生坚定职业信念,对自身的择业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并通过正确价值理念的科学指导来更好的制定与之相契合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为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础。

职业信念是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规划、择业行为及价值观念的最大程度的彰显。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最终目标,将自我的长足发展与岗位需求将结合,树立正确的岗位就业观念,不应该因为岗位薪资的高低、福利待遇的好坏或者工作环境的优良来对职业进行评判,而是应该树立一视同仁的职业观念。将自身投入到职业岗位之中,通过岗位服务水平的提升来进一步促进社会经济的充足发展,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服务。同时,大学生的精神思想要与岗位职业相融合,实现两者的融会贯通,通过德育教育的方式来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与正确启发,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思想、情绪、心理等方面的波动,明确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工作岗位进行重新的审视和筛选。

3.3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

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强化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集体利益相结合,从而为所在企业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创造企业经济效益与大学生自我就业效益之间的双丰收,更好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高校要利用德育教育这一途径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思想精神意识,通过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来促使其的就业行为朝着科学化、全面化和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在高校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广泛重视,高校德育教师及辅导员要经常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情绪,以便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促使大学生明确诚信就业的重要性,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此来获得有用单位的青睐。

3.4 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

要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其一,以毕业生的就业意识作为突破口,对其就业观念进行转变。院校努力营造宽松、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利就业与育人氛围,比如多举办些就业相关竞技比赛等,对学生就业训练给予鼓励,或请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带领学校各专业学生结合本专业特色,开拓就业思维,强化就业意识与能力培养;其二,要对毕业生的适应能力进行着重培养,尤其组织管理、创新与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得以全方位发展;其三,要差异化、分层次展开培养。面对全院校学生,经比赛、讲座与论坛等方式,支持高校毕业生把专业知识和就业有效融合,夯实就业教育基础知识,增强就业理念,并对学生潜能不断进行挖掘开拓。对想要就业但是能力不足者应当着重培养其就业能力,对同时具备就业意识与能力学生应当在其专业性方面下大功夫,要由专业就业导师加以跟踪式辅导,以此达到针对性培养目的。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肩负教书育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责任。其所培养的人才广泛分布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建设领域之中,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高校应从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启发大学生坚定职业信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四方面入手,更好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思想观念毕业生岗位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医联紧密时
思想政治工作是卫生工作的生命线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新形势下纪检监察干部应强化的三个观念
信息化是思想观念的革命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