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心理学视域下构建生态型课堂
——以民办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为例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英语课程心理学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广东 广州 511300)

基础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为将来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该课程承担的教学目标繁重复杂,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教学范围也颇为广泛,故而在教授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长期处于传统的教师主导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受到了严重的抑制,教学效果也往往差强人意。本文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立足民办高校的基础英语课程,深入剖析此课程中“教”与“学”两个参与者的认知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对应的教学策略,逐步构建适宜的生态型课堂。

1.认知心理学和外语教学

外语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不同种类的外语教学思想和流派,毋庸置疑的是,每一种教学思想的诞生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和心理学流派的发展息息相关。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流派。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认知心理学家艾森克和基恩提出认知和情绪之间经常存在交互作用,因此我们不能把认知和情感、情绪等心智活动割裂开来,这一点恰恰是中国当代外语教学中所忽视的方面。教师在关注教授语言知识的技巧和方法的同时,同时也更应该关注学生认知能力的特殊性和差异性。20世纪80年代,Henri Holec创造了“自主学习”这一术语,并将其引入外语学习的研究。此外,美国的Pintrich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个积极能动、构建性的学习过程[1]。但是,在中国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缺乏的是对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缺乏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和引导,故而造成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搬西方的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在国内,外语专家也开始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提出有利于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指导思想,王寅教授曾提出,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和体验的过程,是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互动和协调的产物,是人对外在现实和自身经验的理性看法,通过认知,人们对世界万物形成了概念和意义,期间包含了推理、概括、演绎、监控、理解、记忆等一系列心智活动[2]。目前也有学者提出了以学生为关注主体的动机理论。国内学者张安律曾提出认知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认知教学法,社会建构主义和叙事教学法,并分别对此做出详细的论述。更有学者章兼中在其著作中归纳了外语教学认知法的主要外语教学原则:①外语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②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基础上操练外语,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③利用母语;④对错误进行分析和疏导[3]。

学者们关于外语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不再只着眼于语言教授者,而转向语言学习者;研究内容也不再只着眼于如何教,则更倾向于关注如何学。所以,教授者应考虑到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动机、态度、顿悟和情感等方面,积极引导和激励学习者通过合适的认知策略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2.民办高校办学特点分析

民办高校目前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关于该类高校的各项研究也正处急速的发展时期,但是研究之广度和深度还有待不断提高。学者王伟峰在其论文中提出基础英语课程的实践教学一直落后于理论教学,大部分教学过程都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此,他指出了三个解决方式:构建多样化教材、探索实用性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4]。另一位学者舒贞则是着眼于发展和丰富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源[5]。

2.1 学习者综合能力整体薄弱性

深入剖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是基于民办高校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学习者们的课外实践能力很强,思维很灵活,课外兴趣也颇为广泛,善于尝试各类不同的挑战。但是涉及到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时,他们的基础能力较薄弱,学习兴趣明显不足,学习动机趋于功利化(应试化),学习态度缺乏主动性,整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认知策略明显不足,抗干扰能力差等。尤其是涉及到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难度颇大、内容颇多、任务颇多等因素都会造成他们产生畏难、厌恶甚至逃避的心理障碍。

2.2 师资结构欠合理性和水平差异性

在中国外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缺乏的是对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缺乏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和引导,故而造成大部分教师只是照搬西方的自主学习的操作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不尽如人意。在民办高校中往往会由于各种资金和政策原因出现以下的若干问题:教师课堂角色定位不准确、教师力量年轻化、教学经验的差异性较大、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明显不足、师资力量的流动性较大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高级职称优秀教师的缺口过大,给予年轻教师的指导略显不足,科研方面显得后劲不足。

2.3 教学环境和资源滞后性

在当下社会的教育体制下,民办高校指的是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其办学层次分专科和本科。基于民间资本的局限性,大部分此类院校的各项办学层次都难以达到重点学校的级别。例如,部分教学设备不断老化,影响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导致学习者无法积极开展学习活动;设备里的硬件和软件不足之处凸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的引入;缺乏师生互动的课外网上教学的数字化平台资源等。

3.构建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生态型课程的教学策略

3.1 学习者方面

3.1.1 强化主动学习理念的培养

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的意识是有目的性的,并随着年纪的增长会逐步表现出其主观能动性。在接触一个新知识时,学习者应该以内在为驱动,外在为推动,达到个人内外在目标追求的一致性。基础英语课程作为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内容,教材主要来源于英语国家的原文材料,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教学的中心应该从教师转移到学习者身上,除了教师的外在影响因素之外,学习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程度。一旦学生具备了这种内驱力,其学习情绪会变得积极高涨,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更高,学习时间投入会相对增多,问题解决能力会得到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从而学习效率会得到极大地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强化主动学习的理念,才能得到真实积极地课堂反馈,促进师生共同提高,最终形成师生良性互动的生态型课堂。

3.1.2 突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学习者一旦树立了自主学习的基本思想,教授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就自然没有必要再处于主导地位了。对于所教授的内容,学习者经过自身认知的加工处理建立属于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基础英语课程中涉及较多零散的知识点,更需要他们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准确的反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们应多设置一些灵活性强的作业,不设定标准答案,让学生们自行发觉问题所在,极大程度上刺激顿悟,才能完成从会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逐步过渡,从而有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3.1.3 加强学习意志力的培养

基础英语课程中涉及到的都是地道的英文原文,学习的难度和深度相比其他课程要纷繁复杂的多,极易让学生产生腻烦心理,此时个人的意志力就要发挥关键作用了。若只是在学期中的某一段时间,因一时的兴趣和热情而投入学习活动,那结果必然是不会取得本质性的进步的。教师在教授此课程的过程中,最好适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多给予鼓励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坚定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3.2 教授者方面

3.2.1 树立平等合作的教学理念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基础英语课程,从其课程属性上讲很容易陷入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形式。为了营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自由民主的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们应主动“走下讲台”,树立平等合作的教学理念,结合具体课程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主动地接触和探索学习新知识。民办高校的学生整体水平都有所欠缺,教师们更应该让他们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和所带来的成就感,而不是一味地批评和打击,从而课堂上的各个影响因子都能和谐地彼此推动,达到建立生态型课堂的目的。

3.2.2 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目前,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是每周四节课,一学期最多有72节课,所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程》(第二版)共四册,每一册书有16个单元。基于如此大的学习内容和有限的学习时间,教师们应每年不断地结合社会实际挑选恰当的必修单元,其他单元课可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自行学习,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们始终立足于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即更倾向于学习者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授的实际情况在学期中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要大胆的跳出既定的教学进度的束缚,不要一味地追求完成所谓的教学内容而忽略给予学生自行加工学习内容的宝贵机会。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们理应时刻把学习者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要充分准确的预估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3.2.3 探索高效有机的教学模式

教学研究者刘安律和刘安洪指出,认知心理学角度的建构是强调个体从自身经验者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重视知识学习的过程,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6]。教师们在教授基础英语课程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和耐心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认知水平,建构适合于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教师们只需要充分充当好一个引导者、示范者、辅导者的角色。教师在面临基础英语的课堂应该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引入更多的现代手段,例如雨课堂、慕课和微信平台的使用,让学生能更积极便捷的参与到各类课堂活动中来。

3.2.4 制定公平公正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本校英语专业的期末考评策略是: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总评成绩。其中对于平时成绩的界定是因教授者而异,缺乏一个具体的评判标准,从全系英语专业学生的层面上来看,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现行测评方式的不公平性,无法对学生个体化和差异化表现的客观评价,不利于全面的人才培养发展方向。教师们应该在平时多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设置公平合理的任务开展教学,保证每位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基础英语课程中有很多文章具有一定的表演性,教师可以每学期各选一篇让学生尽情发挥表演的才能,既可以给出开放式结局,也可以给出小组商定的结局,主要是在于语言的实际应用。平时成绩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途径为学生们布置任务,例如:每单元一小测(重点是词汇搭配和语法结构)、小组形式的角色扮演、口语话题练习、小组形式的集体展示(课文讲解、才艺展示、配音表演等)等。教师们可以考虑把平时分细化,分别制定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的细则评分标准。

3.3 教学客观环境方面

3.3.1 搭建丰富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平台

民办高校的资金和制度在此方面都略显不足,基础英语课程又恰恰是需要评价多种综合能力的课程性质,如果缺乏广泛实用的教学辅助平台,教师们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尤其是在课堂上能促进师生互动的教学平台应该得到大力发展并广泛推广。学校应及时更新教学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设备,让教师及时高效的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例如雨课堂的课堂使用,教师输入选择题,学生做出回答之后,屏幕上会及时给出条形图,明确显示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有助于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达到师生共赢的和谐课堂的目的。

3.3.2 引入多样实效的课程资源

对于基础英语课程书本上的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深刻哲理,学习者们往往会发现晦涩难懂,无法与自身经历等产生关联性,此时教授者应多引入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范例进行引导理解,鼓励大家积极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或者引入贴近生活的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新闻与同学们共享并展开讨论,可作为阅读材料、听力材料、翻译材料等课程资源。

4.结语

以上就是立足于认知心理学对民办高校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探讨内容,揭示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三个关键因素:教授者、学习者和教学客观环境,深入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关联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师生需要共同努力合作,共同构建生态型课堂。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英语课程心理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