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在本土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明构件符号

(三明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福建 三明 365004)

0.引言

据清《宁化县志·建邑志》记载,三明市客家土堡建筑——始于隋唐、成熟于两宋、盛行于明清,比《永定县地名录》记载的龙岩市客家土楼建筑——始于宋、盛行于明清,早五、六百年。然而,随着2008年龙岩“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对客家建筑体系的研究掀起了“土楼热”。相比之下,针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的研究及表现相对滞后且缺少系统性。

三明客家土堡建筑是巧妙地利用三明山区地形,采用了当地生土、木材、石材等建筑材料,装饰风格、布局结构自成一体,突出建筑的防御性功能,是我国堡寨式民居的一种。随着自然风化以及建筑“西化”进程加剧,客家土堡传统建筑逐渐被吞噬,其建筑形态符号的逐渐被淡化。文章从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的提炼、再现及重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结合传统建筑形态符号应用优秀案例的分析,积极探索形态符号在本土化创作中运用与表达的思路与方法。

1.三明土堡及建筑形态符号基本概念

1.1 三明土堡建筑称谓

“堡”在《晋书·符登载记》解析为“据险筑堡以自固”。在《新华字典》中标注为“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堡垒、城堡、桥头堡”。[1]“土堡”则“指用土石筑成的碉堡”,具碉堡防御功能,是在古代城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物。它区分于“宅”、“寨”、“楼”、“庄”等建筑类型。是一种四周环绕厚实土石“城墙”的合院式住宅,“城墙”上设防卫走廊,整个住宅就像一座坚实的城堡。[2]三明客家土堡建筑是随北方移民迁入及当时较为先进的堡类建筑技术的传入,与本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融合形成的一种建筑形态。

1.2 建筑形态符号

建筑形态符号是建筑本身的灵魂,从建筑形态的横向构成分析,它是由建筑的边界线即轮廓所围合成的呈现形式,即指外部轮廓和内部轮廓,及其建筑内在的联系。它与建筑本身在空间中占有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建筑形态的纵向层次分析,它由建筑材料、建筑营造、基本色调及其内在意蕴组成,是一种由社会文化、集聚形态发展进程中沉淀并具有稳定性的建筑基本体现元素。

“符号”是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外在或内在表现标识。[3]建筑形态符号,是指建筑及其本身构件方面的信息,建筑本身传达给人一种感性与理性共存的约定俗成的认识,是建筑文化的产物。

2.土堡建筑形态的“形”与“态”

在建筑形态中,“形”是“态”的外在表现方式,“态”是“形”的情感诉求,“形”与“态”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建筑本身与人感官接受的统一关系。具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建筑给人以直接感官的“形”,另一方面是通过建筑的“形”给人带来的视觉心理效应的“态”。

2.1 土堡建筑形态的“形”

通过对土堡建筑形态的“形”分析,三明土堡在产生发展过程中,规模宏大、品种多样、就地取材、外闭内敞、造型奇特、土木结合、碉楼枪眼、构思精巧、聚族而居等是土堡的主要特征。土堡的“形”是客观存在的建筑本身所呈现给世人最为直观的形制,是我们认识土堡的“直接体现”,也是研究土堡的基础。

2.2 土堡建筑形态的“态”

土堡的“态”更多的则是指建筑本身蕴含的艺术魅力,是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并反映当时伦理观念与审美情趣,并影响一个历史阶段审美心理的一种体现。土堡的“态”应是指建筑本身蕴含的艺术魅力,是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并反映当时伦理观念与审美情趣,并影响一个历史阶段审美心理的一种体现。

3.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的“再现”与“重构”

在各种建筑理论、建筑样式快速发展、融合的今天,有效提炼、传承传统建筑形态符号,并恰当、合适地加以应用,显得至关重要。笔者试图用“再现”与“重构”的设计思维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进行分析,即造型再现——延续土堡建筑形态特征;再现色调——营造土堡建筑视觉氛围;再现装饰——突出土堡建筑典型元素;构件替换——对土堡建筑进行新材质体现;构件重构——对土堡建筑进行多元素融合;构件偏离——对土堡建筑进行新形态塑造。通过以上方法,把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以“再现”与“重构”的方法植入到区域设计的应用中去,为三明本土城市景观建设、乡村设计注入新内涵。

3.1 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的再现

再现,即“追溯本性、回归本源”。[4]在本土创作中,将当前的设计思维回归土堡建筑设计的原点,在对土堡建筑形态进行理性的分析、还原、简化和抽象。对能直观体现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的造型、色调、装饰等要素进行提炼、分离、整合,挖掘土堡建筑历史渊源、建筑形态、文化内涵的符号特征,在得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符号的基础上,将其植入到三明本区域设计思考与设计行为中去。

3.1.1 造型再现

造型再现——即是延续传统建筑形态的造型特征。传统建筑的造型,是建筑得以传承的灵魂,也是表现建筑美的重要特征,是潜在的无声的表达语言。其不同的营造方式、不同形状尺寸、不同功能构件组合而成的三度空间布局,即长、宽、高的立体的空间环境,赋予使用属性、审美情趣,满足了精神感受要求的建筑实体。

在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进行造型再现的过程中,要突出土堡建筑的整体轮廓、几何特征、营造方式等造型表现力强、富有感染力的部分造型,对其进行简化、抽象和还原的外形溯源,以还原、延续建筑造型特征为原则进行造型再现。例如,在三明宁化客家祖地的建设设计上,其整体建筑以土堡建筑的屋檐、堡墙、布局等造型元素为原型,体现客家土堡建筑造型原有的感染力与冲击力。

3.1.2 色调再现

建筑色调——即是营造传统建筑形态的视觉氛围。具有较强的地域建筑的可识别性。它由地质环境、人文情感、功能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决定,是建筑一个重要组成因素。

三明客家土堡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建筑形式优美奇特。其色调反映出客家人在建筑色彩方面有很高的协调能力和鉴赏能力,也体现客家人运用自然色彩艺术地再现自然界原有的、外在的形象美。

在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色调再现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形态的色调符号元素进行再现,加强对建筑色调本身的传承、历史文脉的连续感,增强城市的特色与感染力,在色调再现上引起受众心理情感精神认知上的共鸣,成为客家人寻求客家渊源的情感媒介。

3.1.3 装饰再现

装饰再现——即是突出展现传统建筑形态的典型装饰元素。是将传统建筑装饰符号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实现本土化、区域化及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建筑装饰作为一种艺术方式,它以装饰元素为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基本要求,形成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相统一相和谐的建筑符号形态,使之具有艺术审美的适应性和整合力。

在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进行装饰再现的过程中,要建立在对客家文化精髓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客家土堡建筑的传统精神内涵、建筑意象等象征符号进行剖析、提炼之后,以一种新的方式出现再现这些装饰元素,合理将其应用到新建的建筑或环境中,能引起受众的审美共鸣。

例如,新建三明宁化“客家祖地”即运用了构件偏离的手法,在门头檐顶采用原有客家门头建筑形式,使凸显客家建筑的风格,使得新建筑的质感与肌理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客家建筑文化。

3.2 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的重组

建筑形态重组是延续再现建筑形态的重要方式,是在传统建筑构件基础上进行拆分后按照新的构建秩序进行重新组合,是将传统建筑构件外在表达形式提炼、简化,进而充分保留其能够带给人们强烈视觉冲击的部分,进行提炼、放大并重新组合,以构件重组、构件替换、构件偏离表现出来。

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的重构,是建立在深入研究众多土堡各自特色、掌握土堡间的内在联系、提炼土堡的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将其打碎并重组。从而成为客家土堡建筑文化得以焕发新的生命力、展现全新的建筑特色的前提条件。即是指“只组合、不添加”、“既组合、又添加”的建构方法,在保持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应用新科技建造手段对其形态符号特征进行表现。

3.2.1 构件替换

构件替换——即是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通过在造型、材质、功能等方面的替换建造新的类传统建筑,使得新建的建筑形态更加灵动同时不乏传统意蕴。引入新材质作为是一种形态重构的方法,通过构件替换为传统建筑获得良好的艺术表现力,使其不失传统韵味,更具现代感。

在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进行构件替换的过程中,应当遵循最大限度地保持土堡建筑原貌,形制上保持与客家土堡建筑相吻合的原则。对土堡建筑构件材质、组合关系及其建筑原理进行重组,使得新的新建筑能凸显客家建筑特色,体现客家文化的特质和象征符号。

例如,土楼公社廉住房便是运用了材质替换、功能替换的原则,以福建土楼为原型,从外形到内部空间作了全新的演绎。这一建筑和福建土楼这种奇异乡村民居所带来的温情相似参照了土楼建筑建筑风格,使其建筑具有本土气息,突出了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结合并更具文化气息。

3.2.2 构件解构

构件解构——是指将原有能体现其建筑特色的众多具有代表性元素的构件,根据力学、美学等原理重新组合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筑。通过分解传统建筑本身固有的建筑形态符号特征,对传统建筑构件的一种重新组合。构件解构是指对打破传统建筑符号原有符号结构的整体性来强调结构不断变化的特征。

在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进行构件重组的过程中,要应当对土堡建筑构件的外在表达形式抽提、提炼及简化,使其充分保留原有给人们强烈视觉冲击的符号特征,形成更大的具有刺激感官、吸引眼球的新建筑。

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就是通过中国传统建筑的“斗拱”进行构件重构的成功实例,作品成功运用了“斗拱”突出其”东方之冠”的构思,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3.2.3 构件偏离

构件偏离——即是对传统建筑形态进行创新、创造、创作。是在提炼传统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发展、提升、在塑造符合原有符号特征的新形态。对传统构件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打破原有符号结构的整体性,强调结构不断变化、发展的特征,是传统建筑形态的古建筑的传承与进步。传统建筑的分解、重构及偏离,是对传统建筑符号及内在规律的偏离处理方式。对能使现代建筑具有传统建筑形态符号的形象成分得以充分的体现。

在对三明客家土堡建筑进行构件偏离的过程中,应当对土堡建筑韵味深入分析、了解,把握其建筑形态符号特征,使得新的新建筑构件偏离、韵味不偏离,能体现出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固有特色。学习并使用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特征,合理的设计出具有时代感、技术感、地域感的客家土堡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是传承和创新的关键。

例如,广东梅州的“客天下广场”,集休闲、旅游、购物、娱乐等为—体,建筑完美融合客家千年的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语言,是对客家传统建筑形态的创新,是对客家建筑元素的大融合。

4.结语

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不仅是居住在三明地域客家先民智慧的缩影,而且还是追寻三明在客家史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的重要考证。基于对三明区域客家土堡建筑文化背景分析、形态特征提炼以及应用方法研究。应该说,三明客家土堡建筑因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下,结合当地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理念、创作过程和创作形式。

土堡厚重的造型为我们今天建造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等大型现代建筑的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完整的创作思路;土堡精美的装饰与统一的色调,为我们呈现、再现一个富有传统韵味的空间环境提供了参考。

在创作中,我们应该注重从传统建筑形态符号的元素中去汲取营养,并享有客家先民留给我们的建筑文化遗产的同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在设计现代建筑下探索并展现传统建筑的新道路。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可以为三明今后建设、重建、改造中如何运用客家土堡建筑形态符号特征及提升城市名片、城市精神的设计创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参考意义。

猜你喜欢

三明构件符号
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专利名称:二硅化钼基陶瓷加热元件保持结构
西夏建筑构件——鸱吻
变符号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三明医改应避免昙花一现
我与三明医改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