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综述
——基于2013—2018年国内文献研究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老年人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0)

为了更好的研究2013以来医养结合在我国的发展状况,在中国知网上以2013至2018为时间段,以医养结合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有3108篇相关文献。通过对检索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在2013年关于医养结合文献的总数仅有37篇,在14年至17年期间的文献量约以4倍、10倍、20倍和30倍的速度猛增,在2018年医养结合的文献量突破了1000篇。这表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养老模式研究的新热点。通过对2013年以来医养结合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大多数学者主要集中研究其内涵、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1.医养结合内涵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关于医养结合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学者们关于医养结合内涵的界定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学者认为医养结合应该以医为主;第二类学者认为医养结合应该医养并重。

1.1 以医为主的角度

从以医为主的角度出发,相关学者认为医养结合重在医疗保健,应该将医疗保健服务放在重要位置。王素英[1]等认为医养结合是以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生活照料服务为基础,在这一基础上以提高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和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为重点的一种养老模式。黄佳豪[2]等认为医养结合是不同于以往仅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的养老服务,它重新审视医疗和养老之间的关系,并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作为养老服务的重点。王海均[3]认为医养结合是将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作为重点来实现医疗和养老的有机结合,并针对不同经济实力的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

1.2 医养并重的角度

从医养并重的角度出发,相关学者认为医养结合应该强调医养并重、有机整合。邓大松和李玉娇[4]指出“医养结合是通过将养老和医疗资源有机整合,在基本生活照料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检查诊断、医疗护理、保健教育和临终关怀等一系列健康照护服务。”王玉芬[5]认为医养结合是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上,将医疗和养老服务整合为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和持续的医养照护服务的新型养老模式。廖芮[6]等人认为医养结合是在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从而实现一站式养老服务。

2.医养结合的必要性研究

关于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学者们主要从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养老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和老年人长期住院现象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这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2.1 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人口老龄化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面对的共同难题,很多学者认为医养结合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实需要。马姗伊[7]等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人口老龄化引发了老年人在健康和生活照护方面的问题,老年人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和治疗难度高,使其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走医养结合之路将成为缓解老龄化问题的必然选择。张立平[8]认为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社会养老、养老服务和老有所医这三个问题上,应该将健康老龄化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指标,将老年人的医疗、养老和照护服务融为一体,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2.2 传统家庭照顾功能的弱化

随着我国家庭平均规模的缩减,如何解决家庭溢出的养老难题是目前面临的困境。刘明芝[9]认为家庭规模变小主要是由于进城务工和城镇化的影响,这使得老人空槽化现象急剧上升。家庭结构的简化使得年轻人的重心更多的集中在孩子身上而忽视老年人的现实需要,老年人的生活和健康风险正在迅速增加,应该尽快建立能够满足老年人医疗和养老保障的新型养老模式。黄佳豪[10]等人认为目前老少分居的家庭模式占很大比例,这意味着很多老年人难以得到家庭的及时照料。即使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由于子女日常需要面对许多来自工作和养育下一代的压力,也没有太多时间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心理和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照顾。

2.3 养老院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养老院主要向为老年人提供简单的健康照料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刘清发[11]等指出现阶段养老院虽然在数量和服务上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医疗服务方面仍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主要表现为拥有医护资格的养老院数量较少、相关医疗设施简陋和医疗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且经验匮乏三个方面。纪娇[12]等进一步指出养老院由于照顾失能老人的风险系数和医疗成本比较高,很多养老院倾向于接受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却被拒之门外。

2.4 长期住院现象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医疗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因此导致了医院“押床”现象的产生。符美玲[13]等指出老年人长期住院降低了病床的周转率、使用率,影响了医院管理的优化升级并且加剧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可以缓解老年人长期 “押床”现象。朱恒鹏[14]通过实地调研指出许多地方都存在老年人在医院“挂床”和“压床”现象。其中城镇退休职工占据很大比例,部分调研地区退休职工年度百人住院人次甚至超过50%。

3.医养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适应了社会养老多元化的需要,但目前处于发展的探索阶段,因此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供给主体定位模糊、部门权责界定不清晰、专业人才建设队伍滞后和资金投入不足四个方面。

3.1 供给主体定位模糊

医养结合作为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创新,准确定位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廖芮[15]等指出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养结合机构的功能定位并不清晰存在两极化现象。一些公立或大型民营的养老或者医疗机构由于其人才、资金和专业化水平高,能够顺利的拓展医养结合业务且前景良好;另外一些基层或者小型民营的养老或医疗机构由于其自身资源的限制,很难发展医养结合业务。邓大松[16]等进一步指出由于医养结合机构自身定位模糊,造成不同供给机构的层级分化。一方面大型公立的养老或医疗机构盲目定位高端市场,背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造成入住率偏低;另一方面小型基层的养老或医疗机构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根本没有资金去扩展医养结合业务。

3.2 部门权责界定不清晰

由于医养结合涉及的管理部门众多,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管理混乱的局面。王长青[17]等指出医养结合主要涉及三个部门,其中养老机构归民政部门管理、医疗机构归卫生部门管理、医疗保障报销归社保部门管理。这三个部门由于管理体制的差异和部门利益的存在,导致医养结合在运行中出现效率低下等问题。吕鹏飞[18]进一步指出由于医养结合在发展中受多部门管理且并没有统一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制约,各个部门之间的交叉管理和利益纠纷成为医养结合发展的一个阻碍。

3.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在医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其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邓诺[19]等通过实地调查指出我国现阶段养老院中具备医疗服务设施的不足20%,医养结合机构中医护人员数量偏少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护工人员学历为初中以下,且女性人数远高于男性。由于医护人员工资较低导致医养结合机构中医护人员不足且流动性高。郭丽君[20]等人指出现阶段医养结合机构中专业人才供给总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偏低。在医养结合机构中具备医生或护士资格的人数量仍然较少,医护人员大多数缺乏老年医疗保健常识、康复技能及心理调适能力,明显不能满足健康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3.4 资金投入不足

充足的资金来源是确保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医养结合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郭超[21]等通过调查认为资金缺乏阻碍了医养结合机构的快速发展。医养结合机构的整体收入较低且单一,大多数来自老年人的护理费用。政府虽然对养老床位进行了补贴,由于其日常运营成本太高,有时候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李长远[22]进一步指出目前我国医养结合结构还未形成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主要依赖与政府资助,民间资本参与力量很少。政府因配套资金支持力度不大,缺乏统筹规划,造成医养结合机构供给成本增加和供给主体的积极性降低。

4.医养结合的发展策略

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完善措施,学者分别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增强社会健康养老的认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当前,政府在医养结合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如何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医养结合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立平[23]提出实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应完善政策支持,扩大社会参与,健全和落实社会福利制度,解决老年人有能力住得起养老机构,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待遇,使他们高素质地为老人服务。刘德春[24]进一步指出政府是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顺利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可以通过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医养结合专题研究、建立医养结合特色养老基金会、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合理统筹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2 拓宽融资渠道

持续、有效、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是推动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条件。邓大松[25]指出资金支持是医养结合模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第一,增加各级政府资金投入,促进民间和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第二,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建立完善的资金投入机制;第三,调动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强化医养结合发展的资金链条。李昂[26]提出从公益性的角度出发,拓宽医养结合的融资渠道。一方面,通过政策优惠促进民间资本融入医养结合的发展;另一方面将部分医养结合服务外包给有能力的民营企业,政府通过以合理价格购买的方式,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4.3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专业的人才储备是医养结合模式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应该重视对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臧少敏[27]指出在医养结合发展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第一,对医护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第二,落实医护多点执业,促进专业人才流动;第三,促进医养结合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赵晓芳[28]认为医养结合的持续性发展需要专业化的人才。第一,鼓励学校开设老年护理学等相关专业;第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定期培训;第三,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问题。

4.4 增强社会健康养老的认知

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仅能为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外部支持,而且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和教育,可内化为一种普遍的服务认知。耿爱生[29]认为社会的认知和支持是医养结合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国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等措施增强全社会的认知和支持,促进医养结合的良性发展。邓大松[30]等认为加强全社会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可以为医养结合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一方面可以借助新闻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医养结合政策;另一方面,充分调动政府、民间和社会组织的力量,转变其服务理念,促进医养结合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知。

5.医养结合的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探索期,相关文献大多是在研究医养结合的内涵、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这四个方面。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还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研究内容覆盖不全面。关于医养资金筹集、服务监管、人员激励等问题的研究偏少,同时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城市地区,关于农村的研究甚少;第二,研究方法单一。大多为理论研究和描述性分析,缺乏定量研究,提出的对策较为宏观,操作性不强;第三,研究视角太局限缺乏系统观念。仅局限于其固有模式之内进行研究,同时缺乏与其他养老模式的比较分析。

因此,关于医养结合的研究,未来仍具有较大拓展空间。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对医养结合模式中资金筹集,行业监管和人员激励等方面的研究;第二,关于农村地区医养结合模式进行深入实践与分析,研究出适合农村发展的路径;第三,在研究过程中应全面、持续性的跟踪调查,以获取真实的数据和资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统计分析,加强论述的说服力;第四,将其与其他养老模式或者国外的养老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能够借鉴的优点。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医养当兴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