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观视域下的《老人与海》

2020-02-25邓满姣王慧英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林鱼圣地亚哥大马

邓满姣,王慧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曾获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自认为 “一辈子所能写的最好的作品” 。该小说完成于1952 年,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而成,是一部寓意深邃、赞美人们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现实主义杰作。

自小说问世以来,文学评论界特别是欧美文学界对《老人与海》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沃德米尔[1]详细分析了海明威的宗教思想;菲利普[2]从海明威的出生到其创作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全面剖析了海明威的 “硬汉形象” ;斯瓦滋[3]则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美国梦;贝克[4]从象征主义的视角分析了作品中的小男孩和狮子的象征意义;布汉斯[5]则从小说中看出了海明威的悲观思想。当然还有更多的读者和学者从冰山理论[6]、象征主义[7]和自然主义[8]、生态意识[9]等不同层面和角度对《老人与海》进行解读,衍生出大量的研究阐释。总的来说,最近几年的探究的角度多聚焦在角色性别、生态价值评判、艺术表现形态等方面,当然,针对其悲剧意涵、冰山论、象征价值、硬汉形象等许多方面的探讨有的是重复,也在一定程度上有超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10]130-135”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观来梳理《老人与海》中包含的种种对立与统一问题,另辟蹊径,重新审视这部被视为人类体现自我价值、坚忍不拔、不怕牺牲和战胜、征服自然的宣言式作品,无疑有着重要的生态认知意义和现实人本价值。

通过《老人与海》的矛盾视角解读,海明威向读者展现了老人和自然、老人和社会、鲨鱼和大马林鱼、甚至小说细节与海明威自己的生活体验之间的种种矛盾,天然地表现了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海明威把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在一定范围内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性在作品中以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方式加以展现。

一、老人圣地亚哥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人作为自然的一分子,既从属于自然,又相对独立于自然,这种关系的相对性在作品中反映为海明威对待自然态度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他一方面热情地歌颂圣地亚哥老人与大马林鱼和鲨鱼搏斗时不屈不挠的精神。此时,代表自然力量的大马林鱼和鲨鱼与代表人类力量的渔夫之间的矛盾性无疑更多地展示了对立的一面。另一方面,作者对色彩斑斓、深邃静谧的无边无际大海的描写,将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都看成是海洋的共同体。海明威对大自然中的大海、许多生物以及老人对它们的看法和感受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体现出圣地亚哥潜意识中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喜爱。老人将大海视为女性,认为即使是她做了坏事或任性的事,也不能怪罪她,因为她自己其实也是身不由己。圣地亚哥把海洋拟人化、女性化,透露出人类与自然进行的交流与交换的生态密码,也说明作家寻求与大自然保持密切的关系渴望[11]。

圣地亚哥认为海洋中的生物都是他的朋友,当圣地亚哥踏上远航的行程,生机勃勃的大海中,飞鱼瞬息弹离水面的声响使其欣喜不已,因为 “它们是他海上的主要的朋友”[12]44,让他有着莫名的喜意;老人怜爱海鸟,喜爱在深水区域生活的大马林鱼,也为在海上迷失的柔弱小燕鸥难过,担心他们的生活过得比自己还要艰辛。老人非常喜欢海龟,当他看到海龟被杀死后,心脏还在跳动时,老人感同身受,觉得这是人们对海龟的无情,觉得这也是他自己的痛苦。他回想起那对大马林鱼中的雌鱼被他钓起来的时候, “那条雄鱼始终待在它身边,在钓索下窜来窜去,陪着它在水面上一起打转[12]75” 的场景,老人倍感伤心难过。老人仅凭声音就能辨别出海豚的雌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在他的眼里, “它们是在一起嬉戏玩耍,互相关爱。它们像飞鱼一样,是我们的弟兄[12]72” 。而当大马林鱼被鲨鱼肆无忌惮地吞噬时,老人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大马林鱼被撕裂的痛苦, “大鱼被吞噬好似他自己也被吞噬[12]175” 。最后当大马林鱼被鲨鱼吃掉时,老人的悲伤达到了顶峰,一方面是因为对自己经济收入的绝望,另一方面也是他对那大自然中的兄弟即大马林鱼的深深的爱。

尽管圣地亚哥对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充满了喜爱、敬重和怜悯之情,他却并没有对他的猎物——鱼儿手下留情。这种矛盾首先表现在老人与大马林鱼之间。老人在和大马林鱼对峙的期间和事后,他头脑中不时回响着两个不同的声音:鱼儿是高贵的、有灵性的,它有着多么强大和不屈的生命力,谁也不配吃它,它们是我们的兄弟,应该关爱它们,享受和它们和谐共处的时光,文中充满着老人对这些 “兄弟” 的赞颂与不忍;同时,由于他生来就是渔夫,打鱼是他自己的天职,把它杀死出售可以为自己谋利,所以他不能为大马林鱼难过,他要征服、战胜大马林鱼,让它看到人类力量的伟大,让他看到人可以战胜任何事物。这种对大马林鱼的强硬态度在小说中多次得到体现: “鱼儿,我要奉陪你到死。不过我今天得把你杀死,我不得不把它杀死而且得保持精力来这样做,不过我必须把它弄死”[12]81。在这种矛盾思想的斗争中,后者战胜了前者,老人用尽全身力气、使出全身解数杀死了罕见的大马林鱼。

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鲨鱼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更加细腻和直白,就像是电影镜头一样,让读者刻骨铭心。老人觉得鲨鱼是 “可恶的气味难闻,既杀害其他的鱼,也吃腐烂的死鱼,饥饿的时候,它们会咬船上的一把桨或者舵”[12]163。为了防止这些 “可恶的、气味难闻” 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在不同的海域、分批次地袭击老人的战利品,老人则准备好了鱼叉、绑在桨上的刀子、鱼钩、桨、短棍和舵把,甚至断了的把手,坚持英勇奋战,即使是到了午夜,即使是伤痕累累、疲惫不堪,即使是 “明白搏斗也是徒劳” 。因此,海明威笔下的老人圣地亚哥对待自然的态度也是极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他敬重、喜爱自然和自然中的生物,另一方面他又残酷无情地想要毁灭它们、征服它们。

二、老人圣地亚哥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在作家海明威的笔下,老人圣地亚哥是一个既有着出色的捕鱼技术、却又顽固地坚持传统捕鱼方式、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被当时的社会所摒弃的倔强老人。

在八十四天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他被大家视为salao,古巴等中美洲国家里 “倒霉蛋” 的意思, “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12]14” “老人的样子枯瘦干瘪,脖颈儿尽是深深的皱纹[12]15” 。憔悴而又消瘦的他,手上布满深深的勒痕,甚至没有钱去购买最基本生活物资,只能靠徒弟马诺林救济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马诺林这个小男孩,也在父母的强压下最后只能离开了自己师傅的渔船。当然他也无法再去教授马诺林了。作为老人身边唯一的伙伴兼助手,马诺林的离去,无异于让圣地亚哥老人丧失了支撑其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

马诺林的父母将唯一的一个与老人相依为命的小男孩从老人身旁无情地拿走,强令他离开自己从小跟随的师傅去 “另攀高枝” ,这一事件对老人身心都是重大的一击。但更加糟糕的是,马诺林只是去了另外的一条船,却在开始的一周就捕捉了三条大鱼。伴随着生活状况恶化,圣地亚哥老人的心理和精神层面在承压的同时受到了重大的打击。这凸显了当时的社会的虚伪和腐败,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利益的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

三、鲨鱼与大马林鱼之间的矛盾

鲨鱼和大马林鱼是和谐统一的海洋生态圈中重要的组成因子,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员,两者之间和谐相处与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13]。在《老人与海》中,两者不是和睦,而是充满了矛盾与斗争。在这个矛盾体系中,凶残的鲨鱼仍然没有放过已经悲壮地死去、完全没有还击能力的大马林鱼。在不同的海域,不同的时间,这些毫无还击能力的大马林鱼被不同的鲨鱼群攻击了一波又一波,它们只能默默无闻地任凭鲨鱼群宰割。在血腥、惨烈而充满悲情的屠杀中,它们渐渐变得残缺不全、体无完肤,一块块的肌肉就这样被鲨鱼无情地撕咬着,最后只留下白花花的骨架与长刺。

大马林鱼与鲨鱼之间的矛盾斗争似乎想通过圣地亚哥老人得到解决:老人举起鱼钗短棍等武器将鲨鱼打得死的死,伤的伤。而鲨鱼最终以死伤为代价消灭了整个大马林鱼。其实,海洋生态系统的和谐本身就是一种竞合关系,海洋的生态性就表现在整个海洋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杀戮与依存,而这种依存关系上升到系统的稳定性层面,则老人眼中的大马林鱼与鲨鱼之争就失去了物种本来的竞合意义,两者之间的矛盾就上升为人与鲨鱼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却与大马林鱼经济价值的丧失紧密相关。可见,大马林鱼与鲨鱼的矛盾,其实是人与鲨鱼的矛盾。

四、小说细节与海明威生活体验的矛盾

海明威的作品中,很多内容都是自己的生活实际与体验,表现出浓墨重彩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其实,是海明威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通过《老人与海》这一部作品,海明威向我们展示了精湛的捕鱼技术、多样的捕捉工具以及渔民真实的生活环境,因为这就是作家本人真实的生活体验。正如海明威本人说的: “我试图描写一个真正的老人,一个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条真正的鱼和许多真正的鲨鱼。然而,如果我能写得足够逼真的话,他们也能代表许多的事物”[14]118。

可是,在描写老人准备奋力从鲨鱼口里抢救大马林鱼时,海明威却显得极为没有经验。当圣地亚哥老人凭借他惊人的毅力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地把一条大马林鱼跟船绑在一起后不久,就有一条鲨鱼来咬掉了一大块好肉。老人明明知道还会有鲨鱼来抢夺他辛苦捕来的大马林鱼,也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对抗鲨鱼,居然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可以挽回损失的。即使是再没经验的渔夫,也知道把鱼肉一块一块的割下来放到船舱里,就算船装满了,还有很多装不了,丢掉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损失,被鲨鱼吃掉也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这位有着丰富的捕鱼经验的圣地亚哥老人却没有那样做,他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这显然不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也与海明威的捕鱼生涯相矛盾。

但这一矛盾却让人们看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圣地亚哥急于证明自己的心态。被质疑、被忽略甚至遗忘,不是老人愿意坦然接受的社会生活。因此,将大马林鱼完整地带回村子里,让每一个人都看到自己仍然是一个不错的渔夫,对于自己、自己的徒弟和村民,这条大马林鱼就是最坚实的证据。在看似矛盾的生活体验与细节描述之间,却表露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社会人的无奈与抗争。

环境、人、社会,这个世界的不同要素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系统。但是,这一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和要素内部又充斥着各种不和谐的因子。这种不和谐表现为要素内部和要素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老人与海》这部寓言式的作品通过大量的矛盾展示,为我们观察人类自身的处境提供了一面镜子。人与社会之间、鱼与鱼之间、人与鱼之间、表象与现实之间充满了种种矛盾,我们从这一束矛盾的背后看到了作家海明威的妥协、无奈、抗争与担忧。《毛诗序》曰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从作家入世精神的背后仿佛看到了人类社会所处的种种困境,他们既虚幻又真实,既遥远又现实。这个社会中人对自然的破坏、人与人关系的冷漠导致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无一不在作家的矛盾阐述中表现出来。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一切事物发展从矛盾的解决中获得提高,这也是矛盾的意义。

可喜的是,海明威在结尾处为我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在大路另一头老人的窝棚里,他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躺着,孩子坐在他身边,守着他。老人正梦见狮子”[12]193。从他的文字中,不但看到了勇敢、尊严、威武、强大的 “狮子” ,更看到了老人不向命运低头的力量源泉——孩子。《老人与海》中描述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为人类的生存现状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参考和经验。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或缺的外部环境,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对立统一中和谐共生[15]。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类应该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合理地、有节制地开发自然资源。

猜你喜欢

林鱼圣地亚哥大马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犹似握住一生的雷电
大马林鱼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安发一路欢歌游大马
如果大马不是马?
穿越大马
直面失败,迎接成功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过气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