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上市公司股利分派政策选择的分析

2020-02-25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经营管理者股利股东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21)

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迭代,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派政策也逐渐变得愈加规范审慎,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潮流。

2018年,沪深两板上市公司中有2776家公布了现金股利分红方案,占总量的78.07%,较2017年增长了2.57%。而从股息支付率出发,全市场股息支付率的中位数为30.24%,市场整体股利支付率为28.22%,仍然维持在30%左右的“门槛“处,但是各行业整体股利支付率的波动幅度较大,上下区间为 20.08%至65.05%,具有较大差异[1]。

由此可见,如今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股利分派方式仍以现金股利的形式为主导。与此同时也有许多公司采取各种手段去迎合投资者的需求与口味,也存在极少数公司采取不分派股利的方式去实现内部融资,来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上市企业整体股利分派政策呈多样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下,各行业间却存在略微差异。从整体数量分布来看,工业、可选消费、信息技术以及原材料等行业属于高分红行业。从行业内分红公司数量占比来看,医药卫生、信息技术、金融地产以及可选消费等行业属于行业内高分红产业。此外,地区间差异也对上市企业选择如何分派股利产生了影响。例如,华东、华北以及中南地区较倾向于现金分红的方式,而西南、西北以及华中地区则偏向于纯送股的形式。股权分派市场出现的矛盾也日益明显,亟待解决。

一、我国上市公司分派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股利分派政策缺乏稳定性与连续性。我国上市企业股利分派政策虽整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稳定性以及连续性问题。在现今的全球化经济市场中,只有极少数量的企业能做到连续5年以上稳定地实现分红,更多的是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即便某一盈利年度达到高额股息支付率,也难以保证以后年度能够同样实现目标。而作为投资者,最直接有效的回报形式就是现金股利的发放,其他的回报形式如股价波动、股票股利等多少会存在水分。而现金股利对于控股股东亦或是中小股东来说,可以说是“货真价实”的分红,因此股东在考虑企业投资时,稳定而持续的现金股利是最为关心的因素。

(二)再融资成为判断股利政策的准绳。股利分红与留存收益是企业在选择适宜股利分派政策时需要衡量的两大因素,同时未来再融资的需求是推动此项政策的催化剂。在既定的再融资需求的背景下,企业如果想要更多地寻求外部资本的融资,会采取较高的股息支付率,增加股票的价值,吸引潜在的投资者。但如果企业想要留存更多的收益,实现企业自身内部融资,则会采取其他分红方式或者不分红的举措。这样看来,上市企业股利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再融资需求的约束,甚至沦为了满足再融资需求的附属品,处于极度被动的处境,给上市企业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

(三)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交易现象严峻。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交易现象严峻是造成部分上市公司不愿意分派现金股利的主要因素。虽然政府证券监管部门一再发文严禁上市企业大股东进行有关的占款行为,但是市场上此类现象仍然屡禁不止、频频发生。

作为股份制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是会被大股东追求自身利益的措施所侵害的,因而企业内部控制行为就异常明显,很多企业的控股股东为了使得自身利益不受现金分红等股利发放形式的影响,利用拒绝进行分红来反映其意识形态。此时的企业完全沦落为大股东的“取款机”,导致企业人、财、物等由控股股东支配,中小股东的权利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派政策的举措

(一)完善股权激励,提高盈利质量。对于大部分上市公司而言,所有权与经营权很大程度上是分开的,容易产生代理问题。又因为企业所有者与实际经营管理者目标函数不同,实际经营管理者只在乎自身的绩效考核方面的业绩,从而可能会为了财务报表的光鲜艳丽通过盈余管理去避免不利的指标数据,甚至会虚构假象以获利,而对于企业所有者而言,其自身的目标是为了追求企业的战略目标,使得企业在长期过程中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是短期的盈利。因此,从双方的追求目标就可以发现代理问题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平衡实际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有者自身利益最大化之间的矛盾,企业所有者往往会实行股权激励政策从而使得实际经营管理者同样成为企业股东的一份子,因此,实际经营管理者就会为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去奋斗,理性盈利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同时,上市公司能够实行股利分配政策的前提就是企业有能力实现盈利,但是企业在实现较高盈利水平的情况下,也需要注重盈利质量的提高。因此,企业不能贪图一时的盈利高低,而应该追求健康并且持续的发展模式,以保证长期稳健的获利能力。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注重在经济发展潮流的大趋势中稳步向前,而不是冒失激流勇进。

(二)拓展融资渠道,减少成本差异。企业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两种:(1)股权融资;(2)债务融资[2]。根据财务理论角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债务融资的成本会低于股权融资。而且债券融资所带来的利息费用可以产生税盾从而减少企业所得税的支出。但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却恰恰相悖,债务融资的成本是高于股权融资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盈利能力低以及存在股利分配不稳定、不连续甚至不分配股利现象导致的[3]。因此,在这种不协调的市场氛围下,作为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康的股利分配政策,实现稳定的股利指标,在投资者心目中树立较好的企业信誉,竭尽所能拓宽融资渠道,缩小各融资途径间的成本差距,从而为企业未来的再融资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法律法规,降低信息不对称。对于很多上市公司而言,具备控制权的大股东往往很大可能就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这些大股东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会做出侵害中小股东的行为,使其难以受到应有的保护。为了减少不良发展环境的出现,作为政府有责任去推动相关政策法规来限制大股东的权利,并且给予中小股东一定的话语权,才能促使我国证券市场茁壮成长,经济状况愈发良好。同时,证券市场上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是阻碍发展的一大弊端。作为企业,应当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规,配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尽可能的规范披露的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可靠性以及披露方式合理性、合法性。除了企业自身衡量企业内部的道德标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外,企业高层也应该培养好自己个人的职业素养,并且还需要政府有关职责部门能够尽自身所能,完成好职责范围之内的工作,努力构建好我国的证券市场,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提供好良好和谐的投融资环境。

三、总结

对于目前上市公司股利分派政策存在的稳定性与连续性较差,再融资约束大以及股权交易不合理、内部乱象频出等问题,股利分派政策应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股权激励,加强法律法规,真正为我国上市公司提供切实可行、符合中国证券市场的股利分派政策。

猜你喜欢

经营管理者股利股东
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政策探讨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试论员工是企业的主人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一周重要股东二级市场增持明细
探究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选任机制的完善
大股东控制下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双汇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比较与选择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理论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