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域下高校工会组织参与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
2020-02-25俞吉东
张 东 ,俞吉东
(1.浙江工商大学 党委宣传部,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工商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协同育人机制发展,促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诸多要素组成,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个参与主体共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从整体的角度来看,高校工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方面的职能定位是缺失的,缺乏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最终会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工会育人职能被边缘化
高校工会组织具有“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职能,目前高校工会组织工作主要集中在前三个职能,而育人职能方面逐渐缺失。《工会法》(2009修正)第七条规定,“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明确了高校工会教育职能包括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教师群体的思想素质是制约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工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关注教职工的福利问题,如住房安置、子女学业、文体活动、权利保障等,而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在高校工会的工作思路、工作定位、工作发展、工作目标等方面缺乏准确的认知。
在高校,党务部门凭借特殊部门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定位较为清晰,学工部门的工作与学生紧密联系,对于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但是高校工会组织缺乏与党务、学工等教育主体部门的沟通交流,育人职能逐渐被边缘化。
(二)工会活动针对教师而忽视师生之间协同关系
高校工会组织活动范围局限性和工作目标简单化,忽视了师生协同关系的发展。高校工会举办诸如惠民活动、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多种活动维护和发展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同时往往忽略了教师这一群体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在现实中,工会活动一般只面向教职工而忽略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做学生的工作,造成高校工会开展育人活动覆盖面和群体性范围较为狭窄。
高校工会开展系列活动,如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党团组织活动、讲座报告活动等缺乏针对性,没有有意识地对师生关系进行考量,如此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不大。因此,高校工会在活动的设计上,在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想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思考。
(三)工会对自身认识不足,忽视育人主体职能
高校工会作为高校下属的群团组织,其工作核心也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高校工会在新时代高校发展中尚未清晰认识到工会组织需要适应校内外环境和形势变化,需要进一步增强自身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高校工会缺乏对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定位,从而在工作思路、目标、方式以及协调等各个环节均产生缺失。在全面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中,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育人的认知能力,加强高校工会组织育人主体职能。
同时高校工会组织更多地关注维护教职工权益,没有把自身工作与促进学校协同育人相结合,没有把管理服务工作与教育服务工作融合起来。在新形势下,高校工会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势在必行。
二、工会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能性分析
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工会工作是党的群团工作、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高校工会是在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在新时代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高校工会更是加强教职工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优势。高校工会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其不能仅仅为教职工的发展服务,需要更多地加强对学生工作的协同。
(一)工会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法性
高校工会参与高校思政工作具有合法性。《工会法》第七条指出,“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p27)。对于高校工会来说,所动员和组织职工努力完成的 “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也很明确,即配合学校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当前高校重视育人工作,推进协同育人,必然离不开高校工会的积极作用,育人职能是高校工会工作的必然选项。
同时,高校工会为了进一步发挥教育职能优势,加强对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师风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书育人素质,有利于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保障高校和谐向上的积极环境,推动高校朝着正确积极方向前进。
(二)工会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理性
在我国高校,教职工入校之时基本上就加入了工会,成为工会会员。高校工会组织作为教职工的代表,在新时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建立有效的交流沟通方式,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变化,进而增强工会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不断提升高校工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参与感和影响力显得尤为重要。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育人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立体性的系统工作,这需要高校党务、学工等各部门主体发挥自身优势,整体发力且合力推进。高校工会组织必须充分发扬自身独特的地位,顺应高校育人发展需求,协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工会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合情性
高校工会具有群众性基础,是教职工的“娘家人”,更具亲和力。长期以来,高校工会因为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规划得当、落实到位等工作优点,在服务教职工的过程中,及时掌握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积极组织安排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也收获了广大教职工的充分认同和好感。
高校工会可以结合教职工的工作内容以及便于了解教职工等特点优势,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工作,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效果。《中国工会章程》第二十八条规定,工会基层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包括“做好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劳动模范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服务工作”。从当前高校现实情况来看,高校工会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一方面是维护教职工权益的部门,另一方面也是进行协同育人的平台,有利于拉近教职工与学生的距离感。因此,不仅需要专任教师的授课讲学,也需要通过以党务、学工等各主体部门举办一些典型模范的宣传活动,通过示范效应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建设。
三、工会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协同作用的体现
高校工会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地位在协同育人中的关键作用和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既不能错位,也不能偏位,更加不能缺位,促进与党务、学工等部门的协调沟通交流,同时要积极探索新时代高校工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性方面的新方法、新模式、新体现。
(一)工会在协同育人中的“桥梁作用”
高校工会是职能部门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也应该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育人桥梁。高校工会组织成员来自于学校不同专业学院或职能机构的教职工,体现了高校工会的广泛群众代表性特点。高校工会要把教育职能的目标和教职工实现个人价值结合起来,增强新时代高校工会工作的创造力和生命力。高校职能部门和教师队伍的根本工作目标具有鲜明一致性,为学生服务,增强学校竞争力,为社会主义培养思想政治坚定的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工会主动积极发挥与校内各部门相互协作的意识,发挥高校工会的“桥梁”作用,紧紧围绕着育人总目标,发挥自身既能密切联系教师,又能在学校其他部门产生影响力的优势。
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依靠专任教师授课方式,另外有学生会、团支部和学生社团组织参与一定的宣传教育活动。高校工会组织要担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可以利用好基层社团组织,加强与学生的日常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入学生群体听取他们对老师的意见和想法,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有针对性的 “启发式”教育,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效果。另一方面,这些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教师后,对教师更加深入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目的和重要性有很大帮助,以便更好地去解答学生面临的问题和难点。
(二)工会在协同育人中的“配角意识”
高校育人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高校工会在育人协同工作中定位为配合、协调其他部门做好相关工作。“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和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各级工会组织必须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的目标开展工作。同时,高校工会并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而是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工作,教师作为大学生的引路人,具有神圣使命,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质量,进一步发挥教师在育人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高校工会应以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为出发点,准确认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工会的工作更多在于服务教职工,其中要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培养和培育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引导教职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力,以教育促进管理,用管理推动教育,从而可以有效实现对学生教育水平的提升。还可以帮助教师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和就业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比如开展劳动政策和法律法规讲座,利用学校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培训机会,用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引导学生把学生思政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促进学生观念行为转化。
(三)工会在协同育人中的“隐性互动”
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重要阵地,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应该发挥重要的教育、引导、管理、服务作用。《中国工会章程》第二十九条规定,“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和机关工会,从脑力劳动者比较集中的特点出发开展工作,积极了解和关心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推动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贯彻落实。组织职工搞好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校园文化氛围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不同方面,高校工会在参与教育职能过程中,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由于高校工会在教职工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其在营造校园文化中的亲切度和信赖感也不断提升,在师德师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师生沟通机制上都有着先天优势,完全可以在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工会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现路径
新时期高校工会参与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要有新发展、新突破、新开拓。要坚持理论创新为先导,改进具体工作方法、改善工作内容方式、拓宽工作思路,加强与党务、学工等部门的协同,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要结合自身组织的灵活性、广泛性、参与性等特点,及时把握了解高校工会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解决思想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取得新成效。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协同育人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中不能缺少高校工会参与,尤其在诸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等内设领导机构中,要增加高校工会作为重要成员,以期通过工会工作,增强教职工思想引领的有效性。要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高校工会在高校育人过程中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将育人工作融入到各项日常工作中去[4]。
高校工会要注重顶层设计,尤其是对教职工的重视。学校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育人”为根本的工作目标,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充分发挥对教职工的教育职能,利用各种形式,举办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主题活动和讲座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专业知识素质。
(二)提升工作服务,增进育人效果
高校工会要建好教职工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切实提升工会育人成效。要加强高校工会组织建设,明确工会职能、任务、目标,可以围绕课程创新育人手段,通过讲课比赛、师生实践活动等,凸显出高校工会组织育人的特点与优势。对教师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重视要转移到细节、小事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管理服务活动、文体比赛活动、教学科研活动、建言献策活动等,时刻关心职工的个人发展问题、子女上学、健康情况、家庭状况等,把职工福利问题解决好,使工会会员满意,增强教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5]。因此,高校工会要坚持为广大教职工办事,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倾听群众的呼声,将组织的关怀和温暖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拉近学校党务等部门和工会群众的距离,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主人翁”工作积极性。教职工从心理上认同,育人效果才强。
(三)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观念
高校工会要加强选树教职工典型,充分利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提升工会育人影响力,使“三全”育人观念深深植入工会组织及教职工的行为理念中,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师德师风代表着高校教职工整体素质和风貌,是学校“立德树人”引导者的重要体现,同时是高校教师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是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工会可以开展先进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教职工队伍调研,树立典型代表人物事迹形象,评比表彰“优秀教师”“卓越教师”等,鼓励教师积极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学习主流正统思想蔚然成风。可以将教职工的师风师德教育与个人年终考评考核、晋升机制要求纳入相关制度规定,从而约束高校教职工的行为举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教职工自觉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弘扬和宣传正能量。
(四)理顺工作关系,实现协同功能
理顺协同育人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发挥高校工会力量,通过教职工会员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前,要充分理顺和发动各级工会的力量,明确各级工会的育人职能,防止工会被软化、弱化、虚化和边缘化。
高校要重视各级工会的地位,加强二级工会队伍建设,把高校工会工作目标和学生育人工作目标相结合,促进工会育人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高校工会具有严密的组织框架结构,从各级工会至教代会,都形成了具体特定的规章制度体系,为高校工会各项工作提供了依据和保障。高校工会的成员基本是教师为主,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比较成熟和前沿,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高校工会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有效地开展工作以配合党务、学工等部门协同育人。
(五)加强文化建设,提高育人实效
高校工会要加强人文关怀,关心教职工的权益和个人发展,这有利于激发工会成员对工会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工会的活力,促进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发展,提高协同育人的效果。
开展教职工文体艺术活动,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工会开展育人工作关键的平台和途径,对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影响。要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依托,将“立德树人”贯穿工会文化活动的始终,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协同育人作用,调动工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融入育人理念,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动态和价值观念变化,提高高校工会育人工作的实际效果和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认清“做人的工作”不仅包含“做学生的工作”,还应该包含“做教师的工作”,而工会在高校中独特的“桥梁”作用,无疑在这二者之间具有强大的优势。因此,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的育人职能,将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产生不可替代的协同效应,也为高校掌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