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视域下的电影呈现
——以《芳华》为例

2020-02-24郭姣阳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何小萍穗子刘峰

□ 郭姣阳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了美学的概念,他将这门学科称为“Asthetik”,这个词语的原意就包含着浓厚的主观感性色彩。朱光潜在《西方美学史》中说:这个字按照希腊字根的原义看,是感觉学。由此可见,美学是包含着人的主观意识的,是一种虚实相生的,需要作品、作者、接受者之间的相互召唤和填补来完成作用的相对抽象与多变的体验。

一、接受美学——空白的召唤

20世纪60年代中期,汉斯·罗伯特·尧斯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作为接受美学成为独立学派的宣言,宣告了接受美学的诞生。伊瑟尔作为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著名的“召唤结构”理论。他认为,作者创造出文本需要召唤读者去用自己的主观色彩填补文本,最终得到的第二文本是融合了读者的个人理解的文本,这个文本是相对而言更加完整又特殊的。这种再创造造就了我们常说的“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作品是需要受众用想象填补的,在文学中我们常用“留白”的方式达到吸引读者和引起读者思考的目的,电影同样需要这种手法来增添这种富有想象力空间的艺术美感。

在影片的一开头,导演就没有交代清楚何小萍的身世,仅仅是托刘峰的口说何小萍的生父不利于她的进步,这让观众对于何小萍这个人一下子充满了好奇,并且也对她之后的遭遇有一个铺垫。交代人物的时候,需要把握的度就是保留适当的神秘感使之具备可看性和观众心中的“可塑性”,规定性太强烈会让观众丧失一部分想象空间,间接导致观众的兴趣降低。再比如,在内衣事件中,导演最后并没有交代这个内衣是谁的。一来是这个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何小萍在这个群体中的弱势状态以及通过这个事件来揭露一个根正苗红的地方也存在着人性的阴暗面。再者是,这种不清楚的伤害来源才是最难打开人的心结的。这一点也可以参考影片中著名的片段,也就是刘峰在战场上的长镜头片段,这个片段敌人并没有出镜,弹火不知从何而来,在“明面”的刘峰的处境就更加危急。另外,影片中还有一个比较不明显的留白就是陈灿的身世问题,也算是一个铺垫。在文工团慰问的途中,萧穗子问陈灿为什么在直属队,陈灿潦草敷衍而过,看似细小的细节,不动声色地让观众开始对陈灿有猜测。猜测是产生兴趣的第一步,敷衍也是铺垫的先行者,抛一个小引子自然会有部分观众抓住这个点并产生期待。好的电影是不存在废话和多余的情节的,每一个银幕中角色的疑惑同时也是观众的疑惑,陈灿为什么在直属队,这简单的一句话,成就了事后萧穗子爱情线的倒塌。

林丁丁背叛了刘峰,这对于刘峰是一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如果不是这个事件,那么他或许不会在很多年后成为一个断了手臂的送书工。但关于审讯林丁丁的细节,导演并没有清楚地描述出来。我们只知道,林丁丁在审讯时添油加醋了一些莫须有的情节来为自己脱身,同时也将刘峰坠入深渊。刘峰被调走后,萧穗子说,林丁丁的眼里是惊悚、恶心、辜负和幻灭。但笔者认为,萧穗子说到的只是大家眼中林丁丁的表层反应,林丁丁作为团里最漂亮的姑娘,游刃于不同的男人之间,不论是医生还是摄影干事,她都是精明地处理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占尽便宜又不失格。她的精明从刘峰跟她表白那场戏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萧穗子认为林丁丁被表白的时候是不相信的,与其这么说,不如说林丁丁对于刘峰的倾慕是胸有成竹甚至早有预谋的。林丁丁的身世在电影中也并没有赘述,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通过这个人物的言行来做出大致的推断,林丁丁绝不如郝淑雯那样有良好的家世背景,因此她虽然漂亮,但是不如郝淑雯那样大胆、豪迈、心高气傲得明目张胆,她的骄傲是内敛的、藏在心底的、不露声色的。试想,如果吴干事想要追求郝淑雯,送一个水果罐头他就能够吻到郝淑雯吗?又或者郝淑雯会为了索密痛而跟医生暧昧不清吗?由此可见,林丁丁只不过是一个有着姣好外貌的普通人家的姑娘,她不得不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自保,并且她的外貌让她不能甘愿选择一个与她一样的普通出身的人,这也就不难解释她出卖林峰,又与吴干事断清关系,去嫁给一个华侨了。

同样,在片尾,导演也没有很清楚地交代何小萍和刘峰的结局,只是两句话带过。他们在车站分别后,再见已是十年后了,这十年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所知。那十年,一定是平淡又艰苦的十年,战地里的英雄就这样过完平淡的一生,那些血肉模糊的战场和光鲜亮丽的文工团成为了他们心中难以忘怀却不知如何开口的回忆。

二、色彩——美的视觉冲击

1935年,美国电影《浮华世界》的上映,代表着电影从黑白的世界跨入彩色,这是电影作为艺术的一个质的飞跃,是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跨时代的进步,从此,色彩在电影中开始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美工出身的冯小刚对于画画颇有研究,自然对于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也是有独到之处。芳华的色彩运用是在国产电影中可圈可点。影片一开始是一个雨天,林峰接何小萍入伍,整个画面都呈现闷青色,这样的色调在体现年代久远的同时,也带给人一种沉重的、稍感悲伤的情绪,先入为主地奠定基调。冯小刚在电影中运用的主色调基本上是黄、蓝、红、绿。首先,绿色是属于部队的颜色,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看到大量红色和绿色的搭配,代表着部队,代表着文工团。比如小号上的红布、快板上的红布以及腰鼓、国旗、舞蹈演员的衣服等。“一幅画会因过多的色彩而毁灭,正如男人会因过多地沉入女色而灭亡一样。”为了色调呈现的美感,画面的颜色搭配都是比较单一和纯净的。比如在部队的食堂,墙面的颜色和军装的颜色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演员们并非都穿着深绿的外套,而是部分穿浅绿色的毛衣,让画面更有层次性的同时保持该有的单一。作为本场戏的主角的林丁丁则穿白毛衣,这样的搭配让人的视觉更舒适且呈现一种和谐的美感。关于色彩的美,影片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也是被作为宣传海报之一的一个画面,就是萧穗子和林丁丁在游泳的画面。萧穗子穿着黄色的泳装,林丁丁着红色,一个全景的俯拍,清透的淡蓝的水被阳光荡出金边。这种清新的色彩搭配与整部影片的整体基调呈现一种反差,这就是芳华,即便有人性的贪婪和权利的追逐,这个地方还是展示出了属于它的活力和年轻的肉体带来的鲜活灵动的力量。

此外,色彩除了传达单纯的视觉美感,自然还承担着叙事的作用。影片中,毛主席的去世也堪称经典片段,整片的大红色的毛主席像被黑色的绸缎盖住,大面积的黑像墨汁一样泼下来,浇熄了文工团之前的热情。即便是这种严肃的、沉重的情绪表达,冯小刚也做得非常聪明,仅仅一块黑布,就足以将剧情说明白也足以呈现出悲剧色彩的美感,简洁而有力量。影片中除了使用大块的黑布来表达主席的离世,还通过同样的使用大量的纯色的布的手法传达情绪。比如,在陈灿出车祸后,萧穗子跑出去的那一段,她穿过一大片在晾晒的白布,夕阳映在她身上。白色在中国代表着祭奠和死亡,萧穗子对陈灿的爱随着文工团的解散也要被迫结束了,陈灿出车祸前,他的身世揭晓了,同郝淑雯一样的高干子弟身份。这也代表着,郝淑雯即将跟陈灿门当户对地在一起。这片白布悼念的不仅仅是文工团的解散,还有萧穗子的单恋。

三、人文关怀——感知的美

在我们欣赏一部作品的时候,往往带着被价值观支配的审美情感,我们所认可的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如何判断正误,也影响着我们对于作品的美的定义。我们的审美审的是一种符合我们认知的人物形象。比如我们所说的正派,也就是刘峰和何小萍这样完全善良的主角,就是符合我们审美的。但是,电影中的审美不仅仅是审视人物的形象,还包含着整个人性的传达,即便是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它不一定就不具备美的能力。我们从人物的负面中所提炼出来的厌恶,代表着我们具有审丑的能力,这种将“丑”表达得恰到好处的能力也是一种美感的显现。

“人性关怀是冯小刚商业电影能够成功的又一关键要素”。人性关怀常常是电影需要表达的必备选项。比如,前文提到的《芳华》中知名的长镜头,也就是越战中的作战镜头,所展现的残酷的战争场面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人文关怀的场景,具有红色意义以及英雄色彩的影子。这个耗资巨大的场景同样也是暴力美学的一种展现,基本上看不到敌人的作战,让战士们看起来更加无助和绝望,而且这种第一视角主观镜头的处理方式,看起来更像是刘峰在跟观众作战,仿佛是主人公与观众之间的较量,而观众不过是时代、世界、佛教中“此岸”的符号,此刻的刘峰除了是战场上的战士,又像是在时代的变迁面前手足无措的渺小的普通人,在接受时代的挑战和吞噬。

严歌苓说:“我的写作,想得更多的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性能走到极致。而非极致的环境中人性的某些东西可能会永远隐藏。”严歌苓的《芳华》其实描述的是一部悲壮的成长史,这种成长伴随着打破、无奈、被动和沉默。刘峰退伍后在海口的派出所的一段戏,让人看了唏嘘不已,尤其是刘峰面对派出所队长时,无奈拿出一条烟,那条烟是刘峰不得不对现实低头的无奈,是他对时代的让步。萧穗子说,“对正在变化的时代、社会和我们,他好像一点察觉也没有”。事实上,并非如此,刘峰察觉到了时代的变化,他也能够看到当年的毛主席画像变成了可口可乐的巨幅广告,所以他试图改变,但是他挥手打派出所人员的那一刻,还是没能让时代完全改变他,这是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坚守,也是冯小刚所表现的人文关怀。“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整部影片,虽说没有明确标准的好人和恶人,但是似乎所有人都站在林峰和何小萍的对立面。那些看起来的赢家们,包括嫁给华侨的林丁丁、过着富裕生活的郝淑雯,都在得到中失去。林丁丁不再貌美,郝淑雯的婚姻似乎并不那么幸福。这是对于整个人生长度的悲悯,从文工团解散的那顿散伙饭开始,他们的芳华已不在。

猜你喜欢

何小萍穗子刘峰
老人鱼
Effects of O2 addition on the plasma uniformity and reactivity of Ar DBD excited by ns pulsed and AC power supplies
80后女处长被围猎:我以为他们是在追求我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泰坦尼克号(节选)》拓展阅读芳 华(节选)
——
芳华(节选)
电影《芳华》中刘峰和何小萍的人物形象分析
刘峰:从“发明狂人”到“创业达人”
小穗子我的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