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及其养成路径探析

2020-02-24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专业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天津300387)

伴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教师专业伦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职前教师教育重视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的发展,忽视其专业伦理培养的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改变。伊丽莎白·坎普贝尔(Elizabeth Campbell)认为“专业伦理知识是专业知识中最重要但却被忽视的方面之一。教师教育和教育政策非常强调教师提高知识水平,这将使他们更加胜任专业工作。……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伦理或道德的知识。教师需要运用这种知识理解专业判断和指导他们与儿童、同事或其他人建立关系。”[1]英文版序因此,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不仅应该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必要基础,其养成对教师专业性的提升与丰富也意义重大。为此,探讨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内涵及特点,明晰其价值,在此基础上,剖析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缺失的原因,并思考其养成的路径,以期对丰富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认识与发展有所助益。

一、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内涵与特点

教师作为道德实践者,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具有伦理与道德维度,从这一角度探讨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内涵与特点对于发展教师专业伦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内涵

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学者伊丽莎白·坎普贝尔(Elizabeth Campbell)提出,她认为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应作为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重要基础。[2]“伦理知识是基于美德的专业实践的典范,依赖于教师对自身道德行为的理解,因为它隐含在教师日常实践的各个方面。”[3]索科特(Hugh Sockett) 也是教师德性养成知识观的赞成者,他提出“美德的形成需要两类知识:一类是社会常识性知识,如真理、信仰和证据,第二类是个体的经验性知识,如个人经历、义务责任、身份角色。”[4]教师专业伦理知识概念的提出是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专业伦理知识是教师应具备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伦理及教育伦理的相关知识,它是理论性伦理知识和经验性伦理知识的综合体。”[5]因此,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性的专业伦理知识,即教师通过接受他者的伦理理论所获得的知识;另一部分是教师基于个体的伦理经验所形成的经验性伦理知识。专业伦理知识使教师能够意识到自身角色、意图与行为的伦理与道德意义,将伦理原则——公平、仁慈、尊重、诚实等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实践与公认的准则、价值与美德相一致。

(二)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特点

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作为理论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的综合体,它具有一些显见的特征。

1.源于伦理经验

“伦理知识生成的直接来源是伦理经验,但其最终来源却是人经历、经营人际关系的生存活动——人经历、经营人际关系的生存活动生成伦理经验,或者是客观性伦理经验,或者是主观性伦理经验。”[6]15教师在专业生活中与各个主体间构建了教师专业伦理知识所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如师生关系、同事间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等,这些基本的伦理关系是孕育教师伦理经验的母体。杜威(Dewey)认为“情境和交互作用的概念是彼此不可分割的。经验总是个体与形成他的环境之间发生交互作用的产物”。[7]249大卫·汉森(David Hansen)指出,“道德知识的来源是对人类和他们生活环境的反应。”[8]849由此看来,教师的伦理经验离不开具体的伦理情境。在教师的专业生活中,师生交往、课程实施、教育评价与班级管理等专业实践活动难免会使教师面临价值选择与伦理困境。介于伦理关系的复杂性,教师与这些具体伦理情境的交互作用促使教师伦理经验的产生,而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正是源于这些伦理经验。不管是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伦理理论等理论性专业伦理知识,还是基于教师个体经验所形成的个体经验性伦理知识,都是源于主观性伦理经验。但主观性伦理经验不能直接形成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它必须经过教师对具体伦理情境与伦理关系的分析进而对伦理经验进行理性判断、总结与提升才能最终得以形成。

2.以伦理原则为基础

不同的教师根据已有的理论性知识和基于个体伦理经验形成的经验性知识最终所重构的专业伦理知识的结构和内容可能各不相同,面对同一伦理问题所进行的伦理判断以及伦理决策可能也各不相同,但追根到底这些专业伦理知识都是以核心伦理原则为基础的。正如伊丽莎白·坎普贝尔所说:“伦理知识包含分歧的立场,但它不是完全分道扬镳,以至于忽视它根本的、牢不可破的核心原则和美德,如诚实、正义、同情、贡献、勤奋、正直、勇敢,以及道德多元主义的其他要素。”[9]17作为教师处理伦理关系、解决伦理冲突与伦理困境的基本依据,伦理原则是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基础,为教师提供基本的价值指引。这些伦理原则来源于教师学习专业伦理规范与伦理理论时所信奉和认可的原则。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之所以会产生分歧是因为教师个体在面对复杂的道德实践情境时,对所信奉的伦理原则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并形成了不同的伦理经验。

3.通过内隐和外显的方式影响教师的教育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班级中的行为方式都在发挥着价值引领作用,传递着道德信息。为此,“教育本身即是一项道德性实践。”[10]就教学活动而言,芬斯特马赫(Gary Fenstermach)认为教学如果没有特定的道德原则和教学目的的话,它的概念便是一种技术表现,教师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道德问题,教学始终是一种内涵深刻的道德活动。[11]133课堂教学、班级管理以及教育评价等专业实践活动具有内在的伦理与道德维度,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超越技术层面,考虑其专业实践活动的伦理意义。教师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会受到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隐性影响,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其通过外显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教师在从事教学实践时,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实施教学评价都存在一定的价值选择,而教师专业伦理知识正是通过这些活动得以体现。因此,教师专业伦理知识既通过内隐的方式影响教师的伦理判断与伦理决策,又通过教师的行为外显于道德实践活动之中。

二、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价值

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敏感性

教师的道德敏感性要求教师能敏锐地察觉专业实践活动的伦理因素。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所面临的教育教学情境的伦理意义,可能会导致教师伦理失范行为的发生。伊丽莎白·坎普贝尔指出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能够增强教师的道德敏感性。[12]中文版序它之所以能提高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是因为专业伦理知识本就是基于具体的专业实践情境生成的,它并不仅仅是教师所被动接受的道德规范,而更多的是教师在分析专业实践的伦理困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伦理知识。因此,它为激发教师的道德敏感性提供了丰富的且经过理性判断的伦理经验,它能帮助教师敏锐地意识到不同实践情境中的伦理因素以及自身行为的伦理意义,发现专业实践中的伦理问题,从而使教师在伦理原则的价值指导下从伦理维度审视自身的专业实践活动。

(二)有助于推动教师反思专业实践

教师的专业实践一度受到技术旨趣的影响,它被看作是程式化的活动。这种认识没有看到教师专业实践的复杂性,使得教师的行动与思想不断僵化。随着人们对专业实践情境认识的加深,教师的专业实践反思受到关注。佐藤学认为“教师是以经验的反思为基础,面向儿童创造有价值的某种经验的‘反思性实践家’,其专业成长的性质是,在复杂情境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性认识’的发展。”[13]240对专业实践进行多维度的反思是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家”的必然要求,而伦理维度的反思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不同的专业实践情境可能包含不同的伦理因素,这就需要教师认识到专业实践中伦理与道德维度的复杂性。并且教师在专业实践反思时要考虑到实践情境中所发生的价值冲突以及教师所进行的价值选择。而教师专业伦理知识为教师反思教什么、如何教以及他们如何去改进教学提供了用于分析的哲学框架和伦理理论基础,从而促进了教师从伦理维度反思专业实践。这将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活动的伦理意义,同时也更能彰显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内涵丰富的道德活动的本质,并最终对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道德影响。

(三)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伦理素养

“教师深厚的专业伦理素养可赢得他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赞誉和尊重。”[14]作为教师专业伦理认知发展的知识基础,专业伦理知识的养成对提升教师专业伦理素养来说尤为重要。它能帮助教师认识与掌握专业伦理规范,并加深他们对一些基本的伦理理论与原则的认识。通过对专业伦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对专业伦理原则与规范的认同与理解,对教育中的道德关系与道德实践产生专业伦理情感。除此之外,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是以专业伦理知识为价值导向的。因此,在专业伦理知识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在道德实践中所采取的行为的价值选择,从而帮助教师抵制不道德的专业行为,磨练教师的专业伦理意志并使教师做出合理的专业伦理行为。

(四)有助于构建教师专业伦理文化

专业伦理文化是教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教师将自觉遵循公平、友好、仁慈和尊重等伦理原则,逐渐在教师群体中树立伦理精神。而教师群体进行专业伦理知识的共享是教师建构伦理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5]141这是由于,一方面,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共享,能够唤醒教师的伦理意识,而教师的伦理意识是教师伦理文化发展的动因之一。专业伦理知识的共享使得每位教师明确自身作为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定位,发现自身专业实践活动的伦理特征,最终促进教师伦理文化在教师群体中的萌发;另一方面,共享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建构了创造教师伦理文化的氛围。在专业伦理知识共享中,教师基于各自的知识,针对教学中所践行的伦理原则、教学结果所产生的伦理影响、教师日常行为是否存在伦理失范等问题进行共同审视。通过集体的对话与反思活动增加教师群体对专业伦理的关注,从而为教师伦理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石。

三、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缺失的原因

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丰富程度是教师专业伦理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当前职前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存在缺失的现象。从多角度去思考,可以发现导致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缺失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职前教师专业伦理意识的欠缺

专业伦理意识作为职前教师个体专业伦理知识发展的内源性动因不容忽视。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养成要求教师明确自身作为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并将在教学实践中所获得的伦理经验提炼升华,而伦理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教师拥有伦理意识,他才能够看到教学、班级管理以及人际关系中所承载的伦理意义。教师的伦理意识成为唤醒教师自觉形成伦理知识的内在动因。但当前职前教师教育往往更多关注对职前教师的技术层面的培养要求,职前教师难以从伦理维度出发来分析教育教学活动,而是更多的去追求通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获得的认同感和效能感。这种“功利主义”心态容易使职前教师忽视自身作为道德实践者的角色,忽视教育活动中的伦理因素。正如大卫·汉森(David Hansen)所提到的“教师行为的习惯方式并不能够完全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一种美德的表达,他们把植根于个人身上的品质表现出来——道德意义是非自愿的和无目的的。”[16]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意识到自己教学行为的伦理意义,因此职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一些伦理品质更多是无意识的和无目的的。如果不能唤醒职前教师的专业伦理意识,教师个体专业伦理知识的发展会受阻,使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不具有实践性意义。

(二)专业伦理困境的复杂性

“教师面对的活动对象的多样性、专业活动的特殊性、教师专业活动管理的外部多元性、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诸多关系的复杂性、社会对于教师专业活动结果的高期望性等等,如此众多特性必定造成教师专业伦理实践困境。”[17]伦理困境的复杂性使得职前教师在进行有关伦理困境的专业讨论或者在进行专业实践活动中都不得不面对诸多的价值冲突。所以当两难困境出现时,复杂的情境、价值的冲突会使得职前教师的道德敏感性容易钝化。因此,对于职前教师而言,当职前教师教育者让他们去思考自身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时,或者是让他们讨论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解决伦理方面的问题时,有时会遇到他们的抵制,这种抵制主要是源于职前教师对于伦理困境的复杂性认识不足,这就使得讨论难以进行下去。此外,专业伦理困境的复杂性也使得职前教师对于这一方面的学习容易迷失方向。而这些都会影响到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发展。

(三)职前教师教育对专业伦理教育的忽视

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应当贯穿于教师培养的全过程。持续不断的专业伦理教育能帮助教师应对实践中多方面的挑战,锻炼教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并指导他们的决策和行为。[18]因此,在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教师专业伦理发展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前教师教育在教师专业伦理发展中承载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职前教师理解伦理理论、唤醒职前教师伦理意识的关键阶段,也是引导职前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伦理反思,进而激励其养成专业伦理知识的重要过程。但就当前的职前教师教育来看,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仍占据主导地位,其结果是过于强调职前教师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掌握。“在其他的专业领域中,开设专业伦理课程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国际趋势,但教师教育中并非如此。”[19]可见,专业伦理知识的发展在职前教师培养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为此,需要强调的是,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养成并不只能寄托于偶然的机会和运气,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伦理教育才能使其得到持续发展。

四、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养成的路径

(一)加强对职前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引领

专业伦理知识经过理性判断,逐渐总结提升从而上升到制度层面,构成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规范性的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它通过政策文本的方式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因此,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养成需要专业伦理规范的价值引领与规范性指导,为职前教师在今后的伦理生活中提供基本的价值遵循。埃兹昂尼(Amitai Etzioni)最早指出,“在培育教师道德方面,规范的力量是一种强有力而有效的工具。”[20]通过对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学习,职前教师不仅可以规约自己的专业行为,同时在制度层面也有助于职前教师明确专业伦理知识的价值导向与教学实践的伦理维度。

(二)促进职前教师对专业伦理理论的学习

在职前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中,理论性专业伦理知识的培养应占据一席之地。对于职前教师而言,理论性专业伦理知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它是职前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解决伦理困境的理论基础,也是其职后伦理生活的理论指导。因此,为了确保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开设专门的伦理课程,帮助教师学习义务论、功利主义、美德伦理、关怀伦理等伦理理论。当然,职前教师教育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自然是不充分的,经验性伦理知识也是职前教师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为此,职前教师教育要帮助职前教师将理论性专业伦理知识与经验性专业伦理知识相结合。利用职前教师所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来实施专业伦理教育,引发职前教师对专业实践中伦理因素的关注。就这一点来看,一方面,职前教师教育机构与教师教育者可以开设专门的基于教师伦理困境的课程,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道德两难法以及价值澄清法等,有意识地引导职前教师对伦理困境中所涉及的伦理因素进行分析,辨明其伦理判断与伦理决策的合理性,激励教师反思伦理经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养成。另一方面,职前教师教育除了开设专门的伦理课程,还可以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专业伦理教育。卡尔迪科特(Catherine V.Caldicott)指出,专业伦理教育也可以结合不同的专业课程。[21]职前教师教育也可以在通识课程、学科教学课程以及教育学课程中渗透专业伦理知识的教学。

(三)推动职前教师进行基于伦理困境的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是唤醒职前教师伦理意识、进行伦理反思的有效方式。教师教育者通过案例教学,引导职前教师分析专业实践中所面临的伦理冲突和伦理困境,从而将职前教师与具体的伦理情境相联系。因此,案例教学更贴近教师的专业伦理生活,具有真实性与情境性。通过案例分析,职前教师能发展伦理对话能力,即经由某些概念谈论、推理和体验适当现象的能力。[22]因此,教师教育者要结合所展开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开展案例教学,将职前教师在活动中所面临的伦理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育者要起到引导作用,为职前教师进行案例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其挖掘案例中的伦理因素并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决策。除此之外,教师教育者还要组织职前教师进行对话与反思活动。受主观价值的影响,职前教师会展开激烈的辩论,这正是职前教师专业伦理思想激荡与专业伦理知识共享的过程。用案例研究的方式开展专业伦理教育,能够提高职前教师的道德决策能力,使其积累伦理经验,从而帮助其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解决伦理困境。

(四)激励职前教师进行专业伦理反思

通过单一的讲授法向职前教师教授专业伦理知识,不免存在灌输和说教的现象。专业伦理知识源于教师专业实践中所生成的伦理经验,然而从伦理维度对专业实践进行反思,也是积累伦理经验并帮助教师重新建构个体专业伦理知识框架的有效手段。专业伦理知识为教师分析自己的专业实践和他人的专业实践提供了哲学框架,而反思的过程也是对专业伦理知识进行补充和重新建构的一个过程。为此,在职前教师教育过程中,要使职前教师明确其作为道德实践者的责任,鼓励他们从伦理维度出发,利用已有的专业伦理知识来思考自己在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伦理问题、采取的解决方式以及最终的实践结果,以此来加强理论性伦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伦理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除此之外,为了引领职前教师进行伦理反思的方向,教师教育者可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向职前教师提供一些伦理反思的问题,如:自己的教学行动是否满足学生的最大利益;如何去平衡关爱与公平两者之间的关系;你在践行伦理原则时所遇到的问题是什么。通过职前教师对专业实践的伦理反思帮助其主动将伦理经验概念化,从而形成个体经验性伦理知识。因此,职前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勤于伦理反思、善于伦理反思将有效帮助其养成专业伦理知识。

五、结语

教师作为道德实践者,具备丰富的专业伦理知识是成为教师的必要条件之一。但仅仅基于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本质探讨它的养成路径并不全面,而且为促进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的养成只关注教师本身也并不充分。为此,我们还应关注影响教师专业伦理知识养成的其他因素,如社会因素和教育系统的内部因素。因此,我们还需要做出以下的努力:形成对教师专业伦理发展的良好社会期望,为其养成提出合理要求;建构民主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为教师专业伦理经验的创生提供外部条件;建立有效的教师专业伦理监督机制,为相关知识的应用提供重要保障。

总之,专业伦理知识是职前教师需要具备的一类重要的专业知识,这类知识可以帮助职前教师理解自身作为专业人员所扮演的复杂的道德角色,并理解他们关心学生而采取的行动和决定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依据专业伦理知识,职前教师可以对他们自身未来的专业行为、伦理决策之道德特性以及对学生和专业实践的所有态度进行自我审查。正因如此,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发展职前教师的专业伦理知识。这对于职前教师未来的专业发展以及他们未来的教育对象,即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将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专业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