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敌为友、共赴国难、携手抗战
——延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浅析

2020-02-24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阎锡山共产党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经过了两次转变:从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向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转变,其历史主体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最大限度地团结、凝聚了可以团结、凝聚的所有力量,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性,在实践中将统一战线的巨大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使中国民族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一、日本侵华、民族危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短短几个月,东北沦陷。随之,日本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华北形势岌岌可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炮轰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9日,北平沦陷,30日,天津失守。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扬言3个月灭亡中国,直接威胁国民政府首都南京。中华民族陷入危急之中!

(一)国民党对日态度的转变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日本的侵略妥协退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苏维埃区域,发动规模一次比一次大的“围剿”。

1935年华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中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因英美与日本之间矛盾的日益激化,而转变了对日本的态度。1936年7月10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明确表示,决不签订承认伪满洲国的协定,但仍然想用外交方法排除日本侵害,在抗日与妥协之间动摇。

七七事变后,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指出“卢沟桥事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表示不再妥协,不做中华民族的罪人。

(二)共产党坚持联合抗日的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共产党在白山黑水之间创建了反日游击队联合义勇军、山林队抗日,1933年,提出在三个条件下与任何武装部队共同对日作战;1934年,一边反围剿被迫长征,一边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宣传和推动抗日民族运动。

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召开,建立最广泛的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成为各国共产党的基本策略。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提出了“抗日反蒋、渡河东征”的口号。

1936年2月,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过黄河东征。5月5日,东征结束、回师陕北,中共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主动将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

二、对话破冰、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一)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杨虎城和阎锡山的统战工作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陕北南部有东北军和十七军驻守,陕北东部黄河对岸山西有阎锡山的军队把持,时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瓦窑堡会议以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指导下,中共中央积极开展对张学良、杨虎城和阎锡山等国民党地方势力的统战工作。

1.中国共产党对张学良的统战工作

争取东北军的工作,首先从教育释放东北军619 团团长高福源开始。在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从1936年1月起,高福源沟通了红军与东北军的联系;紧接着,中共中央派李克农两次到洛川,与东北军67 军王以哲军长、张学良会谈,达成了局部停战协定;3月下旬,刘鼎入住西安张学良公馆,出任中共驻东北军代表;4月9日,张学良驾机飞抵延安,与周恩来在桥儿沟天主教堂举行会谈,双方就红军和东北军在抗战中所担负的责任、对日作战的战略、两军互不侵犯、互相帮助和经济通商等问题达成了相应的协议;张学良还提出“联蒋抗日”的建议。会谈后中共专门设立了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并派李克农去洛川张学良指挥部工作。

9月22日,双方签订了《抗日救国协定》,结束敌对状态。张学良给红军提供了大量的过冬物资。

2.中国共产党对杨虎城的统战工作

争取杨虎城的工作先由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南汉宸负责,先后安排了申伯纯、王世英等去十七路军驻地西安约谈杨虎城。接着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派汪峰,拿着毛泽东的亲笔信赴西安与杨会见,因杨对汪的身份不能确定,难下联共抗日决心,于是中央从德国调回与杨虎城有世交的王炳南做工作。

最后,杨虎城完全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并达成了各守原防、互不侵犯的秘密协定。在十七路军的掩护下红军建立秘密交通站、运输站。

红军还通过战地喊话、教育释放俘虏等方式,在陕北前线对东北军、十七路军士兵们宣传抗日主张,到1936年下半年,实际上双方士兵已停战。

共产党分别与张学良杨虎城建立联系,并通过联共抗日这个共同的政治方向使他们彼此间的关系得到良好发展,张学良、杨虎城坦诚相见,一起商定改造部队、整顿内部、共同对付蒋介石和准备抗日的做法。最终西北地区红军、十七路军、东北军“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局面逐渐形成,成为导致西安事变爆发的一股强有力的潜流。

3.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的统战工作

1936年2月,就在东征期间,中共北方局利用朱蕴山与阎锡山同为老同盟会员的关系,派朱蕴山三赴太原与阎锡山谈判。东征回师后,通过被红军俘虏的阎锡山部下郭登瀛,毛泽东写信给阎锡山,直接表明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和希望能与阎锡山联合抗日的心愿。

同时,毛泽东还写信给晋绥军将领李生达、杨效欧、宋哲元、傅作义及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希望通过做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劝进阎锡山。

面对日本的侵占抢夺恶行、蒋介石的渗透吞并居心和中共的抗日救亡决心,阎锡山不得不考虑今后的生存问题,并设法从中共身上寻找新的出路。

1936年9月,阎锡山派人专程到陕北,要求中共派代表秘密到太原来谈判。于是,中共派彭雪枫、周小舟到太原与阎锡山进行谈判。

后来,阎锡山采取变通的形式,找到了山西籍共产党员薄一波,请他回山西领导自己亲手创建的“牺牲救国同盟会”抗日救国。到1936年10月下旬,阎锡山首肯薄一波提出的三点要求,即共产党的主张,不要受限制;只做对抗日救亡有利的事儿;对真抗日的人要给予方便,保障安全。实质上表明中共与阎锡山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已经建立。11月,彭雪枫、王世英等人受中共中央派遣到太原与阎锡山会谈。

1937年7月31日,阎锡山表示,彭雪枫可以用红军和中共中央代表的名义公开进行活动。这标志着阎锡山与中共正式建立起了公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国民党寻求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共问题

其实,1935年华北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也开始寻求用政治手段解决中共问题,蒋介石希望用政治手段来达到溶共的目的,使共产党放弃武装,并以此来恢复中苏关系,争取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1936年春天,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武官邓文仪奉命多方活动争取苏联的支持,同时直接与在苏联的王明进行接触。7月王明指派潘汉年回国,代表中共与国民党方面进行谈判。此外,蒋介石还亲自对苏联驻华大使传递想与中共谈和的信息。

南京方面也在国内秘密打通共产党关系。由陈立夫主持,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剪伯赞、吕振羽等著名学者接通了与中共北平地下市委的联系。1936年,中共北方局指示下,周小舟、吕振羽代表中共与曾养甫、陈立夫多次接触、提出要求、交换意见。

南京方面还通过宋庆龄、宋子文与陕北中央直接联系。1936年2月,他们选中董健吾带着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到达陕北。毛泽东表示,愿意同南京当局开始实际具体的谈判。董健吾给国民党带回中了共的五点谈判原则。

尽管国共两党的秘密接触未能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和平协定,但毕竟国共对话使双方长期的敌对僵局开始松动,为日后的国共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三)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确立

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西安事变。在多方的努力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至此,蒋介石才真正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停止了对中共的武装围剿。1937年2月,国民党在五届三中全会后,承认了停止内战的原则,国共和平局面基本形成,从而推动了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洛川会议的召开开始了国共两党的军事合作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塬上的冯家村举行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确立了共产党在敌后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利用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8月25日,中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3.国共合作团结御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

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在庐山发表了《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申明国共合作,团结御侮的重要性,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在南方十三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也就是新四军,叶挺、项英为军长、副军长,开赴华中抗日前线。至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确立。

三、携手抗战、争取胜利,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成就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国民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军队,密切配合,同仇敌忾,携手抗战,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国民政府调动全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抵抗日军进攻。八路军和新四军分属第二、第三、第五战区战斗序列,参加了各战区的防御作战,利用游击战争积极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

(一)国共两党军队携手抗日的忻口战役

1937年9月21日,日军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从21日到29日,中国正面守军在平型关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阵地数次易手,战事呈胶着状态。9月24日晚,八路军115师赶到平型关,冒雨伏击,第二天一举歼灭日军1000 多人,并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但是,板垣征四郎立刻调集了更多的兵力,突破了平型关,目标直指晋北通往太原的门户忻口。

10月4日,蒋介石急令嫡系14 军的卫立煌,率四个半师由平汉前线赶赴忻口。10月5日,八路军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抵太原,同阎锡山、卫立煌商谈忻口会战的战略部署。最后达成协议,统一指挥国共两党的大约10 个师、8 万多人的部队,中路57 个团由卫立煌指挥,右翼10 个团,归朱德、彭德怀指挥。

忻口战役从10月11日开始,卫立煌指挥8万中央军和晋绥军,在50余里宽的阵地上固守抗击。激战正酣时,八路军120 师在敌后利用伏击战截断了大同、雁门关一带的日本交通补给线,使进攻忻口的日军粮草弹药和油料供应濒于断绝。

在轰炸忻口的敌机每天在中国守军阵地上空俯冲、扫射、投弹时,10月19日,八路军把夜袭阳明堡机场的任务交给了129 师769 团3 营。突击队员利用机枪和手榴弹去炸毁飞机,有的战士把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扑进敌群,与飞机同归于尽。年仅23 岁的营长赵宗德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日军24架飞机全部被摧毁,日本守军也被全部歼灭。

夜袭阳明堡机场的胜利使日军一度失去了空中优势,有力地支援了忻口防御作战。卫立煌专门赶到五台山八路军总部向朱德致谢,蒋介石颁发了嘉奖令,还给部队发了2万元奖金。

在八路军的有力配合下,忻口友军坚守阵地23天,中国军队以伤亡10 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有力的一次战役。

(二)全中国人民投入抗战洪流的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从1938年6月至10月,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鄂、豫、皖、赣4省广大地区。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1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中方虽然最终撤离武汉,但阻滞和杀伤了敌人,内迁了一部分工厂,保存了部分军队实力,赢得了时间,积累了经验,达到了以“空间换时间”“阻止敌人四至六个月”的战略目的。

武汉会战期间,国民党暂时放开党禁,承认共产党及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合法地位,拨给八路军、新四军一定的抗战给养和军费等。允许中共中央和八路军在武汉设立办事处,成立长江局。允许各抗日民众团体有言论、集会、结社等自由的民主权利。

共产党则拥护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全国抗战中的领导地位,毛泽东、董必武等七名共产党领导人出任国民参政员,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共产党中央多次向国民党政府就如何有效保卫武汉建言献策。

各社会文化团体、各界群众开展了抗日救亡活动,形成了“工农商学兵、一起来救亡”的宏大场面。

武汉会战的历史证明,只有广泛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和支援战争,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才能战胜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无条件投降。8月15日清晨7点,四国政府在各自首都同时宣布接受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了22次大型会战、1117次重要战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进行了12.5 万次战斗。在这场全民抗战中,中国人民伤亡惨重,国民党陆军伤亡322 万,阵亡131万,空军、海军、舰艇损失殆尽,共产党抗日武装伤亡61万,根据地人民伤亡600万。共歼灭日军134.7万。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国共两党化敌为友、共赴国难,携手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毛泽东“朋友搞的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句家常话,道出了统一战线的精髓,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阵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海内外中华儿女要密切合作,齐心奋斗,担负起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重任。

猜你喜欢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阎锡山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这条规矩阎锡山坚守了38年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论毛泽东抗战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特征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
阎锡山与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