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阿那克西曼德“阿派朗”思想的提出及其主要特点
2020-02-23李娜
李 娜
(榆林学院 政法学院,陕西 榆林 719000)
西方哲学开始于希腊的米利都学派,哲学家们开始从神话向哲学进行转变,其中阿那克西曼德在老师泰勒斯“万物之源为水”的基础上,主张万物的本原是一种无限,解释为无定形,希腊语翻译为“阿派朗”,世界上的万物都来自于它,复归于它,无限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亡,继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在前两位老师的前提下,又提出了“气”本原的思想,气的稀散凝聚运动产生了万事万物。由此,很多人认为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论思想弥补了老师们的缺陷。当然,在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上,“气”的提出的确是对“水”和“阿派朗”的一种综合和超越,但以一种否定的方式来表述世界本原,用如此抽象的范畴解释自然界,这在人类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是有着质的飞跃的。
一、“阿派朗”思想的提出
(一)从逻辑角度出发
阿那克西曼德的老师泰勒斯将水作为世界本原,虽然受到希腊神话(希腊神话中,人们对海洋的崇敬之情)以及埃及人(泰勒斯早年向埃及人学习观察洪水,发现在洪水退去后的淤泥中留下了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泰勒斯看重了水所具有的无定形特征。阿那克西曼德也重视这一点,但他又认为万物中除了水仍然有很多东西无定形,作为本原的事物应当能代表一切无定形之物。所以,他改进了“水”,提出了“阿派朗(无限,无定形)”。“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除此而外的其他事物也不能。如某种介乎气与水或气与火之间的中间物”。总之,任何一种单一的自然事物都不能作为万物的开端和本原,只有在一片原始的混沌中,没有具体形态的无限(“阿派朗”)才能满足这个条件。阿那克西曼德虽然没有具体表达出无定形究竟是什么东西,但他却明确表示无限并不是一种具有固定形态的东西。任何一种有形的事物都会有开始和消亡,有生有灭,只有无定形的东西才是无生无灭的,才能成为世界的起点与终点。凡是从一个地方产生而来的事物,都要趋向于一个终点,有了终点那必然是有限的。所以,这个“无限”肯定没有本原,因为它要成为其他事物的本原,要能够包罗一切,支配一切。可以说,无定形是阿那克西曼德对万物本原进行的一种否定方式的表达,但在客观上却抽象的表达了一个极高的哲学概念。
(二)希腊神话的影响
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不仅在逻辑上继承和发展了泰勒斯的思想,与老师相同的是,“阿派朗”的产生也深受古希腊神话的影响。
早在希腊游吟诗人赫西俄德编纂的《神谱》中,就已经出现了一个混沌之神“卡俄斯”(“Chaos”),“混沌”的意义在于什么也不是。也就是说,希腊神话告诉我们,宇宙来自于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继而才产生了宽阔的大地。这很类似于我们中国传统神话,盘古开天就是在一片混沌中开始的。既然是来自于全无当中,混沌应该算作一个含有否定意味的概念,亚里士多德也曾经以十分简洁的口吻肯定了《神谱》中的看法。同时,卡俄斯作为一个最初的神,还是一个没有人形的、非人格化的神。从卡俄斯中产生了最初的一批具有人格化特点的神,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大地之母女神盖娅。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描写的希腊故事《变形记》中也进一步肯定了混沌的重要地位,“天地未形,笼罩一切、充塞寰宇者,实为一相,今名之曰混沌”。所以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卡俄斯是相同的。也许希腊这个古老的神话就是阿那克西曼德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二、阿那克西曼德“阿派朗”思想的主要特点
(一)抽象性、绝对性与普遍性
很多学者认为,“阿派朗”应该算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哲学概念。他所探寻的世界本原,能够超越“水”以及其他的具体存在物,看到了任何单一单纯的自然事物都不能作为本原和始基,只有各种没有形状的物体所构成的原始混沌物才能充当世界的本原。同时,他能够将具体存在物所共同具有的东西抽象为一种普遍性的特质,这的确是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一次意义重大的成果。虽然阿那克西曼德并没有具体说明“阿派朗”究竟是什么,但真正要去探究世界的本原问题最终还是要归结到形而上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那些说不清、道不明,没有实际意义空的概念才不会限制作为本原所具有的特性。例如,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上帝”,在信仰世界里,“上帝是全知全能全善的”。而当时的智者以及后来的人文主义者都用一句相当经典的话语反驳天主教“让上帝制造一块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这根本是一个无法作答的题目,如果上帝真的能打造出这样一块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既然石头搬不动,那怎么能说明上帝全能。相反,如果上帝打造不出来的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那上帝也称不上是全知全能的。所以最终能够得出的结论必定是,上帝并非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这样一个绝对化的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空的假的概念,所以,在说明上帝是什么的时候,只能说明上帝不是什么,而不能说清楚上帝是什么,不管将上帝描述成什么都是对上帝本质的极大限制。因此,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中有一个学派称之为否定神学,这个学派就是在推崇一种反面的研究方法,要证明上帝的存在性,不从正面直接去论证。因为上帝这样一种抽象的存在,作为万物的开端和起源,这已经超出了人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范围,人类认识是不可能真正完全弄懂上帝的本质及特性的。所以,人对上帝的认知只能判定上帝不是什么,根本无法确定上帝是什么,强调上帝的超验性,不可认知、不可言说和解释。总而言之,就是用否定的方式来说明上帝。而阿那克西曼德“阿派朗”抽象的采用否定的表述方式去描述本原本身就体现了作为本原的绝对性与普遍性。
阿那克西曼德提出的“无限(阿派朗)”,说明他已经注意到老师“水”本原思想的局限性,希望有一种更为明确的东西来解释万物本原。他认为用“水”或某一特定的物质去说明万物以及生成,是很难的,或者说是根本不可能的。首先,水作为一种湿冷的东西,无法产生出干热的东西来?其次,只用一种事物做本原,那注定不能诠释清楚万物的生成,尤其是与之相对的事物。万物世界那是纷繁复杂多样化的形态,用某一种事物做本原,便只会有一种质的规定性,那是难以说明大千世界复杂多样性的。不能说明多种物质的。他逐渐认识到,本原应当是质上不定的东西。黑格尔明确指出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无限)”指的就是一般的物质,具有普遍性的物质”。这说明,黑格尔也认为“阿派朗(无限)并非精神性的东西”。
阿那克西曼德扬弃了“水”所具有的特定的具体性质和形态,认为“阿派朗(无定形)”比“水”更有普遍性,一般性(抽象性)。他认为,“阿派朗(无定形)”是一种没有固定性质、没有固定形态的“混沌”。而“混沌”,可以更好的解释物质世界各类事物和各种现象,它既可以说明自身与“水”相关的事物和现象,还可以解释它与气、土、火等事物和现象。从人类认识的发展历程分析,探究世界本原与始基,“阿派朗(无定形)”的提出,体现了人类抽象、归纳能力的提升,能够从认识从个别转向事物的一般性,这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极具价值。
(二)辩证特性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我们所处的宇宙世界,之所以不断的生成和消亡。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作为生成之源无定形的“阿派朗”。世界万物都由本原产生,后来又复归于本原。宇宙万物不断的进行变化,这是“命运”所决定。正如阿那克西曼德所说:“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又消灭而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在时间的秩序中不公正,所以受到惩罚,并且彼此互相补足”。就是说,宇宙万物当中相互有联系的对立物总是相互影响作用着,其结果就是对立的某一方面必定要占据上风,这是对被压倒那个面极不公平的表现,因此这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必然会“受到惩罚”,而且要进行弥补。比如,在夏季热气与冷气斗争的结果是前者压倒了后者,这是热对冷的不公正行为,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冷又压倒热,即到了冬天,冷又会得到了补偿,冷会压倒热。“无定”绝不是单独的一个或单纯的物体,它不会存在于各种元素,各种元素反而从它生成。人们之所以把它视为无规定的东西,而非具体的气或水,是为了保证他们因为没有规定而消亡。而这些元素都是互相对立的。例如,气是冷的,水是湿的,火是干的。如果其中之一没有限定,其他元素都会灭亡,他们与“无定”是不同的,都从无定中产生。很明显,这里已经蕴涵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火、气、水、土,任何一种都是不能生成万物的。当然,某种于他们之中的中间物也不能。这种中间物比火和气浓厚,又比其他东西稀薄,因为那样的东西就既是气又是火,把相反的性质结合在一起了。而在相反者中,一方是缺失,所以那种中间物—如某些人所说的“无定”和“包容”—是绝对不可能独立存在的。早期希腊哲学家喜欢用“侵犯”“报复”等比喻来解释自然现象。阿那克西曼德将事物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就看作是侵犯和报复的过程。一物产生或占优势,就是“侵犯”了另一事物,是对另一事物的“不公正”,必须对它进行报复,它必定会在一定时间内受到惩罚。
(三)“宇宙起源论”思想
1.自然界的生成。阿那克西曼德在提出“阿派朗”作为本原的基础之上,继而又解释了“阿派朗”是如何产生万事万物,提出了宇宙起源说。“这些个别事物的本原,他认为是无限的,并且产生出无数的世界以及在其中出现的东西。”他认为,宇宙在永恒地运动着,从阿派郎中分离出一些有固定形态或固定性质的对立物。很显然,阿那克西曼德看到了四种元素之间的互相转化。不能将其中的某一种元素作为基础,反而是把与其不同的某种元素作为基础。元素的转化并不是一种“产生”,而是通过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分离出来。
首先分离出来的对立物是冷和热、湿和干这两对范畴。对立物分离出来之后会形成一种涡旋式运动,运动中冷而湿的东西因为比较重便会聚集在中心地方,热而干的东西较轻散布处在外围部分,把冷而湿的东西围在里面。因为火的影响,中心冷而湿东西的一部分被弄干而变成为地,剩下未干的就是水,水蒸发成为包围着地的云或雾(气)。气中最细微的被分离出来,聚在一起继续运动,便生成风、雨,这是因为在阳光照射下,因蒸发而形成的;闪电就是风的吹动并撕开了云层。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所有这一切都根源于风:每当风被关闭在一片浓厚的云层时,风是细微而轻薄的,所猛烈地爆炸开来,便会产生音响,云上的裂缝便形成了闪电。
由于那蒸发而成的气的膨胀,那包围在外面的火也破裂开来,变成很多车轮一般的火环,这些火环为气所蔽盖着,但每个火环上面总有一个通气的孔道,从这些火环上的孔道所显现出来的火就是用肉眼所见到的日、月、星辰等天体。在世界的生成之初某种能产生热和冷的东西,从永恒中分离出来。它构成一个火圈,环绕着包围地球的气就像树皮包围着树干一样,一旦它炸裂开并进入一定的圆周中时,便产生出太阳、月亮河其他星辰。
天体围绕着地而旋转。地像一个圆柱(人就住在这个圆柱的顶上),没有什么支持着它,它不像泰勒斯所说的那样浮在水上,而是处在这个球形体的宇宙的中心,没有什么别的东西使它掉向这边或那边,因此它可以永久保持平衡而不移动。他说大地的形状是弯曲的,圆形的。人们行走在它的一个面上,在另一个面上却走着另外一些人。大地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会停下来,处在中心,跟四周距离相等,在左右高低各方面都没有一点偏差,这种运动是不可逆的,不能做出相反方向运动,所以只能停留在那里。
天上的星辰与火分离,被气包围。这些星辰通过某些气孔和通道显现自身。由于这个原因,当关闭通道时,日蚀就出现了。月球伴随通道的开放与闭合不断变化。太阳的圆要比月亮的圆大27倍。太阳在最高层,其他的恒星圈则在最低层。同时,阿那克西曼德认为,开始,围绕地球的所有地方都是潮湿的,被太阳吸吮蒸发的部分首先变成了风,继而造成了太阳和月亮的轮值,剩下的大部分就是海了,海实际上是因为被吸吮而逐渐在变小,总有一天是要被全部吸干的。
2.动物与人的生成。阿那克西曼德还用自然的原因解释人种的由来。他认为世界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是通过太阳所蒸发的湿元素中产生而来,而人则是通过水中的动物变化而来。这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进化论观点。
在阿那克西曼德看来,第一批生物裹着一层荆棘皮,产生于潮湿当中;当它们慢慢的长大以后,又会去一个较干的地方;待到荆棘皮破裂以后,它们很快就会过着另外一种不同的生活。接着阿那克西曼德又认为,人在一开始的时候,来自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于其他的动物在经历了那样的过程之后就可以独立生活了,而人却需要一个很长的哺育期。试想一下,如果人一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是绝对不可能生存下来的。因此,阿那克西曼德对于人的产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加热的水中和泥土中生成了鱼这个生命有机体,或者是一种类似于鱼的生物体,于是产生了人,在胚胎中一直保持着这种形态。最终,鱼形的生物体被打破了,男人和女人产生,他们能够自己维持生活,并直立前进。”
三、“阿派朗”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命运”决定论思想
“阿派朗”作为原始混沌体,包含着冷热干湿等对立之物,也正是因为这些对立物的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万事万物。这种永恒的相互作用,永恒的运动把对立物从“无定形”中分离出来。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消亡之后又会复归于它,这都是命运所规定好的。万物在时间的秩序中是不公正的,所以会受到惩罚,彼此之间是要互相补足的。这与古希腊悲剧所渗透的“命运”主题,对立面冲突,因果报应等思想具有高度的相似之处。这种“命运”决定论的思想也是古代希腊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稍后毕达哥拉斯哲学中便可看到。
(二)西方逻辑思维开端
阿那克西曼德虽然在本体论、辩证法、天体论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但归根结底,他所有的哲学思想都建立在“阿派朗”基础之上,在哲学产生的婴儿时期,这种以否定的方式探讨世界本原的东西却表达出了一个最高的哲学范畴,一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能抽象于,独立于物质世界之外的东西,在整个西方哲学发展过程当中,预示着真正哲学逻辑思辨的开始,唯有此路,能够带领思想先哲们走上一条真知之路。
(三)早期科学思维萌芽
“阿派朗”的产生受到老师以及希腊神话宗教的影响,但他却最早试图用物质本身来说明宇宙的起源和基本状况,而这种原始进化论的思想是和传统宗教截然相对立的。他将宇宙视为一个整体,并且强调这个整体的起源、发展以及命运,都可以解释为基本通用的定律之间“按时间秩序”不断进行的交互作用,这样的构想更为科学概念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阿那克西曼德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与科学家,他不仅带给人类探索宇宙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与精神,更加启发了我们展开了对物质世界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