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新华书店书报出版发行与读者服务工作(1937~1947)

2020-09-29张文欢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书报出版发行新华书店

张文欢

(延安大学 图书馆,陕西 延安 716000)

今天我们所说的新华书店,其历史源于延安。延安新华书店是新中国出版发行事业的摇篮。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对延安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与读者服务工作有不少报道这些报道,为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华书店建立和发展的光辉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进而对研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工作和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迄今为止,学界对于延安新华书店已有一定的关注和研究,内容涉及延安新华书店的历史、经营管理、符号传播、历史作用等①。这些成果对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延安新华书店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参考意义。本文依据《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相关报道,结合相关事例,重点对延安新华书店的书报出版发行与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加以梳理和论述。

一、书报“发行网”

“发行网”一词,在延安时期就已经有了,最早出现在《解放日报》对延安新华书店书报发行的报道中[1]。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很超前的。延安新华书店的“发行网”主要是指该书店为发行书报而设立的各级机构,包括总店、分店、代销处和邮购代办户等。该书店成立于1937年5月,与解放社同时成立[2]。 最早在延安成立的新华书店即为总店,在此后的三、四年中,新华书店的组织机构逐步扩大,在全边区设立了分支店,每县均有一分店[3]。抗战胜利后,延安新华书店的组织机构继续发展。据对1946年前半年的统计,该店有分支店及代销处四十三处[4]。另据《解放日报》载,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成立一周年时,除延安门市部外,散布在边区各地的分支及推销处共二十余处,其邮购科的“基本读者”已有二百多名,征求的“邮购代办户”也有二十来户。上述总店、分店、代销处、邮购代办户等共同构成新华书店的“发行网”[5]。其中,分店、代销处、代办处等,都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食粮的需求、实现书报下乡的目的而设立的。这个“发行网”是新华书店的基本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组织保障,藉此,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事业得以不断扩展和延伸。

二、出版物种类及书报发行情况

从出版物种类看,当时新华书店出版的书报杂志等种类较多,也较齐全。例如,自1937年至1940年间,发行的出版物有解放社版书籍一百三十余种,其他出版机关的丛书二十余种,另外发行新中华报、群众报等数种报纸,解放、军政杂志、中国文化、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中国妇女、团结等近十种杂志。总计发行延安出版之书籍不下五十万册,什志及报纸不下数百万份。发行的外版书报,有国内各大出版机关和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社会科学、文艺其他各类书籍三百余种,什志四十余种,报纸(包括代订)二十余种,外国之书籍及刊物报纸十四种[6]。另据对1946年前半年的统计,延安新华书店出版书籍五十余册,出版总数达七万五千四百余册。各种书籍销售如下:教科书类三万三千五百八十九册,占第一位;通俗读物类一万八千二百四十册,占第二位;文艺类一万三千八百余册,占第三位,其余为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政治书籍等[7]。

从发行范围来看,主要有三个地区。一是延安,由于延安人口逐渐增多,学校、机关和团体均需要精神食粮的供给,因此延安的发行工作是主要的一环,又以门市部为中心,并附以邮购。二是陕甘宁边区,由于前几年努力得还不够,因此书报在民众中的发行较差,然而边区每个团体及机关,一般来讲还是可以经常得到自己需要的精神食粮的。三是华北,由于战争环境,读者流动性很大,与延安新华书店直接发生联系很困难,因此延安新华书店派遣干部到敌人后方去建立书店或帮助建立书店[8]。至于影响范围,至1939年10月,随着《解放》周刊和《马列丛书》《抗日战争丛书》发行数量的增多和发行范围的扩大,不到半年时间,新华书店的影响已扩及陕西、山西、河北 、山东、河南、甘肃、四川、湖北、江苏、上海等十几个省市[9]。

从发行数量来看,随着发行网的扩大,书报杂志发行数量逐年增加,越来越多。据报载,1941年3月至7月间,新华书店发行的书籍、报纸、杂志,每月都有增加:书籍发行超过一万五千册(延安在外),其中以解放社及大众读物社等出版之书占多数。报纸杂志发行达六万份[10]。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成立后一年间,曾发行了解放日报××万份,边区群众报××万份,新文字报××万份,新华日报×千多份。在书籍方面共发行了十一万三千册,其中有理论、文艺、自然科学、新文字、外国文学等一百余种,在杂志方面共发行了四千六百份,各地分支店发行书目尚不在其内。书报共计百万份[11]。抗战胜利后,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工作继续发展。据对1946年前半年的统计,该店出版书籍五十余册,出版总数达七万五千四百余册。各种书籍销售如下:教科书类三万三千五百八十九册,占第一位;通俗读物类一万八千二百四十册,占第二位;文艺类一万三千八百余册,占第三位,其余为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政治书籍等[12]。

三、书报发行中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延安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第一,适合老百姓阅读的书籍出版较少。1944年前,延安新华书店所发行的书报,90%以上(边区群众报除外)是停留在知识分子干部的手里,每天书店里进出的读者,绝大多数是工作干部和中等学校以上的学生,书店放在架子上的,也只有供给干部和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工农兵对于书店是比较生疏的,因为书店里适合他们需要的书籍太少了。例如,《解放日报》报道,有一次,一个四十多岁的壮健的石工,肩上背着他的工具,跑进书店里问:“有没啦识字本子,能天天唸的……喳见没啦我们工人读的书本呢?”又有一次,一个老婆婆领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走进来问:“有我们娃儿看的画画,唸的书本没啦?”这种情形是多起来了,但我们的回答,却不能使他们满意![13]

第二,虽然各地设立了许多分支店和代销处,但前期收效并不很大,通俗书报刊物还不能大量的销售。例如,新华书店总店和一个分支店,1942年6个月推销的书籍数量,总共是三万一千多本,而大众化书籍只占了21%,新文字书籍也只占了8.6%[14]。虽然边区文化教育在逐年提高,但是广大老百姓要看到一般的书籍还是很困难的,如初级和高级课本在边区各地群众中仍然缺乏。一度时期,子长、延安附近机关,如第二保小,购买到高级国语四、六册,就买不到二、三、五册,初级新课本也同样购买不全。这种情形是常有的[15]。总之,群众很需要书籍,但推广还是不够的。抗战胜利后,新华书店曾检讨半年来出版发行工作,指出出版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般读物太少,特别是通俗读物与儿童读物两种,共不到两万册,与实际需要尚远。发行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科书本应在开学前出齐,但实际上出版太迟。全部出版物约三分之一是由本市门市部推销出去[16]。另据一些读者反映,设立书摊推销图书,过去也曾有过,但是没有利用老百姓中间的货郎担把边区出版的书籍送到老百姓手里去。各分区、县也同样没有把这个工作认真去作,甚至于像延安县民教馆,从前和书店有来往关系,以后渐渐的也就没有来往关系了。所以广大读者希望各分区、县宣教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后应加强推销书报的工作[17]。由于边区交通不便,书报到了县上却发不到农村,区政府及学校看不到书报,而县上却堆集的很多。如固临东乐区1946年一个月中就未看到报,堆在宣传部无人发(因下乡无人)。又如老百姓喜欢看的小册子通俗读本,也发不到群众手中[18]。

第三,赠送图书制度不合理。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开始实行的是赠送制。但后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制度是不合理的,表现在:首先在于它阻碍发行工作之健全,发行工作同志为日常“赠送”工作所纠缠,也就很少时间去注意对内对外广泛的深入的发行网之组织,发行速度与效率也因此减低。其次,它阻碍出版物质量的更加提高,因为“书报赠送制度”使得编辑部与发行部分离,编辑部对发行情况很少指导,也就与读者的关系不能更好的密切联系,读者总以为书报是“送的”,对编辑内容就不必积极地提出意见;编辑则以反正是“赠送”出去了,对内容也就很少更好的去求改进,提高质量。第三,它也阻碍各个进步书籍在各民主抗日根据地更蓬勃的发展,因为同样的书,在新华书店可以赠送,在旁的书店则要钱买,读者当然不到旁的书店去用钱买了。第四,它会造成我们书店经费的困难,因而限制了我们书店大大地发展[19]。

四、书报出版发行“事业化”

在出版方面,延安新华书店曾专门召开座谈会,征求书报出版意见。为大量供给读者精神食粮,发展文化事业,新华书店编辑部除准备于1941年年内出齐“列宁选集”等主要马列主义古典著作外,又计划着手关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艺、史地……等各种中级的通俗读物之编辑与出版。为此,书店编辑部除酌量提高稿费广泛征求各种稿件外,并特邀在延安的著名作家举行座谈会,讨论如何完成新的出版计划[20]。新华书店出版发行工作的意义不是为营业而是为抗战服务。为此,书店派了专门干部经常与外边出版界联系,代购代订外界出版物,为读者服务[21]。为了更好地满足工农兵对精神食粮的需要,延安新华书店决定多出版工农兵所需要的书报,可能时,还要出版工农兵自己写的作品。在书籍的形式上,也要适合阅读的对象,多加些他们喜欢的插画,使工农兵乐意接受阅读[22]。为了服务冬学,使出版物更适合老百姓的需要,新华书店希望各地的同志多提意见,对读者来信给予答复。例如,1944年10月,新华书店总店就读者来信提出的赶印文化课本及节令表等等方面的情形答复道:书店印刷了四种文化课本:绘图日用杂字、庄稼日用杂字、绘图识字课本和卫生常识,并拟编印出版一本历书,内容除阴阳合历、节令、纪念节日外,还有领袖像,世界形势简图,农家生活历,珠算,应用文,人、兽医的药方,怎样养娃娃,“十一”运动和春联等等[23]。

在发行方面,为求书报推销合理化,延安新华书店废除了以往发行工作中的“书报赠送制度”,将其改为购买制,从而使书报发行工作“事业化”,这也是党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基础[24]。此外,延安新华书店总店为克服本市发行迟缓现象,决定自1940年9月1日起,凡本市出版之各种书报杂志直接订户,概由该店派专人送达,以保证读者能于保障杂志出版日当天收到,过去自取办法一律作废[25]。通过对书报发行中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改革,通俗读物和工具书籍的发行指数逐渐增加。老百姓对书店不像过去那样的生疏了,常有走进来买首长像、画报和新的唱本,还有买“新民主主义论”和“评中国之命运”的。这说明老百姓有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开始有需要文化的要求了。

表1 书店发行书籍的百分比统计表

这个统计表仅只能作部分的参考,因为边区的书报无论哪一种类总是供不应求的,可是在这里,可以看出通俗读物和工具书籍(如字典地图等)的发行指数是逐渐增加了[26]。

在服务读者方面,新华书店设立了专门的阅览室,组织了读报组和读书会等。例如,延安市东关新华书店门市部增设阅览室,添置报架,配有新华日报及晋西大众报、抗战日报等解放区报纸,并有当天新华日报贴报,置有桌椅、火盆、开水,书桌上陈列着各种时事丛刊、秧歌集及其他新置杂志,两壁悬挂地图,每天读者均甚拥挤。为发展书店本身业务,决定增售各种文具、秧歌队的用具,以更多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并为读者代售旧书,以调剂书报。为适应冬学需要,还出版绘图日用杂字及绘图庄稼杂字两种冬学课本。该店还备有读者意见本,经常向读者征询意见。这种书店附设阅览室,能使书店和读者更深入地结合,既有益于书店本身业务,而且能帮助国民教育[27]。又如,新华书店安定分店,为了更普及和提高当地文化,切实发展文化供应工作,提出在各区建立分销处和组织读报组、读书会等,以“来者不拒,不来者送上门去”为工作的口号[28]。

五、文化下乡、书报下乡、担子下乡

毛泽东关于“一切革命工作,都要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为延安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工作指明了道路,新华书店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工作中坚持群众路线,实行“文化下乡”。

而“文化下乡”必须有“书报下乡”来配合。为了达到书报下乡的目的,1942年,新文字报社经过县三科的冬学辅导团,两个月内共销售了新文字书籍一千四百多本。这些书籍全部是由冬学学生——农民买的,并且经过这一关系要求订阅新文字报的也很多。事实证明,只要给读者,尤其是农民更多的便利,书报下乡是可以做到的。“开书店当然是推销书报的一种方法,但这是适合于城市的,农村读者都还不习惯来书店买书。对于农村读者,不能让他们来找书报,而应当使书报去找他们”。所以,边区新华书店认为,像过去那样完全被动的坐在书店等候读者光顾的办法是不对的,应当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如赶集等)来推销书报。但仅仅依靠有限的书店工作人员还是不够,还需要工厂、农村、部队工作的知识分子和报社的通讯员都来参与推销书籍。为此,边区新华书店邮购科特征求“邮购代办户”,帮助广大读者来函代购书报。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普遍的“书报下乡”[29]。例如,新华书店延安总店为协助《解放日报》开展边区新闻通讯工作起见,特通知各县分店,制定《解放日报》优秀通讯员半价订报办法,《解放日报》采访通讯部发出“通讯员半价优待订报劵”,希各分支店代收代办(每劵限订一月),并转延安总店,以便总店直接寄发[30]。

而“书报下乡”又需要“担子下乡”来配合。据《解放日报》载:新华书店发行工作开始从偏重门市推销转变到适应分散的农村读者。日前由邵伯云、李文正组织了两个书担,携带各种书籍文具,分赴延安、延长、固林一带,路经乡镇十四处、工厂一处,半月共卖了一千六百五十余册,值边币二百五十余万元。每到一处,不论干部、群众、教员、学生都争先选购,其中以识字课本、洋铁桶故事、连环图书故事、字典、领袖像等卖得最快最多,有不少读者还要买他们已经熟悉喜爱的读物如庄家杂字、怎样养娃娃、血泪仇、周子山、刘巧团圆等,可惜供不应求,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群众都要求“下次多带些来!”根据这次书担下乡获得经验:一、推销员要了解各种书的内容,便于向读者宣传解释;二、体贴读者困难,采取赊账、实物交换的办法;三、随时征求读者意见,使今后出版书籍更加适合读者需要;四、广交朋友,多拉关系,可以发动更多的读者来买书。这次下乡的另一收获,是书店同志真正体验了为群众服务的重要,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群众推销路线[31]。有读者反映:根据下乡的货郎担邵伯云同志跑过延长、延川、子长、延安的经验,每跑一个月,要比各县书店同样时间内推销数超出一倍[32]。又如,赤水书店曾在一个月间,书店担子下乡达三次,共销售各种生产及劳动英雄书籍丛书四百九十五本,其中尤以劳动英雄小册子最受欢迎,销售达四百本。上述书籍售于读报识字组的一百多本,区乡干部一百多本,其余均售到小学生中[33]。抗战胜利后,新华书店曾检讨半年来出版发行工作,认为要使书报下乡,还应加强各分支店及代销处的工作,并要大量利用货郎担子,便于普及。为此,该店曾派人分赴志丹、东三县及陇东三地协助有关方面研究与改善书报的发行工作,并携有大批书报下乡[34]。

如何实现文化下乡、书报下乡、担子下乡,各地书店推出了不少新的做法。这里将其归结为六个“利用”,即利用货郎担子,利用骡马大会,利用流动书摊,利用集市,利用休息时间,利用宣教机关、民教馆、学校师生等。例如,新华、华北两书店,为响应骡马大会的号召,特在会场入口处设立一联合书报供应处,并运往大批通俗读物,以便读者购买。书报销售畅旺,购者极为拥挤,据统计:每日平均可售得一万三千余元。在购买者中,工农群众亦不少[35]。在1944年延安骡马大会上,新华和华北两家书店又摆了一个联合供应的摊子,摆了十八天,营业总数是十六万九千余元,共销书报三千九百八十九份,销书的百分比是:首长像36.4%;通俗书籍31.2%;画报17.9%;中级读物13.3%;工具书1.2%[36]。又如,子长县民教馆附设的新华书店,自1941年成立至1944年前半年,书籍的推销,还是不出门一步,而对象仅限于城圈内的机关学校,群众很少去买。自7月份起,实行了新的推销方法:(一)每天下午或隔一天下午,在街上摆流动书摊,吸收老百姓来买。不买的也围拢来翻书看,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老百姓也能看到些新的书报。(二)利用休息的时候(礼拜一)到乡下给老百姓和小学去推销,到牙坪小学去卖的时候,一个石匠也要买两本劳动英雄的小册子。据八九两个月的统计,共推销书130多本,其中以劳动英雄小册子通俗的秧歌剧本最多。(三)与本县各地教育机关取得联系,利用他们在集市上或乡村里去推销[37]。又如,赤水书店在图书推销中,除仍挑担、背包袱下乡和在集市上摆摊销售书报外,尚准备与各区宣传科长、铁王民教馆取得联系。县宣传部同志及完小师生下乡或回家时,也附带向农村推销,供给群众需要的文化食粮[38]。1946年6月延属各县宣传部长联席会提出以下两个办法以解决书报发行到农村老百姓手中的问题:(一)利用农村货郎担子推销书报,给他们各种便利条件与利益,县完小学生放假回家时也捎带推行。(二)在各普小、读报识字组建立农村发行据点。此次联席会还整顿了各县民教馆、宣传部和边区新华书店的关系,提出各县民教馆和宣传部要经常给新华书店报告群众需要什么书报,数量多少,新华书店即可按此需要发行,纠正以往下边不报告、上边盲目发行的缺点;带时间性的书报最好出版与发行早一些,如农历、对聊、秧歌等最受群众欢迎的小册子[39]。

黎文在《怎样把书报送到工农兵手里》一文中就如何做好书报出版发行工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其中写道:在发行方面要主动的想办法,使书报去接近工农兵。比如,各地书店门前,经常贴些群众所喜看的画报、唱词等等,把通俗的书籍放在最触目的地位,要把过去只注意推销厚本子书籍的观念打破。各地的书店要留意周围乡村的集市,把书报放到集市上去,如果推销的人能把新的唱本高声唱起来,那效果就会更好了。再就要与流动挑担贩卖日用品和旧唱本的商人接头,把我们新内容的书报,给他们推销到各小村庄去。另一方面,工厂里的指导员,区乡干部和部队里的政治工作者,也要兼做书报的义务推销员,介绍给工人、农民和战士阅读书报,最好是集体阅读和讨论,并且还可以集体创作自己的作品。对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群众,也要组织他们集体阅读,把解放日报、群众报和通俗读物读给他们听,给他们讲,在当天农闲时,春天变工队集体劳作休息的时候,这是一种最好的文化娱乐,使他们接近书报,提高他们的文化,使他们有阅读书报的习惯和兴趣[40]。

六、结语

作为新中国出版发行事业的摇篮,延安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工作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由于受到当时边区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等的限制,以及国民党顽固派的破坏,有的问题的出现也是在所难免的。总体而言,延安新华书店的出版发行事业蓬勃发展,不仅构筑了书报“发行网”,而且实现了书报发行“事业化”,特别是各地书店配合“文化下乡”所开展的“书报下乡”“担子下乡”极具特色,使书报发行深入群众,走进工农兵。这些理念和做法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和创造性,就是在今天,对于做好各地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和读者服务工作,进而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仍熠熠生辉,不失其现实指导意义。概言之,其历史启示是:只有以服务读者为宗旨,走群众路线,才能搞好书报的出版发行工作。

注释:

①相关图书如:《中国新华书店发展大系·总店卷(1937-2017)》,人民出版社,2017年。王钧:《新华书店:几代中国人的特殊记忆》,作家出版社,2017年。相关论文如:赵生明:《新中国出版发行事业的摇篮——延安时期的新华书店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7年第1期。甄东霞:《抗战时期延安新华书店的符号传播阐释 》,《山西档案》2016年第5期。马倩:《抗战时期延安新华书店的经营管理与历史作用 》(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崔波:《延安新华书店的首家分店》,《山西档案》201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书报出版发行新华书店
从宠物看新华书店之变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发行
《真空工程设计(上、下册)》出版发行
实体书店稳中求索
2018年本刊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选作索引的作者目录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年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情况
《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年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转载情况
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解放碑时尚文化城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七十个军》一书出版发行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