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研究
2020-02-23李文祥江腾飞
李文祥 江腾飞
“互联网+”视角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路径研究
李文祥江腾飞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7)
“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标志着“互联网+”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开始成为常态,互联网对人们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探索了“互联网+”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工作的新路径。
互联网+;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
自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目前“互联网+”这一种新经济形态不仅对于生产要素的优化和集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经济模式受到极大冲击,同时也在颠覆着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方式。在信息大爆炸时代,高校辅导员如何在传统的思想引领平台之上,利用好互联网,探索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1]。1952年国家提出设立高校政治辅导员, 1953年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试点,自此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确立,辅导员---学生的政治领路人,在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不断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引领学生,弘扬社会正能量和正风气,紧紧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打造乐观向上的思政教育氛围,引导学生“讲文明、扬正气、树新风”;(2)全面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好学生党建工作的根基,在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合格党员;(3)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做好学生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预警库,对预警库进行监测、辅导和反馈;(4)深入学生群体,主抓落实学风建设,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纪律和组织纪律,强调诚信考试,记录学生成长轨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5)发展第二课堂,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引领创新创业,依托学科发展,结合专业导师指导,组建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广泛参与到“互联网+”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等赛事中;(6)建立并完善学生就创指导服务体系,帮扶就业困难学生,完善企业信息库,多维度宣传招聘信息,做好毕业生签约派遣、就业信息统计等工作;(7)以社团活动、学生会组织为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营造爱国、爱校氛围,在党、团领导下,培养学生骨干和学生干部精英团队。
二、高校辅导员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模式梳理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各大高校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各类思政理论课教学,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教学督导听课制度,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高校辅导员较多参与到高校的《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中,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以课堂为阵地,引领学生思想发展。
2.加强辅导员队伍自身建设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托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大学生德育工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骨干力量,被誉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各大高校往往广泛开展讲座、培训班、沙龙和各类竞赛等,着力提升辅导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
3.发挥晚点名课堂和主题班会的战斗堡垒作用
执行每周一次的晚点名制度,发挥晚点名课堂的战斗堡垒作用,使之成为高校辅导员老师进行宣传和教育的平台。此外主题班会是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另一个阵地,辅导员老师依托两个平台紧扣时代主题,分享和传播最新最前沿的时政热点和政治理论思想。
4.社团活动
没有社团活动,就没有完整的高等教育。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育人的有效载体之一,是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文化建设以及学生发展成效的集中映射[2]。辅导员深入研究大学生社团发展特色及其影响因素,将学生社团活动与时代主题、时政热点相结合,赋予其全新的主旋律,成为引领学生思想、开展思政教育的窗口。
三、“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信息甄别能力降低、专注力分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遽增,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虽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正确选择和判断出正确、有价值的信息,容易在网络信息中迷失,且缺乏批判思维,受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反动势力迷惑和鼓动,走入歧途。且学生在网上阅读信息时,延伸信息和无过链接过多,容易偏离学习目标,导致注意力涣散,并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2.大学生阅读信息模式发生巨大改变
屏幕阅读方式逐渐替代书本阅读模式,成为主流阅读模式,碎片式的阅读方式开始代替传统深阅读方式。伴随着阅读模式的改变,大学生的阅读理解模式也在变化。网络用户对于网页展示的内容往往会从头到尾扫视,越往下走,浏览速度越快,横向扫视的内容越少[3],屏幕阅读对辅导员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3.负面信息无孔不入
随着网络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学生利用各种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与世界产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大学生因为尚不成熟,缺乏较强的甄别能力,较之以往更容易接受到负面信息从而影响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出现对政府认同度降低、政治效能感降低、政治意识薄弱、缺乏政治意识责任感等。
四、利用“互联网+”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1.继续加强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以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方法为抓手,辅导员始终应该坚守在学生课堂、晚点名、主题班会、学生社团活动和各类讲座和沙龙等现场,并加大对此类活动的指导和参与度,调动学生积极性,减少网络阅读和娱乐时间,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教室、图书馆和体育场,增加与现实世界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融入到各类传统教育中,提升高度,寓教于学,寓教于娱。
2.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教育
高校辅导员将互联网和传统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引导学生建立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更要注意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辨别互联网信息的能力。
3.提倡合作创新,掌握互联网话语权
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要及时对经典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最有价值的部分,创新互联网合作模式,与不同部门、互联网的不同模块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合作,营造有影响力的思想舆论氛围,掌握互联网话语权,引导大学生参与到其中,使学生体验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和实用价值,激发出学生学习政治思想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构建校园互联网新平台,重视第二课堂教育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要根据学生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转变工作模式,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数据分享交互功能,主动占领学生互联网阵地,如配合高校建设手机版校园主页,开设个人公众号,及时在微信朋友圈、微博、qq、知乎、天涯等新媒体平台分享符合时代主题并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热文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要对所有信息进行严格把关,严防不良信息介入,建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第二课堂,打造网络文化精品,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形成大学生政治教育广阔而坚定的阵地,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迁移到互联网平台上来。
5.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针对互联网的复杂性和交互性,高校需完善计算机信息设备、计算机软件等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备的完善是对各种网络媒体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高效地整合与应用的重要前提[4],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水平。一方面高校应注重引入足够配置的硬件设施,建立应有的网络通道,加强网站设计和公号建设;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重视和发展网络教育,适应学生网络学习习惯,从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总之,在进入“互联网+”这一全新时代后,高校辅导员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和一线工作者,应拥有时代的敏锐性,将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法与新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既不放松对原有思政工作阵地的坚守,同时要顺应时代开创新的工作领域,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之所做,并不断提升个人理论水平,成为内外兼修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谢莹莹.创新的扩散:中外合作大学生社团展特色及其影响因[J].中国青年研究,2018(2):101-107.
[3]韩福顺,林妍.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42-44.
[4]刘慧敏.新媒体视角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45-46+51.
2020—04—06
G641
A
1673-4564(2020)05-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