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的完善①

2020-02-2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课分类考试

郭 俊 孙 鑫

浅析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制度的完善①

郭俊孙鑫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句容 212400)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已开展十余年之久,各省都取得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对高等职业院校分类招生考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分类招生考试;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性。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直接从事的是社会上的劳动岗位,这些岗位带有明显的专业特点,所以专业的专属技能教育培训模式完全不同,对各科类也应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所以,高职考试分类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不同高等院校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分工需求。实施多种多样的考试模式,让学生能在科学公平的前提下,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机会,获取相应的接受教育权利。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和健全的教育体制,都为学生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

一、分类招生考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分类考试方式内容缺乏系统性

当前,高职院校的考试模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采用教育部提出的文化考试+能力测试的模式。比如安徽省的高职院校就使用该模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学生在文化课成绩合格的前提下,普通高中学生参加的是职业适应性测试项目,职高的学生参加的是职业技能测试项目。文化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高中各科的基础知识,二者考试难度和深度不同,如果文化课没有达到院校要求的分数,就没有资格再参加后续考试。职业技能测试和适应性测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的专业素养。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专业性强,所以针对人才的遴选方式终究会出现一定的主观性,即使教师努力做到客观认真,但依然无法短时间内掌握学生的真实技能。以安徽省的高职学生为例,高考志愿有4个选项,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进行考试,但是这种备选性的考试模式,使得学生无法同时掌握这么多的专业技能,掌握的专业知识不牢固。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而院校片面追求学生的数量,很难做到真正去考核学生的质量。

2.分类考试生源数量、质量逐年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6年,在北京的高职院校计划中,要求招收2.5万学生,实际到校报到的人数是2万人;2016年,陕西省高职院校的文职类和理工类106所都没有人报名;2017年,在江苏省的高职院校计划中,要求招收7.53万学生,参加考试报名的总人数达到6万多;安徽省省内共计150多所高职院校,在招生中遇到了0人报名的现象;河北省也有将近超过一半的高校没有学生报名;在湖北,空缺了2万个名额。所以,纵观我国各省市招生,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源危机。学生人数不够,学生的质量一直存在下滑趋势。其主要原因有:(1)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人文认识的偏差。不少家长认为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就是社会上的技能性人员,这类人员入职后基本都是体力劳动,不需要接受良好的文化知识。家长认知的偏差导致学生的理解错误,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2)分类招生体制存在限制。目前,各高校遵循因此录取制度,即如果考生在春季考试中被某高校录取,那他就失去了6月的统考资格。很多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宁愿选择高考。(3)高职院校源于其教育及未来就业方向的特殊性,吸引了文化课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他们选择高职院校就业不是因为爱好,而是因为即使参加高考,也无法到达最低线,同时由于年龄限制,不能进行就业。

二、分类招生考试改革的思路

1.增加高校体量,建立完备的招生分类考试制度

目前,美国境内拥有超过4000所的社区学院和高职院校,为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正视高等教育,特别制定了专门的面试录取制度,这些学校培养的人才,既掌握了相关的职业技能,还具备一定的高等教育素养。我国也有将近2000所高校,但基本都遵从一考定终身的原则,只有单一的考试制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在智商、体力等方面的差异性。近年来,我国有某些高校提出并开始了自主招生,但并没有形成规范的、完善的制度,使得招生工作和目的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2.增加招生考试机会,改变“高考定终身”的招考模式

我国的高考招生存在形式单一(笔试),时间固定(6月),每年仅一次的缺陷,这样学生只能有一个选择,导致的结果是一批学生高考失利就继续复读,另一批学生则开始盲目就业和择业。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同时给更多高校自主选择招生模式的权利,这样不仅能缓解学生求学压力,还能让高校录取到专业需要的人才。

3.不盲目“唯分数”论,丰富招考评价体系

美国高校招生中有著名的ACT、SAT考试,但这两种考试呈现的分数不是高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还需要结合学生综合素养、高中成绩和个人的行为道德。这种综合的考评制度,有助于美国学生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认知和培养。但中国教育一直是以“分数论英雄”,“得高分者得天下”的势头从未消退。这样,教育体制只看中文化课一项,不再关注学生的其他能力,出现不少个人能力和品德素养低下的学生。对于有特殊才情的学生来说,这种招生制度,使得他们必须顺应文化课的需求,一旦文化课成绩不好,则无法进入理想的大学。

三、分类招生考试改革的建议

1.政府要制定更加完善的分类考试政策制度

首先,国家教育部门应该积极推进多维度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文化素质”模块,把文化课成绩、专业技能测试和道德多作为其中的子集。“专业技能测试”不仅要求学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过关,同时还要考核学生是否能进行实践工作,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职考试。这样,评价学生的高考体系就是综合素养的结合。

其次,在高考内容中,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增加对学生动手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考核。根据不同的专业编制不同的试卷,组建真正的人才测评系统。选择的监考人员要能真正做到公平公正,还可以在面试中聘请企业的相关人员作为监考老师对学生进行考察。

最后,参考普通高等院校的录用模式,把高职院校进行上下分档,形成“一专二专三专”模式,这样避免学生重复报同一档次的院校,可以集中精力提高自身素养,从而选择到合适的院校,也能提高学校生源的素质[1]。

2.提高社会对于高职院校的认可度

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还应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首先,教育部门应当积极为人才规划制定相关制度,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可以为学校提供专门购置设备的储备资金,要求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补助。在学生就业中,引导企业偏向一线生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并为其提供晋升渠道,这样才能逐渐引导社会理念变革。

其次,更新招生模式。打破高职院校独招和统招枷锁,更改为高考前置考试招生,杜绝学生投机的心态。意味着学生必须参加高职考试或者本科院校统考。

最后,提高录取的学生质量。高职院校在招生工作中要制定合理的人才鉴别方法,如可以在测试环节中加入实践测试,着重关注某方面展现特殊才华的学生,保护他们的才能,为其发展提供后续的支撑和辅助。学生入学后,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全面一体化服务,不仅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还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针对高职院校招生考试理论研究要加强与实践的联系

目前很多研究者都在关注考试招生的理论研究,但很少涉及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制度的研究,导致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第一,对高职院校考试改革理论研究需要重点对招生考试的内容、形式以及录取方式进行系统性地对比分析研究,进而完善相关概念框架的建立。第二,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和导向,实现生源数据信息的建构。基于大数据技术,研究高职院校考试招生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和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生源的发展进行全程跟踪调查,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将不同招生类型生源的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分析,进而根据结果和原因有针对性地调整招考方式和内容。第三,不能满足招生考试中的表层结果,对内部隐藏的反馈信息要进行深度挖掘。招生考试形式与内容的设计不仅仅是面向效率的公平开展,更重要的是转变对考试功能的认识,从考试结果中挖掘隐藏的有价值信息。一方面,学生学习能力可以从考试结果分析中评估出来,同时方便后期遴选;另一方面,考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通过分析考试结果进行综合评估,进而指导考试招生制度目的的调整和改革。但需要指出的是,生源遴选的标尺不能仅仅将考试数据为唯一测量对象或者唯一公平遴选的工具。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逐步开放考试结果数据,一方面有助于提升高考开放性和透明度,另一方面拓展挖掘高考科学性与可利用性等潜在价值的能力。

总之,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元化和分类化成为必然趋势,以往的统一性和统考性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但是,分类招生考试的内容过于表面、制度不完善、每年的招生数量与质量下滑、没有科学合理的培养人才方案等现象也长期存在。所以,制定完善的分类考试政策制度,提出创新分类考试招生的新对策,提高高职院校社会认可度,改进分类考试招生制度变得非常紧迫。

[1]卢小珠.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支持高职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2002(4).

2020—05—12

2018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立项项目《现代学徒制视角下分类招生在实现农业类高职院校招生招工一体化中的运用研究》(2018SJSZ342)。

郭俊(1982—),男,江苏句容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G718.5

A

1673-4564(2020)05-0008-03

猜你喜欢

文化课分类考试
分类算一算
中职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体育舞蹈中等专业院校学生文化课兴趣程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碰撞:故宫文化课与英国中文热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