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升研究①

2020-02-23李秀绒徐培鑫高慎波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危机应急

李秀绒 徐培鑫 高慎波

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提升研究①

李秀绒徐培鑫高慎波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对突发事件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处于冷静状态,他们既可以自救,也可以互相帮助,防止事件更大规模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危机意识。

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大学生

突发事件是指突发性、非预期发生的重大或敏感事件。在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由于缺乏足够的经验、心理和必要的思想准备,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必然会产生思维低落、恐慌和心理压力。对突发事件有良好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冷静下来。他们既可以自救,也可以互相帮助,防止事件造成更大规模的发展,纠正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错误人生价值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突发事件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尽量减少各种损失和影响。因此,有必要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危机意识。

一、大学生面临突发事件的状况

1.缺乏心理准备和自救能力

虽然大学生更关注重大突发事件,但当身边或自己遇到突发事件时,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和手段,加上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会有很多大学生出现自救能力不足,甚至无法自救的情况,对学生身心造成不利的影响。

2.缺乏社会责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因为大学生长时间呆在学校里,对社会没有完全了解,加之学校对大学生缺乏危机教育和防范意识教育,特别是没有教会大学生如何面对突发事件,导致大学生在突发事件面前缺乏社会责任感。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一些学生甚至为了博取大众的眼球和关注,在没有弄清楚事件真正原因和来源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传播对事件带有负面影响的文字或视频,从而引起群体恐慌。

3.自我心理说服能力不足

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突发事件对他们的心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知识训练和心理承受能力培训,事后心理咨询显得尤为重要。但他们不愿意找专业的心理机构和心理辅导老师来沟通,认为自己可以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阴影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应急能力不足的原因

1.缺乏有效的预警机制

完善的预警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巨大破坏。缺乏心理干预,无法为应急管理提供心理支持,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更为严重的心理和精神伤害,进而影响当事人的语言表达、情感心理、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我国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十分薄弱。一般来说,事件发生后,他们会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临时做出决定和计划,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没有及时解决,事件进一步恶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大学生危机心理干预机制的缺失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有的高校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专职心理教师较少,从事心理工作或承担心理咨询任务的大多是辅导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窄。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大学生往往会留下一些阴影,需要心理疏导,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效果甚微。严重的甚至影响了学生的正常生活,不能正常毕业。

3.缺乏舆论宣传引导,引发舆论恐慌

当紧急情况发生时,相当多的学校会碍于声誉受到损害而选择封锁消息,导致信息通过非正当渠道传播,造成流言蜚语,加上无人制止信息的扩散,形成社会舆论。此外,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能力较低,一些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舆论引导,导致一些新闻被歪曲、曲解,网络上的大规模渲染和传播进一步激化公众情绪,引起社会恐慌并影响事件的顺利解决,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促使事态向恶性方向发展。

4.应急管理意识淡薄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大多数学生缺乏危机意识教育、人格教育、安全教育和预防意识教育。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缺乏对其提高认知能力的措施,容易产生恐慌。同时,许多高校错误地将学生的安全视为学校保卫部门的责任,忽视了事件处理需要多部门合作,借助和发挥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保卫部门工作压力加大,工作反应不及时等现象。

5.大学生危机意识淡薄

危机意识是人们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对危机的看法和态度。虽然当代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正在觉醒,对危机有了初步的心理准备。然而,他们仍不能正确认识突发事件可能给他们带来的危害,甚至产生侥幸心理。他们不仅没有认真学习平时的危机应对知识和防控演练,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危机防范习惯,无法冷静应对突发事件,造成事件发生后在心理和生理上留下阴影,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三、提高大学生应急能力的对策

1.开展大学生应急教育培训

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同时,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加强心理干预,培养处理问题的技能,提高学生心理干预能力。要注重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危机教育,提高学生的危机防范能力,使学生在危机面前既敏感又冷静理性,冷静应对危机,定期进行制度化的培训。通过现实练习,大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处境,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根据平时训练的知识,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掌握应对策略,进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认知和行为能力。

2.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以分析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为契机,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受突发事件的影响,一些大学生通过自我想象或谣言会导致思想世界的混乱,产生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摒弃远大理想,信仰宿命论和适时玩乐或消极生活。为了帮助学生走出自我想象的迷宫,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坐标,教师应该以突发事件为契机,加强对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

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严禁在互联网等多媒体上传播未经证实的言论和消息,减少因消息的传播而产生公众恐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和人格,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观念,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会产生一种社会责任感,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完善的预警机制是应对和解决重大突发事件的保障。学校应建立学生——宿舍——班级——辅导员——学生办公室线性预警指挥系统,在危机发生时能迅速做出决策,应对事件产生的各种问题。学校根据决策,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提高危机事件处理效率,促进问题的解决,减少事件对学生身心的伤害。

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等方面防范和应对大学生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营造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保证校园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4.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健全的高校应对机制绝不是一时的应急行动,而应成为学校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比如智利在各高校设立安全委员会,通常这些成员都有危机培训和应对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可以组织、协调、指挥。

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知识宣传和辅导。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心理委员,关注事件发生后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出现心理危机,学生应及时向辅导员报告,并安排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干预,确保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性。利用校园网站、学习软件、校园公告栏等传播媒介向学生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心理健康知识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关心自己的心理,积极寻求帮助。

5.完善应急沟通机制

法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勒庞说过:“最初的提示,通过相互传染的过程,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群体感情的一致倾向会立刻变成一个既成事实。” 因此,相对于负面信息满天飞,第一时间抢占话语主动权的效果或效益都更高。高校在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必须争取舆论主动权,争取学校发布最快、最新的信息,做到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高校的信息占有量大,质量相对较高,在沟通体系中处优势地位。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及时与社会沟通,将事件发生的形势和结果及时公开。一方面,根据学校的应急管理办法,按照程序,学校将突发公共事件的真相向有关媒体公布,并以公开、公正、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公布,避免不正确的信息传播而引起谣言和社会恐慌。另一方面,要及时向家长通报紧急情况的进展和结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事态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1]姚恒.大学生应急水平主要要素及提升对策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2020—04—03

长春工业大学2020年高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研究专项课题;2020年度吉林省高教学会研究课题(青年专项),2020年度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李秀绒(1991—),女,山东济宁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5

A

1673-4564(2020)05-0039-03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危机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危机”中的自信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