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教学环境下初中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刍议

2020-02-23冯晓丽

英语教师 2020年20期
关键词:模态英语生活

冯晓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模态教学(semiotic resource)被广泛应用于初中英语教学,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情境更多元,手段更多样,内容更丰富,更具有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是多模态教学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必然要求。多元识读能力(multiliteracies)也被称为多元读写能力,超越于过去的传统的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孙小倩 2019)。初中英语教学中,基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构建模式,为学生识读能力培养提供平台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较单一,一般以语言及与语言相关的模态为主。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媒体、新技术的出现为多模态教学提供了可能性。依托多模态资源构建多模态教学模式,教师能够更科学、准确地利用图片、音乐、视频、表情、动作等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在常规教学中,利用听力教室、多媒体、教师讲授等方式,夯实学生的识读技术,培养学生的识读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网络平台,抓好预习、巩固和复习环节。

在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家乡近三十年的变化。各小组将本组搜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制作成PPT课件。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探究成果进行展示,结合PPT介绍和展示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这些图片和素材是学生亲自搜集和制作的,所以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非常高,主动参与展示活动。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English Presentation。在完成课堂教学之后,利用班级的微信群组织开展“英语沙龙”,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各自的生活经验,畅谈家乡变化的原因,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强调教学重难点,即区别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拓展了学习资源。

多模态教学环境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巩固了学生的英语基础,提升了其口语交际能力,构建了规范的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媒体资源和资源符号的作用,使教学更规范、有序,为学生识读能力的培养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接触丰富的信息刺激,提升了学习兴趣,促进了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宋伟莉 2018)。需要指出的是,多模态教学课堂的构建不是多种信息、多种媒体的堆积和罗列,构建多模态教学课堂要以“立足文本,彰显学科特色”为根本出发点,在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选择和配置上要做到科学严谨,规范有序。

二、改变方式,为学生识读能力培养提供情境

多模态教学倡导通过情景操练、明确指导、批判构建、转变训练、运用媒体等方式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学生识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多种符号的刺激下建立知识连接,对新知识作出快速的反应和判断。适宜的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在情境中,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能力会被调动和激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识读能力。

牛津初中《英语》8B在内容编排上分为2个模块:“Travel in time and space”和“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教师以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识读能力。首先,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围绕本模块的学习内容,寻找相应的视频、图片、影片等素材,为创作课本剧积累相应的素材。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模块3中Unit 2 Travelling Reading Welcome to Hong Kong的内容,分别扮演导游、游客等角色,围绕“The wonderful place about Hong Kong”设计一些富有特色的情景剧本。最后,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带你了解香港》,剧中学生扮演导游有声有色地向“游客”介绍香港的文化、习俗和特产等知识。为了增加课本剧的精彩程度,“导游”还为“游客”开辟了香港电影这个精彩的环节。学生在剧情中从文字讲解、图片、视频、音乐等方面了解了香港,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在综合信息的辨识中提升了识读能力。

教师以课本剧的形式将图片、声音、视频、信息技术等媒体充分引入英语教学,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准备课本剧的过程中被充分激发,自觉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悦纳中完成了学习,提升了识读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改变方式、介入资源、创新方式、创设情境等要把握好“度”。

三、角色转换,为学生识读能力培养提供空间

传统教学模态单一,教师的语言教学占据主要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参与较少,课堂互动差,他们往往只能应对书面考试,识读能力较弱。多模态理念下的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多模态的资源、符号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识读能力。

在教学中,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教师采用了三步推进法。第一步,小组演示激发学习欲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开展学习。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4 Food中让学生讨论彼此喜欢或是不喜欢的食物(What is your favorite food?),并作统计。学生分别扮演记者或受访者,相互采访、讨论,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欲望被点燃。第二步,小组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如:英语文化沙龙的话题:(1)Football in China;(2)The Olympics Games;(3)Environment protection。教师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由选择话题,从网络、报刊、书籍上收集素材,在班级沙龙中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搜集素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第三步,内化学习成果。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中的Reading是每个单元的核心,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教师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加深他们对词汇、语法、文章结构的理解。分步走、有计划的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其在多模态的资源中自主提取、分析和获取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升了识读能力。

多模态教学理念下的英语教学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媒介,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提供了资源。教师将需要“讲”的内容转变为图片、视频和音乐等形式,使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接受刺激、锻炼和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技术识读能力、信息识读能力、文化识读能力和学科识读能力得到同步提升(晏晨莎 2017)。

四、联系生活,为语言学习的实际运用提供契机

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征。英语教学欲体现工具性,则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将英语应用于生活中。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在英语学习中耗费的时间、精力多,但收效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方式方法机械、简单,缺少有效的刺激和融入,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脱离,使知与行难以统一。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模态教学所提供的多场景生活模式,为学生架设文本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他们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英语能力。

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4 Food主要从饮食与生活方式角度讲述了如何保持健康。教学中,教师以视频的方式展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学生在接受了视频资源的输入后,对中西方饮食有了不同的理解。此后,教师将生活中“待客”这一常见礼仪嫁接到生活中,引导学生分别扮演中西方“主人”与“客人”的角色,并运用课文中的重点句式进行交流,使教学与生活实现了有效融合。又如,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的综合技能部分通过Daniel和Sandy的对话介绍了如何向对方发出要求和作出回复,教师让学生以电子平台为媒介,邀请朋友参加一次比赛。学生运用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向好友发出了活动要请,有的学生还积极利用小程序、APP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活动的流程与内容,最后发出了诚挚的邀请,课堂呈现出了活跃气氛。同时,教师联系生活,提出问题:“Please stop in at any time,we can have a talk./We can have a dinner some time.I will call you./Let’s get together sometime.等同样表示‘邀请’的句子是否与邀请函上的邀请之意相同?”,在比照中学生发现,两者并非同一“邀请”,前者是邀约,而后者表示“结束”,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对接实际,英语处处融入生活,生活处处为英语的运用提供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将文本与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以多模态的教学场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多模态下将学习思维从课堂延伸到生活,进而使学习模式变得立体多元,在基于生活应用场景的教学多模态中把文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同时,教师适时将关于“邀请”的辨析难点引入课堂,扩大多模态场景的内容,既有效拓展了教学内容,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培养多元识读能力,创设多模态教学课堂与多模态教学环境,实现了资源与技术的共享,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的识读模式,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初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学生的识读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多模态教学理念的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升应成为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断尝试和探索的新领域。

猜你喜欢

模态英语生活
基于BERT-VGG16的多模态情感分析模型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读英语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酷酷英语林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