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化写作,写出作文“真实气象”

2020-02-23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白莲荷塘荷叶

孙 优

当下,高中生在写作训练与实践中常暴露出“无美感”“无内核”“无情感”等问题。教师受困于应试的泥淖,往往无法对症下药,学生更难以写出生活的真相。笔者研究发现,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那么何谓“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呢?有专家分析为四点,依次是:“情境应贯穿学习活动的全程”“真实的或是生活化的”“综合的,即融合听说读写等活动”“有引导性或具备学习支架”。

如何创设情境呢?首都师范大学王云峰教授认为,语文学习情境既要包含语言学习的材料和范例、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则,又要包含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有变化的语言运用情境,以及在这组情境中展开的具体可控的语言实践活动。

而高中语文写作的“创设情境”,贵在创设出作文写作的“真实气象”。所谓作文的“真实气象”,意即立足生活的真实开展真实观察与表达,实现真实写作。真实写作,即写出真实生活的“存在感”“现场感”,呈现出朴素与诗意统一、景韵与情美统一,从而实现“美的表达和创造”。

一、情境化真实写作,贵在朴素与诗意统一

学生写作的困惑往往在于写作内容干瘪,真实情感匮乏。教师感慨学生“食古不化”,学生抱怨“无米之炊”。笔者以为,这往往是写作中真实情境缺失的体现。

真实情境是如何创设并实施的呢?笔者曾和学生一起多次漫游校园的荷花塘,通过开展基于荷塘的真实写作,引导学生写出文字的“风景”。

简言之,创设情境的荷塘真实情境写作,即引导学生在不同季节、气候、时段去感受立体化荷塘的风姿。下面通过学生的例文具体解说:

早九点,静观一池塘荷,只见荷塘上的荷叶,碧绿碧绿的。近处的荷叶上,早晨的雨点还留在上面,应该是台风带来的吧。近处的荷叶很鲜嫩很鲜嫩。几个含苞待放的荷花箭,已经高出了水面。有几片荷叶翻卷着荷盖,好像被风翻动过。更远处的荷叶,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清新有致。这一塘荷叶,给我带来了轻松,给我带来了美。

周敦颐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苏轼说“照水红蕖细细香”。其实,美丽的荷花在诗人的眼里,总是一首诗;在画家的眼里,总是一幅画。而在雕塑家的眼里,这一朵朵白莲花,都是自然雕刻成的精美的艺术品。

远远看去,这一池塘荷,荷叶茂密,荷香浓郁。这是夏天给我的最好的礼物吧!如果说眼前有一道盆景、有一副巨画,我想,这盆景就是这一池塘荷,这巨画就是这满池荷叶。张大千的荷叶画也莫过如此。早晨在清风中,看风吹荷叶,看荷叶直立,看荷花开放,看菡萏含苞,清新极了,爽朗极了。

上文是学生漫游荷花塘后的课后随笔《台风过后的荷花塘》。一片浅浅的荷花塘,学生常常无心问津;当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反而才思勃发,兴趣盎然。

真实写作中要让每个学生拥有自己观察的兴趣点,形成自己的观察点,进而生成独特的思考点和写作审美点。

这位同学的随笔:写景不疾不徐,荷塘轻盈曼丽,巧妙的嵌入个人观察之后,写作就走向了朴素与诗意的统一。我们可以顺着他的写作思路想一想:

台风天的荷塘,与月明星稀的荷塘有何不同呢?而荷塘里的荷叶与荷花又有着怎样形态各异的风姿呢?晴空万里的荷面与阴雨绵绵的池塘又有着怎样的细微妙处?文字是朴素的,也是真性情的,作者写出了立体化的荷塘观感,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了荷塘的美。

同时,文章也在表达着满池诗意。作者用“轻松”“清新”“爽朗”分享着喜悦,看似传情,实则传递着浓浓的诗意。周邦彦笔下“一一风荷举”的夏荷,朱自清笔下“弥望的田田的”荷叶,无不传递着美景外的乡愁情感。“早晨在清风中,看风吹荷叶,看荷叶直立,看荷花开放,看菡萏含苞,清新极了,爽朗极了”,这一塘荷叶“给我带来了轻松,给我带来了美”,台风过后的校园荷塘,在作者眼里竟充满了如此惊喜,在读者面前呈现出诗意融融的场面。

原来真实情境下的写作,能将朴素美与诗意美和谐统一起来,细腻的展示着荷塘的动态与活力,既关注生活别样细节,又典雅如诗,呈现一派真实可感、芬芳馥郁的荷塘景象。

情境化真实写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勤观察、善观察,进而养成写作的敏锐力,那么校园里的荷叶、荷花,林荫小道的一草一木,甚至教学楼走廊深处拐角的一处窝巢,都能出新、出彩!因此,情境化真实写作教学,应主动给学生创造极佳的写作场景,促进学生生成真实的写作思绪,写作的真实感自然顺理成章起来。

二、情境化真实写作,贵在景韵与情美统一

情境化真实写作过程中,学生写作有时并非欠缺语言的积累,缺的更多的是怎样由“眼前景”生成“内心情”——生活感叹之美、生活妙悟之奇。

王安石曾感叹:“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而要能够生成“内心情”,学生除了从书籍中汲取写作营养,更要睁大欣赏自然与世界的眼睛,做到“求思之深而无不在”,这样才能将景韵与情美有机统一起来。

有位同学写《夏日观荷》的景象,她首先写莲花的不同类型:一种以收获莲子为主的“籽莲”,一种以收获莲藕为主的“金莲”,一种以观赏荷花为主的“花莲”。而她所聚焦的则是盛开的白莲。她是这样描写的:

朵朵白莲耀眼璀璨,点缀在碧绿的荷叶之间,仿佛栖息在荷叶中的鸟儿——悠然、惬意、舒适、自由,再也没有如此白莲和碧叶相交融的场景了。白莲既可以观叶,也可以赏花。白莲的花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我想,白莲的地下也应该结藕吧。那藕一定是香甜妙脆,美不胜收。

美,不仅具有其漂亮的外形,还要有厚实、丰满的内质。这样,形和神才会结合,成为大自然的壮美。

这位同学写出了观荷的真感悟、真状态。而感悟的诞生源自对白莲细节及生长的自然观察。可见情境化真实写作重在饮一瓢生活的“活水”,这样才能把景韵与情美统一起来。

这种抓住景情关系进行写作的方式,在另一篇学生习作《荷花塘里隐着的惊天妙语》,体现的尤为明显——

早晨起来最美的风景,莫过于面对这一片静静的荷塘。

碧绿的荷叶,洁白的荷花:清新、淡雅、宁静。这一片美丽的荷塘,这一片宁静的人生,什么能够像荷塘这样悠然、宁静?叶子和叶子出水很高。叶子和叶子紧密相连。一朵朵硕大的白莲花,点缀在其间。像白玉兰一样,洁白的荷花成了池塘最美丽的眼睛。

今天早晨,这一塘荷花,在我的眼里,它是一片生活,它是一片生机,它是我们这些小人物放松心情的一片风景。不是么?不要到很远的地方,就有很美的风景;不要到很名胜的地方,就有很朴素的情致。这一荷池塘,这一池塘的荷,便承载了这样的使命。

而谁能想到,大约是在四年前,这一池塘的荷花全部枯萎,这一池塘竟成了枯水臭水?经过去年,一个冬天的努力……这一荷池塘又充满了荷叶,又点缀着莲花,又是一塘生机,又是一塘生命……生命时有凋谢,而生命的活力需要人去维护。

荷花如是,人亦如是。

《荷花塘里隐着的惊天妙语》,作者从荷写到人,从自然写到人生,是巧妙的笔法。写眼前景时,作者就以自然观察进入“眼前景”;写心内情时,作者就以自然联想窥探“眼外情”——绝不牵强附会,亦非生搬硬套,自然地走向了景韵与情美的统一。

情境化真实写作即写出思考的深度与层次,才能生成景韵与情美的和谐。与前文《夏日观荷》不同的是,本篇在情美中还添了一份禅理。作者发现了自然与人生的交互哲学:“经过去年,一个冬天的努力... 这一荷池塘又充满了荷叶,又点缀着莲花,又是一塘生机,又是一塘生命...生命时有凋谢,而生命的活力需要人去维护。荷花是这样,人也是这样。”

我们如何引导学生在“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中实现“有得”?情境化真实写作下的真实思考,是写作之流静水流深的关键。

综上可知,高中学生写作暴露出的“无美感”“无内核”“无情感”等问题,并非遣词造句功力不足、死诵硬背积累不够导致的,而是缺少情境化写作的真实环境。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门窗紧闭”的教室,引导学生进入真实写作的“真实现场”“生活现场”。

当学生纷纷走出教室,拥抱自然;当学生看遍人间草木,聆听天地交响,思考宇宙奥秘……学生怎会没有渴望的写作图景,怎能没有观察生活的独特触角,怎能没有浸透灵魂的追问反思?当写作之美通过情境化真实写作得到唤醒与激发,学生必能在写作中润满蓬勃的文思,激起晶莹的浪花。

猜你喜欢

白莲荷塘荷叶
小荷塘
池上
荷叶像什么
热闹的荷塘
荷塘
白莲
荷塘三记
荷叶圆圆
参观白莲抽水蓄能电站赠吟友
荷叶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