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2020-02-23孙志英
孙志英
朗读就是借着语言将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表达形式,课堂上学生有效的朗读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与交流,构成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也对朗读作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以及获得足够的朗读练习来不断提升学习效果和质量,教师应当结合先进的教学方式来辅佐学生提高朗读能力。
对于初中生来说,朗读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够帮助学生规范读音,在语感生成下能更好理解文章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往往忽视了朗读的重要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就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来进行优化改革。通过有效的朗读方式,学生能够以自身为主体去探究语文当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进而获得学习效果的整体提升。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体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来理解文章,从而改变了枯燥的讲解来接受知识的弊端。朗读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层次性、有规范性的进行知识吸收。[1]结合教学实际,我们教师要有效开展初中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探索。
一、整合教学资源,培养朗读能力
语文教学的内容多样、题材丰富。由于它的涵盖范围非常广,因此对于基础性的要求也有更难的理解。因此,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不仅仅局限在教材上的讲解,而应当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整合优化,通过科学性的整理分析和归纳,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知识的整理归纳也应当通过多种技术来进行资源的整合,包括互联网技术等,来扩充学生的阅读面。
例如:我们应当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教学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这种多媒体技术,增强对语文朗读的兴趣。将自己所搜寻到的资源进行整合,归纳到课件中,系统性地给学生讲解。同时也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的电子图书馆,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自主进行图书的搜集以及阅读。这样学生阅读书籍的形式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当中,也通过这种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来拓宽自己的阅读面。结合网络信息快捷的特点,学生能够及时接收到社会中出现的新闻,根据这种直观、时效性强的案例,通过阅读提升朗读能力。当下比较流行的就是设置打卡环节,教师设置打卡环节,学生根据自己搜寻到网络书籍,将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朗读发送到群里,让每一位学生进行分享和参考。通过与他人的对比,来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利用这种方式将资源不断的进行整合,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
二、拓展朗读方式,完善朗读技巧
语文学习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在朗读教学中,就需要拓展学生的朗读内容,使学生获得的素材多种多样,学生才能够在这种多样化的素材当中选择性的进行朗读,不断完善自己的朗读技巧。
例如:朗读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语文课堂当中,同时可以在课下完成。一方面,在学校,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教师分享,通过自己的朗读获得正确的语速以及音调的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之后,学生的朗读水平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另一方面,学生在家庭中,无法获得老师面对面的指导,就可以结合互联网技术将自己所朗读的内容发送到老师的邮件或者微信群当中,及时的获得反馈,老师通过这种微信群来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线上与线下的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朗读内容,学生才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兴趣。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获得老师的指导,使自己的朗读能力、技巧不断地进行更正完善。反馈评价也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朗读变得更加科学系统化。
三、教师朗读,凸显朗读示范效应
陶行知说过,教师的职务是在于育人,而不是只在于教导知识,教师所要做的是要教导给学生真实的本质。因此,为了充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本质,结合朗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以正确的朗读技巧来进提升朗读水平。良好的方法能够获得更为直接的朗读效果,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技巧的培养就需要教师正确的示范,在示范的过程当中,给予学生情感交流和亲和交流,凸显示范效应。
例如:在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背诵此文也有更好的效果。在朗读技巧上,教师应当进行正确的技巧示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盼望着,盼望着。春天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我们分析这一句话,可以得到: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天比喻成一个睡醒的人。因此在朗读的过程当中,这一句的技巧就在于将拟人化的写法读得自然生动,才能够更好地体会意境,感受散文的魅力。学生能够在朗读这一句话的同时真切体会到情境,闭上眼睛去感受春天的美妙。教师朗读的技巧示范的越好,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就能越透彻。[2]
四、因材施教,进行朗读指导
教书育人就像在培养花木一样,首先要清楚花木的结构以及特点,才能够给它施肥浇水。结合到教育过程当中,就是要因材施教地进行指导,抓住学生的个体特点来进行分析,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
例如: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专门性的指导,一定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高兴地进行朗读练习。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的理解能力。因材施教需要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结合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差异,来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制定特定的教学方案来满足每一个学生个体的要求。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课堂朗读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的能力存在差异性,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分配给他们篇幅较短的文章以及所蕴含的意境较少的文章,同时这篇文章在字词的要求上也不是特别难,朗读这样的文章才能增强他们朗读的信心,这样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心应手。学生能够适应,就说明这种教学方式是正确的。因人而异,学生朗读才是有兴趣的、有信心的,效果就不必说了。
五、丰富课堂氛围,朗读灵活化
学生都对活跃的课堂氛围有着更高的兴趣,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同样如此。应当给予学生有趣的课堂氛围,才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同时要让朗读变得灵活、自由。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领读环节以及教师指名让某一位学生进行领读,其他学生跟读,这样其他学生就能够跟随领读同学的节奏特点,更好地进行朗读。也可以进行教师引领大家读,这样能够学习到老师的朗读技巧。同时我们也可以结合音乐等多种方式创造一种良好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配乐的氛围当中激发自己的朗读情感,从而真切地体现出朗读的感情。在文章《伤仲永》一文中,在初读文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给予泛读标准,教师读一遍让学生初步的理解文章以及学会文章的字词。然后可以结合音乐的形式选择一个较为悲伤的音乐,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堂的情境,体会当时仲永的心情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种结合配乐的方式丰富了朗读的氛围,使他们以更高的兴趣参与到朗读的环节当中,每一位学生的情感都能够更好第发挥出来。
无论我们通过什么方法都应该重视初中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朗读能够使学生更快速理解文章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飞速的提升,利于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