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①

2020-02-23施伟萍王怀岑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遗文大师文化遗产

施伟萍 王怀岑

产教融合背景下“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改革实践研究①

施伟萍王怀岑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104)

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将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引入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中,在学习非遗制作技艺的同时,师生与非遗大师一起研发非遗文创产品,可以形成非遗特色的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模式,实现产教研学+创业的一体化。

产教融合;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密切相关,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作为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是必然趋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产品”(简称“非遗文创”),其资源一方面来自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则源于有形之物,包括将非遗的文化概念进行物化的产品、和非遗相关的文化空间、以制作技艺形成的工艺品等,并融入到学校的专业特色教育之中。

一、目前非遗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非遗教学脱离行业实际,非遗课程没有创新

职业院校的非遗项目课程虽然都是地域性很强的特色项目,但是因为与行业不能紧密合作,虽然开设非遗专业或者非遗项目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非遗的课程就索然无味,没有创新,所以有的院校招收了非遗专业的学生最后也都转向其他专业方向,非遗课程更是难以为继。

2.职业院校缺乏非遗专业师资,非遗课程没有特色

传统的非遗传承主要依靠家族式或者作坊式传承,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非遗的人才遭遇瓶颈,非遗传承人面临年老后继无人的窘境,他们有技能但是很少进入职业院校参与非遗教学,而职业院校教师又缺乏非遗专业实践经验和过硬的非遗技能,无法胜任非遗项目的技艺性教学工作。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缺乏系统化的非遗课程和专门的特色教材。除了开设非遗专业的职业院校外,其他非遗课程多以讲座为主,没有系统化开设非遗技艺传承实践课程和非遗特色教材。

3.非遗项目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吸引学生

目前开设非遗专业或课程的职业院校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采用非遗文创产品研发教学模式,缺乏与非遗项目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即使在建设实训场所时也很少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建设与市场有机结合的非遗文创产品研发教学平台,造成很多非遗项目有传承教学,但没有研发、拓展和创新的载体。

二、解决非遗项目教学问题的方法

1.强化专业课程与非遗特色课程相融合的创新理念

通过将非遗项目嵌入到相关专业,遵循非遗传承人成长规律,从普及非遗知识入手,进而学习相关的非遗项目的技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特长,学习一至二门非遗特色课程,并熟练掌握相关技艺,以工匠精神来要求学生,并参与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用青年人喜欢的元素融入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之中,研制优秀的产品除了参加行业大赛,还可以逐步走向市场,得到市场的认可。

2.依托研发中心实施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模式

设立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中心。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机构,可以由非遗大师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其职责为指导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并与行业大师紧密合作,共同研发项目,最终落实到教学实践中,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任务。大师、教师示范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实施。研发中心具有承担设计产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指导学生选修非遗项目课程和指导就业创业、参与学生社团实践活动、进行校企合作、投放产品进入市场等功能,是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加特色教学的研究平台。

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模式围绕研发中心这一平台来实施,研发中心要充分发挥行业非遗大师的精湛技艺和学校教师的理论素养的聚合作用,带领学生一起利用课堂进行创作,在相互的研制中教学相长。比如一个作品由非遗大师和教师一起进行设计,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提出新的设计理念,有好的建议大师和教师再加以改进,学生也在学习中钻研。

研发中心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发展平台,将技能学习与新品研发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了更快更高的发展。

3.研发的非遗文创产品推向市场机制创新

非遗产品研发式教学可以真正实现产教学研+创业一体化,在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实践中,并不是对非遗形式的简单模拟,而是发挥与市场接轨的各教学基地的作用,深入市场调研,挖掘非遗中最本真的价值元素,探寻能够承载现代文明的艺术力量,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推进非遗实践性教学成果转化为体现非遗文化内涵、具有一定市场价值的创新性产品。

三、实施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的建议

1.研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化地嵌入非遗项目课程

通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嵌入非遗特色课程,全面而系统地开展非遗文创产品研发教学实践活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从学生个体发展的兴趣培养出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选定了苏扇、核雕、缂丝和刺绣等项目,在课堂教学中以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为任务驱动,完成含有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学校成立文化旅游研究院旅游工艺品研发中心积极推动研发教学的实施,完善非遗文创产品研发教学模式,在进行非遗项目教学的同时,又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研发出一批市场认可的非遗文创产品。

2.引进非遗传承人成立大师工作室,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职业院校教师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非遗相关项目的知识和技艺,要单独承担非遗项目化教学难以胜任,必须与行业大师一起组成“双大师”教学团队共同承担非遗项目化教学。如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校企合作,成立了非遗传承人大师工作室,引入了苏扇大师邢伟中、核雕大师陆小琴、缂丝大师范玉明、刺绣大师汤晓红等四位非遗传承人领衔非遗大师工作室。同时,选拔一批专业骨干教师进入非遗大师工作室,与非遗大师一起组建成“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研制非遗传承人培养方案、设计嵌入式非遗课程、承担非遗项目教学等工作,共同推进非遗项目的研发和创新,做到专业教学与非遗产品研发相结合。

3.搭建与市场接轨的非遗教学平台,保护和传承非遗项目

非遗文创产品研发中心可以加大推动课程教学与研发产品相结合的力度,在非遗产品的研发方面进行努力,拓展文创产品参与行业各类大赛的评奖。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模式以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要逐步形成“一条主线、两个理念、三大步骤、四维融合”的特色。即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主线,以创新理念和创业理念为指导,分研发策划——项目实施——推向市场三大步骤,实现产教融合、职能融合、专创融合和互联网融合。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积极实施非遗文创产品研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师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但是也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并进行教学绩效考核,特别是非遗教学实训场地、展示展厅等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有评估、考核、激励等科学的管理。师生通过研发中心下达的研发教学任务完成教学,遵循着因材施教、现代学徒制等教育理念和方法,有机地将非遗课程嵌入到专业教学中,如能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丰硕的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性成果。通过研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激励开展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师资科研能力,根据研发任务还可以同步进行实践型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材开发、数据库建设、课件制作、微课设计、网站建设等,探索在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时期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并做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与非遗产业教育的真正融合发展。

[1]杨帅.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探究[J].美术大观,2018(7).

[2]王天岚.基于非遗视角下的高校艺术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6).

[3]臧其林.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培养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6).

[4]陈红梅.高校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探索与思考[J].艺术教育,2017(10).

[5]龚坚.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高教论坛,2012(5).

2020—05—12

2018年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行业指导委员会K科研立项课题《文化自信背景下非遗传承人的培养实践研究》(LZW201820)。

施伟萍(1962—),女,江苏苏州人,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和职业教育。王怀岑(1973—),男,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非遗文创。

G642.0

A

1673-4564(2020)04-0035-03

猜你喜欢

遗文大师文化遗产
《春暖花开:书籍设计》《粤东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实践研究:文遗复兴,梅州好礼》
构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的生态模式
基于S-O-R模型的非遗文创产品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
与文化遗产相遇
大师剪我也剪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