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英语“语篇分析”在语法和写作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2020-02-23姚佳力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连贯性语篇分析互文性

姚佳力

(云南大学,云南 丽江674100)

引言

英语作为专业目的语而被学习(EAP)对于外语研究和外语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主要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在应用语言学学科中,“篇章分析”或者“语篇分析”是很多语言学专家重点研究对象。其中比较具有产出性效果的就是句子结构分析,特别是语法、词汇在上下文中的互文性和连贯性分析。通过该种形式具体而系统地分析,可以让语言学习者了解英语句子的正确构成方式,以及英语母语人士如何地道地使用英语。这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是语法和写作教学具有一定积极的促进性作用。

一、语篇分析及其重要性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被Gee 和Handford 定义为位于句子层次以上的语言结构分析。有些语言学家也用“语篇分析”来特指在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中,语言使用者是如何有效地把其语言用文字组合成为连贯的、有意义的篇章。其他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篇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交际中有效无误地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学习语言,语言学家一致认为对于篇章结构的分析和理解至关重要,其中最显著的两个术语就是“互文性”和“连贯性”。在语言学领域,最先提出这两个专业术语的人是语言学家M.A.K.Halliday 和R.Hasan。两人于1976年发表Cohesion in English一书中首次提到了互文性和连贯性概念。

互文性“Cohesion”就是指在篇章中单词与单词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包括各种不同词性的相互结合使用,使得听话人或者阅读人可以有效理解其意思。与之相对应的连贯性“Coherence”是指篇章中句子与句子之间如何有效地衔接,从而形成一篇有意义的连贯性文本。如果一篇文章同时具有互文性和连贯性,那么语言学家认为其真实的意思就可以被正确地理解并识别,从而达到语言学习中交流和交际之目的。反之,任何一篇文章缺少互文性或者连贯性,那就会妨碍其意思的表达和传递,造成交际障碍。所以在语言学习中,学习和运用这两个特性至关重要。在任何外语教学中一旦忽略这两点,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具体分析英语里的互文性,构成一篇有效的英语文章互文性是首要的。根据语言学家对其的分类,主要有语法互文和词意互文两种。如果没有互文性,读者或者听者就会曲解其表达的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英语里的代词就是体现互文性的典型。单数不可数名词必须用“it”来指代,复数可数名词必须用“they”“them”“these”和“those”来指代,一旦运用错误,读者就无法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再举另外一个较为抽象的例子,如果读者在一篇文章中看到“potato”一词,那么在整个语篇中或多或少会出现“vegetable”或者“fried chips”一词,不然“potato”(引申义除外)这个单词在整个语篇中就无法表达其相应的含义。

掌握了互文性,接下来就是连贯性,所谓的连贯性就是如何正确使用英语连词把句子与句子有效地连接起来,从而构成连贯的篇章。要做到这一点相对较难,因为需要学习者对语言的整体结构有到位的把握,以及分句之间关系的准确理解。这一点在英语写作课中显得颇为重要,语言学习者想要写出较为高级的英语长句或文章,连贯性必不可少。例如,这两句分句“The Monkey King was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for five hundred years”和“He had ruined the heavenly party and made a terrible scene”之间为因果关系,只有理解了这层关系以后,学习者才能正确选择因果关系连词把两句话连接成一句结构较为复杂的英语长句:The Monkey King was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for five hundred years because he had ruined the heavenly party and made a terrible scene.当然英语学习者还需要掌握因果连词以及两个分句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因为因果不能颠倒。

二、在英语语法和写作教学中的启示

现阶段,在国内的大多数外语教学课堂上,对于如何有效使用英语语篇结构分析的教学方法来说,虽然还没有达到全面深入地运用,但是就语法和写作课而言,已经有一部分语言专业类学校尝试了该类型的教学方法。因为通过在语法课上对互文性的分析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中单词与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只有掌握了该语法点,学习者才能写出语法结构基本无误的英语句子,这对写作课程也会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其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率先与国外应用语言学专业合作,探讨该教学手段并且实施了英语写作教学的试点。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采用该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语言学习者对于目的语语感意识的培养,以及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对目的语语言结构的了解和正确运用。

由于国内许多语言专业的师生都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英语中互文性和连贯性的功能和作用,尤其是三本类院校,和一本、二本相比,师资和学生的水平都有一定差距,导致该教学方法被忽视甚至抛弃。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仍然是外语语法和写作教学的主流教学法,其直接后果就是语言类学生所学得的英语是僵硬的、不地道的,而且从三本类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发现,其大多数句子为中式英语表达,语法不符合英语行文逻辑。其中最为典型的错误就是代词使用不正确,该类型错误属于典型的互文性理解障碍。

(一)互文性对于英语语法教学的功能和意义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掌握英语中的互文性相对容易,因为它只是涉及英语单词与单词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字面上的意思,该语法点只停留在语言表面层次,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识别。例如,学生一旦看到了单词“herself”,那么上下文中肯定会出现“she”或者“woman”或者女性名字,不然“herself”就失去了其在该文本中的意义。在英语语法教学中,该教学方法值得借鉴。

将简单设计一小节运用该语言现象的英语语法课:

在教授定语从句的时候,教师放映《芈月传》片段,然后列出两个英语句子,Mi Yue was the first Empress Dowager in the Chinese history.She was the great great grandmother of Emperor Qin Shihuang.教师先问后面的代词“she”是谁,学生肯定异口同声回答“Mi Yue”。然后再问,是否可以把“she”改成“they”或者其他代词指代,会有学生回答能,会有学生回答不能,也会有个别学生会回答“who/whom/whose”,此时教师把后面那句话分别改成“Gentleman Chunshen loved her.”和“Emperor Qin Shihuang was the great great grandson of her.”后再问两个“her”指代谁,可否用其他代词来指代。在充分讲解完人称代词所有语法点后(包括主格人称代词、宾格人称代词、物主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教师就可以进入其相对应的定语从句的语法教学,包括如何正确使用“which”“that”“who”“whom”以及“whose”。而且三个例句“Mi Yue who/that was the great great grandmother of Emperor Qin Shihuang was the first Empress Dowager in the Chinese history.”“Mi Yue whom Genleman Chunshen loved was the first Empress Dowager in the Chinese history.”和“Mi Yue whose great great grandson was Emperor Qin Shihuang was the first Empress Dowager in the Chinese history.”会被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和熟记。而且在教授英语语法知识的同时,还巩固了学生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深度和广度。

(二)连贯性对于英语写作教学的功能和意义

与互文性相对应的连贯性就变得更为抽象和复杂了,需要学生理解单个句子的含义以及分句之间的关系后才能对其进行有效连接。此外,还包含了许多连词的正确使用。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在教授语法或写作课程时,首先需要系统地讲解互文性,当学生掌握了其语言要领之后方可开始连贯性的教学。而连贯性的正确使用更适合于写作教学。当然,语法和写作本为一体,无法做到真正地分离。就该语言现象设计的相应写作课案例如下:

教师展现一幅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的照片,首先询问“Who is he?”在教授了孙悟空的英语表达之后,接下来问“What happened to the Monkey King in this picture?”理出英语分句“He was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by Buddha Rulai.”最后教师问“Why was the Monkey King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by Buddha Rulai?”学生必定会有很多不同回答,如:因为他大闹天宫或是偷吃蟠桃和仙丹,或是没有人能够打败他,玉帝只好邀请如来佛祖等等。在确定完真正的因果关系后,教师把两句英语分句“The Monkey King was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by Buddha Rulai”和“The Monkey King ruined the heavenly party.”写在黑板上,先让学生上来标注哪句是因“reason”哪句是果“result”,确定无误后让另外一位同学尝试着使用因果连词把这两句分句连成一句长句。核对准确无误后,教师再提问是否还可用其他连词连接,学生会有各种不同答案,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开始有系统地罗列出因果关系连词包括哪些,继而教授其各自的使用方法。最终会得出四种不同句式,即:

1.The Monkey King was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 Finger Mountain by Buddha Rulai because/since/as/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he ruined the heavenly party.(原因在后结果在前,两个完整的分句)

2.The Monkey King ruined the heavenly party, therefore/so/consequently/as a result, he was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by Buddha Rulai.(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两个完整的分句)

3.The Monkey King’s ruining of the heavenly party caused/led to/resulted in his being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by Buddha Rulai.(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两个名词性词组)

4.The Monkey King’s being locked down under the Five-Finger Mountain by Buddha Rulai was due to/was caused by/was resulted from his ruining of the heavenly party.(原因在后结果在前,两个名词性词组)

最后,教师使用其他有趣文学作品图片进行例句模仿和产出练习。学生水平较高的还可以挑战即兴英语接龙挑战,教师给出一个因果连词,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口头造出与某个有着因果关系场景中文学作品人物有关的句子。例如:Lin Daiyu was always weeping and crying in her daily life, so she died early in the novel of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从以上的教学设计中不难看出,在此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因果关系连词的正确使用,还学会了语法中被动语态的结构知识,这也迎合了上面所提到的语法和写作课可以融为一体的教学观念。

(三)在其它阶段和非英语专业语言教学中的功能和意义

其实互文性和连贯性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的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甚至可以在高中或者初中英语课上试用。唯有学生了解并掌握了英语中的互文性和连贯性的功能和特点,他们的语言学习过程才能回归本真,最终养成语言自然习得的习惯。这也是许多西方语言学家所提倡和推崇的语言学习方法。其次,上面已经提及,写作课和语法课本为一体,笔者认为无需独立分开开设,可以尝试合并为一门课程,但是需要加大其总课时量(每周课时建议为4 课时)。对此最为有力的证据就是目前全球比较权威的英语水平测试,雅思考试(IELTS)中的语法部分就是放在写作中进行考察,要求考生在一个小时内写出一篇长度不短于150字的说明文和一篇长度不短于300字的议论文。而且该考试没有翻译题,这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长期被人们所忽略的问题,国内英语专业所开设的翻译课是否合理有效,还待进一步研究探讨。甚至假设此理论成立,那么也就呼应了应用语言学中所谓的“完全语言环境(total language immersion)”的重要性。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欧洲,尤其在德国,小学阶段后期的外语教学课堂已经开始采用全英语授课,学生们融入进课堂真实的语言环境,其习得的目的语在没有或者尽量没有受到代码转换(code switching)影响的条件下会显得更加自然和地道。而在中国的大多数小学,英语课至今都是中英夹杂或者几乎全中文授课的模式,这也给我们的初级阶段英语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和思考。虽然是否需要用全英语教学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学者中存在一定争议,笔者认为如果我是学生,我必定会喜欢老师用全英语授课,甚至是在语法课上都可以尝试。因为学生的第一语言习得过程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有着天壤地别的不同,如果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忘记母语,也就是说学生的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英语)可以接近或者同步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文),不再受到语码转换的约束,在出现目的语的时刻不需要在大脑中翻译成母语而立即明白其意思,其英语学习的效果将会显著提高。

三、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对英语语篇结构中的互文性和连贯性深入地解剖和分析,语言学习者会熟悉和了解英语母语人士是如何有效地使用其母语的,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形成在其语言习得意识中所谓的“语感”。对于那些在目的语学习中想要达到或者接近母语使用者水平的语言学习者来说,这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笔者来看,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无需再死记硬背英国表达和句型,或者先写出中文句子然后进行死板地逐字翻译,他们可以采用更为有效的自然习得的方式来掌握和运用英语,从而轻松地撰写出语法正确无误、表达较为地道的英语句子和文章,可谓一举两得。

猜你喜欢

连贯性语篇分析互文性
慢性宫颈炎患者采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
Why do we celebrate the New Year?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论广告语篇的体裁互文性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中美领导人演讲语篇对比分析
注释、参考文献与新闻类学术语篇的互文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