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幼儿园美工坊设计新策略
2020-02-23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许丽双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许丽双
“基于创造的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创造是学习的途径,创造的产品即学习成果。美国“创客教育”将“基于创造的学习”视作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认为“基于创造的学习”指向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信心与能力。目前很多幼儿园创设美工坊(即美工区)只是“为建而建”,设置的目的性不强或以完成幼儿园任务为目的,对美工坊所具有的教育价值缺乏认识,导致美工坊零乱,活动质量不高。
我们以幼儿园美工坊为切入点,在“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重新审视美工坊创设的意义及目的所在,从空间材料入手重新改造设计,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工具、材料,大胆表现与创造,帮助幼儿积累多种有益经验,努力提高美工坊的活动质量,更好地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
一、“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幼儿园美工坊的新认识
“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改造幼儿园美工坊,并不意味着彻底颠覆过去的美工坊。改造是赋予、吸收、拓展。我们顺应幼儿的兴趣,以培养幼儿“创造思维、创造能力、创造习惯”为宗旨,从物质建设及理念建设对幼儿园美工坊展开改造行动。
(一)赋予新内涵
重新思考美工坊的功能,挖掘美工坊的教育价值,实现美工坊的多种价值,要体现三个“>”:一是“全面发展>单向发展”。“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美工坊不再只是定位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而是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不仅仅是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认识,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还有激发学习兴趣、学会计划、学会合作、发现与解决问题、分享创造的乐趣等等。二是“思维培养>技能培养”。追随幼儿的兴趣,注重幼儿创造性思维、创造性行为、创造性习惯的塑造与培养;重视幼儿的思维品质,将设计、制作、分享、游戏有机整合。三是“培养过程>培养结果”。注重创造中的学习,关注幼儿在真实情境中的认知与学习,关注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跨学科整合、跨领域整合。
(二)吸收新理念
“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我们对于幼儿园美工坊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基于创造的学习”传承了体验学习、项目学习、创新教育、DIY理念,“做中学”、合作与体验、大胆创造、快乐分享等“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尝试从理念建设方面对美工坊展开改造设计,“创客空间无处不在”——幼儿园里处处是“创客”空间,真正给予幼儿有效的支持。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美工坊的环创思路,倡导有限空间无限创意,因地制宜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改造,营造“创客”文化的氛围,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敢想、敢做。
(三)拓展新功能
“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我们从物质建设方面对美工坊空间展开改造行动,拓展幼儿园美工坊新功能,除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美术物质条件外,还应增添必备的工具材料、可供参考的图书及展示幼儿创意作品的适宜场所等。教师要特别关注如何帮助幼儿了解工具或材料可以做什么、怎么使用工具或材料、如何促进幼儿研究性学习并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幼儿合作学习,支持幼儿在创造中的学习。
二、“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幼儿园美工坊的设计新策略
有足够大的场所,提供足够全的工具,是幼儿园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活动的基本要求。活动室小、空间有限是很多幼儿园美工坊设计中的现实问题,怎样才能让“小空间发挥大作用”“‘创客空间’无处不在”?如何根据幼儿活动需要因地制宜地动态创设美工坊空间,投放适宜的工具材料供幼儿自己动手施展创意,以满足幼儿“基于创造的学习”的需求呢?
(一)美工坊空间改造设计的新策略
策略一:空间优化。重新审视班级的美工坊,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增加。足够大的场所并不是说越大越好,而是应根据幼儿园班级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说,幼儿园正常美工坊应有两张桌子大小的工作台,提供可以记录幼儿发现的墙面以及供幼儿创作的画架;展示幼儿作品的适宜场所,可以是悬挂式、屏风式、墙面式或架子式等;一个简易图书架,放置与活动主题有关的图书和图片;最好有一台电脑,方便幼儿随时查阅资料;还有随时可以存放半成品的位置。空间优化为美工坊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活动奠定了基础。
策略二:空间拓展。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空间动态拓展变化。随着幼儿需要的变化,教师可以尝试将美工坊空间从区域内向区域外延伸,从室内向室外延伸。幼儿的操作场地、操作场景可以因需要而调整,在美工坊空间的基础上向周边拓展。如做“报纸人”,需要多张桌子的合并才能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设计、制作“消防车”,材料体积大可能不需要桌子,但要有很大的空地才能满足幼儿创作的需要。教师应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原来固定式区域为动态式,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与拓展,为美工坊开展“基于创造的学习”活动提供环境及空间的支持。教师不再将幼儿局限在指定的班级区域内活动,走廊、操场、草地等户外的空间随时向幼儿开放,幼儿可以自主游戏。
策略三:空间组合。有的幼儿园空间小,没有足够大的空间来设置美工坊,可以利用活动室内外的边边角角,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效规划、分割,设置美工坊。如活动室前门设置泥塑及小制作区,在走廊过道放一张能收放的折叠桌并放上一块木板,可以增大为幼儿的操作平台,活动后合起桌子,木板藏到木床后面,不占用幼儿的活动空间。活动室里设置绘画区,后门靠墙的角落放置收集的大小纸箱、自然物等供幼儿玩色涂鸦、自由创意,走廊的另一端创设资料墙与展示墙等。通过一个个小空间的有效组合,构成了无处不在的美工坊“基于创造的学习”空间。
策略四:空间链接。丰富的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活动并不存在限定的、不可逾越的范围。对于幼儿而言,“创客空间无处不在”;对于教育者而言,只要幼儿需要,幼儿可以跨区进行活动,不限定幼儿活动的范围。幼儿可以根据活动需要临时链接木工坊、科学坊、建构坊、生活坊等,构建无处不在的“创客空间”。美工坊是依据幼儿创造的需求而设置的,并不是一次性就创设完成的,而是一个不断与幼儿创造进行互动的动态创设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只要幼儿需要,幼儿园处处是幼儿“基于创造的学习”的空间。
(二)美工坊工具、材料投放的新策略
“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美工坊除了正常标配的工具,如画笔、剪刀、泥工板、木刻刀、牙签、糨糊、胶水等,还可以提供幼儿进行创作时使用的特殊工具,如胶枪、胶棒、锤子、铆钉、螺丝刀,甚至锯子、电钻等。这些工具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实际需要而调整,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空间来存放幼儿的作品和半成品。此外,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准备一些技术设备,如计算机、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天平、尺子等,把它们放在幼儿能够得着的地方,以便幼儿需要的时候使用。
第一,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材料的结构会影响幼儿的创造性想象,投放低结构材料更有利于幼儿的想象及创造能力的发展。多功能、低结构的游戏材料给予幼儿更多想象空间,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的奇思妙想。
第二,“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的美工坊面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材料投放要考虑到能促进每个幼儿在自身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因此,美工坊材料必须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不同需求。
第三,在材料投放时,除了常规的美术用品,还可以投放不同类别与功能、跨领域的生活化的材料:一是最基础、最简单、原生态的材料,如蛋壳、果壳、干花、枯草、贝壳、沙子、五谷杂粮、瓜果蔬菜等;二是立体化的美术材料,如黏土、废弃的PVC管材、纸箱、麻绳、螺丝钉、木料等;三是投放跨领域、易组合的材料,甚至大胆置入智能等最新科技元素的材料等。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构思创意,动手动脑,让幼儿在探索、尝试、提问、动手制作中,能够尽兴探索,体验成功。
“基于创造的学习”视域下的美工坊中,幼儿随时会因材料生成新的探索内容。当幼儿提出创意甚至是异想天开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应追随幼儿的兴趣,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与幼儿一起讨论如何实现他们的想法,保持支持的态度并适度引导,营造接纳、尊重、包容的氛围,为其提供实现创意想法和大胆自由创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