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影响效应分析

2020-02-22宋丽萍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

宋丽萍

摘要:中国财政分权体制下,政府官员考核机制不再唯GDP论,地区环境治理绩效也被纳入考核范围。文章基于粤桂35个地级市2007~2017年数据,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探讨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影响效应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二产占比对增加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影响最大,三产占比对增加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最大;地区城镇化水平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水平,尤其是工业二氧化硫。

关键词:公共财政支出;环境污染;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

一、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成功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由于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体制,政府仍然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进入 “十三五”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更是得到了高速度高质量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环境质量下降,污染问题突出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更是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于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视。作为公共财政分配的第二阶段,公共财政支出是国家将集中起来的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渠道,有计划地进行分配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其所掌握的公共财政资金的安排、供应、使用和管理的全过程,反映了公共财政资金的规模、结构、流向和用途。公共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既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本文重点研究了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为粤桂两省区35个地级市进行工程支出分配等方面提供参考。

二、文献回顾

学界对于公共财政支出的环境污染影响效应研究较为丰富,主要是进行污染治理效率的研究和公共财政支出的环境污染的影响因素研究。余长林和杨惠珍(2016)发现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通过结构效应和替代效应,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降低了环境污染水平,另一方面,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其次,作者发现提高经济建设方面支出恶化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服务性支出可以有效缓解环境污染。进一步,肖加元和刘潘(2018)发现了政府财政支出政策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 在化学需氧量、氨氮比重等水质量指标中,人均地区经济产出越过门槛值后政策治理效应反而不再能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这体现出区域间水污染程度上的差异; 在污水处理率等产出指标中,人均经济发展水平越过门槛值后政策治理效率显著提高,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影响水环境治理政策效果的决定性因素。朱小会和陆远权(2017)把中国30个省份分成两个区域,区域1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较强,区域2环保财政支出污染治理效应较弱。研究发现:1.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区域1呈现出开放程度和污染物排放双低的特征,而区域2则表现为双高特征。污染物排放较高的行业主要有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中污染物排放年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采掘业。2.开放经济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对外开放不是助推环境污染的原因。3.中国环保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物排放显著负相关,环保财政支出具有显著的污染治理效应。4.开放經济对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具有门槛效应,当进口和出口贸易总额高于门槛值-1.221、-1.016时环保财政支出的污染治理效应很难发挥。5.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为门槛变量时,有107个观测值低于门槛值,占总观测值的44.58%,其中有59 个位于区域1,占 55.14%。环境污染正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发展,在目前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中,地方政府正发挥着主导作用。

根据文献整理,发现大部分研究使用国家或者省域尺度数据,较全面地检验了该地区的公共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的影响效应,但忽略了更小尺度的,较少研究区域,尤其是城市层面。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之间的异质性,尤其是环境污染的空间集聚和扩散性。其次是数据使用上,大部分学者使用单一的污染物排放表征地区的环境污染水平,难免不够全面。本研究拟采用综合评价法——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和单一污染物——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选取广东(粤)和广西(桂)3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发展程度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进行检验,探索其影响机制,以期对粤桂两省区合作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三、模型设计、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计

为了探索地方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效应分析,并且采用了对数形式以降低异方差和直接获得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本文构建了如下面板回归估计模型:

LNPOLij=α0+α1LNCZZCij+α2LNERij+α3LNGDPij+α4STRij+α5URij+α6TIij+α7OPENij+u(1)

LNWATij=?1LNCZZCij?2LNERij+?3

LNGDPij+?4STRij+?5URij+?6TIij+?7OPENij+u(2)

LNSO2ij=?0+?1LNCZZCij+?2LNERij

+?3LNGDPij+?4STRij+?5URij+?6TIij+?7OPENij+u(3)

POLij表示环境污染水平;WATij表示工业废水排放;SO2ij表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DUSTij表示工业烟/粉尘排放;CZZCij表示公共财政支出;ERij表示环境规制;GDPij表示经济规模、STRij表示产业结构(二产比重);URij表示城镇化水平;TIij表示三产比重;OPENij表示经济开放度。α0为常数项;αk、?k、?k为各变量系数;i为第i年,j为第j个地级市,u为误差项。

(二)变量说明

1. 被解释变量

环境污染水平POL:借鉴许和连等(2012)、曹执令(2013)的文章,使用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年)、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万吨/年),利用熵权法测算历年各地级市环境污染水平。工业废水排放WAT:本文选择地区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年)表征。工业二氧化硫排放SO2:本文选择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年)表征。

2. 核心解释变量

公共财政支出CZZC,本文利用城市当年公共财政支出(万元)来表征财政支出。本文以2007年为基期,对财政支出进行平减计算,消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

3. 控制变量

环境规制ER:借鉴赵细康(2003),采用改进的熵值法(郭显光,1998)将一地区的环境规制水平测算出来。该综合指数由一个目标层(环境规制综合指数)、三个评价指标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和若干个单项指标层组成(钟茂初等,2015)。选取二氧化硫去除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粉)尘去除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四个单项指标,使用改进的熵值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测算各地级市环境规制的强度。经济规模GDP:本文采用地区生产总值GDP表征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文中的经济数据已经进行过平减处理,剔除了物价变动因素。产业结构STR:本文以第二产业总产值与地区总产值之比来表示地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UR:本文使用非农业人口与总人口占比表示城镇化水平。服务业发展状况TI:本文以第三产业总产值与地区总产值之比来表示。经济开放程度OPEN:本文以一地区外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包括港澳台企业)(亿元)与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亿元)的比重表示经济开放度。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广东统计年鉴》、《广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市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

四、经验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单位根检验

李子奈曾指出,一些非平稳的经济时间序列往往表现出共同的变化趋势,而这些序列间本身不一定有直接的关联,此时进行回归,即使R平方高,回归结果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为了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必须进行面板数据平稳性检验。常用的平稳性检验方法有以下几种:LLC、IPS、HT、Breintung、ADF-Fisher、PP-Fisher等。本文所选取的变量均为平稳变量。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二)经验分析

首先进行豪斯曼检验,对模型进行选择,结果均支持固定效应模型;并进行组内自相关检验、组间截面相关检验和组间异方差检验。本研究面板数据均存在组内自相关、组间同期截面相关和组间异方差。为避免以上问题影响实证结果,造成为回归现象,本文对恩研究模型进行了修正,选择使用广义最小二乘矩估计方法(FGLS)。具体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以上回归估计结果,本文发现:地方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成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有利于缓解环境污染。从不同污染物的回归系数看来,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对于工业废水排放的抑制作用最大。回归系数为0.256,大于环境污染水平综合指数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回归系数。从数据上看,粤桂地区的工业废水是主要的工业废弃物,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基数没有工业废水排放量大。而對于环境污染水平而言,虽然其能够综合评价一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掩盖了该地区的数据特征,因此本研究选择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这两种单一的污染物来与环境污染水平综合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回归结果亦表明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确实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更有利于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具体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0.256个单位。

控制变量方面,环境规制与环境污染水平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环境规制加剧了环境污染,其中环境规制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最大,工业二氧化硫其次,环境污染水平综合指数影响程度最低。经济规模方面,经济规模与三种环境污染代表变量均为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加重了环境的额负担,其中经济规模扩大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影响最大。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占比的增加与环境污染三个代表变量均成显著正向关系,其中二产占比增加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120,表明二产比重没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120个单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经济政策和调整成汗液结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经济开放度对于环境污染的三个代理变量影响不是很大,尤其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影响系数最小,数学统计意义不显著。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与环境污染三个表征变量均显示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077,说明第三产业主要排放的是工业废水,在未来治理工业废水方面应该注重在第三产业的调控上。城镇化水平方面,地区城镇化水平均与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成负相关关系。说明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环境环境污染水平(刘冰熙、王宝顺和薛钢,2016),尤其是对于工业二氧化硫,影响系数高达0.807,即地区城镇化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减少0.807个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0.600个单位。这表明国家在大力推进城镇化是合理正确的。

(三)稳健性检验

稳健性检验考察的是评价方法和指标解释能力的强壮性,也就是当改变某些参数时,评价方法和指标是否仍然对评价结果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稳定的解释。本文采用多个环境污染代理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总体回归估计结果正负符号未发生较大改变,估计结果稳健。

五、结语与讨论

本文基于粤桂两省(区)35个地级市2007年至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进行研究。利用回归估计,研究地区公共财政支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作用传导路径,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地方财政支出与环境污染显著负相关,即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有利于改善环境污染水平。本研究选择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这两种单一的污染物来与环境污染水平综合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回归结果亦表明了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确实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影响更大,更有利于减少工业废水排放量,具体为地方公共财政支出每增加一个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0.256个单位。

第二、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占比的增加与环境污染三个代表变量均成显著正向关系,其中二产占比增加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120,表明二产比重没增加一个单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120个单位。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与环境污染三个表征变量均显示出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077,说明第三产业主要排放的是工业废水。

第三、地区城镇化水平均与环境污染的代理变量成负相关关系。说明地区的城镇化进程有利于环境环境污染水平,尤其是对于工业二氧化硫,影响系数高达0.807,即地区城镇化水平每提升一个单位,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减少0.807个单位,工业废水排放量减少0.600个单位。

文章不足:文章在进行公共财政支出变量选取时,由于数据限制原因,未使用公共财政支出在环境污染质量方面的投入进行分析,本研究未来将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求促使本研究更加完善和科学。

参考文献:

[1]肖加元,刘潘.财政支出对环境治理的门槛效应及检验——基于2003~2013年省际水环境治理面板数据[J].财贸研究,2018(04).

[2]余长林,杨惠珍.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支出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基于中國287个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16(07).

[3]朱小会,陆远权.开放经济、环保财政支出与污染治理——来自中国省级与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10).

[4]许和连,邓玉萍.外商直接投资导致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管理世界,2012(02).

[5]曹执令,杨婧.中国制造业环境污染水平测算与变化态势分析[J].经济地理, 2013(04).

[6] 赵细康.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 郭显光.改进的熵值法及其在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12).

[8] 钟茂初, 李梦洁, 杜威剑. 环境规制能否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8).

[9]刘冰熙,王宝顺,薛钢.我国地方政府环境污染治理效率评价——基于三阶段Bootstrapped DEA方法[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6(01).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论国际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立法的有效性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