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研究

2020-02-22李源泉

关键词:目标政治思想

李源泉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培养人才是我国高校教育目的的核心旨归。“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1],这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所必须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基本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举措就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着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全面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不仅需要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1]、全天候和全覆盖地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项“生命线”[2]工作,而且更要做有温度、有角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深度和有态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如何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实现这一目标,是摆在每个施教者和受教者面前的现实问题;要对这个总目标分解细化和逐条落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最终将伟大目标变成美丽现实。

一、目标管理概述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

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率先提出“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的概念,目标管理是一个设定双方都认同的目标并以这些目标的实现来评价员工绩效的过程[4]。目标管理理论已经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且取得良好效果,目前这一理论已逐渐运用到教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领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大学生能否承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只有高度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实现高校的历史使命,担当时代重任。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这给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回答了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只有这样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能胜任重任。因此,从企业管理视角来说,高校的战略目标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这一战略目标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和系统性的工程,更需要按部就班地将战略目标细化成可实现的、可操作的子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导向,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将现代科学管理理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和以实现预定目标为标准来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动态过程。本文将目标管理思想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增强其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其实效性,最终实现这一艰巨任务。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意义及特点

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目标管理更是高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配合、科学规范、高效执行并促进目标达成的重要方法。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高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举措,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科学、高效和有效的必由之路。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意义

1. 目标管理有利于科学地制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目标管理就是以管理目标为中心任务的现代管理方式,它是一个贯穿于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调整等全过程的动态系统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类别、层次、时间、内容、性质和覆盖面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高校要结合新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目标,充分运用目标管理理论,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地制宜、因“生”而宜、因时而异地制定适合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可实现、可量化、可评价和可调整。

2. 目标管理有利于全面地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实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就是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与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互动制定共同目标,将任务目标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高校教师等,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全环节的目标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执行过程中,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建立健全双向互动机制,各自明确自身目标、职权和职责,充分发挥教育参与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教育参与各方的潜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确保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得到落实落细,最终促进高校育人总体目标的实现。教育目标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断通过自我评价、上级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推动各个层次目标顺利落实,不断调整,及时纠正,确保预设目标得到高效率执行。

3. 目标管理有利于有效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一个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各层次目标按部就班地得到执行的动态过程,各层次目标、各教育主客体、各教育资源之间均广泛存在着错综复杂、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联系。目标管理可以避免目标执行过程中的盲目性、形式化,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保证实现效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将直接决定高校育人总目标能否实现,目标管理通过目标制定、执行、评价和调整等环节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效果,不断调整、修正,确保育人总目标不折扣地实现,同时确保其有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特征

政治性。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偏离了这一点,目标管理将失去正确的指引方向。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特有功能,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因此,高校在推动落实目标管理过程中,要紧紧围绕高校新时代育人目标,细化落实目标,确保政治性特征贯穿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系统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综合性系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层次、部门、领域等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目标之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将目标管理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就是以系统视角来强化不同目标、部门、教育参与者等直接沟通联系,构建协同合作机制,形成合力。

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目标执行过程,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为根本目的,强调教育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我评价和外界监督等手段及时调整目标执行进度,按照有效性程度来评价目标管理乃至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整体性。目标管理涉及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非常多,目标管理要坚持“一盘棋”和整体性思维,各个子教育目标相互关联、协同配合,任何一个子教育目标的实现都会影响其他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因此,在开展目标管理过程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的育人目标要有整体性认识,要重视教育要素之间、教育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以整体性思维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实的全过程。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可喜成绩,但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仍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无外乎是高校育人战略目标与可达成的目标存在差异,无法真正实现预定战略目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现实性。

第一,目标过于笼统抽象。当前众多高校基于国家视角来制定本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从整体上来说,教育目标比较空乏、笼统、划一和抽象。比如,高校从教育者角度提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思政课程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的目标,往往不够具体清晰,过于空乏、笼统。而教育对象——大学生往往从自身角度提出“只要及格就行”“拿到毕业证就行”等对自己要求过低的目标,这就造成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目标混淆不清和模棱两可,造成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无法真正将目标内化成行动的动力。

第二,目标量化程度较低。当前高校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普遍过于理论化、宏观化,从而造成在现实工作和教育中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大学生都无法有效实现目标,甚至在开展教育之后无法衡量教育效果。比如,在高校思政课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目的是通过开展这方面教育促进大学生养成爱环境、讲环保的思想道德品质。但是在接受生态文明教育前后,我们如何明确和清晰地去衡量和评价大学生此类不文明行为的发生率,这就影响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和目标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象化目标体系构建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破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瓶颈问题的现实需要”[5],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能空乏和过于抽象,要与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兴趣爱好、个人诉求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具象化目标体系,确保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

本方法适用于普通的砖烟囱施工,投入的施工人员和设备较少,材料简单,具有施工成本低、速度快、安全方便等特点,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第三,目标层级不够清晰。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没有考虑客观实际、大学生个体差异等情况,没有因人而异和吸纳大学生参与目标制定全过程,往往制定出跳起来也无法摘到“星星”的目标,而不是制定出跳起来可以摘到“梨子”的目标。比如,设定通过通识教育让大学生精通文、史、哲、艺等知识,提升大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殊不知,精通这些知识并不是通过几次讲座和培训就能达到,要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和个人情况来确定目标。对那些有“文史哲艺”等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这些目标往往过于浅显,而对那些毫无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学生来说,这无异于是触及“满天星辰”的目标。因此,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间性”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制定出跳起来可以摘到“梨子”的目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个复杂的、有关联的目标体系,“要因层次、教育对象、内容、时间、隶属等把目标划分为根本目标、具体目标、群体目标、个体目标、政治目标、道德目标、职业目标、长短期目标等”[6],只有目标划分清晰,才能“对号入座”,实现目标才有希望。

第四,目标协调配合不足。目标的关联性就是某个目标与其他目标的相关情况,要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辅助目标来形成一个综合的目标体系。比如,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重视政治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等,为此制定一系列相关达成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诸内容要素的系统”[7],有些高校将这些内容目标定性为各自独立、互不相干的个体目标,殊不知,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都离不开这些目标的达成。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高校各个层次、类型、内容等细化目标也要同向同行,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五,目标缺乏时效[8]。没有时效性的目标是毫无意义的目标,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等性质来制定出完成这项目标的时间要求,同时要根据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评价,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调整计划目标。比如,有的高校将新生入学教育的很多内容放在整个学生培养阶段来开展,如安全教育、网络教育、大学适应教育、心理教育等部分教育则需要放在入学教育阶段,通过初期阶段教育来实现增长才干、扩大视野等目标。因此,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不同环节和阶段需要不同的目标达成,要遵循目标时效性原则,更“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1],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六,管理效率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相互关联、支配的动态系统,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职能之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缺乏效率是一个客观事实,促进教育资源协调配合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活动的重要任务。比如,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涵盖教育主客体、方法、地点、环境等,当前如何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潜力、运用资源效率等方面的力度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主体、方法等还不够明确。

以上几个方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基本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缺一不可的关系,共同构成完整的、系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体系。这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中“目标”与“管理”存在的短板与不足,直接影响目标管理过程中“管理”的效果,势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无法实现。因此,加快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是弥补以上不足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短板的成因分析

首先,缺乏充分认识。目标管理理论已经被充分运用于管理领域,但其被运用到其他人文社科领域还不多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和领导者,对综合运用目标管理理论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还没有形成充分认识,主要集中于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运用目标管理的原因、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目标管理功能等认识不够清晰。其次,缺乏管理思维。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方式方法,更是一种管理思维。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者正是缺乏这种管理思维,在具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相对缺乏宏观统筹、协调配合、目标分解、效果反馈、任务落实等过程管理。最后,缺乏主动配合。部分高校的学生对目标管理认识不够到位,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属于高校的事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制定、目标细化和任务分解等缺乏积极主动,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目标管理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

(二)目标条条细化

2012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高校版的工作测评体系共分6个一级指标和20个二级指标,分别以领导体制、师资队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投入条件和育人环境等要素从宏观上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进行测评[9]。这6个一级指标就是关键绩效指标,但是各个高校层次有别、校情迥异,所以各个高校还要根据这个测评体系进行工作目标再细化。在组织领导方面,深入学习和掌握习总书记的《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等重要讲话精神,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队伍建设方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校性的工作,从数量和质量上加大对涉及包括行政管理、思政教师、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队伍建设;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方面,“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1],“要加强制度创新,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提供根本保障”[10],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协调合力;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对大学生活动场所和设施投入;在育人环境方面,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不仅涉及高校自身校园安稳,而且涉及大学生的家庭和全社会的广泛参与。高校根据自身校情特点,创新方法,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11],将这些一级和二级指标分解细化,逐条落实,各个击破。

(三)任务层层落实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严格按照目标管理的思路,构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机制,逐步按照以下目标管理的步骤将以上一级和二级指标细化。第一,根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的指导思想,结合各高校具体实情,制定高校自身的战略目标,这是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和总任务。第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牵扯到高校众多部门,包括招生办、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保卫处、图书馆、卫生室、校办、党办、财务处、党委、团委、实训处等所有部门单位,将总目标根据不同级别指标进行分解和部署。第三,各个部门单位领导层共同参与二级指标目标制定具体工作计划,通过召开交流会和研讨会等形式,反复研讨各二级指标目标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第四,高校在召开所有部门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各个部门具体目标的研讨,最终确定本部门工作计划目标的可行性、科学性、有效性和实效性。第五,根据具体性原则,所有部门工作计划的实施方案要经过领导层和教职员工共同研究和商定,必须切实可行。第六,按照具体的实施方案细则,层层落实,逐步实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规定目标。第七,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单位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向高校领导层反馈工作阶段成效、存在问题等,做好信息沟通和反馈工作。第八,构建完整的工作目标完成效果的绩效奖惩机制,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加强督查检查,强化追责问责制,建立责任落实体系,促进各项细化目标的完成和成效的提升[8]。

(四)强化激励引导

1965年,亚当斯首次提出社会比较理论,他通过社会比较来探讨个人所作贡献与所得奖酬之间的平衡关系,人们总是将自己“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获得的报酬之比与自己相关的人所做出的贡献和所获得的报酬之比相比较,来判断报酬的分配是否公平”[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首先,明确激励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效率,只有掌握激励的目的性,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偏离既定轨道。其次,掌握评价标准。设定评价指标,兼顾动态与静态、定性与定量、全面与重点等衡量指标,确保评价指标可衡量、好评价。再次,确定激励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执行到位且有效果的教育参与者实行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措施,确保各个子目标循序渐进地执行与实现。最后,找准激励时机。在恰当的激励时机开展激励引导,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起着“事半功倍”的引导和推动效果。因此,找准激励时间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成效的重要举措之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全环节等来综合判断与选择。

(五)做好闭环管理

闭环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的重要举措之一,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制定、目标执行、目标评估和总结反馈等四个环节和阶段[13],这四个环节彼此相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脱节,将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管理成为一个断裂的、不连贯的管理过程,甚至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在目标制定环节,高校教育部门和教育主体要结合党和政府最新思想政治教育指示精神,根据高校和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可落地的、可执行的、可接受的目标体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闭环管理的起点。目标执行阶段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要确保各个目标有落实、有执行且执行到位,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去完成。在目标评估阶段,开展自我评价、上级审核和第三方评估来了解各个目标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在总结反馈阶段,对照设定的预设目标,及时了解目标执行情况,分析原因和对策,将未能及时完成的目标转入下一个目标执行过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闭环管理,实现教育目标有序推动落实,最终满足大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和实现高校育人总目标。

(六)强化协同配合

教育目标并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孤立的构成部分,它是一个由众多不同层级的子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另外,目标管理需要来自如教育主体、教育客体等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协同配合。“将协同实践理念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瓶颈,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14],通过发挥教育目标内部不同层级子目标之间、教育目标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之间等的协同效应,相互协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形成合力。

五、结语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是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教育体系,如何统筹协调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合力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开展目标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育人目标、提高有效性的重要路径和必由之路,可以科学、高效、规范且有效地推动各个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落实、落地、落细。不断强化目标意识和管理思维,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动引导作用,强化教育对象“主体间性”意识,将目标管理运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全育人”中,积极探索总结管理实践,不断开拓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目标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