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意义与培育路径
2020-02-22卢丽刚
曾 欢,卢丽刚
(华东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昌330013)
高校师德师风败坏现象时有发生,不但阻碍高校建设和教学开展,而且破坏了自古以来教师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高校教学环境、学校制度、教师待遇等客观因素会动摇教师从教初心,做出有违师德的行为,然而,教师主体内在思想状况以及理想信念才是决定教师行为的关键。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影响中国未来发展高素质人才供需情况。“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1]只有教师信念坚定,心系祖国、心系人民,甘为“孺子牛”,在崇高理想指引下,提升施教能力,才能确保高校人才培育的质量与数量。因此,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现实意义
理想是对事物未来发展可达到的目标,信念是对目标必然成为现实的信心。教师理想信念指引其行为,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引导教师严于律己、以身示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自觉养成高尚师德,自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不断激励教师提升自我,积极应对“立德树人”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教师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具有导向、指引作用。在“立德树人”工作中,教师理想信念是动力支撑,具有激励作用。
(一)坚定教师理想信念是解决师德师风问题的内在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3]教师发展,师德为本。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一定要培养教师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教师“四个自信”,坚定教师“四个意识”,提高教师政治素养,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准确把握育人宗旨,观念上深刻理解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追求,教学中践行好师德师风的基本内容。
理想信念是教师精神之“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就会造成师德师风败坏现象屡见不鲜。首先,高校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敬业精神缺乏,育人意识差。理想信念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教师一旦树立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心胸就会变得宽广,眼界就会变得更高。在教书育人工作开展中,不会仅局限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加注重学生潜能的激发,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如果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就无法正确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当面对两者之间的冲突时,教师会为了生活上的满足而放弃从教工作的追求。教师不能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不明白教书是育人的途径,育人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其次,高校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违背学术道德,趋利性明显。部分教师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和学术名誉,违背学术道德,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论文造假,更为严重的是有些教师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目的和学术声望四处活动,滥用潜规则,导致学术腐败之风甚嚣尘上。甚至,还有一些高校教师为了获取金钱利益,不顾教师形象成为为他人做论文的“枪手”。最后,高校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以公权谋己私明显。一些教师法律观念淡薄,公然违背国家法律规定。一些教师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顾师表,违背师德,甚至利用教师职权索取经济利益,任人唯亲。总之,高校教师存在敬业精神缺乏,育人意识较差;学术道德失范,功利化较重;遵纪守法意识淡薄,以公权谋己私等现象,从本质上说这是教师理想信念缺失或动摇的具体表现。
高校教师理想信念坚定,就能在工作中坚持正确的价值选择,坚定自身政治立场。高校教师一旦树立且坚定正确理想信念,就能坚持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在教学中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教学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和绩效观,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关心、呵护学生,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不以分数定好坏,要引导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定理想信念指引教师正确运用自身职权,严格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学、科研的关系,明白教学是基础,科研是在理论上总结教学经验,实现自己能力提升的途径。
(二)坚定教师理想信念是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的客观需要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是教师立德树人工作开展的动力支撑和目标激励。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时代新人培育目标的达成,需要一批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工作的执行者,要首先进行自我革命,提高自身德性修养。教师是我国教育工作开展的生力军,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大政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4]“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5]高校教师要明白高等教育的开展是为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在教学中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教师不但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素养,而且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自身崇高的德行,能为学生树立鲜活的榜样,用教师自身真善美的行动和经历,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是成全人的事业,教师责任尤其重大。如果把教书育人仅仅当成养家糊口的手段,不但做不好教育工作,还可能误人子弟。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才能也好、师德也罢,都需要教师通过加强自身历练来提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要,更何况为人师者,在修身立德上更应该要高标准、严要求。《礼记》中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师的一举一动,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甚至修身立德。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用自身高尚的道德、优雅的言行,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二、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内容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昭示下,需要坚定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需要坚定教师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一)坚定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
教师必须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同教学工作相结合,发挥马克思主义行动指南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观察国际国内形势,把握中国社会人才培养需求,武装教师头脑,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推动教学质量提升。高校教师要正确认识新时代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变化,明白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明白“立德树人”实现需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高校教师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认识到信息时代学生能力、心理的变化,在教学中老师绝对主导地位不复存在,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甚至存在本领恐慌。高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坚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扩宽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学习新媒体技术,灵活运用云课堂。将自己的教学技巧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推动课堂教学不断升级。教师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力军,教师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会影响教师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的传播更加猛烈,高校教师要做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阐释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知马克思主义,积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思潮以及西方普世价值观带来的不良影响。高校教师要用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坚定学生“四个自信”,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还要让学生明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仍然需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二)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
教师要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要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统一起来,要为党、为人民、为国家事业发展服务。教师要在实现个人教师梦的实践中,助推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教育教学开展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培育新鲜血液,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生力军和接班人。青年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离不开青年的力量,尤其是高素质青年。高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国内外实际情况,鼓励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多方涉猎,实现自身全面发展,为在中国梦奋斗实践中抓住机遇做好充足准备。青年教师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他们处于具有极大创造力的青年时期,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时代新人的培育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6]青年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创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实现自我成长。高校教师要始终心中有国家和民族,要始终与党和人民保持统一,也要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教师作为时代新人培养的主力军,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任重道远,既要做到志存高远,也要做到脚踏实地。教师要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教师以坚定理想信念,做师德表率,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以自身高尚情操,耳濡目染,引导学生积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扎实学识,做育人能手,培养创新型人才;以仁爱之心,宽严相济,推进感恩教育,用爱感动爱,用爱激励爱。
三、高校教师坚定理想信念的培育路径
教师作为传道者,“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7]即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8]高校教师本身就有较高的学识,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信仰。高校要培养出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责任人,要通过理论学习,坚定自身马克思主义信仰。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将个人理想实现与共同理想奋斗和远大理想追求统一起来。教师在成为教育者之前首先要接受教育,从德育教育与思想教育两方面入手,让其在理论知识上满足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要求,让其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一)用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
高校教师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内涵要义,将坚定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准确把握上。教师要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源,要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探求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在经典著作阅读中要联系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加深理解、入脑入心,做到弄懂弄通。反复阅读、深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揣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内涵要义,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认识唯物史观,要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理解能力。教师要学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身教授课程有机融合,推动课程思政化发展。让学生具体生动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实现专业知识的掌握。
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坚定全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9]67-68高校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正确看待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已经步入新时代的事实。教师要坚定共同理想必然实现的信心,也要积极面对途中所遇到的的挑战,要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深刻把握教育教学发展规律以及学生成长规律,提高现代教育教学质量,为“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基础上,也要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师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明灯,高校教师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明白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基础。高校教师要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可能性与必然性。高校教师要坚信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要在远大理想的指引下,立足于现实,在自身工作岗位勤勤恳恳,用教学行动来体现自身奋斗的决心,用行动助推中国梦的实现。青年是最富朝气、最有梦想的人生阶段,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有不竭的奋斗意志,就会形成向上的精神风貌。高校要特别强调青年教师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引导教师人人尽展其才,促成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青年教师要将理想信念扎根于心中,以此激励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推动高校教育现代化发展。高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引导学生牢记使命,引导学生敢于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篇章。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坚定教师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深入大中小学校及幼儿园,亲切看望慰问师生时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10]新时代教育工作开展,要做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需要更高水平、更高素质的教师。高校要顺势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师理想信念,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高校要做好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坚定教师的政治立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开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让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学懂弄通、入脑入心,在思想上用“四个自信”强基,在行动上用“四个意识”导航,用“两个维护”铸魂。高校要高度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定期开展思想政治培训,让教师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准确认识中国与社会发展形势。高校要组建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阐释队伍,将真理的阐释工作落实到位。教师轮流在学校开展理论宣传、讲解讲座,组织高校教师集体学习、讨论,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清晰、准确的理论坚定教师政治立场,明确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性质,确保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
高校要做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的作用。高校要加强对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让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教师党支部要建立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将支部日常工作落到实处,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开展党日活动。党员教师要做好与普通教师的沟通工作,了解教师民意,集中教师民智,在支部大会上党员教师要为普通教师发声。在涉及教师利益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中,要通过教师党支部集中讨论,再做决定。党员教师作为践行高尚师德师风的中坚力量,要有榜样先锋的模样,一定要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学校纪律,树立崇高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敢于攻关。坚定党员教师理想信念,要丰富支部实践活动。可通过组织教师党支部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观看红色文化展,用红色文化资源对教师开展党性教育。组织高校教师进入社区和农村基层开展调研,让长期处在高校的教师能够更加清楚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教育教学开展提供生动的实践素材,也能为教师科研工作提供灵感。让教师更真切了解祖国的发展,坚定教师为美好生活奋斗的信心。立足于教师教学实践,教学成果是对教师最好的鼓励,也是坚定教师理想信念的直接动力因素。
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师德评价制度,将师德评价与教师奖励机制相关联。师德师风建设既需要教师内在道德的规制,也需要发挥外在制度的约束作用。学校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对新时代教师队伍的标准要求,制定教师行为规范,还要抓好教师行为规范的落实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教师师德评价。“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11]师德评价要做到对标对表,教师要敢于刀刃向内,进行自我革命。学校还要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监督工作,保持警惕性,增强忧患意识,见微知著,将违背教师行为规范,对师德师风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甚至可以将师德考察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相挂钩。学校党组织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的落实,支持各个单位、部门,各个院系做好规范教师行为,批评惩戒失范教师的工作。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相关。”[12]82学校在鼓励教师做好本职工作,争做“四有”好教师的同时,也要完善教师的福利待遇机制。学校既要关心教师职业技能上的成长,也要关心教师生活改善,学校要将有为、有位、有待遇的理念贯穿到各项教师选拔与培育制度之中,让教师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让教师有“一茬接着一茬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