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建设的初步探讨

2020-02-22

市场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两用军民储备

徐 杰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办 广西 南宁 530022)

推进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建设是广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广西区党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广西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广西物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构建军民两用物流体系意义重大

(一)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建设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迫切要求

世纪交替的几场战争充分表明,现代战争是国家整体实力的对抗,现代战争物资消耗巨大,对物资的需求品种多、数量大、时间紧,要求物流系统必须快速反应,并在保障过程中实施准确调控,随战场形势的改变而灵活转换物资流向、流量,否则就会错失战争保障时机。当前依靠单一军队后勤已无力承担现代战争的保障任务,必须依靠包括国家、社会、军队共同力量,充分发挥国家社会的保障潜力,建设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目标。

(二)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建设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强劲动力

发挥国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溢出效应和拉动效应,推动军事物流技术、人才、设施等向国民经济领域开放、溢出、转化,打造物流发展新引擎、拓展物流发展新空间,培育物流发展新动能,对于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同时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后勤在仓储、医疗卫生、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优势,更好服务人民、服务社会。”随着新一轮的军队改革,大量驻桂部队仓储资源将要释放出来。广西应紧跟国家相关新政策,通过军民两用的方式,发挥驻桂部队仓储资源优势,提升广西现代物流的运行质量,服务广西人民、服务广西社会。

(三)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建设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举措

中国近年来地震、泥石流、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现有的应急物流体系难以及时保障灾区食物、水源、被装等物资供给,保障效率有待提高。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被赋予了“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职能使命,除了应付战争威胁外,还要主动参与执行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非作战军事任务。军队作为一支重要的应急保障力量,与地方共建急时应急、战时能战的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发挥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反应迅速、集中统一的特点和优势,对于有效破解突发事件应对难题、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约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发展的瓶颈

(一)缺乏有效体制机制

目前,军队和地方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自成体系的物流系统,然而这两套系统融合度并不高,造成了自成体系、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等问题。缺乏统一的军民两用物流组织决策体系,不利于确定总体战略和实施方案,无法将军事物流和地方物流进行有效衔接,形成完整的智慧体系,这些是制约军民两用物流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的重大障碍。

(二)物流信息难以有效衔接

当前我军基本建立了军事物流信息网络,但与地方物流系统相比,大多数信息系统都是封闭系统,各自为政,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军事物流与地方物流之间,更是缺乏信息交互平台,无法进行信息共享,加上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相互兼容性不同,无法进行有效衔接,严重阻碍了军地各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

(三)物资储备军民两用推广缓慢

当前军地储备物资布局不尽合理,部分储备物资品种存在重复或数量不足,军地仓储、物资等应急应战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战略物资储备规范化管理水平不高。

(四)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工作滞后

铁路、公路、机场、码头等地方大型基础设施贯彻国防要求力度不够,铁路车辆、民用船舶、民航飞机、低平板半挂车等民用运载工具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军事用途需要。

三、构建军民两用物流体系对策探讨

(一)建立军民两用物流体系体制机制

广西军民两用物流体系涉及广西政府、驻桂部队、社会物流等多方力量,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军地物流体系体制机制。南部战区下辖领导和指挥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南、贵州等6省(区)以及香港、澳门的所属武装力量,桂林联勤保障中心负责南部战区海陆空火军种的战略物资保障工作。依托南部战区、桂林联勤保障中心、广西政府,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联合组织决策体系,把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纳入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做好体系建设的规划设计。联合组织决策体系的主要职责为:统一规划军地物流网络建设布局,统一处理军地物流相关信息,协调动用军事物流和地方物流力量进行相互支援与合作,整体推进军地物流技术、设施设备、人才的相互转化与运用,提升军地物流效能。自治区党委军民融合办统一协调军地物流相关事宜:一是定期组织召开广西军民两用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固化驻桂部队与广西政府、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沟通渠道和协调程序。二是应定期组织军地各方深入研究广西军民两用物流建设需求,科学审定军民两用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具体明确军民两用物流需求双向对接相关事项。

(二)统筹军民两用物流体系设施建设

广西建设大型基础设施,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国防需要,尽量做到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驻桂部队建设规划相衔接。一是围绕打造贯通西南西北的大能力铁路货运通道、打造出海出边出省公路大通道、提升北部湾港港口服务能力、探索推进西江-北部湾港江海联运、加快推进南宁机场军民航分离及北海军民合用机场建设等方面,统筹兼顾广西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军地要在前期工作、工程建设阶段加强对接,充分考虑战时部队机动、物资装备调运,以及后勤动员、伤员救护、工程维护的需要,实现为增加国防功能建设的项目与基础设施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二是社会、企业建设物流设施,驻桂部队应根据可能的军事需求对其进行适当的人力、资金、技术上的投入,并通过预签保障协议的方式明确战时征用义务。三是为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的保障要求,驻桂部队新建物流设施,除考虑战时需要,还应满足平时应急所需,与广西物流需求及资源布局相协调,服务广西经济建设。

(三)建立军民两用战略物资储备体系

以南海防御、中越边境防控、西部地区陆境线防卫和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为重点,以南部战区、桂林联勤保障中心为核心,依托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建设、广西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在国家的统一调控下,以军民共储为原则,按照储备与周转相结合、有形储备与潜力储备相结合的思路,着手对广西现有战略物资储备、救灾物资储备、驻桂部队战备物资储备体系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建立军民两用战略物资储备体系,提高战略物资储备管理规范化水平。积极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广西局开展粮食和物资储备的“国代军储”试点工作。一是在北海市建设给养物资冻库和保鲜库等军民两用仓储项目。依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广西局在北海市的19.3亩国有闲置土地,结合北海市产业发展需要,打造军民两用生鲜物资储备基地。二是在钦州建设广西钦州港油气能源储备基地。利用广西钦州港现成的远洋航运能力、地缘临近的先天优势、运输路线短的优势,推动油气能源储备基地建设,既能起到宏观调控、稳定油价、调剂市场的作用,又能有效支持地方、部队应对突发事件。三是在桂林、柳州、南宁建设“国代军储”物资储备基地。依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广西局位于桂林、柳州、南宁的三个仓库,建设“国代军储”物资储备基地,既能充分释放国储仓库库容量,提高利用效率,同时也是服务国防建设、部队需要的大胆尝试。

(四)建立军民两用物流公共服务平台

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保障要求,有效解决军方内部、军地物流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物资的需求方、采购方、存储方、配送方的全维信息“可视化”和各种物流信息的“无缝隙”连接,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建立广西军民两用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打通驻桂部队、广西政府有关部门、大型物流单位、大型仓库、主要交通枢纽、货运场站等单位信息沟通渠道,实现军地物流需求、资源、计划等互通互享。一是统一物流信息标准。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系统整合广西物流技术领域的军用标准和民用标准,推动军民标准通用化,实现驻桂部队和广西物流的对接融合,从根本上解决军地物流无缝连接的技术障碍。二是制定保密措施,研究解决系统技术安全保密问题,根据信息涉密程度的划分,设置不同访问权限,确保信息互通、信息安全。

(五)培养军民两用物流人才

高素质军民两用物流人才是赢得物流优势的关键,未来信息化战争对军民两用物流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通晓军事物流业务,还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以边海防军事需求为导向,依托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等军队院校“主阵地”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国民教育体系“主渠道”,确定培养目标,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大胆创新培训模式,加速培养军民两用物流急需的人才队伍,打好军事物流人才的基础。

(六)打造军民两用无人机物流体系

为有效解决广西海岛、边远地区部队的物资保障难题,发挥无人机生存能力强、机动性能好、使用方便等优势,探索推进点对点无人机直线运输方式,支持广西海岛及边远地区的部队供给及军民两用项目。同时,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应急救援物资至关重要,无人机可以在短时间内将紧急物资运送至抢救一线,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猜你喜欢

两用军民储备
晴雨天两用鞋
释放钾肥储备正当时
药食两用说食姜
国家储备林:为未来储备绿色宝藏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军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