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辨性祥林嫂词句

指导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指的是在学生阅读和表达的过程中强调其思维属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在理解的过程中质疑,在表达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则能让学生语言建构和阅读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一、启发思辨,解决问题

1.抓住主线,多维分析

要有效地指导高中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和表达,首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找到问题,并围绕作品解决问题。若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那么,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和表达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教师通过抓住文章的主线情节,引导学生展开多维分析,就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以此为线索分析情节的发展,探究人物的性格,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解读作品。

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很多学生只是基本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容,但是对其中的人物关系和烛之武的具体形象还是不太了解,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展开分析。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方向。首先,鼓励学生找出文章的主要线索。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主要线索是烛之武说服秦国退兵的过程。”然后鼓励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问题,围绕这条主线展开多维分析:“秦王对于退兵这件事是什么看法,烛之武是否能轻易地说服秦王呢?如果这不是秦王的意愿,那么烛之武又要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劝说,才能让秦王心甘情愿地退兵呢?”学生围绕“退兵”这条线索深入下去,抓住主线展开思考,发现烛之武具有很强的外交手段,他并没有直白地劝说秦王,而是站在秦王的角度思考问题,因此,他说的话更容易被秦王接受。这样学生就从秦王的态度、烛之武的辩论艺术、烛之武的勇敢等若干角度入手展开探究,最终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若能鼓励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展开多元分析,就能促使学生把握住阅读文章的关键,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更有条理,也能更好地展开思辨性阅读和表达,提升独立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2.抓住问题,探究论证

在启发学生思维的时候,教师要及时抓住各种课堂生成资源,若有学生提出了问题,那么就要鼓励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论证,尝试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若遇到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则要鼓励学生通过举例子、讲道理、对比思考等方法展开论证,尝试解决各种问题,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我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受到了一种哀愁的情感呢?作者欣赏到了美景,不是应该挺开心的吗?为何会有愁绪呢?”抓住学生的这个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论证活动。“在文章中,有哪些词句展现了作者的情感思绪呢?尝试将这些地方找出来。”“对照一下景色描写,看看景色的变化和作者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尝试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境况,说说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创作之间有没有联系?”这几个问题看似无关,其实都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关。学生要围绕这些问题寻找文本中的文字证据,尝试辅助自己的观点。有学生便结合文章中的词句提出:“作者的情感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从一开始的哀愁到欢乐,最后离开荷塘后又恢复了哀愁。所以说,美好的景色还是能让作者开心的,只是现实太过残忍,让作者始终被哀愁的情绪所控制。”

在指导学生展开阅读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围绕阅读过程中感到困难的地方加以思考,进而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找到探究的方向,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此后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表达,在表达的时候要整理思路,尝试清晰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将其表达出来。若在表达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则要展开新的思考,这样就形成了问题链,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二、深化思辨,质疑解读

1.立足文本,品言悟理

在指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化思维,积极展开质疑和解读。教师要立足文本,鼓励学生品味文章中的词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思考,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词句。

在学习《祝福》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立足文本,围绕问题展开思考:“作者怎样展现祥林嫂的一生,你觉得她的悲剧是由什么造成的?”学生首先根据文本的内容找出祥林嫂被婆婆逼迫的情况,并且提出其悲剧主要是由于婆婆引起的。在这个基础上,又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可是,鲁镇还有很多人,为何不帮助祥林嫂呢?”鼓励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再次从文本中找答案。学生发现:“鲁镇的人都对祥林嫂的事情十分冷漠,比如鲁四老爷就是如此,看着婆婆将祥林嫂带走也不阻止。”这样学生就会发现:“其他的人物也对祥林嫂的悲剧有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次鼓励学生抓住文章中的词句进行分析:“大家读一下‘我’和祥林嫂沟通的那段文字,‘我’作为思想进步的人,为何也不能帮助祥林嫂呢?”在这诸多问题的带领下,学生围绕文本词句展开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在组织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的词句展开分析,只有立足于文本,才能更详细地展开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推敲语言的精确性,不要主观地臆想、生搬硬套,而应该围绕文章的内容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这样能避免学生陷入被动学习,促使学生体悟文本的内容。

2.拓展文本,纵横比较

此外,若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还要鼓励学生拓展阅读,运用纵横对比的方法加以思考,尝试找到不同作品的异同点。这样能打破常规的阅读教学,促使学生抛弃那些脱离教学活动主题的内容,进而围绕关键的部分展开思考。

在学习必修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时候,若能适当地拓展文本,引导学生展开纵横比较,则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鼓励学生采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围绕整篇文章展开对比活动。“这篇文章写了完璧归赵、渑池大会、负荆请罪等事件,那么,这几件事情分别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呢?他们的性格是否有所变化呢?”这促使学生围绕整篇文章展开纵向对比,有学生便发现:“廉颇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一开始认为蔺相如不如自己,十分骄傲,但是后来却主动请罪,变得谦虚了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展开横向对比,找到其他作品中展现廉颇和蔺相如形象的词句,并说说不同作品展现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有学生发现不少古诗词都展现了廉颇的形象,诗人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样的典故,展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爱国之心。通过横向对比,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在展开纵横对比的时候,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对比阅读,找到文本中的异同点,然后还要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尝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在阅读中积极展开思辨,而且还能积极主动地展开表达,整理自己的思路。教师若能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则能让学生的表达更为准确。

三、展示思辨,阐发观点

1.借助资源,拓展视角

在指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和交流的方式进行反思,提升思辨的能力。首先要鼓励学生借助各种资源优化自己的观点,将自己在拓展阅读中收获到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对事物的反思,然后将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在教授《鸿门宴》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围绕“项羽和刘邦分别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展开探究。为了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拓展,阅读更多的相关作品。《对〈鸿门宴〉两处细节的商榷》就是一篇很好的史学论证类的作品,能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从细节入手,帮助学生探究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了这些资源后再展开思考,其视角就会更宽阔。有学生便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认为:“刘邦的性格十分多元化,他十分勇敢,敢于去鸿门宴就表现了这一点。此外,刘邦还十分懂得审时度势,他围绕现实的情况进行判断,然后抉择。最后,我还认为刘邦十分善于听谋士的建议,没有出现刚愎自用的现象。”在这样的表达中,学生将自己从扩展阅读中获得的理解融入到其中,学生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也变得更有条理性、辩证性,提升了思辨能力。

课堂是检验学生思辨能力的舞台,在学生搜索了各种资料,展开思考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进行交流,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和其他的同学分享。在阐述观点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认识出现漏洞,这样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展开思考。

2.正视平台,融入实践

学生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效果是否好,要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否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到其中。所以,教师还要不断地优化展示平台,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展示思辨能力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用论文进行表达,还可以用视频、调查报告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表达。

学习《雷雨》时让学生思考:“《雷雨》中的主人公之间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呢?你觉得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是否真的有感情呢?”围绕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自主探究活动,并给学生架设平台,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用各种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有的学生用演讲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论述了周朴园的内心活动,并分析了他和鲁侍萍之间的情感。还有的学生则和伙伴用话剧表演的形式将作品展现了出来,并在表演后由各个主演诉说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学生将自己的表现拍摄了下来,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这样的活动既能看见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又能展现学生的思想。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种多媒体手段,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思辨性阅读和表达中,提升自己的基本学术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思辨性阅读和表达的效果。首先要积极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其次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展开质疑,提升学生的思考和解读能力;最后还要给学生构筑多元化的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只有多管齐下,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每一个阶段的特征,才能更合理地展开引导,促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思辨性祥林嫂词句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祥林嫂是怎么死的?
——《祝福》的文本细读与推理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