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塘月色》中“孤独”的生命意识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4期
关键词:采莲荷香荷塘月色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自己教过好多遍,也听过好多老师讲这篇课文。但教来听去竟发现,老师们都是津津乐道于文章中景物的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分析,其教学的环节、提问的方式、解答的语言似乎都很一致。当然,这样教也不无道理。但总觉得如此还是有不尽文义之嫌。

朱自清在一个满月之夜,心里颇不宁静,在院子里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到荷塘走了一趟,消受了荷塘的美景,继而回到家中,是夜写下了这篇文章。为此,我们应该去追问几个问题: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荷塘?他在欣赏荷塘美景时有着怎样的心情感受?作者在荷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文本,或许我们会真正体会到这篇文章的意蕴。

作者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荷塘,并决定要在今晚到荷塘去,这个问题当然要从“荷塘”本身说起。从课文第一段可知,此处的“荷塘”是清华园的荷塘,此时的朱自清就住在清华园,这荷塘是日日要经过的,足见其对荷塘的熟悉。再从课文第二段对小路的描写:“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可知,作者日日走过的荷塘是幽静的、寂静的,没月光的晚上,有些阴森怕人,但今晚在满月的光里,必有另一番景致和享受,足见其对荷塘的喜欢。上述两个理由都是显性的,真正显示作者去往荷塘意图的是第三自然段。这一段文字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极其深沉,是全文中情致最为聚集、最为浓烈的地方,阅读时需要细细品味,字字斟酌。现将本段部分词句做以解读。

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不妨将划线的句子连缀起来看看:“路上只有我一个人,爱冷静,也爱独处,一个人便觉是自由的人,这是独处的妙处。”从这些词句,我们不难看出,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夜晚,朱自清先生对独处的强烈追求和满足。这虽然只是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他唯一的选择,但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有过的一种心理体验。当一个人内心极不宁静,亦或是心烦意乱之时,往往会选择独自去一个幽僻的地方,让内心在独处中得到安宁。因为只有在一种独处的状态下,孤独地面对一切,才能有所释怀,有所摆脱,才有可能超越眼前的自己。所以,作者不惜笔墨地描写独自一个人的感受,他只想明白地告诉读者:今晚他的外出是想一个人到一个幽僻的地方,在苍茫的月色下,去体验独处的滋味,渴望超出“平常的自己”,以求消解内心的“颇不宁静”。

独处是一种孤独的生命意识,孤独又是自得其乐的独处,二者相得益彰,自成一体。今晚,朱自清只一个人来到荷塘,就是为了享受这难得的“独处”的妙处。此时的朱自清很“孤独”,但绝不“寂寞”。孤独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和享受,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消化,是悠然自得的回味,是一种娴静而从容的生命状态。而寂寞是由自我内心的荒凉、思想的贫乏而引起的对独处的恐慌,是一种精神空虚、内心虚无的生命状态。如此看来,朱自清只身去往荷塘的真正原因,是想享受宁静的荷塘带给他的“孤独”的生命体验。

孤独是自我心灵诗意的栖居。一个乐于享受孤独的人,内心必定是充满思想、充满乐趣、充满诗情画意的。而今晚的朱自清正是对孤独充满了偏好和渴望,因此他诗情大现,也许日日走过的荷塘并不真美,但今晚在作者眼中它却美到了极致。于是乎,朱自清用那曲曲荷塘、田田荷叶、袅袅荷花、缕缕荷香之景物,用淡淡流水、融融月光、薄薄轻雾之景致,用那隐隐远山、弯弯倩影、阴阴树色之景象,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淡雅的“荷塘月色”图。在这幅图画中,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此时,仿佛映入作者眼帘的不是荷花,而是一些“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貌女子,她们体态婀娜、顾盼神飞、袅袅生情。微风送来的缕缕荷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香虽然浓郁,却无形可寻、无声可辨。作者假以远处高楼上的那若隐若现的渺茫歌声,让人感悟到它的存在。

塘中荷叶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叶子和花只要有一丝“颤动”,就会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不能见一些颜色和形态,也许是微波细漪,也许是淙淙潺潺。它的存在却只有从“闪电般”的“颤动”传递中,从那一道凝碧的波痕中体察出来。再看荷塘四周的树,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月光隔树相照,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而杨柳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之上,以声绘形,愈显朦胧之姿。整幅“荷塘月色”图如诗如画、如歌似梦,给人一种朦胧恬静、淡雅纯美的享受。这正是“独处”的妙处,荷塘的美景让作者不宁静的心绪有了淡淡的喜悦和沉醉。

然而,这种喜悦和沉醉又是短暂的。荷塘的美景、树上的禅声、水里的蛙声,这些终究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在享受了荷塘梦幻般的宁静之后,又从暂得的超脱中回到了无可躲避的现实,这是孤独的生命意识的宿命,乐极而后生悲,繁华过后总是落寞。所幸,是水里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引起了作者对“热闹”和“群居”的向往,于是他忽然有了旧时江南采莲的场景的遥想。遥想是一种超越了时空和宇宙的联想,是独与天地精神的往来,是孤独生命意识的体验,是寻得自我精神超脱的妙方。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从诗歌中隐约可知,那些采莲的江南女子,她们风姿绰约,婀娜多情,在风光明丽的湖面上,荡着小船,唱着艳歌,一边嬉戏,一边采莲,轻棹兰舟,沾裳浅笑,那自由、快乐、热闹的场景,一如那个热闹、风流的季节,令人欣羡不已,可惜现在都无福消受了,这令作者到底惦着江南了。就这样想着,不觉又回到了自家门前。

孤独是生命的礼物,是一种高贵优美的生命状态。一个文人应该有一种孤独的生命意识,在孤独的生命意识中,以自我的“真实”还原我们精神的自由。孤独者的情趣是思想者的情趣,因其宽广而久远,因其无限丰富而通达永恒。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们领略的不仅仅是那无边的荷香月色,更要从荷塘的宁静中,读出一个带有浓烈孤独生命意识的中国文人的影子。着一布清衣,袭一身月色,在氤氲缱绻的荷韵里,一声轻叹,一念逍遥。

猜你喜欢

采莲荷香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荷香
流淌在心中的荷香
不如去采莲
两阕《芰荷香》,无尽清雅意
我不要分享你的快乐
荷塘月色
且与荷香伴流年
《荷塘月色》解读的时代文艺特色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