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将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
2020-02-22刘宝
刘 宝
引言
近几年,随着思政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渐成熟,美学教育成为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新任务。作为高等教育必修课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是践行美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留白”作为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契合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学文本自身的“留白”、教学方法应用的“留白”。下面就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进行研究。
一、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既是每一位学生的追求,又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2019 年3 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美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美育活动丰富多彩,资源保障持续向好。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高校美育工作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还不相适应,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还不相适应。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美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高要求仅靠开设美学与艺术相关专业课程还远远不够,其他专业课堂必须加入美育,为提高高校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作出必要的补充。大学英语阅读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必修课程,在促进美学教育的任务中必然承担不可或缺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但在课程建设不断完善、教学体系不断优化、思政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依然存留一些顽疾,如专业知识枯燥、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等现象,教师教得累,学生评价和反应却不尽如人意。教育部这一意见的提出似乎给大学英语课堂指出了改革与建设的新方向。
哲学家克罗齐(Croce)在《美学》中写到,人生本来就是一种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他自己的作品。对美的渴望是人与生俱来的,而对于新时代的高校青年,尤其如此。因此,将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只有在占巨大比重的必修课中加入美学教育,才更有助于显著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形成多样化、高质量、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学校美育体系。
二、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重要途径
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是一个精密的、多样化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留白”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是进行美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是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国画中的留白技法可以说是最典型也是最早出现的例子,在描述自然风景中的水、云、雾、风等景象时,颜色渲染远不及留白含蓄、内敛。留白可以使画面构图协调,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很自然地引导读者把目光引向阅读对象。随之,留白逐渐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话剧、绘画、陶瓷等多个领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通过留白融入美学教育的具体方式有如下两种。
(一)阅读文本的留白
大学英语教材的文章篇目,作为文学文本,有属于文本自身的留白空间。
德国理论家伊瑟尔(Iser)强调要把文学和文学活动的一切要素都置于交流的视野中,这是一种被改造过的交流概念,源自现象学美学中所说的“不确定性”,最早由波兰哲学家罗曼·英伽登(Roman Ingarden)提出。罗曼·英伽登将文学文本看作一个“图式化结构”,它不具备想象客体的自主性,也没有真实客体清晰可见的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待读者对之进行具体化,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是文学文本中的“留白”。在文学作品中,对于任何作者来说,不确定性的产生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原因如下:第一,语言自身具有有限性和相对稳定性,因此,它无法全面且毫无遗漏地捕捉到无限的、变动着的现实对象的每一个层面和瞬间。在这个意义上,把艺术与现实相比,前者永远显得疲惫不堪、力不从心。第二,文学作品并不需要巨细无遗地抄录生活,文学作品不同于现实生活,它可以依照自己的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选取、舍弃、强调或者省略。因而经过作家创作的文本便充满了空隙与粗线条勾勒(沃·伊瑟尔1991:9)。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对文学文本自身的“留白”特征有清晰的认识,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也要对作为读者的学生提出审美目的的要求。学生要在阅读过程中创造审美对象,而非仅作表面理解,而创造出审美对象的前提是利用文本中必然存在的“留白”,把作者或有意或无意在文本中形成的断裂弥补起来,使文本各层次的结构呈现“多声部”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实现审美效果。
大学英语教学本质上属于语言教学,其重心在于语言交流的学习。而“留白”对于日常语言交流或者文学文本的系统阐述来说或许是一个重大的障碍。一般来说,文本作者希望读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接收到他的信息,而读者也试图一目了然地深入理解文本中的单词和句子。然而,文学作品中必然存在的“留白”使语言与语义的连续性发生中断,阻碍了读者从字、词、句身上直接获得完整信息。但是,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这种断裂正是文学阅读不可或缺的积极动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断裂之处,并逐渐引导他们主动寻找“留白”。正因为“留白”与不确定性的存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他们更希望在阅读过程中重新发现文本中所描述的形象之间、情节之间、叙述角度之间的一致性,即心理学所说的格式塔联结。文本的图式化结构框架使学生或多或少建立联系,但无处不在的空白又会随时消解已经建立起来的某些不完整的联系,使读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所拥有的格式塔是否合理、真实,自己所创造的初级形象是否客观可靠,从而建立新的格式塔或二级形象(沃·伊瑟尔1991:11)。通过对“留白”的寻找、弥合、再寻找、再弥合,循环往复,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留白”也因此取得审美意义。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当教师在文本“留白”意识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发现和改造“留白”,也就同时引导他们实现了文学的审美过程,让其学会了审美,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美的形象性让学生的洞察力得以提升,想象力得以发展,而美的愉悦性更会使学生的精神得以解放,情感更加丰富。
(二)教学方式的留白
教育部《意见》指明了深化学校美育教学改革的诸多操作路径,如对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深入探索和充分运用,构建新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同时通过培育建设高质量的美育慕课进一步扩大优质课程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这种举措是直接的,是建立在深化美学专业的基础上“以点带面”的方案。同时又指出:“要推动美育协同创新,促使高校美育联盟发挥实质性作用,探索建设一批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创新培养模式,逐步完善高校与文化宣传部门、文艺团体、中小学校等协同育人机制。”这种举措是间接的,是建立在扩展美学影响的基础上“全面发展”的方案。
只有“以点带面”的措施,美育改革的进程仍是缓慢低效的;只有“全面发展”的方案,美学改革的基础仍是薄弱空虚的。这也再一次对大学英语必修课及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美育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早已作出了努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及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各种交流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大学英语课堂不再单调和枯燥。正如《意见》所说,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早已更新,图片、音乐、视频……各种现代媒体的声、光、电技术已被综合运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正因为如此,学生被超越教材的各种方式的艺术和美所包围,在无意中进入了交叉立体的审美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美的教育,实现了审美过程。
然而,现代技术打造的英语课堂在使学生浸染于“美”的立体空间的同时,也约束了他们对“美”的更多想象,限制了其对审美过程的自主探索空间。因此,在肯定现代媒体技术为美育作出贡献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考虑一种“以退为进”的美育教学方式,即教学方法的“留白”。
教学方法的“留白”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实现。
首先,注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如果把教师的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作品的完成过程,那么,作为读者的学生是否能接受,就成为评判这个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杨霞、马玉梅2017:50)。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作为受众的读者是积极的,他们具有且需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把文学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在作品中获得感悟,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给予恰当的理论引导,从而激发他们的能动性。
其次,给学生使用课堂时间的机会。部分课堂为了赶课程进度,时间会被教师利用得非常充分,这种满满当当的讲解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迫感和疲惫感,更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要学会在时间上“留白”,通过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有主动使用课堂时间的机会和权利,从而激发其自我美育和审美兴趣。
第三,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机会。青年学生对美的追求是热切的,也是多样性的。教师因年龄、性别、兴趣、阅历等的限制,不可能涵盖全班学生对美的理解和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在空间上“留白”,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想象的机会,使他们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三、美学教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的意义
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教育是实施思想文化建设、塑造三观的战略要地。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育在逐渐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众多新的重要生长点,美学教育即为其中之一。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融入美学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教师的外部要求,又是英语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将美育融入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有利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新颖的美学教育理念和手段协调大学英语课堂,在此基础上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美学教育的时代价值和使命,打造常态化的“美育+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近年来“课程思政”理念的蓬勃发展,美学教育与大学英语的融合必将成为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探索。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并时刻保有“美学教育”的意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拓宽实施“美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美学育人、全方位育人。正如《意见》所指出的,“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人,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