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的教学设计与探究
——以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节选)为例

2020-02-22王爱平

英语教师 2020年22期
关键词:鲁滨逊文学作品文本

王爱平

引言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内容往往涉及复杂的文化背景,承载了大量的文化知识,阅读难度较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基于文本,但又超越文本,需通过联想、想象、引申和扩展文本主题思想、核心观点与核心语言,进而唤起阅读感受,引发思想与情感共鸣。文学作品赏析对师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虽然文学作品也逐渐走进初中英语课堂,但教师的教学设计大都停留在表层理解层面,没有带领学生感受和体悟文学作品所隐含的内在意义。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活动设计存在问题。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教育部2018)。它包含以下基本特征:(1)学习活动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2)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性学习,设计综合性学习活动;(3)体现认知和运用维度: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目前的初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较关注学习理解类活动,所以学生在理解层面的能力较强,而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能力则比较薄弱。为了走出文学作品阅读赏析课费时低效的困境,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反思。

一、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铺垫过多,费时费力

适当的铺垫有助于创设主题情境,为后续教学作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设计的活动比较形式化,浪费了教学时间,而没有有效导出课堂要解决的问题。

(二)活动设计碎片化和肤浅化

很多教师非常重视学习理解类活动,花费了很多时间设计问题,但是设置的问题过于繁琐,反而牵制了学生的阅读过程,导致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缺乏整体性。很多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获取细节信息能力的培养,而不注重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就会滞后。

(三)应用实践与迁移创新的机会少,学生对知识缺少内化

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信息的获取,而忽视其知识内化和能力提升。活动设计缺少层次性和关联性,未能通过创设语境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活动,以帮助其内化、迁移、创新所获得的知识。

(四)学生缺少自主性,教师包办、牵引过度

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中,很多教师充当的角色不是学生阅读的陪伴者,而是牵引者。教师把控着整个阅读进程,导致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并不是自己通过阅读生发的,而是教师先入为主“剧透式”强加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体验与感悟不足,阅读的自主理解与表达不够。究其原因,是教师包办、牵引过度。

二、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课例

(一)教学内容

授课内容节选自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故事主人公鲁滨逊(Robinson)喜欢冒险,是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开拓、不屈不挠的勇士。他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中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不悲叹命运不济,而是充分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克服困难,最终把荒岛改造成井然有序、欣欣向荣的家园。他在海外冒险多年,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可观的财富。该篇章介绍了鲁滨逊在岛上如何克服困难并开启新生活的过程。节选内容篇幅不长,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包含了整个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育人价值,具有可读性,富含可供学生深层思考的信息。

(二)学情

授课对象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郊初中的八年级学生,他们的语言基础好,乐于表达,思维活跃。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读过中文版小说,对小说和作者都有一定的了解,为本堂课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目标

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

1.把握故事的情节主线,了解鲁滨逊在岛上如何克服困难并开启新生活。

2.体会文本语言,把握细节,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学习主人公不畏艰难、绝境中求生、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

(四)教学思路

教师以《课程标准》指出的研读语篇需要回答的What,Why 和How 三个问题为活动设计的指导方针,与学生探讨What 的问题(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Why 的问题(即鲁滨逊为什么在荒岛上开始新生活?),以及How 的问题(即鲁滨逊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作品的写作风格是怎样的?)。参照王蔷、胡亚琳(2017)提出的英语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指标框架,即3 伊3 英语学科能力要素框架,有意识地设置指向促进学生不同层次学科能力提升的课堂教学活动,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

1.学习理解类活动

根据英语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指标框架,学习理解类活动是基于学习理解能力层面的活动,主要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检索和提取概括能力。

(1)感知注意。

从插图、视频入手,激发学生的想象。通过预测鲁滨逊来到岛上的原因,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的兴趣,并启发其进行想象:If you were left alone on an island,how would you feel? What would you do then?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标题进行预测,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

(2)记忆检索。

师生对话,激活学生关于冒险题材故事的记忆,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询问学生对于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一书的了解情况,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的生平。

(3)提取概括。

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How Robinson lived on the island?主要从“What problems did he have?”和“How did he solve them?”两方面展开,整体把握大意,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框架,为接下来的细节阅读和深层理解奠定基础。

在细节阅读环节,教师设计了由浅入深、彼此关联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体会情感。鲁滨逊在岛上的活动是故事的明线,他的情感是故事的暗线。明暗交错,需要学生细细体会,认真研读。活动之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

Activity One:Read the text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 problems he had on the island.

Activity Two:Find out what he did and how he felt.

【设计说明】故事性文本情节性很强,教师在设计时以problems,actions 及feelings 作为故事内容的主线。首先,让学生找出鲁滨逊在岛上遇到的困难:no food,no shelter,possible danger from wild animals and people,loneliness,the ship was gone 等。其次,让学生在组内探究鲁滨逊的行动及情感。文本中使用了大量的动作描写,简洁生动,富有感染力。教师结合文体特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动词,并提醒学生关注表示情感的形容词,从而使其顺利完成阅读任务,理清鲁滨逊的情感变化。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把握细节,深入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形成新的知识结构。这些指向获取与梳理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帮助学生构建了新知识。

2.应用实践类活动

在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带领其深挖文本内容,深刻理解文本的主题和内涵,为接下来的迁移创新类活动作好铺垫。根据英语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指标框架,应用实践类活动是基于应用实践能力层面的,是在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得新知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应用所获新知,帮助其将知识内化,形成能力。它包括描述阐释、分析论证和整合运用能力。

(1)描述阐释、分析论证。

【教学片段1】

首先,教师通过“What did he take from the ship?How did he carry the things?”引导学生思考鲁滨逊所带物品的用途,并让其从slowly,carefully等副词中体会鲁滨逊周密的思考能力、心情变化和对这些物品的珍惜之情。

其次,教师通过“How did he feel when he found the ship?”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Luckily,the ship was still there. I could find all the food on the ship.”体会船对鲁滨逊重获新生的价值和影响。

再次,教师提出深层次问题:“What did the ship give him?”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The ship not only gave him useful things for the future life and helped him a lot with his new life but also gave him hope and courage to live on.”他们能深刻体会船对于鲁滨逊新生的影响——给了他开启新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教学片段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动作,体会鲁滨逊的情感变化,并挖掘人物的品质——鲁滨逊在面对挫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改变现状,在绝境中自强不息。例如:

①Where did he build the house?

②Why did he choose this place?

③Why did he want to build a fence?

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文本内容展开,启发学生进行深度思维,让其通过分析文本细节体会文本内涵,体会鲁滨逊如何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在绝境中求生,从而概括人物的品质特征。学生的生成自然而精彩。以下是师生之间的一段对话:

T:What did he do then?

S1:He made a tent,kept the food in the cave and built a strong fence.

T: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S2:He was careful,clever,hard-working.

S3:He was also practical(good at making things),thoughtful(planning things well)and could make the best use of nature and materials.

【教学片段3】

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是故事发展的暗线。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分析和把握鲁滨逊的情感变化。比如,让学生齐读文本中的语句:“In front of it,there was a good place to make a home. After lots of hard work,I had a very fine tent.The cave at the back of my tent was a good place to keep food,so I called it my‘kitchen’.That night,I slept in my new home.”抓住good,fine,new 等形容词,体会鲁滨逊的情感是happy,pleased,comfortable 等。

再如,教师询问学生:“How did he feel after he built the fence?”学生回答:“Finally my fence was as strong as a stone wall. Nobody could get over it,through it,or round it.”归纳出鲁滨逊的情感是happy,pleased,safe 等。此处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栅栏,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描写,感悟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到经典小说的语言魅力。

【教学片段4】

鲁滨逊在发现船消失后有一段精彩的心理独白:“However,after another terrible storm,the ship was gone.How sad!‘Why am I alive,and why are all my friends dead?’I asked myself. What will happen to me,alone without friends?How can I ever escape?”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并体会鲁滨逊的情感。

T:How did he feel when the ship was gone?

S1:He felt so helpless,sad...

T: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Robinson?

S2:I would build another ship.

S3:I would not cry. It’s useless. I would try to find a way out.

S4:I would grow some vegetables here and plan to live here.

【设计说明】把握人物的情感要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从而挖掘事件与人物情感之间的关联。结合文本,让学生朗读、品鉴语言的精妙,从而欣赏经典小说的语言美。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丰富、深刻的内涵,遣词造句都有特别用意。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推断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意图,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鉴赏甚至创作。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并揣摩其含义,通过品悟语言展示人物的个性风貌,并感悟作品所传递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曹群2018)。

(2)整合运用。

结合板书完整梳理鲁滨逊的情感主线,以复述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problems,actions 及qualities,feelings,帮助其建构完整的知识主线,为接下来的主题意义探究奠定基础。

教师把情感线连接起来,它看起来犹如起伏的山脉,教师动情地说:“Life is like climbing mountains.There are always ups and downs. You have to face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But never give up. Try your best and find a way out. Then you can have a beautiful life.”

此后,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故事的写作手法——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采用自传体的形式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故事中运用了生动而形象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简洁而不简单,内容丰富,可读性强,使读者身临其境。鲁滨逊勇于开拓、不畏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让读者深受感动和震撼。

【设计说明】本环节是指向整合运用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学生根据语言材料所提供的语境、篇章结构、逻辑关系等分析鲁滨逊的情感变化和作品的文体特征,深刻体会鲁滨逊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在细节梳理的基础上进入整合、概括、重组信息环节,并形成新的认识、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对主题有新的认识,然后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的知识结构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使用,加深理解和欣赏语言,从而引导其学习从表层走向深层,进一步理解、评价作品。

3.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和批判评价能力,是英语学习活动观对学生能力的最高要求。教师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时应结合主题意义,着力创设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新问题,完成从能力提高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李留建、姚卫盛2018)。

(1)推理判断。

本环节的设计是指向推理判断的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主题意义,并根据已知信息合理推断出未知信息,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培养和提升。

【教学片段1】

教师引导学生推断鲁滨逊每天在木头上刻上记号的原因。学生给出了多种答案,如:To remember/ record the dates/ tell himself he was still alive/ give himself hope... 教 师 补 充:“He also kept diaries to write down his activities and feelings. Did he plan to give up or get ready to start his new life at the end of the story?”此问题为接下来的文本主题探究作好了铺垫。

【教学片段2】

学生探索文本主题词a new life 的内涵,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在意义。在小组讨论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智慧频现。以下是学生的精彩发言:

S1:Everything was new to him on the island.

S2:The life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his life in the past.

S3:He had to face new problems on the island.

S4:A new life may mean new hope and new chances.

S5:He had to face new challenges by himself...

(2)创造想象。

【教学片段3】

采用两人辩论的方式,较好地体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在“You’relucky!”和“You’reunlucky.”的激烈辩论中,一方罗列出鲁滨逊遇到的种种困难,劝其放弃;另一方竭尽全力鼓励鲁滨逊坚持下去,自强不息。整个辩论持续3—4 分钟,学生积极参与,收获不小。辩论结束后,呈现一段画外音:I have so many problems on the island. I lost my friends and I am left alone. I have no food or shelter. Also,there are possible dangers around me. Maybe I’ll never go back home.How unlucky I am!But I still want to tell myself I’m lucky—lucky to be young and strong. I’ll start a new life with my own hands and I’ll never give up hope. 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会鲁滨逊的情感,再次感受其自强不息、绝境求生的意志力。通过不断地体验和对比,主人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和饱满。

在此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讨论:“What can we learn from Robinson?”学生再次阅读文本,为反思交流作好准备。通过分析和综合,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并联系自身,从而认识自我,反观自我,形成积极向上的意志品质。学生的发言节选如下:

S1:We should never give up even in the worst situation.

S2:We need to be patient,active,brave,and strong-minded!

S3:Let’s work hard,keep trying and believe ourselves.

S4:Robinson can live alone on alonely island for 28 years. He always does his best when he’s in trouble.He never gives up when he is danger.He is a real hero.I admire him very much.

S5:We can build a whole new world and create a new life through hard work.

...

【设计说明】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理解和评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对自我认知的不断发展,体会到成长的快乐。通过实施一系列迁移创新类活动,教师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本语言意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由语言能力向学科素养的转化。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理性思考人生,有益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徐静芳、高姿2019)。

四、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的教学建议

(一)注重方式,留有空间

文字、画面所流露出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只有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内心的美,只有自己感悟得来的东西才是记忆最深刻的,因此,教师的阅读并不能完全代替学生自身的感受和感悟。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发展,必须注重指导方式,不要把文学作品赏析课上成生词教学课、句型操练课、精读课。在简明、有效的导读激趣后,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由感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与画面、文字的零距离接触中得以自由驰骋。另外,不同的文学作品指导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师要根据作品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解读和针对性指导。

(二)激活想象,发展思维

文学作品能激活学生的想象,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培养。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想象力是通过直接、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也就越丰富,而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丰富体验的机会。它们横跨国界,穿越各种文化背景,透过文字与画面,使学生进入不同的世界,让其无限扩大创造力。文学作品中预留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让其根据作品的整体意境对故事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设计书中人物的形象。教师可以利用文学作品的优势,让学生带着好奇、兴奋的心情融入文学作品的故事情境,并通过有意义的提问和引导,培养其逻辑思维、预测推理能力。

(三)处理好几组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教师是学生阅读的陪伴者还是牵引者?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是通过阅读自主生发的还是教师先入为主“剧透式”强加的?这些问题值得关注。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体验与感悟,理解与表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2.整体与分步的关系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指向整体的阅读理解与表达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加自主地开展阅读。要善于找到文章中的key,从而打开“整体”之锁。如在整体阅读教学之后能使学生学到什么;可以通过哪些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教师可以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故事大意,分析角色、角色之间的关系及角色的情感变化等。

3.问与答的关系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因此,教师要关注问与答的关系,提高问题的质量;要给学生提供提问、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对于文学作品,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设计问题:预测性问题激发阅读兴趣;概括性问题了解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整体理解情况;策略性问题体现对阅读策略的培养;开放性问题强化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体验性问题凸显学生情感的升华。

4.输入与产出的关系

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展现阅读成果,如讲故事、戏剧表演、朗读比赛、诗歌比赛、美文比赛、作文比赛、演讲比赛、制作故事的思维导图、设计制作好书推荐卡等。通过这些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和优良的思维品质。教师需要处理好输入与输出的关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发展思维的舞台。

结语

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教育资源,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上,文学作品赏析仍然处于表层理解层面,未能使学生感受和体悟文学作品所隐含的意义。怎样让赏析课从表层信息的获取走向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学习,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注重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其关注文本语言,体会人物情感,分析人物性格;要抓住文学作品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带领学生认真研读语篇,分析作者的观点,深入思考文本内涵,内化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通过主题意义探究,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从而在文学作品阅读教学中深入解读文本,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文化意识,并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初中英语文学作品赏析教学中“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辨别真善美,汲取文化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知行合一(梅德明、王蔷2018)”。

猜你喜欢

鲁滨逊文学作品文本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漂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