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对三语的迁移作用研究
——以英语对西班牙语的迁移作用为例
2021-01-19杨敏
杨 敏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获得认同,沿线国家建设急需大量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使用的语言达60多种。而我国非外语专业大学生的第一外语多为英语。鉴于此,国内高校纷纷为非外语类学生开设第二外语,公选二外课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体系下的二外课程等应运而生。然而,此类课程存在学生起点低、课时和学分少等问题,加之其选修课性质与社会认知度不高等原因,致使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张潇尹(2019)认为,作为二外的西班牙语课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利用课时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交流。刘旖捷(2018)提出了一系列二外西班牙语课堂的教学策略。针对西班牙语课程教学中常见的突出问题,张飘(2019)推荐了“活化”单词等应对措施。
一、语言迁移及其研究
语言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奥德林(Odlin 1989)将之定义为“迁移是目标语和任何一种已经习得的语言(也许还没有完全习得的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所造成的影响”。“现在很少有语言学家会质疑语言迁移的重要性”(Ringbom 2007:33),只是不同的理论流派、实证研究项目对语言间的迁移作用的大小、体现、是正迁移还是负迁移、影响因素等研究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认知派从认知层面、个体内(intra-personal)角度出发,把语言看成是心理现象,认为语言是独立于文化之外的体系,更注重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语言间的迁移作用受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影响,研究更注重探索语言迁移的制约因素;社会派则从社会文化层面、个体间的(inter-personal)角度出发,视语言为社会现象,强调社会交际活动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注重母语作为学习认知工具在二语习得中所起的调节作用(文秋芳2010)。奥德林(2003)提出,大量实证研究表明语言迁移影响语言所有次系统,包括语用修辞、句法语法、语音、拼写等。李佳、蔡金亭(2016)从词汇层面研究了中文对英语习得的负迁移现象,发现不同的语言加工方式阻碍了二语词汇的习得。
国内对语言迁移的研究集中在学习者母语(汉语)对英语的迁移作用上,而对高校二外课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学习策略、教学法等层面。下面拟从英语(二语)对西班牙语(三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出发,分析学生语言学习的得失及其原因,以期提高二外(三语)教和学的效率。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从句法语法层面、词汇层面、语音层面分析英语对西班牙语学习的迁移作用,并从认知视角和社会文化理论视角对其原因进行剖析。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浙江某学院98 名2018级非外语专业学生。他们选修了2 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西班牙语入门》,共计32 周,每周2 节课。此前,他们都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西班牙语基础为零。
(三)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见附录)主要包括2 部分:
1.英语对西班牙语学习的影响(迁移作用):句法语法层面、词汇层面、语音层面的影响、总体影响,每题有3 个选项:A.正面的,B.负面的,C.都不是。
2.原因:认知层面(学习者差异)、社会文化层面,每题有2 个选项,A.是的,B.不是。
三、结果与讨论
(一)英语对西班牙语学习的迁移作用
1.句法语法层面的迁移作用
句法语法层面主要涉及句子词序、动词变位、自复动词用法、各类代词用法、重读和非重读物主形容词、名词和形容词的阴阳性和单复数变化、指示代词和指示形容词的用法和前置词用法。
数据显示,英语对西班牙语句法语法学习的负迁移作用主要体现在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和自复动词用法方面,选择“负面作用”的学生分别占28.0%和24.0%。英语的动词变化主要体现在时态和分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等方面,西班牙语动词也有这些变化,但每个动词的所有时态都有6个变位形式,分别对应6 种情况(第一、二、三人称的单数和复数)。自复动词是西班牙语独有的动词类别,但选择负迁移的学生比选择动词变位的学生少4 个百分点。因为自复动词本质上是及物动词,只是动词的宾语是主语自己,每次使用都需要把对应的宾格代词写出来,而这个用法与英语的及物动词加反身代词作宾语颇为相似,但动词变位在英语中并没有对应的内容。
其他几项的正迁移百分比都较高,在44%—60%之间波动。虽然西班牙语代词比较复杂,宾格代词有对格代词、与格代词之分,还有专门用在前置词后的夺格代词,但英语和西班牙语都有主格代词和宾格代词,学生可以把英语代词的思维模式照搬到西班牙语学习中,只是还需花功夫学习西班牙语独有的代词。名词和形容词的阴阳性和单复数变化也是如此:掌握了英语名词的单复数变化的学生能较快接受西班牙语名词数的变化,但需要专门花时间记住名词的阴阳性,形容词要随着相关名词的性和数的变化而变化。
认知派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标记理论将语言规则分为“核心”和“边缘”两部分,认为核心规则是无标记的,更容易被习得;边缘规则是有标记的,需要正确规则的输入才能习得,因此更难被习得。核心规则对应的是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的principles(原则)——所有语言共有的规则。而边缘规则对应的是普遍语法的parameters (参数)——每门语言独有的规则。因此,当具有一定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西班牙语独有的动词变位和自复动词时(边缘规则)容易受到英语规则的负面影响,导致负迁移的发生;在学习西班牙语名词和形容词的性数变化及代词的各种用法时,由于多数规则出现在英语语法体系中(核心规则),学生只需照搬就可以掌握,英语对西班牙语学习的正迁移就发生了。
2.词汇层面和语音层面的迁移作用
表1:词汇层面和语音层面各项的迁移作用
词汇层面涉及单词拼写和词汇语义,选择正迁移作用的学生分别是58.2%和73.0%(见表1)。英语和西班牙语部分词汇拼写非常相似,且语义相近。如professor 与profesor,family 与familia,faculty与facultad,invite 与invitar 等。相对而言,单词拼写的负迁移占比更高。经过10 余年的英语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英语单词的拼写模式,因而在拼写西班牙语单词时,更容易完全照搬英语单词拼写模式。然而,在两门语言中,有些单词的拼写虽极其相似,但绝少出现一模一样的情况。此时,学生拼写的错误率就较高,产生负迁移的频率就高。词汇语义的正迁移百分比高达73.0%,因为两门语言拼写相似的单词往往词义相同,但也有例外,如black(黑的)与blanco(白的)。
表2:句法语法、词汇、语音三层面的迁移作用比较
纵观3 个语言层面可见,语音层面的负迁移百分比最高,达到45.0%(见表2)。其中字母发音和颤音/r/的负迁移百分比更是高达61.3%和34.3%(见表1)。西班牙语的29 个字母包括英语的26 个字母和ch、ll、ň 3 个字母。两门语言虽有26 个字母相同,但其发音不尽相似,如西班牙语的5 个元音字母a,e,i,o,u 分别只有一种发音,辅音字母j,p,t 对应的英语音标是/h/,/b/,/d/,而英语字母j,p,t 对应的音标却是/j/,/p/,/t/。具有一定英语功底的学生看到西班牙语单词就脱口而出的,不是西班牙语读音而是英语发音。西班牙语的颤音/r/并不是英语的音标/r/,英语音标中没有颤音,而且西班牙语颤音/r/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天赋才能学会。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颤音是学习西班牙语的难点、痛点。
单词拼写、字母发音的负迁移百分比较高是因为学生主观上认为英语和西班牙语的相似度很高。因此,如果学习的语言项目客观上是相似甚至一致的,如单词语义,正迁移就发生了。但如果这些项目客观上并不相似,甚至差异很大,负迁移就会出现,如单词拼写、字母发音。
3.总体迁移作用
英语对西班牙语学习的总体影响(迁移作用)
从上图可知,82.0%的学生认为英语对西班牙语的总体影响是正面的。英语和西班牙语同属印语系,且分属日耳曼语族和罗马语族,因此两门语言的相似性非常明显,但差异性也不容忽视。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英语思维模式的学生在学习西班牙语时,很容易过度使用对应的英语语言规则。如果两门语言对应的语言规则相同,如名词单复数、及物动词的动宾关系、字母b,d,l,m 的发音、物主形容词的用法等,英语对西班牙语学习有正迁移作用。但如果对应的语言规则不一样,如字母r,p,t的发音,动词变位等,学生仍将英语的语言规则应用到西班牙语中,过度概况(overgeneralization)就会导致负迁移的发生。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西班牙语零基础的学生,他们所学内容相对简单,且多数内容与英语较相似。因此,他们套用英语语言规则的风险不大,正迁移发生的概率高于负迁移。
(二)原因
表3:导致迁移作用的各种原因比较
1.学习者差异层面
在调查问卷中,学习者差异层面包括3 个因素,即“我的语言学习能力”“我的语言学习态度”和“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差异”。表3 显示,认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两个主观因素决定了英语对西班牙语的迁移作用的学生各占65.0%和74.0%。学生对自己语言学习能力的主观评价会影响其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其努力程度,最终影响语言输入的频率。认知派“后天论”的联结认知框架理论(Associative-Cognitive Creed Framework)认为,语言学习的难易度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输入的频率,语言规则不是原本就存储在学习者的大脑中,而是通过大量输入而浮现的结果(文秋芳2010)。如果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他们就会投入足够的时间学习。学习的过程是语言输入的一种途径,因此,积极的态度会给学生带来足够的语言输入,促使他们分析英语和西班牙语的共性和差异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英语对西班牙语的正迁移作用,反之则亦然。
52.0%的学生否定了语言差异决定英语对西班牙语的迁移作用,说明大多数学生认为两门语言的差异性对西班牙语学习没有太大的副作用。如果学生认为两门语言相似性大于差异性,迁移发生的概率就比较高;如果他们套用的英语规则和西班牙语规则是一致的,正迁移就会发生,反之则亦然。
2.社会文化层面
社会文化层面主要涉及两个因素,即“英语和西班牙语在我国的普及程度”和“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是否与西班牙语有关”。
社会文化理论的“内化论”指出,语言符号具有双重功能:既是对外的社交功能,又逐步转化为对内的思维单位(文秋芳2010)。内化过程是从人际活动的心理间平台转化成个体的心理内平台的过程。虽然西班牙语和其他小语种在我国的地位在逐渐上升,但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英语,其普及率遥遥领先。因此,58.0%的学生认为“英语和西班牙语在我国的普及性决定了英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70.0%的学生否认了“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是否与西班牙语有关决定了英语对西班牙语的影响”,说明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经济贸易等领域有深远的影响,但身处象牙塔的大学生似乎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会。
结语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源语言对目标语的迁移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不确定的是迁移作用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以及迁移作用的大小。英语和西班牙语同属印欧语系,因此,在单词拼写、语义、语音、语法、句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这些相似之处进行总结,促进正迁移的发生,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另外,英语和西班牙语又分属不同的语族,因此差异性也较大。教师应有意识地比较两门语言的不同,预测学生会遇到的困难和容易发生负迁移的语言点,在教学中通过对比等方法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英语和西班牙语的不同,帮助其避免或减少负迁移的发生。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对两门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性等量齐观,不可偏颇。此外,尽量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事业单位,让他们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内容与开展情况,切实体会到外语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也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