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重奏作品中的民族性音乐表达

2020-02-21肖丹丹

大观 2020年12期
关键词:重奏民族音乐钢琴

摘 要:钢琴表演历史久远,演奏形式众多。在钢琴众多的演奏形式中,重奏是不可或缺的一大部分。民族性音乐也是当今热议的话题。如何将二者融合,通过重奏的表演形式展现具有丰富民族特色的音乐,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针对这一内容进行了思考探究,从重奏的源流及民族性音乐的特点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究民族性音乐在钢琴重奏作品中的表达。

关键词:钢琴;重奏;民族音乐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西而化之——探研双钢琴作品的‘中国式发展”阶段性研究成果。

由西洋引进的乐器——钢琴在中国发展了四五百年,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之下,逐渐演化出中华民族特色。钢琴重奏的演出形式在其音乐情感细腻、演奏技巧丰富的特点下,更能凸显出中国音乐的民族特点。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民族曲调用钢琴重奏形式展现,也是当代作曲家们重视的一大问题。

一、钢琴重奏的起源与形式

钢琴重奏于18世纪盛行,常见的有双钢琴与四手联弹两大形式。更多演奏者的加入使得钢琴的表现性得到极大提升,一人难以完成的技巧性片段在两位甚至更多演奏者的配合之下得以实现,这也让钢琴作品能展现更加丰富的内容,大大减少了人体极限对钢琴表现力的局限性。

这两大钢琴重奏形式之中,四手联弹早于双钢琴出现。至于四手联弹的起源,说法有二。一种说法是多手联弹最初是为了钢琴教学服务的,对于一些钢琴水平较初级但又想拥有演出体验的初学者来说,与人配合,只需要一只手在钢琴上弹奏,就能得到较丰富的音响效果,享受音乐的乐趣,因此更能激发钢琴学习者的兴趣。故而最开始出现的是三手联弹,之后随着其发展,三手联弹逐渐丰富,转而成为四手联弹。另一说法则是认为四手联弹的出现是因为某些钢琴作品的和声、音响效果已经丰富到一人演奏难以驾驭的程度,因而需要求助于他人,从而达到某些高难度作品的技术要求。最初的四手联弹演奏形式为当时大部分的音乐欣赏者不屑,他们认为这不过是取乐之技。随着四手联弹的不断发展,技巧性更强、配合度要求更高、音乐效果更加丰富的四手联弹乐曲出现,使得那些倾听者再也无法轻视这一演出形式。

双钢琴则对演奏双方的技巧与配合度要求更高,两架钢琴同时弹奏能展现更加恢弘大气的乐曲,拥有更加震撼的音响效果。双钢琴作品发展至今,甚至已经出现了八手联弹,其震撼的音乐效果不言而喻。

如今钢琴重奏相较于18世纪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音乐表现、演奏技巧还是对演奏者的钢琴水平的要求,都已经登上更高一级的台阶。时至今日,钢琴重奏作品已然成为了丰富的钢琴作品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特点

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在音乐文化方面也有所体现。从古至今,中西双方的音乐内容就有极大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鲜有相似之处。西方人喜听歌剧,而中国人则沉迷戏曲。且中国疆域辽阔,民族多样,各民族之间也存在文化差异,这使得中国各族人民也沉浸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之中。

西方音乐作品以二十四个大小调为根基,常用三、五、八度进行,配合音阶、和弦的各式变化,节奏相对规整。因受西方钢琴文化的影响,中国现代琴童也多习西方作品,演奏中国作品相较之下反倒显得有些稀奇。

中国创作具有民族性的钢琴作品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钢琴初引入国内时,就有音乐家、作曲家尝试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作品。中国钢琴作品最初的繁荣时期在20世纪上半叶,最初的中国钢琴作品大量改编自各地流传广泛的民歌,虽然创作技法并不算复杂,但融合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如《兰花花》《浔阳古调》等。在抗战时期,国内涌现出了大量的红色经典作品,如《黄河》《白毛女》等革命艺术作品。钢琴音域宽广,善模仿其他乐器的音响效果,借由其丰富的音乐变化,有相当一部分中国钢琴作品改编自其他民族器乐曲,如《二泉映月》。这些早期的钢琴作品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国当代钢琴重奏作品的创作

在革命年代,音乐创作环境艰苦。但当时的音乐家在这样的环境中,艰难地坚持,使得重奏形式在国内缓慢发展起来。

重奏作品可以展现更加高超的演奏技巧、更加丰富的音乐情感、更加恢弘的音响效果,这使得钢琴音乐能表达更宽广的情绪,拥有更丰富的内容。因经验不足,接触不多,早期的中国重奏作品大量借鉴采用了西方重奏作品的曲调、演奏风格及创作方法,民族特色并不十分鲜明,但这也是当今中国重奏作品的基础。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环境的逐步改善使得中国音乐家们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开始突出音乐的民族性、地方性特点。

在不断的摸索中,中国钢琴重奏作品的创作缓步发展,至今也有许多经典作品现世。如著名的八手联弹作品《黄河》,改编自影响极大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这一作品既保留了合唱作品的磅礴气势,又结合了钢琴重奏作品表现力极强的特点,将黄河的奔涌流动利用钢琴的音效展现得淋漓尽致,将重奏作品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在这一作品中,人们能体会到中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之心,领会到中华兒女万众一心、永不服输、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四、钢琴重奏作品的民族化

中国钢琴作品与西方钢琴作品存在较大差异,音乐作品的民族化之路虽复杂但也十分必要。重奏作品的民族化不单单是指将中国的传统曲调用钢琴重奏形式原样复刻展现出来。保留其原生态形式固然重要,然而更要紧的是要将民族曲调中的精气神贯穿其中,民族精神要如同主梁般牢牢立于作品之中,将整首作品笼络于民族精神之内。

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及丰富的内心情感。演奏时要融入当时情景,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由地方曲调改编的民族性钢琴作品。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民族音乐都有不同特点。许多地方曲调婉转多变,韵味丰富,这使得连将其转为谱面内容都十分困难,且生硬的谱面只能记录下它大致的音高节奏,但曲调之中的韵味却很难展现。而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民族韵味,极大地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地方特点。在重奏作品的改编创作中,这也是一大难题。地方曲调中包含许多少见的节奏组合及音符搭配,这需要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十分细致地将其在钢琴键盘上复刻出来,保留原有曲调固然困难,然而更困难的是再现地方民歌的韵味。中国民族曲调有众多自由发挥部分,这也是音乐收集者采风时采歌采谱的重大困难之处。如何将这关键的民歌韵味在钢琴上展现出来,不仅考验作曲者的创作水平,也对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及音乐处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当代钢琴重奏作品的民族化不仅要做到摆脱数百年来西方音乐作品对中国音乐创作的影响,更要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重奏作品。这并不是说要与西方音乐作品划清界限,所得成果要与之毫不相干,而是要吸收西方音乐的突出之处,学习其优秀的创作技法并将其内化改进,融合在我们的民族作品之中,转变为我们自己的东西。现代钢琴重奏作品的民族化不仅仅需要我们闷头苦干,在保留民族性的同时,要善于学习吸收外来文化,并在创作过程中将民族精神贯穿作品始终,强调民族性,突出民族精神,展现民族特色。只有愿意学习,愿意吸收外来文化,并且将其正确运用,结合民族特点,将其内化,才能发扬民族作品。将中国作品写出中国特色才能让中国风格的钢琴重奏作品走出西方音乐作品的强势影响,形成中国人自己的民族风格。

参考文献:

[1]张蓓.钢琴二重奏的源流[J].钢琴艺术,1999(6):41.

[2]陈华.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与技术特点[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

[3]陶亚兵.论我国当代重奏音乐的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3):12-17.

[4]冯子勤.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民族化表达与经验研究[J].南方文坛,2020(2):189-192.

[5]温婧.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发展之探索[J].北方音乐,2020(20):31-33.

作者简介:

肖丹丹,广西艺术学院音乐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教学。

猜你喜欢

重奏民族音乐钢琴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高校民族器乐重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
纸钢琴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琵琶室内乐中的低音琵琶演奏初探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