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与产业扶贫融合路径探析

2020-02-21韩莎莎张晶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产业扶贫职业教育

韩莎莎 张晶敏

摘 要:职业教育具有组成形式多样、限制条件少、操作性强、见效快等特点,在产业扶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帮扶通道侗族自治县的案例研究,在分析通道县存在的问题以及湖南工艺美院针对性帮扶措施的基础上,提出职业教育与产业扶贫融合的具体路径,即变“输血”为“造血”,扶助教育;授人以渔,扶助技能;因地制宜,扶助产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业扶贫;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36-0040-02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扶贫必扶智,“扶智”的根本就是教育[1]。教育扶贫着眼于从根源上消灭贫困,是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的治本良策。从战略角度,职业教育是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把智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产业脱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助力产业脱贫还有赖于职业教育使出有效手段,并从中创新两者融合路径。

一、通道侗族自治县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情况简介

通道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侗锦织造技艺国家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全县拥有3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和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通道县还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万佛山景区、芋头古侗寨、通道转兵纪念馆等等,旅游资源丰富组合状况良好。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学院在办学中颇具特色:一是创建并全面实施“专业+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构建五位一体的非遗继承发展新范式;三是以网络学习空间为基础,进行信息化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四是秉承“学生为本”的理念,铸造“人文校园”“精致校园”“特色校园”,打造出颇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3]。

二、通道侗族自治县存在的问题

1.教育发展滞后,教育基础薄弱。通道县教育受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经济发展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教育基础整体较薄弱。学者吴玩礼于2017年对通道县下辖的8个村206名村民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的村民中,有14.1%从未接受过教育,30.92%接受过小学教育,33.33%接受过初中教育,16.42%接受过高中教育,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5.31%[4]。调查数据显示,通道县人民文化水平偏低,教育素质低下,教育发展面临极大的窘境。此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也令人担忧,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全县唯一的职业高中,是通道人民的筑梦之所,不少家长渴望孩子能在这里学到一技之长摆脱贫困现状。但这所学校自创办以来,一直存在师资缺乏、条件落后等问题,其发展陷入了规模小、水平低的困境。

2.群众知识技能缺乏,发展后劲不足。通道县古老的侗族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进入21世纪,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出现衰落趋势。贫困迫使通道青年离开家乡外出打工挣钱,致使侗族文化的结晶后继乏人。当地空心化严重,大量优秀人才外流,滞留在通道县的劳动力大多是学历层次偏低的中老年人,贫困群众缺乏知识技能,脱贫所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无法为产业脱贫提供智力支持,贫困群众参与产业脱贫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大幅度降低[5]。

3.产业缺乏特色,同质化严重。以具有代表性的湖南通道侗锦为例,侗锦织造技艺起源于农耕社会,是对当地特色资源和民族风俗的深度挖掘和应用,长期以来以满足当地人民日常生活所需为主要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侗锦逐渐商品化,侗锦织造技艺逐渐演变为物质生产手段,仅为经济而存在[6]。在市场规律的影响下,为了迎合消费者侗锦逐渐丧失了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其产品与其他民族织锦在品牌宣传和外观设计上日趋相似。严重的产品同质化现象,使侗锦的市场竞争力日趋下降。

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帮扶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具体措施

1.教育扶贫。针对通道县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湖南工艺美院对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会诊,为其发展提出了诸多“金点子”。如指导增设电子商务、工艺美术等专业,使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形成了与当地特色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体系;指导修订并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校点即旅游景点、校企即民族文化企业工学交替的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开发了《侗族服饰》《侗锦织造技艺》等30余门校本特色课程,两校教师结对,采取“线上结合线下”和“跟班上课”等措施进行帮带。此外,还派遣多名专业教师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指导专业实践等等。在湖南工艺美术学院的帮扶下,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数量翻了3倍,已经发展成为湘西一所办学水平较高的中职学校。

2.技能扶贫。湖南工艺美院师生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因地制宜打造“田梅”侗锦品牌,并与兄弟院校以及专业设计大师积极合作,从图案造型、色彩搭配、装饰花纹等方面对侗锦进行创新,打造出高品质的服饰、家居、旅游等侗锦产品,并协助企业对品牌进行营销策划和宣传,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提升品牌影响力和产品销量。湖南工艺美术学院各院系师生创造性地将侗族特色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糅合到日常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当中,开发出一系列既具侗族特色又有时尚气息的高艺术品位作品。此外,湖南工艺美院还多次举办扶贫培训,开设了包含通道县的历史沿革、侗族文化、侗锦的发展、继承与创新等专题的相关课程,帮助通道县人民开拓视野,拓宽思路,更新设计理念,提升创作能力,利用侗族传统工艺帮助通道县人民就业脱贫,提高经济收入。

3.产业扶贫。湖南工艺美术学院教师团队就通道当地特色进行研究,为通道縣开发制作电商网站,并为网店的开设和运营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服务,通过电商这一新兴平台帮助销售当地侗锦、黄桃等特色农产品,提高村民收入。此外,组织专业人员拍摄通道县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活动等,制作宣传片向外界展示通道县特色的旅游和文化资源[7]。另外,湖南工艺美院还与通道县政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铸造侗族文化研究和继承创新基地、师生文化调研和写生基地、通道县工艺品研发孵化基地,向外界提供了展示传播侗族文化和推广通道县工艺品的重要窗口。

四、职业教育与产业扶贫融合路径探析

1.变“输血”为“造血”,扶助教育。职业教育与产业扶贫融合要调整思路,变“输血式”物质扶贫为“造血式”教育扶贫,将人口负担转换为劳动力资源,为产业脱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扶志”和“扶智”是教育扶貧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培养产业贫困地区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帮助其树立通过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以摆脱当前贫困状况的信心,进而付诸行动带领地区脱贫致富。由此推动产业贫困地区的人口负担向“自食其力”的劳动力转化。另一方面要基于产业贫困地区的历史传统、区域特色以及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产业贫困地区注入新鲜血液。

2.授人以渔,扶助技能。产业陷入贫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从业人员技能的缺失,因此技能扶贫是帮助产业贫困地区尽早脱贫的关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职业教育扶贫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根本性问题。在产业贫困地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职业教育培育体系,是职业教育扶贫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在帮扶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择优选择扶贫路径,大力开展技能扶贫。其次,职业院校应将本校的专业实际和贫困地区的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发出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有利于产业贫困地区人民就业和创业的技能培训体系。帮助当地劳动力掌握一技之长,通过技能推动就业和创业,进而缓解地区贫困问题。

3.因地制宜,扶助产业。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是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把扶助产业作为脱贫的根本出路。因此,职业教育扶贫必须做好实地调研考察工作,充分了解当地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在立足当地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培育发展扶贫产业,确保产业既能符合市场需求又不随波逐流,尽量规避同质化严重的无序竞争,这样才能抵御市场风险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在眉睫,而产业脱贫的任务依然艰巨。职业教育在产业扶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产业从业人员掌握更多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升生存能力,进而帮助产业摆脱贫困,实现持续向好发展,从根源上消灭贫困。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扶贫的路径,加大对职业教育扶贫的扶持力度,可以帮助产业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季平.黑龙江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4):67-69.

[2]  刘冰清,吴静黎.略论侗族文化生态保护——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5,(1):61-64.

[3]  黄璜.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的高职艺术设计院校“三维”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18,(34):121-125.

[4]  吴玩礼.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思考——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科教导刊,2017,(8):36.

[5]  彭归,李佳花,林晓敏,等.怀化市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难点与对策——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J].金融经济(下半月),2018,(8):3.

[6]  黎婵.当代侗锦同质化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7]  范果.对接文化产业发展与提升构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6,(5):279-280.

猜你喜欢

产业扶贫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产业扶贫的实践困境
广西省产业扶贫探析
践行“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超10倍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迪庆州精准扶贫情况
“产业联盟”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路径探索